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學習心得
通過科技創新學習,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同志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是對創新與發展關係的新認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從高一年級加入了××科技俱樂部,開始我的科學研究活動,轉眼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多了。二載光陰,雖不甚長,感悟頗多。
在科學實踐活動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交流能力。這其中,不僅僅是同學之間的交流,還有與老師、教授之間的交流。
與同學的交流,是樂趣,更是學習。譬如在我最初研究阿基米德多面體的時候,就曾經與學長××同學進行過大量的交流。××曾經研究過“足球”的構造問題,因此對於幾何有很深的研究。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就從“足球”說起,一步步拓展思路,最後基本上是自己摸索出了阿基米德多面體的定義即我的論文第一稿,《復正多面體的研究》。其間,我還有幸借到了××的數學書,在許多我們平時看來“絕對正確”的敘述旁××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是質疑,有的是自己的引申與拓展。這一點對我的觸動頗大——原來平常見到的許多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現象,只要加以進一步的思考,就可以得到許多新鮮的感悟;我們身旁並不缺乏可以研究的東西,而只是缺乏發現可以研究的東西的眼光。於是在這之後,我也努力鍛鍊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僅對我的研究影響很大,還使我對許多課本上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認識,使我的求知質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當然,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在這一方面,我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實踐,做一個有心人。
再比如研究阿基米德多面體過程中另一位對我幫助很大的同學,郭一鳴,在看過我的初稿後也曾與我進行了大量的交流,他常常提出許多問題,一些是質疑性的,促使我的研究向更加嚴謹的方向改進;而另一些則是啟發性的,是我的研究思路有了很大的拓展。××最擅長的除了數學,還有化學,所以他對於晶體結構等方面很有研究。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我就學到了許多包括晶體空間結構、晶體空間鑲嵌的知識,可謂受益匪淺。後來,郭一鳴還與我一起在查閱了英文原版資料後,在學校給其他同學講解尤拉多面體公式,這無疑也是對我們個人能力的很好的鍛鍊。
與老師的交流,學習的成分就更多了,而且不但是學習科學知識,還學習一種做人、做學問的態度。記得在參加“明天小小科學家”終評活動第一天的專案展示時,××教授就給我講了一堂課。從圖形的對稱到兩個圖形對偶性,還有不同的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這些內容都是在平常課堂的學習中所學不到的,真正讓我有醍醐灌頂的快感。再如第二天的綜合素質測評,還是前一天的幾個評委,然而交流的內容卻已不限於我的研究專案。從生活點滴到社會百態,從數理科學到哲學文藝,真可謂是包羅永珍。我談,教授們也談,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交流、並且探討。如果說第一天的專案展示是一個向評委們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那麼第二天的“面試”就是一個向評委們學習為人處事的過程。
還有平常與××教授的交流溝通。××教授是科技俱樂部的指導教授之一,一直對我幫助有加。從我最初接觸應用數學,並且就學校圖書館的書籍擺放問題進行研究的時候,他就對我的研究方法、論文寫作的規範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細緻的指導。後來研究阿基米德多面體,劉教授更是多方尋找相關資料,給予我很大幫助。××教授強調嚴謹但不保守的研究態度,從潛移默化中傳達著為人的品德,這無疑是我的一筆精神財富。
另外,對於科技創新活動,我還有一些個人的感悟。
餘秋雨先生在《雨夜詩意》一文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人生許多關節點的出現常常由於偶然。種種選擇發端於一顆柔弱的心,這顆心不能不受到突發性情景的執意安排。無數偶然中隱伏著必然,換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佈著偶然。人生長途延伸到一個偶然性的境遇,預定的走向也常常會扭轉。”偶讀至此,與我心頗有觸動。我常常在想,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如果不是科技俱樂部××老師伯樂慧眼不好意思,其實我可並非什麼寶馬良駒,從多少默默的會員中挑出了我,使我得以在多少名師大家的指導下發展研究能力;如果不是在學生會宣傳部當幹事的時候與學長田昊樞共事了一年;如果不是平常有郭一鳴一樣的同學能夠隨時相互交流學習…… 如果不是這一切,我也許現在依然在科技創新的殿堂外徘徊。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正是如此,正是因為在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師長同學,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人的幫助與關懷,我才能在科學研究的路上走這麼遠,走這麼快。
因此我就想,21世紀正是一個講求科技創新的世紀中華民族的崛起渴望著擁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人才。雖然說,人才的培養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環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視。而學校、科技俱樂部、各類科技創新獎勵機制乃至整個社會就正是這樣的環境。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身處這樣一個積極的環境,但是在許多地方,有許多我的同齡人則未必有如此的幸運。正如在參加“明天小小科學家”終評活動時,我的室友××所說:“有一些地方,學校並不鼓勵創新活動。”我想,倘使有一天,整個國家都能夠積極倡導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全社會都能夠鼓勵扶持科技創新活動,那麼,中華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
篇2
這學期的科技課使我記憶深刻,我從課上明白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們生活在美好的二十一世紀,歷史的車輪正在向前飛速滾動著,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斷增加,為我們創造了無憂無慮的新世界。在這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競爭如此慘烈的環境,要想有一席之地,必須具有創新之觀念。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和資訊時代,更是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論是對國家、民族,還是對學生個人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經濟時代和資訊時代的到來,既對當代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孕育著當代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珍貴契機。中國已正式加入了WTO,在更高層次和更廣泛領域直接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的貿易規則的挑戰、資訊和資本市場的競爭。因此,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努力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造就一代適應未來挑戰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從公元前1829年的蒸汽機車,一直到公元前1909年的燃油汽車,從公元前100年我們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到公元前1450年的活字金屬印刷機,科技創新在大踏步地向前邁進。技術在不斷的發展,觀念在不停的更新,成果取得飛越的進步。這些都是離不開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無論是學術成果,還是企業經營,都不可以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學問的學者要更新自己的觀念,辦企業的企業家更要如此。為什麼每年有很多企業宣佈破產與關門呢?他們當中不凡有大型企業,百年老店。然而同時還有很多企業卻在這競爭的潮流中脫穎而出或成功轉型呢?成為後來者居上。主要原因是在決策層有沒有創新的觀念,敢不敢採取創新的觀念。成敗也就在一念之差,如何操作,完全在於人的觀念。當然做學問的亦是如此,如果每次研究的課題都是一樣,誰會有興趣繼續研究呢?抱佛唸經那是和尚的事情。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要保障。是誰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美好?是科學技術,是它把我們的世界變得輝煌燦爛;是它讓全世界,甚至整個地球成為宇宙中一顆閃亮、耀眼的明亮之星。作為一名研究生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掌握更多的知識,長大才能用智慧創造出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本質,學習需要創新,搞科研更需要創新,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創新的源泉在哪?首先,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懷疑態度,不要認為被人驗證過的都是真理;第三,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創新的慾望;第四,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異的觀念;第五,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險精神;第六,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滿。
