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尊敬的孔子老先生一封信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尊敬的孔子老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初中生,與您生活的時代相隔數千年,在我們這一時代,沒有人不知道您的大名,您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您的道德品行,思想主張,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老先生,我想,您應該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雖然您已經逝世,可是,您的高尚的精神,卻永駐在我們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使我們更加團結和諧,來創造這個絢麗多彩的社會。
在我們這一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正所謂“落後了就要捱打”,所以,我們都一直努力地學習,來共創這個美好的祖國,將來成為祖國的一根棟樑。在這之間,最重要的還是思想,只有思想端正,才能有所成就。我一直記得您的教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知識是無止境的道理;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您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我懂得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些教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
孔子老先生,您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一位“至聖”,您的思想主張對我們當今的社會影響重大,有了您的教育,我們就能更好地打造和諧安寧的社會。
孔子老先生,您的教育,就像一滴滴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我們這些幼苗,使我們茁壯成長,終有一天,會成為一棵棵挺拔的大樹,來報答我們親愛的祖國。孔子老先生,謝謝您的教誨!
此致
敬禮!
您的學生:蔡偉軍
4月10日
篇二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雖然與您相隔宇宙那麼遙遠的距離,但您的大名卻家喻戶曉。
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它闡明瞭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它使我明白了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的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在學習的基礎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孔爺爺,是您讓我領悟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
當然,您教會我的不僅這些。你還使我明白了“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後兩句中含義深刻,使人從中獲益不淺。這讓我想起了柳公權。柳公權發現顏體雖雄渾厚朴,但不乏臃腫肥大之弊病後,不斷揣摩,將顏體滲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長。創立了世代奉為經典的“柳體”。倘若柳公權一味效仿於“顏體”,而不顧其弊端。就不會有相提並論的柳體啊!所以,我明白對待一切事物,就要運用您的“擇善而從,不善而棄”的標尺,放開眼光去學習和處理,只有這些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會限制泥潭,一誤再誤。
您教會我們很多,您的思想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熠熠生輝的,註定也要恩澤後世。
敬祝您快樂,永世幸福。
此致
敬禮
於鵬輝
12月14號
篇三
敬愛的孔子: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學,博覽,廣交而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你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聖人,但你自己不這樣認為。你有一段相當經典的對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你是多麼的謙躬。
我從未見過您是長得怎麼樣的?但是我彷彿能看到你樸實的身影,緊鎖的雙眉,因為直至你離開時也還未有你所看到的禮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你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與“禮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在這裡我有一個問題想問您:“您是怎麼看出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的呢?”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想得頭昏腦脹。讀了《論語》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靜,多和人家交流,從人家的言談舉止中您就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雖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對面交流,但讀著您的書就像是和您面對面交流,從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比如心要靜,做人要有誠信,讀書時不思考是不行的等等。
我為不能生活在您那個時代當您的學生而感到遺憾,不過,我會認真讀您的《論語》。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XXX
XXXX.X.X
寫感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