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叫三聲夸克》是一篇介紹物理知識的說明文,知識性較強。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家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發觀察和了解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2、體會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語言介紹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的寫法。

  3、學習說明文的一些基本寫作技巧。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感知科學家敢於懷疑、敢於創新、大膽想象的精神。

  2學習說明方法,瞭解多層次複雜分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視訊欣賞。欣賞有關物質構成的視訊,對物質組成有直觀認識。

  今天就來學習相關的文章《叫三聲夸克》。

  二、作者簡介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現任版權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系兼職教授,現為上海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卞毓麟從事科普創作20多年,參與編著、翻譯的科普圖書有70餘種,發表的科普文章約400篇,累計字數近400餘萬。他的科普佳作不僅熔科學性趣味性於一爐,且極富人文色彩,如《恐龍·隕石及社會文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科學注》、《莎士比亞外篇等,無不描繪著科學與文化一個個閃光的交點。他曾多次獲得表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表彰他為“建國以來,特別是科普作協成立以來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國科普工作會議上,他又被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的稱號。

  三、文體介紹

  這是一篇介紹物理學知識的說明文。

  說明文的三大要素是:說明物件,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根據說明物件的特徵,有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說明順序有三大順序和六小順序:學習說明文時應根據不同的說明物件及其特徵或本質理清說明的順序,主要掌握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主要到次要、從概括到具體等三種大順序和邏輯順序中的六小順序。並能領會說明順序的綜合運用。理解八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瞭解說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等八種說明方法

  四、字詞處理

  驅使qū 妙處miào 洩氣xiè 禁閉jìn

  隧道suì 電荷hè 丁肇中zhào 猜測cè

  驅使:推動。

  妙處:好的地方。

  洩氣:洩勁,失去信心和幹勁。

  禁閉:把犯錯誤的人關在屋子裡讓他反省,是一種處罰。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鑿成的通道,也叫隧洞。

  模型:依照實物的形狀和結構按比例製成的物品,多用來展覽或實驗。

  一語雙關:一句話中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著另一個意思。

  五、課文分析

  一結構劃分

  第一段1—2以禮品盒裡面還有禮品盒為比喻,引出說明的話題。

  第二段3—21說明物理學家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認識。

  第三段22—26提出物質結構研究的新問題。

  二課文分析

  1.第一段中,以盒子為比喻有什麼用意?

  討論明確:

  文章開頭以盒子為比喻主要是為形象說明物質結構由大到小依次包含的特點。這樣就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為輕鬆容易,從而對陌生的物質結構有一個直觀的瞭解。以禮品盒為喻,引出說明的話題。“最裡面是什麼?”總領全文。

  2.作者說明物理學家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認識是什麼?說明的順序是什麼?

  討論明確:

  物理學家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認識依次為: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

  作者按照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

  3. 介紹夸克這種超微粒子發現的過程和順序是怎樣的?

  討論明確:

  文章重點介紹夸克這種超微粒子發現的全過程。這部分的內容,是按由假設到證明的順序來寫的。先寫美國科學家蓋耳曼發揮想像提出了“夸克模型”,並說明了“夸克”這個名字的來由,接著寫許多科學家為找到夸克所進行的艱苦研究。這部分的內容寫得十分豐富而又有變化。既寫出了研究中的收穫,也寫出了研究的艱難“人們有點洩氣了”;既寫了能證明夸克存在的根據,又寫了仍不能解釋的許多疑團。文章行文也富有波瀾。

  4.第三部分提出物質結構研究的新問題時運用的四個疑問句有何作用?

  討論明確:

  文章的結尾接連用四個問句提出問題,告訴讀者夸克的證明還沒有最後定論,物質結構的研究更沒有結束,留下了許多思考,激發人們關心和探索這一問題的興趣。最後一句呼應文章開頭,同時也是對前幾個疑問的一個形象的概括。

  六、作業佈置

  探究課文結尾,鼓勵想象,發表見解。提出新的疑問:課文最後寫到“物質的最小結構就是夸克嗎?盒子裡還有盒子嗎?”對你有什麼啟發與認識,為什麼?

  進行聯想式的片斷寫作訓練,200字以內,把自己的大膽想法寫出來。

  《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二

  一、複習匯入

  1.複習:.結構劃分

  第一段1—2以禮品盒裡面還有禮品盒為比喻,引出說明的話題。

  第二段3—21說明物理學家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認識。

  第三段22—26提出物質結構研究的新問題。

  2.匯入:欣賞視訊,繼續學習課文。

  二、語言品析

  1、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麼?

  1自古以來都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了。

  2大約10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才相當於一個原子的直徑。

  3把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說原子這個盒子裡,也就是這些東西了。

  討論明確:

  說明文中的一些副詞的使用恰恰是為了突出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如果刪去這些詞語反而不實際,不準確。

  1不能刪去。“自古以來”強調了時間的長遠,突出說明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原子這種認識的根深蒂固。

  2不能刪去。“大約”表示估計,刪去後就表示確數了。

  3不能刪去。作者以“好像”一詞從人們對“基本粒子”的命名推斷出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又趨於固定,去掉“好像”,就沒有推斷意味了。

  2、這又是一個“盒子裡還有盒子嗎”這一類的問題,科學家從實驗裡已經感覺到,強子內部有結構。這好比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裡有東西。

  品析:

  前句中“又”字,表現了科學工作者層層深入地探索物質超微粒的過程,呼應“盒子裡還有盒子”句,後句同時又形象地說明強子內部有結構,這僅是一種科學的想像,有待證明。

  三、難點突破

  1、“夸克”是什麼呀?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的夸克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字?

