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創新的一般路徑探索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摘  要:企業管理創新有可遵循的規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就是管理科學進步的一般規律。歸納財務管理進步的一般規律,包括:財務管理的物件從單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綜合、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管理的方法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從注重物到注重人;管理的手段從手工到應用各種工具,等等。由此可開拓出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一般路徑。?

  關鍵詞:財務管理;管理創新;創新路徑?

  一、引言?

  管理科學的進步具有一般規律性,掌握這些規律,對於企業實現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管理創新一般被區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應用型創新;一種是原發型創新。前者是指企業新採用一種已有的理論與方法;後者是指企業新創立一種理論與方法。無論是哪種型別的管理創新,掌握管理科學進步的一般規律都是重要的。對一般規律性的把握,有助於企業找到管理創新的路徑。筆者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演化一般規律的描述,為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徑。因為任何一個階段的財務管理的進步都是與企業當時所處的環境背景相聯絡的,都是為了滿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業特定的需要。如果企業進入了這樣一個特定的背景,有了這樣一種特定的創新的需求,企業就可以遵循這個演變的規律,找到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路徑。?

  二、財務管理物件的演進?

  財務管理物件是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從有形的資本到無形的資本,從單一的資本金到虛實結合的多維度資本,還有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資本。總之,財務管理的物件由單一的要素髮展到多要素的結合,並由企業內部擴充套件到企業外部,物件的內涵越來越豐富,不斷擴大,新的物件不斷出現。隨著戰略管理的發展,財務管理的物件還會擴充套件到諸如智慧資本。?

  (一)從單一要素到多要素?

  財務管理是隨著籌集資金的出現而產生的,大約在15-16世紀,起初的職能只是籌集資金和簡單的分配,所以那時財務管理的物件是那些籌集到的資金——用來購買裝置和原料的貨幣。?

  到了19世紀末,工業革命的成功、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企業規模的擴大,股份公司迅速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引起資金需要量的增加,籌資作為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企業的運營中越來越重要。1897年,美國財務學者格林(Green)出版的《公司財務》中闡述了企業中的籌資問題,提出了資金成本這一概念。隨著金融市場的興起,籌資方式增多,發行股票和債券成為企業主要的籌資渠道,金融中介如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及信託投資公司,成為企業籌資的主要物件,於是股票、債券作為虛擬資本在這一時期也成為財務管理的物件,並在會計賬簿中出現。這樣,財務管理的物件從資金擴充套件到虛擬資金(股票和債券)。?

  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的羅弗(W.H.lough)在《企業財務》中提出企業財務管理除了籌集資本以外,還要對內部資金的週轉進行控制。當時英、日的財務管理學者也十分重視資本運用問題。1922年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出版了《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人門》(ManagerialAccounting:anIntroductiontoFinancialManagement)一書中第一次提出“管理會計”之後,也開始重視生產成本。?

  二戰以後,投資管理成為財務管理的重點,建立了一系列的投資分析評價的指標,如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貨幣的時間價值等,財務管理同時也向這些指標轉移。?

  20世紀80年代後,市場競爭的發展,企業經營從以規模取勝發展到以速度取勝。尤其是知識經濟、網路經濟、全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以無形資產為中心地位的資本結構的形成,改變了企業資產的結構,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總資產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企業收益的決定因素。財務管理從傳統的財務資本管理轉向對知識資本的管理。?

  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時代,資訊為財務管理帶來很多方便,財務管理無論是在投資、籌資環節,還是在利潤分配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有關資訊。財務資訊業成為財務管理物件之一。另外由於企業受資訊傳播速度加快、媒體空間擴大、產品壽命週期縮短以及無形資產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以高新技術為內容的風險投資在企業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日趨上升,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特點,使企業的投資風險不斷增加。而企業要想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不得不投資於高新技術,於是企業在做財務決策時,把風險資本也作為財務管理的物件,併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因素,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曾對風險投資這樣表述“風險資本是新興的、迅速發展的、蘊藏著巨大潛力的一種企業的權益性投資”。