因此我就想,21世紀正是一個講求科技創新的世紀中華民族的崛起渴望著擁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人才。雖然說,人才的培養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環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視。而學校、各類科技創新獎勵機制乃至整個社會就正是這樣的環境。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身處這樣一個積極的環境,但是在許多地方,有許多我的同齡人則未必有如此的幸運。我想,倘使有一天,整個國家都能夠積極倡導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全社會都能夠鼓勵扶持科技創新活動,那麼,中華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
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科技創新精神,讓科技更好的造福於人類。
篇3
黨的以來,同志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一書,集中收入了這方面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這本書,對於我們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推進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並把創新擺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必須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摘編》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闡述了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同志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是對創新與發展關係的新認識。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等,但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十六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講話中,同志突出強調要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不足,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因此,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這是《摘編》開篇的第一句話,道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國內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從國際看,走出2008年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最終也要靠創新驅動。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特別是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甦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同志集中講了中央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考慮,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增強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從實際出發,確定創新的突破口。他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網際網路+、分享經濟、3D列印、智慧製造等新理念、新業態,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正在創造巨大需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潛力也是巨大的。同志敏銳地看到了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他指出: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我們在國際上腰桿能不能更硬起來,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決於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這件事,等待觀望不得,亦步亦趨不行,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勁頭,快馬加鞭予以推進。他特別強調: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摘編》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同志關於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相關論述,回答了為什麼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什麼能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等問題。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同志明確講: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他強調:我國與發達國家科技實力的差距,主要就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上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後期是同步技術。如果現在仍採用這種思路,不僅差距會越拉越大,還將被長期鎖定在產業分工格局的低端。我們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涉及未來的重點科技領域超前部署、大膽探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們是有優勢的,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同志一再講,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大法寶,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大優勢。過去我們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今後我們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他特別強調: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也源於我們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們要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如果總是跟蹤模仿,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必須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關於如何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同志的論述非常豐富。比如:他強調要做好頂層設計,以世界眼光搞頂層設計。要研究和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背景、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的現狀、中國應走的路徑,把需要與現實能力統籌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結合,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比如:他強調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努力趕超,力爭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突破我國發展的瓶頸制約。要採取“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佈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比如:他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同時要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係全域性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比如:他強調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絡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我們要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三、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摘編》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同志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相關論述,分析了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癥結所在,提出了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工作著力點。