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的相關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美術教育在培養人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 是其它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情商培養》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被視為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各種學科改革、課程改革也是圍繞著“素質教育”這個中心所開展的。美術教育的改革同樣也是圍繞著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而進行的,因此,美術教育已從過去單純的技能教學轉變為全面重視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的藝術教育。

  關鍵字:美術教育;素質教育;情商;培養

  什麼是素質,素質本是生理學和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但其又涉及到學生在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廣泛使用的概念,從素質的內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和解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概念所指的生理學和心理學上具體的人的先天的生理特點,廣義概念指人在先天與後天作用下所形成的身心發展水平,但無論何種解釋其內涵中都包括著對人未來發展具有影響的部分,其中與人的情感有關的情商是人的素質結構的中間層次,它對人的後天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過去的教育沒有重視學生的情商,美術教育也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要求,而美術教育恰恰在學生的情商培養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和自身的優勢。

  一、美術教育中學生的情商因素。

  人們在客觀事物對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觀需要做出反映的時候,總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傾向,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響,它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維持個體和社會生存發展的需要所產生的不同態度的主觀體驗。在美術教育中,學生對作品不同的體驗和主觀反映,是學生獲得心靈陶冶和學習動力的基礎。“情商***EmotionalQuotient***,被稱作是人的一種心靈力量,人的一種為人的涵養,也被視作人的性格的因素。”***《教育心理學》***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心理品質,培養自我激勵的心靈動力,它是以人們對某一客觀事物能否滿足其需要為中介。而美術教育的獨到之處就在於美術教育是最能容易滿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藝術教育。

  學生在美術教育的陶冶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實現其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行成與發展的過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體驗過程。

  在美術教育教學及美術活動中,影響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情商因素包括:學生對自然環境及藝術氛圍的心理傾向,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進行藝術的心理適應能力和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的處世能力,這些情商因素始終影響著學生個人素質的形成。

  二、美術教育中注重學生的情商培養。

  人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有人的物質需要,還有人的精神需要,滿足學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人們在生活中需要藝術,也因為有了藝術生活才變得美麗,美術教育是幫助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重要手段,是陶冶學生情操,實施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情感教育,重視學生的情商培養,是美術教育適應教育“以人為本”的要求,滿足學生獲得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務於學生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重視情商培養,是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於學生素質“內在性”特徵“內化”的教育。人的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人的情感對人的認識過程有動力作用,美術教育的形象性、直觀性最能適應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識需要,最能容易使學生獲取情感體驗,並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內部動力。因此,美術教育如果脫離兒童心理需要也就是缺泛情商的美術教育,富有情商的美術教育能幫助學生獲得將先天的基礎實現後天的成就的內因動力,能培養學生去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關愛他人。如一幅環保內容的繪畫,能讓一些學生產生某種激情和衝動,產生對保護環境的某種慾望和責任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富有情商的美術教育也是一種德育手段,它還能幫助學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謀求自身最大可能的發展,“神筆馬良”、“達芬奇畫蛋”等在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行成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重視情商培養的美術教育,是體現學生的素質“發展性”特徵的教育。“人的素質,不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精神素質,都是可變的。”***《中小學素質教育論》***後天因素在人的素質形成中,人的情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美術教育中注意學生的情商培養,能使學生增強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的觀察和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獲取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動機;美術教育中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幫助學生去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美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表現空間,能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美術教育有利於學生積極觀察、積極想象、積極表現,從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美術教育中重視學生情商培養,是尊重學生素質“差異性”特徵的教育。人的素質差異不僅表現在先天的個性差異上,還表現在後天的發展差異上,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學生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傾向;具有相同心理傾向的學生在表現相同主題和相同內容的作品時,在形象、風格和表現手法上也不盡相同。教育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情商培養,就能幫助學生正確認知事物、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情商水平,尊重學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認差異,讓學生在感受中體驗快樂,便於學生的真情流露,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美術教育中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整體效應性。美術教育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沒有情商的美術教育是不完整的美術教育,沒有美術教育的素質教育也是不健全的素質教育。美術教育所創造的良好的藝術氛圍,能使學生產生情感衝動,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學生認知過程和智力的發展,增強學習動機,能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

