關於角黍祭屈原的歷史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角黍祭屈原
《太平御覽》卷三一“時序部”“五月五日”引《續齊諧記》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淚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年,長沙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嘗見祭甚善。但常年所患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練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約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言。後乃復見。感之。今人五日作棕子,帶五色絲及練葉,皆是淚羅之遺風也。”
屈原於楚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力主聯齊抗秦,遭靳尚等誣陷,被放逐。頃襄王時,再受讒毀,滴貶江南,眼見楚政腐敗,無力挽救,遂於五月五日投泊羅江而死。角黍遺風便是由紀念屈原而來。後因用為端午風俗之典。
宋·陸游《劍南詩稿》卷十《歸州重五》:“屈平鄉國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盤。”又卷十一《建寧重五》:“靠徽人戶黃梅雨,磊落堆盤碧筒黍。”又卷三十一《夏雨初霽題齋壁》:“忽驚重五無多日,彩縷纏筒吊屈平。”
關於一曝十寒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