  (二)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

  19世紀20年代以前,財務管理只有籌集資金的職能,管理的物件也就是企業籌集到的資金和盈利之後要分配的資金。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導致經濟普遍不景氣,有的公司甚至面臨倒閉,投資者利益嚴重受損,政府開始對企業進行監管,於是財務管理也隨之轉向了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的物件也從那些虛擬資本擴充套件到企業日常運營所需的生產資料和資本。另外由於管理會計在這一時期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對生產成本的控制也成了財務管理的重點。企業內部資金的耗費和會計中的一些資產類賬戶引起財務管理者的重視,企業實物資產成為財務管理的重點。這時由於經濟環境的限制,財務管理的物件只侷限於企業內部的資金、生產資料,等等。?

  然而在投資管理時期,財務管理中資金的運用被分為兩部分:企業內部的資金運用和企業外部資金的運用——投資。企業對外投資,是為了獲得更多收益,於是用來衡量收益的資金報酬率這一概念在這一時期出現,艾榮菲莎(IrvingFisher,1867-1947)在19世紀末提出的資金時間價值在這一時期備受關注。這樣,資本的耗費從內部擴充套件到外部,企業資本的流動延伸到企業外部,財務管理的物件從企業內部運用的資本擴大到企業外部投資物件運用的資本。?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財務管理進入跨國財務管理階段,由於高新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企業的經營更加複雜,尤其是通訊技術的發展縮小企業間的距離,國際市場向企業敞開大門,跨國公司發展迅速,財務管理也隨之變化,從管理本國資金髮展到管理多國資金,投資、籌資都開始國際化,財務管理的物件也延伸到國外資金。?

  新經濟時代的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網路的普及,財務管理的國際化、網路化,遠端處理財務問題和集中式管理成為現實,資訊作為企業的一種資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者作決策時不再以貨幣資訊為唯一依據,而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各部門的各種資料組合起來,做出基於全面可靠的資訊決策。財務管理的物件也擴充套件到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網路資源。?

  三、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財務管理方法是企業財務管理者在進行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中所採取的方法。下面從幾個方面闡述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一)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

  籌資是財務管理的起點,起初籌資方式、渠道比較單一,籌資物件有限,企業規模小,金融市場不發達,所以籌資沒有標準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資金的人就可以了,資金的數量也沒有相對標準,完全依靠個人經驗以及當時的籌資物件。?

  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財務》,主要研究企業如何最有效地籌資,財務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論形態,開始向科學管理邁進。到了二戰以後,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

  在籌資方面,引入科學管理理論較晚,主要出現了一些學派,如解決怎樣分配普通股和債券的資本結構理論,如早期以格蘭特(gurand,1952)為主的融資理論學派。?

  投資管理髮展較晚,科學化程度高,如投資專案決策程式科學化,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投資分析評價指標,資本報酬率、資金的時間價值等。投資專案的決策過程中,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科學的程式,並同巨集觀大勢相聯絡,做出專案決策。1951年,美國財務學者迪安(JoelDean,1951)在他的著作《資本預算》中就提出了企業在投資時要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評價投資專案,成為投資理論的源泉。?

  19世紀以前,由於金融市場不完善,企業融資的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因此分配收益也沒有專門的理論方法,只是根據企業和股東的需要簡單地在所有者和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直到二戰後,股利理論的發展才使分配決策程式科學化。1956年3月,美國著名的財務管理學教授詹姆斯。E.沃爾特提出了關於股利分派和股票價格的理論模型,與此同時,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林特納(JohnLintner)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闡述了分配股利的行為。?

  財務管理方法發展到今天,理論模型多種多樣,研究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統計學、運籌學等其它學科在財務管理理論中的應用,使財務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

  (二)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財務管理中的一些籌資、投資理論模型的發展始於二戰後,二戰前的財務管理只注重內部生產,籌資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雖然發展早,但只提出了一些諸如資金成本、時間價值等一些基本概念,沒有固定模型來分析籌資的數量和成本。?