  三、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情商的手段。

  美術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課程,它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情商,是為了發揮情商的介質作用,也是為了使美術教育更富有魅力,使之成為學生產生自我需要和內部動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體驗,所以體驗教育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途徑,是學生主體與客體之間產生關係的中介。培養在藝術活動中的感受性和表現欲,提高學生在體驗中正確認識和調控自己心理情緒情感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判斷他人情感,獲得和諧生活、工作和發展的機會;指導學生正確協調人際關係,幫助其提高處世能力和水平。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情商的基本途徑由以下幾方面:

  1、在美術表現中獲得心理感知。

  美術表現是學生使用各種形式、各種材料,通過創造性的勞動來表達自已的情感和體驗,美術作品是個人情感與客觀事物的介質反映。寫生、臨摹都是學生對客觀事物直接或間接地感知和體驗,所採用的誇張或寫實都是與學生個人的心理傾向和表現欲有關,而學生的表現欲受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環境氛圍的制約和影響。人在認識過程中產生了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對人的認知具有能動作用,它具有鮮明的心理指向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點燃審美激情,激發表現欲,培養表現能力,就要抓住學生興奮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積極的心理需要,充分發揮情商的能動作用,幫助學生正確地感知和理解客觀事物。

  2、在美術欣賞中陶冶情感。

  欣賞是學生對客體的能動性反映,並從中獲取對客體的情感體驗。欣賞的客體包括大自然及大自然中人類創造的文明成就、各種藝術作品、周圍環境中人的氣質和品質等。在欣賞過程中,感情豐富的人對欣賞客體的感受面比較寬,感情細膩的人對欣賞客體的理解也比較深刻,影響學生欣賞水平的因素有學生的知識水平、閱歷經驗、興趣愛好、個人心理品質等。

  讓學生學會欣賞,幫助學生欣賞是美術教師的任務。讓學生去親近自然,並從中獲得愉悅,在欣賞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為學生提供背景知識和背景材料,指導學生去欣賞人類的創造成就,幫助學生獲取欣賞經驗。如在欣賞中國古代的民居、橋樑等建築時,可以讓他們通過網路、書籍等媒介收集有關方面的圖片、介紹、故事,讓學生查資料深入瞭解其中自己喜歡的一至兩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的形成積累。通過讀、演、展等形式,讓學生們相互交流,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增長了學生們對相關連的背景知識的積累,從知識的認知到情感的昇華,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情感體驗。

  3、在生活交流中培養情感。

  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與生活體驗相結合,不僅增加了美術教學的豐富性、實用性和趣味性,還使學生增加了生活經驗,獲得了情感體驗。如在封面設計的教學中,讓學生為自己的日記本起個書名,從裡到外設計一套封面,鼓勵學生為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美好的回憶。

  通過美術教學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交流中獲得情感交流和體驗,在“設計服裝”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回憶父母最喜歡的襯衫,講自己對父母穿上他們喜歡的襯衫有什麼感覺,再為自己父母設計一件襯衫,最後寫上設計的介紹,並把自己設計的襯衫給自己的父母看,由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設計打分評價。有位學生的介紹是這樣寫的:“媽媽,這是我為您設計的襯衫,它是紅顏色的,您穿上一定會很漂亮,襯衫是用吸汗、透風的料子做的,您穿上一定很舒服,希望您能喜歡,並請你打分。”同時,母親也寫上了評價,並打出了98分。當然成績並不重要,而這種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在集體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體驗人際關係,培養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學生獲得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便於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獲得適當的角色地位,有利於學生在集體中共同探究、解決學習和操作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正確對待集中的問題,共同承擔集體義務;培養學生學會理解,學會關心,尊重他人勞動,共同分享集體成果。

  在手工製作的教學過程中,受材料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個人完成作業任務有一定困難。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據各人所長自願分工,協作完成,教師給予總分由學生民主分配,並註明得分原因,各小組還有代表介紹作品構思、製作過程、發生的故事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能看到學生不同的態度、處事方法、為人作風等,如有的小組成員各不相讓,爭當主角;有的小組排擠大家不喜歡的人;有的小組平均分配成績,互不得罪,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及時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5、在多種評價中認識自己。