  討論明確:

  “夸克”是譯音,意思是海鳥的叫聲。長詩《芬尼根之覺醒》中有一句話:“向麥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學家蓋耳曼借其中的“夸克”為自己的假象命名。實際上“夸克”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為什麼只叫“三聲”夸克,叫“七八聲”不行嗎?

  討論明確:

  因科學家研究的“夸克”與“三”特別有緣,再加上詩句中有“三呼”兩字,作者便借用了,應該說一語雙關,用“七八聲”則毫無意義。

  3、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麼?讀完課文,你瞭解了哪些知識?

  人們對物質結構探索研究的過程,說明了人們在不同階段對物質結構的不同認識,介紹了物質結構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發人們對物質結構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

  4、課文中提到了許多的“盒子”,請你列舉出它們的名字。請你給這些“盒子”排個隊。

  “盒子”有:原子、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光子、介子、強子、夸克等。

  它們的大小可用下圖表示: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

  5、目前,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什麼?

  人類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四、主旨歸納

  這篇文章在說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寄寓科學精神,給人們以啟發。本文是說明文,自然以說明有關知識為目的。但文章在客觀說明的過程中,揭示了科學研究,科學探索應該具備的敢於懷疑、敢於創新、大膽想像的精神。人類對物質結構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髮現、不斷探索、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夸克的發現和證明更體現了科學家們身上可貴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代青少年應首先認真學習的,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去探索科學祕密。

  五、寫作特色

  1.語言通俗形象,結構嚴謹。

  這篇文章通篇語言平實明白,幾乎口語化的表達使本來抽象的物理論知識顯得十分通俗易懂,比如:“還測定了它們的質量是多少,帶有什麼樣的電荷,如何自旋左旋還是右旋,壽命多長,就像調查戶口似的,記入了檔案,再加以分析。”

  文章開頭從一個禮品盒的比喻入題,使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為輕鬆容易。

  文章的結構也以這一比喻為依託來安排。開頭由此入題,結尾仍然緊扣它收筆,中間每一部分內容的引出都仍以這個比喻作為過渡。“到了十九世紀末,X射線的發現促使人們思考,是不是盒子裡還有一個盒子?”“好像是說原子這個盒子裡,也就是這些東西了。”“這又是一個‘盒子裡還有盒子嗎?’這一類的問題……這好比拿起盒子搖一搖,聽到響動,可以初步判定盒子裡有東西。”“盒子裡裝盒子,發現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順序是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這些句子在文章中穿針引線,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2.多層次的複雜分類。

  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比如比喻、舉例等。但最主要的是分類說明。這是由文章的說明內容決定的。

  文章的內容是以人們對物質結構探索研究的過程為順序,說明物質結構,介紹了物質結構研究的成果。只有恰當地運用分類說明才能把有關內容說明清楚。而且,許多新的成果是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這個分類的層次就顯得比較複雜。

  多層次的複雜分類,所以能說得如此明白:一是運用設問句,例如:“還有比質子和中子更小的結構嗎?”“J粒子是不是第四種夸克?”“難道就沒有一個自由夸克嗎?”這些疑問句把問題不斷引向深入。二是用關鍵字“又”字,體現說明的深入性。例如:“這又是一個‘盒子裡還有盒子嗎?’這一類問題”,“又喚起了尋找夸克的熱情”,“對夸克又有了新的認識”,“這時又有了一種說法”,“夸克又可以分成3個組”等。表示科學家對夸克認識的逐步深入的過程。

  六、暢所欲言

  這篇課文在說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寄寓著科學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當代青少年需認真學習的,有了這種精神才會去探索科學祕密。同學們讀完課文一定會有許多的感想,讓我們暢所欲言,相互啟發。

  1.請同學們算一算,夸克的研究與發現經歷了多少年?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與認識?

  2.你認為科學家發現夸克的過程有何特點?

  3.你認為“叫三聲夸克”是誰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應該做怎樣的人?

  討論明確:

  1.發現夸克花了近一百年。科學研究要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堅持不懈,能夠吃苦。

  2.提出假想——研究——證實。敢於懷疑、敢於創新、敢於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精神。

  3.科學家們。或善於探索之人

  七、課堂總結

  這篇課文的學習,使我們瞭解了物質構成的很多新知識。同時,瞭解了科學家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發我們觀察和了解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課文莫高窟教案
管理好二年級班集體體會
相關知識
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
叫三聲夸克的教案設計
三下品社說聲謝謝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三角函式教學設計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三課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發聲練習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三隻白鶴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十三課預習教學設計
《三袋麥子》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