  到了二戰以後,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籌資管理開始逐漸成熟。在籌資分析方面,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如解決怎樣分配普通股和債券的資本結構理論,早期以格蘭特(gurand,1952)為主的融資理論學派。1958年,莫迪格萊尼(FrancoModigliani,1958)和米勒(Merio.H……Miller,1958)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的著名論文《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了MM理論,用於分析企業籌資的資本結構,提出的MM定理構成了現代融資結構理論的核心。後來該理論形成兩個分支:以法拉(Farrar,1967)、塞爾文(sharevell,1966)及貝南(brennan,1978)等為代表的稅差學派,將稅收差異引入企業融資結構的理論中;以巴克特(betker,1978)、阿特曼(altman,1968)為代表的破產成本學派,研究企業破產成本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問題。在此基礎上,斯科特(Scott)、羅比切克(Robichek)、梅耶斯(Myers)、考斯(Kraus)、李真伯格(Litzenberger)等人提出了權衡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後,眾多學者開始在不對稱資訊角度研究企業融資結構問題,把融資理論推向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新階段。該時期的理論有羅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斯科特(Scott,1976)的平衡理論,後來的詹森和麥克琳(jensenandmeckling)用代理理論、破產理論和財產所有權理論來分析資訊不對稱下的企業融資結構問題。到了20世紀90年代,哈里斯與雷斯夫(HarrisandRaviv,1990)阿洪與泊爾頓(AghionandBolton,1992)等人對代理理論下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作了進一步研究,建立了控制權理論

投資理論在二戰後的發展也是以量化模型為主,哈里。馬科維茨(HarryMarkowitz,1958)在他出版的專著《組合選擇》中,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並指出風險和收益的計量是資產組合理論的關鍵。託賓(James.Tobin,1958)於1958年在《經濟研究評論》雜誌上發表的《作為處理風險行為的流動性偏好》中,闡述了對風險收益的理解,對投資理論作出很大貢獻。到了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爾(JohnLintner)、莫森(JanMossin)在馬科維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通過分散投資減少風險的觀點,從而建立了資產定價模型(CAPM)。託賓(JamesTobin)在資本市場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分離理論”,泰勒(J.L.Treynor)提出了 “特徵線”,試圖通過基金資產組合與市場組合之間的關係來定系統性風險。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發展的基礎上,諾斯於1976年在《經濟理論學刊》上發表了一種全新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的套利模型(APT)”。另外還有針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布萊克(Black)、斯科爾斯(Schole)提出的B-S期權定價理論。隨後(E.Peters)提出了分形市場假說(FractalMarketHypothesis),利用混沌理論研究市場的隨機性和確定性。上述理論模型在隨後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改進,加入了一些不確定性投資方面的因素,形成了關於測量和評價投資風險數學模型的理論,如風險資產的結構、最優資本配置原則、分散化分析、風險資產組合,等等。企業在投資時還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提高投資收益。都為投資理論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了企業投資管理的創新,到20世紀十年代以後,國際投資也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而悄然興起,主要是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向發展中國家投資,尤其是90年代以後,國際投資的數額急劇增加,從1980-1985年年均126億發展到1995年2195億,可見跨國公司的經營促進了投資的國際化,同時也完善了投資理論,使其應用面向國際投資市場,形成了國際投資理論,併成為研究的熱點。?

  1956年3月,美國著名的財務管理學教授詹姆斯。 E.沃爾特提出了關於股利分派和股票價格的理論模型,與此同時,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林特納(JohnLintner)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闡述了分配股利的行為。1961年莫迪利亞尼教授和米勒教授提出了不變形定理,也稱“股利無相關假說”,指出公司的股利支付比例與股票市價無任何關係,成為股利理論的基石。這個時期的分配理論也是隨著金融市場和企業籌資多樣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到了90年代以後,金融市場的完善,企業籌資和投資的發展,經營的複雜化,財務管理中的分配管理更加多樣化,企業根據發行的股票種類制定各種股利政策,同時還根據本企業的性質制定相應的高股利政策或低股利政策,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並利用財務預算的結果在企業和所有者之間分配利潤。?

  (三)從關注物到關注人?