  以往的評價是學生作業教師打分,教師尤如判官,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者。改變評分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評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展評、父母幫評相結合,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聽到多方評價的聲音,與便學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美術教育中,注重情商培養是美術貫徹教育“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行動,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和幫助學生不斷實現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成功教育”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有效手段。美術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美術教育需要情商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培養情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美術教育適應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參考書目:

  ①《中小學素質教育論》

  ②《教育理論》***高教版***

  篇二

  《論美術教育》

  提要: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整個美術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工作的根本課題,是整個美術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由於美術教育的目的與其價值的關係密切,因而不同的美術教育價值觀會引發出不同的教育目的論。

  關鍵字:美術教育;價值觀;目的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我們認識美術教育的價值,確認美術教育的目的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人的全面發展”與“三個面向”及我國的教育方針,是確立我國現階段義務教育初中美術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與教育思想。因此,我們認為我國義務教育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由其一般目的與具體目的所組成的反映為一種雙層次的結構關係。

  一、美術教育的價值

  要弄清楚美術教育的目的,首先必須弄清楚美術教育的價值,因為價值對目的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要弄清楚美術教育的價值,則又需從認識價值的一般涵義開始。馬克思曾經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說明價值概念反映的是主客體關係,價值評價屬意義判斷。因而可知,價值是主體的人與客體的物或主體的人與客體的人即主客體之間因需要和滿足需要所構成的一種體系的反映,這種“關係”既可以是實踐的也可以是認識的,它所揭示的是客體對主體或主體發現客體有著某種積極意義與作用的屬性。發現價值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應用。

  1、美術教育的本質價值觀

  這種美術教育價值觀的著眼點在美術,即從美術本質出發,以教育為手段,發展和延續美術文化;換句話說,即藉助於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橫向與縱向傳播美術知識與技能,達到促進美術文化發展的目的。

  這種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一下兩方面:

  ***一***認為美術教育的價值,就是通過受教育者的美術接受,實現美術的社會直接功利性的認識價值

  眾所周知,產生於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的美術現象或美術作品,一開始就是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認識需要而出現的。因此,這種教育中的美術教育接受活動可為受教育者學習生活。具體地說,它可滿足人們如下的認識需要。

  ***1***可使人們認識多樣的社會情態

  ***2***可使人們認識豐富的精神世界

  ***3***可使人們認識給類生活經驗、文化知識及技能

  ***二***認為美術教育的價值,就是通過受教育者的美術接受,實現美術的社會間接非功利性的審美價值

  美術的審美本質決定了它對人們有著美化心靈的意義與作用。因此,通過這種教育中的美術接受活動,可昇華人的情感,淨化人的靈魂,、培育人的審美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具體的說,它可滿足人們如下的審美需要。

  ***1***可培育人的審美素養與能力

  ***2***可陶冶人的性情與美化生活

  2、美術教育的工具價值觀

  這種美術教育價值觀的著眼點在教育,即從教育本質出發,以美術作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換句話說,就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人、造就人。

  這種價值觀的主要理由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認為美術教育的價值,就是通過受教育者的美術學習,實現教育促進人的個體發展價值

  ***二***認為美術教育的價值,就是通過受教育者的美術學習,實現教育促進人的社會發展價值

  3、關於美術教育與目的的關係問題

  明確美術教育價值的問題之後,自然就會涉及到對美術教育價值的選取即設定教育目的的問題。我們認為美術教育的價值具有客觀性,是構成其目的大廈的“地基”之一;而美術教育的目的具有主觀性,它是對其價值選取的結果***當然,要設定美術教育的目的還包括其他方面的聯結因素或制約因素***。換句話說,美術教育的價值重在告訴我們“客觀存在”,而美術教育的目的重在告訴我們“主管追求”。這便是我們對於美術教育價值與目的的關係的基本知識。

