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教師的心得體會範文
書籍是麵包!書籍是營養!書籍是智慧!書籍是力量!,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帶來讀書心得體會吧,書籍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書本的海洋,打擊快來看看吧。
讀書心得一
而當今時代,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黨中央、教育部一再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終生學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參與課改,創新教法,變“知識型”教師為“科研型”教師。要創新、要科研,務必學習;要學習,要思考,務必讀書。古人謂人生三味為:“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確,詩詞怡情,哲思明理,歷史博見,科學增智……無論那一門類的書,只要不是“偽書”,讀之對我們都是有益的。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以前說過:“一息尚存要讀書”。一個畫家、一個耄耄老人尚且如此,應對知識更替、知識趨於爆炸的這天的我們,個性是我們這些為祖國未來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博覽群書,順應時代的發展,做時代的發展、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
高爾基也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人類才不斷走向進步、走向禮貌、走向發達。當然,書籍也是個人進步、成功的基石。我國古代“手不釋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於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守護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此刻掌管軍政大權,應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說:‘軍隊裡事情太多,哪有時光讀書啊。’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光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光,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為什麼不刻苦讀書呢?’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後,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十分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變成了學問家,再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笑著說:‘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咱們分別這麼久,你還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之後,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呂蒙能做吳國的主將,他的進步,就是靠書籍。一個舞刀弄槍的“粗人”也能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有何不能?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早年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為揭開“歌德巴赫猜想”之迷,一有時光就進圖書館查閱資料。所借書籍,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讀。一次,在路上讀書,碰到了樹上,他以為碰到了別人,趕緊說對不起……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光,不停地演算、證明,在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裡,草稿摞的比人還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最後成功了。古今中外,不可計數的普通人都是透過自我廢寢忘食地攻讀、鑽研,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古人說:“書猶藥也,喜讀之能夠醫愚。”還說:“讀書,能夠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廣見識、養靈性。”我國古代,還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認為書是有香味的。的確,書就像一杯茶,一杯好茶,它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絕妙之處。而我認為:書,更像一位老朋友,一個忠實的、知識廣博的朋友,她隨時為你增知,使你廣聞,開你眼界,促你進步……
讀書吧,因為“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樂聞書香。
讀書心得二
暑假裡,我們學習了2本書其中我最有感觸地是有關於德育方面的討論,下面作一總結: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規律的學科。概括的來說作者認為在德育教育的內容上,應從少年兒童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使道德教育的內容更加貼近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實際。以孩子的實際行為與感覺為切入點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條與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將道德教育真正貼近孩子們的心靈。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應堅持以養成教育為基本方法,重視對少年兒童道德行為的培養。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更多地來源於日常生活,來源於他們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體驗,他們往往是在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在行為習慣養成的基礎上,伴隨著自身的成長而認識到道德價值,樹立起道德觀念。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形成重在體驗,而道德教育重在養成。
那麼,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作者的看法與我本身的教學經驗,我想談談自己的確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許有些老師認為,小學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想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做為教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生,他的大部份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 起了一定的作用。作為一個教師,要注意對班風的建設,有了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學生在外部的影響中的作用是積極向上的。班風好的班級後進生少,就是因為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後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德育素質。
反觀目前我國的教育狀況,對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覺是:傳統的德育教育中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首先,傳統的德育教育雖然在內容上顧及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徵,能逐步做到由淺入深,由簡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卻忽視了學生品德心理髮展特點。就拿道德規範或知識學習來說,在兒童道德思維發展的初期,還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維,其人際交往活動區域和與外界有效交流量較小時,直接向兒童傳授具體的行為規範,先入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影響,使正確的道德行為在大腦中形成條件反射,也許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當兒童成長到一定年齡,邏輯思維開始發達,人際交往頻繁,對外界社會交流和了解增多,單純地進行灌輸,容易使他們對所灌輸的內容與外界現實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導致其道德價值觀的混亂,進而則會感到成人社會的虛偽,並對學校的道德教育產生反感。可以說,學生中出現對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藥性”與此不無關係。總之,道德教育不應僅僅在內容上,也應該在所採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適應學生的年齡發展水平。忽視學生心理髮展變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學生一個樣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勞而無功。
其次是忽視了兒童發展的時代特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特有的心理傾向。對上一代人極為有效的方法,若全盤照搬,對下一代則可能收效甚微。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德育方法在某個階段或時期有效而在另一個階段或另一個時期又不那麼有效的現象。當今的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當代的青少年活潑好動、喜歡創新、變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與他們時空距離較遠的內容,對他們作用自然十分有限。無論是哪一個年級的學生,如果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較單調和枯燥,缺乏生動性、趣味性和新鮮感,其效益必然遞減。
第三是忽視了道德的內化過程,學生的道德認知過於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對中小學生採取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方法來進行道德行為準則的養成教育,對他們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文明規範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思維與情感體驗使之內化,他們對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認識和操作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層面上,則難以培養其自律品質。因為他律必然是有時空條件限制的,當學生處於失去外部道德規範制約的環境中,不少人就可能會有不道德的言行。
第四是存在忽視道德教育形式和本質、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實踐有機聯絡和統一的傾向。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們只是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養成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手段。單純的活動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活動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後或進行當中的道德誘導和啟發密切結合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如在開展學雷鋒活動時,有的教師一味要求學生做好事,而忽視了必要的思想引導,沒有幫助學生去正確認識學雷鋒活動的實質。再比如過去的野營拉練,雖然這是一種極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果以為通過這個形式必然會使學生達到鍛鍊意志和培養吃苦耐勞精神的目的,而缺乏明確細緻的道德教育目標和啟發誘導,效果也可能並不顯著。在情感教育中也存在片面性傾向,如僅僅強調了教師這一頭以情感人,卻未能很好地研究如何激發學生那一頭的道德情感昇華。
第五是忽視學生的潛在能動作用。學生到達一定年齡,自我意識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他們逐步形成自我評價標準,並根據這些標準逐步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內心世界,自我評價逐步成為他們行為的主要調節器,並開始調節、控制自我。當然,學生的自我認識、評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主觀片面性,他們評價別人的品質比較清楚,但評價自己的品質則顯得模糊和軟弱無力,而且他們的自控能力還比較薄弱。如果學校、教師能引導學生從道德的角度正常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揮他們進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潛力,逐步深入地剖析自己個性品質中的優缺點,並設計和調節自我,加強自制力,就能推動他們的自我道德的發展和完善。但在我們學校目前的道德教育活動中仍存在由教師佈置、組織、安排等包辦代替、從頭管到腳的現象,致使學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嚴懲的依賴性就是有很大的隨意性,而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發展和提高。
這些不足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容忽視的。有了問題就必須尋求解決的辦法。否則,我們的教育工作將很難向更高層次進步。我想這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吧。
我們一定要勤奮鑽研教科研知識,努力探索、積極進取,為我們共同美好的教育之夢而獻計獻策吧!
讀書心得三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科技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 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相關文章:
表達教師的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