  從財務管理物件的變化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企業的生產經營主要依靠機器裝置,雖然人的技術知識在生產中也佔一定地位,但從未被重視。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就在他著名的演講中,提出並解釋過“人力資本”的概念,在經濟的發展中,人的因素顯得越來越重要。直到 80年代後,計算機的普及,資訊在生產經營中地位的提高,使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資訊、知識、技術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創造這些資訊和技術的員工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識成為企業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J.K.Galbrainth)在這時首先提出知識資本概念,為新型企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現在的新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增長也不再依賴於廠房、機器等有形資產,知識資本承擔了這一重任,成為企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本,包括反映學習知識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發明創造力和完成任務能力的人力資本和為支援人力資本最大化的結構性資本,如企業的所有制、企業的計劃、領導力、企業的資料庫、企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程度、企業的裝置結構、企業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公眾形象,等等。財務管理的物件也發生了變化,投資的重點轉向無形資產投資:知識資本——人才的取得日益重視起來,企業開始關注用什麼渠道和什麼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成本,怎樣優化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之間的關係,如何提高知識資本的效益。企業的價值不再體現在企業的規模或者企業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和債券的市價上,而是體現在所擁有的知識資本上。在分配收益時,知識資本也要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使用知識及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成為重要的分配依據。與此相適應,企業傳統的收益分配格局將被打破,企業員工的工資及其他形式的報酬提高,資本所有者的報酬會相對減少。將來知識資本的擁有者可能成為企業主要股東,分配理論也會隨之創新。?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方法的發展也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從簡單的籌資、投資、分配,到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籌資、投資。一開始是定性的管理,逐步發展到利用數字模型的定量管理。在統計學、運籌學等一些其他學科應用於財務管理中之後,從單純依靠數字分析問題到數字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模型理論,也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國際籌資、投資的發展,為企業經營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是財務管理理論朝國際化方向發展。總之,這些變化說明財務管理的方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總會有和其它方面相匹配的財務管理方法出現。?

  四、財務管理手段的發展?

  財務管理手段是財務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工具。在財務管理髮展初期,只有籌資功能,職能的單一性決定了手段的低階性。直到20世紀初,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提出後,財務管理也開始向科學化發展,開始把重點轉移到內部控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提出後,標誌著財務管理進入數字管理時代。?

  (一)從人工到利用工具?

  財務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對一些會計方面資訊的處理,而會計方面的資訊主要是資料,所以在發展初期,經濟環境決定了只能依靠人工。到了財務管理向科學化發展時期,雖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但是工作中的計算量加大了。後來簡單計算器的出現,財務管理工作才開始運用簡單的工具——計算器。之後計算機的發展,大大減少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時也使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邁進了一大步,將統計學、運籌學等複雜的運算應用於財務管理理論中。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單一記賬功能的財務軟體的應用,大大簡化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方便了數字模型的應用,尤其是運籌學在財務管理決策中的應用,簡化了財務管理決策的程式,同時也減少了在決策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到了8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資料資訊儲存、傳遞、分析更加方便,核算型財務軟體也開始應用於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用範圍從單機模式擴充套件到具有一定資料共享能力的小型區域網,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90年代以後,MRP、MRPⅡ、ERP等管理型軟體的應用,將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中的各個部門。人機財務管理系統,以計算機技術、資訊處理技術和其他管理系統提供的資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結構化的問題進行自動或半自動實時處理,而對那些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則通過提供背景材料,協助分析問題,找出可能方案,確定各種可能的結果,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為企業決策者制定正確、科學的經營決策提供幫助。在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中,財務管理者可以準確及時地獲取大量所需資訊,並根據企業的具體管理問題採用計算機工具、技術和方法建立模型,解決財務管理活動中的綜合性問題。?

  (二)從單一功能系統到多功能相結合的複雜系統?

  財務管理起始於籌資,所以在財務管理產生時,只有籌資功能,另外傳統財務管理以企業內部情況為管理重點,提供的資訊也侷限於一個財務主體,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雖然財務管理有了籌資、投資、分配等功能,但是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部門主要的工作還是會計記帳,作一些簡單的預測分析。?