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只有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才能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同志強調:我們現行的經濟體制機制和經濟政策,很多是適應傳統發展方式的,有利於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但並不利於企業推進優化升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牆,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專案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改革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閉自我迴圈比較嚴重,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科研和經濟始終是“兩張皮”,科技創新效率就很難有一個大的提高。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同志指出,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是改革創新的著力點。要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要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裡來”、“成果如何用”這三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踐證明,產業變革具有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多變等特點,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謀劃和推進。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要健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消除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槓桿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特別要發揮好中小微企業應對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變化的獨特優勢,通過市場篩選把新興產業培育起來。
推進政府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重點做好“三個分工”和“一個加強”。關於“三個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場分工,能由市場做的,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從分錢分物的具體事項中解脫出來,提高戰略規劃水平,做好創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門功能性分工,有的重點抓基礎性研究,有的重點抓應用性研究,有的則要重點抓產業化推廣。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側重抓基礎,地方要更多抓應用。關於“一個加強”。即: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形成拳頭,狠抓落實。同志特別指出:科技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快研究提出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全面分析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在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特別是保護智慧財產權、放寬市場準入、破除壟斷和市場分割、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支援力度、完善風險投資機制、財稅金融、人才培養和流動、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長遠的改革方案。
四、落實“三個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這是同志明確提出的要求。《摘編》第六、七、八部分分別收入了這方面的論述。
關於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後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同志看了很多介紹世界科技發展的材料,對一些新突破新趨勢高度重視。比如對於大資料、雲端計算、高階晶片,對於3D列印、先進製造、量子調控,對於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對於機器人革命、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同志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保持密切關注。
綜合分析世界科技發展形勢,同志提出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終端、大資料、雲端計算、高階晶片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發展將帶動眾多產業變革和創新;二是圍繞新能源、氣候變化、空間、海洋開發的技術創新更加密集;三是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四是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帶動形成龐大的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環保等產業。他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國爭相調整、適應,抓緊實施必要改革。我們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看到差距,找準問題,對看準的方面超前規劃佈局,將成熟的思路及時轉化為政策舉措,切實加大投入,搶佔先機。我們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於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
關於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科技革命必然引發產業革命。當今全球科技革命發展的主要特徵就是從“科學”到“技術”轉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同志指出: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裡、發表在雜誌上,而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大趨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要堅持產業化導向,加強行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提供有力支撐。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要實施一批關係國家全域性和長遠的重大科技專案,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開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他強調,這是我們化解產能過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同志還結合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對我國發展海洋科學,節水、治汙、水生態修復,農業科技化工業化,高階裝備製造業發展,大型客機研發生產,發展新能源汽車,資訊科技和產業發展,能源技術開發利用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關於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進自主創新,人才是關鍵。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後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志指出,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培養集聚人才,既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
同志從人才使用、培養、引進三個方面對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他強調,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學家。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用好人才,重點是科技人員。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用好人才,還要用好企業家。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要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還要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讓他們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湧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同志強調:要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三是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同志指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讓有志於來華髮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為他們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同志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用科技贏得未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我們要把學習《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同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系統地認真領會,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兩會精神學習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