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力量比物質的力量大十倍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人要成功,不僅要有自立之心,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業。拿破崙認為,。他曾說:“對我而言,世上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存在。”

  1805年,遭到拿破崙大軍攻擊的奧軍,和趕來援救的俄軍並肩奮戰。在戰場的北方,是自腓特烈大帝以來以武力著稱的普魯士,它受到來自雙方的邀援之手。但是,領導者分成親法和親奧兩派,對國策莫衷一是,尤其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缺乏決斷力,既不迴應奧地利的哀求,也不明確答覆拿破崙的脅迫,一直採取旁觀的態度。

  1805年12月初,奧俄聯軍在奧斯特里茲***維也納東北方***被拿破崙軍擊敗,最後奧地利屈服,俄國離去。

  1806年,拿破崙將矛頭指向普魯士。

  此時的普魯士已全無腓特烈大帝時代的面目,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缺乏統率力,將帥在昇平之世,軍事能力全然喪失,軍事裝備和戰法也跟不上時代。

  軍方的領導階層由習慣宮廷生活的國王親信組成,他們只會誇耀腓特烈大帝的傳統。

  普魯士順應激昂的輿論,迎接拿破崙的戰略挑戰。

  主戰場是在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寬350公里、呈西北走向的中間地帶。

  此地帶的分水嶺為法蘭克福和紹林兩高地,它的起點由形成奧地利國境的礦山山脈和波希米山脈的交會點開始,與兩河平行,呈西北走向,區分成柏林平地和萊茵河平地。此兩高地標高約700米,並非是很高的山地,而是個森林地帶,除了沿道路的地帶之外,要展開作戰行動十分困難。以此分水嶺為境界,東北方有15萬名普魯士軍,西南方有20萬法軍分別部署著,預備展開決戰。以大勢來看,只要誰能搶先一步越過分水嶺取得攻勢,誰就是佔優勢。但是,要越過分水嶺,必須分成數支縱隊,以細長隊形前進,而在山地的出口,很可能遭到敵人各個擊破。

  拿破崙判斷:普軍將一路西進,由西發里亞地區進入萊茵河下游,試圖威脅法軍的背後以便採取攻勢。因此,便在這方面牽制敵軍,幾乎傾全力集結於法蘭克福西南側;並趨師經過薩克森,採取向柏林前進的策略。這樣不但可以繞到普軍背後,還可以阻止必將來援的俄軍與普軍會合。如果普軍的補給基地瑙堡被攻略,而且有感於背後的危險,必然會逐漸向柏林方面退卻,那時就給予法軍可乘之機;如果普軍不退,法軍將從敵方的東翼包圍,予以擊滅。

  普軍方面,雖然國王親臨戰場,但是本身缺乏統率與決斷力,而且諸將帥的意見也不一致,尤其和恩路厄侯爵堅持要將主力指向法蘭克福方面,一味地反覆開軍事會議,不但失去了攻擊的意願,而且喪失了攻擊敵軍進入隘路的時機。

  拿破崙自10月初開始將軍隊的重心往東方的拜爾德、努連堡、威斯堡、班堡方面移動。隨後,18萬名軍隊分成三縱隊,朝法蘭克福北方的普勞恩——薩爾非爾德一線前進。

  普軍判斷“法軍必然趨向薩克森”,因此決定集結全軍於沙爾河。於是布蘭希維公爵軍和路赫爾軍開始往那方面移動,但是,卻一時難以決定爾後到底應該採取攻勢還是守勢。此刻和恩路厄侯爵軍已派遣國王親師團移往法蘭克福隘路北方出口的賀夫附近。

  幾天後,進攻耶那北方地區的法軍與和恩路厄侯爵軍發生衝突。起初,和恩路厄侯爵軍佔優勢。但是,後來拿破崙親臨陣前指揮,和恩路厄侯爵軍遂大敗潰逃。但是,耶那會戰的勝敗關係著普魯士國家的命運,因此,普軍戰鬥頑強,使大名鼎鼎的拿破崙也一時無法取勝。

  拿破崙視擊潰位於耶那西北方的和恩路厄侯爵軍為勝利關鍵,一天夜裡,發動炮兵迫近北方的蘭德格拉芬堡高地,想趁著破曉進行猛烈的炮擊而一決勝負。然而,該山地非常險峻,無路可循,並且,在黑夜的雨中拖曳沉重的大炮,行走在陌生的土地上,可謂難中之難。儘管拿破崙十萬火急地催逼,戰鬥仍然無法展開,最後部隊發出“不可能”的哀號。

  “對我而言,世上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存在。”拿破崙這一名言便是在此刻誕生的。於是,拿破崙決定親臨陣前指揮。他命令3萬名蘭奴軍團緊急構築道路,並以繩捆綁大炮傾力拖引。因此,後世將標高361米的制高地點,稱之為“拿破崙之辱”。拿破崙親臨陣前指揮成為關鍵。次日拂曉,普軍突遭猛烈的炮擊,一下子就崩潰了。

  法國達武軍團試圖挺進攻擊普軍左側背,在歐威爾斯特附近遭遇布蘭希維公爵軍,普軍因處於劣勢而陷入苦戰之中,普軍的主將布蘭希維公爵身負重傷,同行的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認為己無勝算,便下令撤退。拿破崙的軍隊因此取得了勝利。

  拿破崙的勝利,和他的臨機決斷,正確部署兵力、確定進攻方案固然分不開,在部隊發出“不可能”的哀號時,他敢於堅持自己的主見,更是他的英明之處。拿破崙的“對我而言,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的存在”更是成了千古名言。

  “不可能”是在特定前提條件下得出的結論。在生活中要敢於嘗試,向“不可能”挑戰,才可能有意外收穫。

  許多人都這樣想過“要是我能像鳥兒一般飛翔,該有多妙啊!”雖然“閱歷豐富的長者”一再指出這種想法的荒謬,但為實現這種願望,在歷史上不惜以身相試的也不乏其人。

  大約在公元1020年,有個英國人叫奧利弗,雙臂繫上了“鳥翅”,撲騰了三百多米,墜了下來,結果跌斷了雙臂和雙腿。儘管他身負重傷,然而似乎還很開心,他說是他疏忽了,忘了安上個“鳥尾巴”!不過,康復之後,他再也沒試飛過。

  公元1507年,義大利人約翰·達米恩在蘇格蘭試飛。他披著用雞毛製作的翅膀,從斯多林城壁的高牆上縱身一跳,宛如石頭下落,斷了一條腿。達米恩異常失望,他說“我犯了個錯誤,我用的是雞毛,而雞是不會飛的。要是起先用鳥毛,我相信是會飛的。”不過,治好了腿之後,他同奧利弗一樣再也沒嘗試過。

  一位義大利科學家,名叫約翰·鮑勒裡,他對飛行之舉思索良久。後來,在1680年,寫了一本書,列了許多令人折服的資料,證明人的臂膀裝上翅膀是決不能飛行的,他計算出人的雙臂不夠強壯,支援不了全身在空中飛翔。

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事例
追逐夢想教師演講稿3篇
相關知識
意志的力量比物質的力量大十倍
物質的力量是如何從思想轉變來的
蘇教版物質的量教案
化學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
高三化學物質的量教學設計
國產車的有哪些質量比較好的品牌
高中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
2017高一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物質的量教案
化學物質的量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