  當前,以Internet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普及和發展,互動式Web應用的出現,電子商務浪潮作為網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引擎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從大規模的生產到個性化生產,從企業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從企業間產品的競爭發展到資訊和人才的競爭,從單個企業間的競爭到供應鏈競爭,從區域競爭到全球化競爭,從以規模取勝到以速度取勝,這些變化使財務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的手段隨之提高,尤其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序不斷加快,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資訊得以高速流動,資源高度集中,電子商務浪潮的掀起使企業財務管理走向網路化,IT環境的形成,資訊可以被實時動態地獲取、儲存、加工和傳遞,尤其資料平臺的建立,將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其他職能部門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同時也將企業的財務流程和經濟業務流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也是財務管理網路化的一個動因,在供應鏈管理中,財務管理用資訊流將物流和資金流整合起來。這樣,財務管理的網路化為企業經營在資金和商品之間的傳遞節省了大量時間,降低了經營費用,加速了企業的資金週轉,同時在企業做財務決策時,也可以在這個鏈上獲得及時的資訊。可見,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引起了財務管理手段的變革,使財務管理從一個簡單的系統成為滲透到企業各個部門甚至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的複雜系統,網路成為財務管理的主要手段,基於網路的財務軟體普遍應用。除此之外,財務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充套件,如知識財物、財務智慧,使財務管理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全域性經營活動的總體概況,出現了智慧分析型財務軟體,如財務雷達預警系統,可以保證企業執行計劃的有效性,增強管理控制職能,業務環節上的預警機制如短缺預警、應收賬款預警等,都是財務智慧的應用。?

  五、財務管理視角的演進——戰略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理論方法的發展異乎尋常,碩果累累。然而,縱觀其發展,無論是理論的提出與完善,還是方法手段的改革,都是站在企業一個部門職能的角度。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籌資、投資等財務管理的職能實施的目的只是針對短期的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SC梅厄(SCMyers)教授曾指出:儘管財務管理理論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它對戰略規劃卻幾乎沒有影響,財務理論必須擴充套件,以協調財務和戰略分析。自20世紀 80年代起,戰略因素被引入財務管理理論方法中,首先是應用於管理會計中,英國學者肯尼斯西蒙茲(Kenneth Simmonds)在8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之後有關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即SCM)的理論初步形成並在2006年內得到深入研究,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企業戰略的層次上,從戰略高度對企業生產運作的總體成本進行全面瞭解、控制和改善,從而努力尋求並創造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美國管理會計學者桑克(ShankJ.K.)和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1993年出版了《戰略成本管理》一書,使戰略成本管理更加具體化。1998年,英國教授羅賓。庫珀(RobinCooPer)也提出了以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作業成本計算)為核心的戰略成本管理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的成本管理理論界和企業界也開始加強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劃(其本質是一種對企業未來的利潤進行戰略性管理的戰術),SCM得到了快速發展。戰略成本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證明,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已經有了戰略的特性:全域性性、長期性。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和戰略管理結合的越來越緊密,財務管理的視角從企業本身轉移到市場競爭者、供應鏈上的企業,戰略眼光從眼前轉移到產品的生命週期和企業的長期利益。?

  六、總結?

  上面是對財務管理歷史演進規律的總結,將上面的總結歸納在表1中。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財務管理的物件、方法還是手段,它的創新路徑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未來學家阿爾溫。託弗勒在他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說過:“每個時代都產生出與它發展速度相適應的組織形式”,財務管理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新事物的出現,促使財務管理不斷創新。如表1,財務管理的物件、方法、手段三個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管理物件不斷出現,內涵更加豐富;方法不斷更新,越來越智慧化、人性化和複雜化;手段不斷改進,越來越先進,更多地應用了現代資訊科技。財務管理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也延伸了,與其他學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未來財務管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創新,會出現更深層次的物件、多樣化的方法、先進的手段。

菸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小學財務管理制度
相關知識
財務管理創新的一般路徑探索
財務管理創新的一般路徑探索論文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建議
實現財務管理創新的構想
財務管理創新的參考論文
網路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創新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企業財務管理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財務管理創新博士生的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