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與教學教育相關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教育心理學已經廣泛應用到教學教育領域,認為教學不僅僅只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方式,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和對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教育心理學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摘要】教育心理學已經廣泛應用到教學教育領域,認為教學不僅僅只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方式,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和對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的有效途徑。雖然國家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心理學也得到發展,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旨在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列舉四種教學方法,希望能對現行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學;教育;理論,運用

  教育心理學是近代從西方傳入我國的,但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教育心理學的思想,比如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和學習可以“窮理”,學習可以“變化氣質”等。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定義,但是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展,如今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越來越逐漸不被認可,特別是心理學被引入教育學使得教育心理學誕生之後,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傳遞的方式,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和對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的有效途徑。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在結構發展、人員建設和學科定位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教育心理學也逐漸地被巧妙的應用於教學工作之中。但個人認為以教育心理學為工具改進教學效果,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師應從教學方法入手並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具備紮實的教育心理學知識並將學科知識心理學化

  僅僅擁有強硬的學科專業知識對於一個教師來說就像缺胳膊少腿,一個教師想要把教育心理學完美地應用於教學工作,其首要條件就是要具備紮實的心理學知識並將學科知識心理學化。每一個學科其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少不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這三維目標的達成僅僅依靠熟練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藉助於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去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及其變化規律,並應用恰當的心理學方法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

  前蘇聯作家溫・卡維林曾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交流可以讓對方感知你到的心靈,可以填補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鴻溝。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恰當的心理溝通,首先,愛心是基礎,高爾基曾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去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並挖掘自身的潛能,同時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才能激發學生對教師的仰慕心理,從而使學生把這種情感自然的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其次是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為了適應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之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最後是積極聆聽,聽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例子,如:學生說:“數學對我而言太難了”。老師:數學並不難學,你的問題是第一次遇到困難你就放棄努力了。這是教師在與學生在進行溝通時不願意先聆聽,而是急於將學生本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結到自己馬上要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上,這就導致了師生溝通的敗筆。當學生在講話時,教師要避免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因為教師對學生積極聆聽的態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

  ***三***充分應用“羅森塔爾效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為“期待效應”,指暗示在本質上會使人的觀念和情感不同程度的受到別人下的影響。它給我們的啟示是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正能量,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援,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援的連續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對他們抱有較高的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信任而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因而這些學生就容易取得如教師期望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好“羅森塔爾效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對於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要使用期望的力量,讓他們從中看到希望,增強進步的信心,走出自卑的心理,進入陽光的生活,那麼他們也將從差生成為你所期望的好學生。

  ***四***關愛心理效應加強師生心靈溝通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是這樣認為的,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的基本動機可分為兩種,其中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交往動機,另一種就是榮譽動機。前一種表現出的是學生髮自內心的願意為他自己所喜歡的老師而發奮努力學習,從而獲得老師的關心與信任;後一種就是希望自己能獲得他人的認同、讚揚等方面,而且這兩種動機對學生學習自學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應該要經常表揚自己的學生,多抽出點時間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切實地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心上想到自己是得到老師的“關心”與“信任”的,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今社會下學生的壓力和負擔都比較重,使他們缺乏一些自信心,而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又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裡的中心地位,到學校如果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心理上會有較大的落差,學習不自覺,就不自信了。鑑於學生的這些學習心理特點,班主任就更應該從關心學生出發,在生活上和學習上主動愛護、幫助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因此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上去。

  ***五***用“斯金納強化理論”去修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斯金納強化理論”也叫“行為修正理論”,它指的是一個通過不斷改變環境的刺激因素來達到增強、削減或消除某種行為的過程。這種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後果會對行為發生一定的作用,在教育中通常被稱為正強化或者負強化,具體地說就是如果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肯定,那麼學生下次發生同樣行為的次數就會增多,相反,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的行為進行批評或否定,那麼學生下次發生同樣行為的次數就會減少。因此教師要學會通過不斷的強化使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變成固定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逐漸消退,因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用斯金納強化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修正學生不良行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張永慧.論教育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師***,2010***10***.

  [3]李亞東.教育心理學原理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1***28***.

  [4]韋蘭芝.認知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1***03***.

淺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論文
淺談教育心理學與教學的論文
相關知識
與農村研究相關的論文
環境汙染與人類健康相關的論文
與資本市場相關的論文
與市場營銷相關的論文
教育心理學與教學教育相關的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的論文
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與文藝心理學相關的論文
教育學基礎相關的論文
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相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