  二、美術教育的目的

  美術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要反映一定的社會或階級性質,特別是其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又與其價值觀有著必然的聯絡。下面我們著重就關於美術教育目的的不同見解、確立美術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以及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與具體目的等進行探討。

  ***一***關於美術教育目的的不同見解

  在中外美術教育史上,有關美術教育目的的問題存在著諸種主張或不同見解。這是因為“學校美術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所以學校美術教育目的就必然受到種種教育目的論的影響而成為不同理論體系的從屬部分”。

  首先,從歷史上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的民族國家傳統,不同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同的文化教育環境等。會對美術教育的確立與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如受我國封建社會多方面的影響,這一時期我國的美術教育目的就自然從屬於“道德倫常論”。再如在中教盛行的民族國家裡的美術教育或教會學校裡的美術教育,其目的的自然不能超越“宗教使命論”。

  其次,對美術教育的不同價值取向,也會對確立與形成美術教育的目的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強調美術技能的獲得,便引發出美術教育目的的“造型技法論”;強調感官的培養,便引發出美術教育的目的的“感官教育論”;強調職業的訓練,便引發出美術教育目的的“實用功能論”;強調人的獨特個性的形成,便引發出美術教育目的的“兒童中心論”;強調素養的提高,便引發出美術教育目的的“審美修養論”,等等。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前面曾分析過的兩大價值觀所引發的兩大目的論,即認為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傳遞、發展美術文化的本質目的論和認為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促進人的社會發展的工具目的論。前者以美術文化的發展建設為標尺來評論美術教育的目的,後者以國民的素質提高為標尺來評論美術和教育的目的。

  總之,關於美術教育目的的主張與認識在歷史上是多種多樣的,這一問題是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後,才被給予了科學的說明。

  ***二***確立美術教育的基本依據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的依據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其中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裡面當然包括科學在內”。任何美術教育都需要生產力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設施等物質條件,體現生產力中勞動者的審美——美術文化素質及相關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同時,它又需要根據這一生產力的發展對受教育者提出相應的素質要求,為促進這種生產力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物質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中互相結成的社會關係。生產關係對美術教育目的的制約主要表現於由一定生產關係所體現的階級關係,以及代表一定生產關係的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對美術教育的目的的決定作用。任何統治階級為了加強統治,都有一套政治觀點與文教措施,而美術教育又是文教措施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生產關係對美術教育目的的制約,往往是從階級關係和政治要求上表現出來的。

  2、社會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的出發點

  所謂人才具有審美——美術文化素養的社會需要,從整體上說包括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方面的需要。隨著今天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飛躍,隨著審美——美術文化作為一種“新科技革命因素”④或一種特殊形態的生產力深入到物質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生產結構迅速發生變革,審美——美術性生產因素明顯增長,因而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對人才的審美——美術文化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積極成果是物質文明,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成果是精神文明。人類的審美——美術文化正是這種精神文明的積極成果之一,反過來它對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設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在增進個人的身心健康、淨化社會的精神環境方面還起著其他文化藝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術教育正是為了培育具備此種素質與觀念的人才。因此可以說,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構成的社會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的出發點。

  3、個體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的要求

  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造成了人們片面的、畸形的發展,所以,人的和諧發展的問題成了思想家、教育家十分關注的問題。自從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誕生後,現代教育科學研究認為,審美——美術文化的學習是解決人的和諧發展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具體地說,通過美術教育可以促進人的大腦健全、心理健康、人格完善以及發展人的創造力、發掘人的多種潛力。所以,人在和諧的、全面的發展中具備一定的審美——美術文化素養,不僅是社會的需要,而且是個體素質充分發展的需求。因此可以說,個體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的要求。

  4、未來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應體現的目標

  從本質上講,任何教育都是一種週期長的社會活動。它不僅影響到當代,也影響到未來。所以,整個教育要有預見性,要確立未來觀念.所謂“教育未來學”,亦稱“教育預測學”,便是以教育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教育狀況為主要研究物件,綜合未來學、教育學、統計學、運籌學和人口學等各門學科的科學研究方法作為自己的基本方法,分析和研究未來教育的體系、規模、結構、管理、內容和方式等,並根據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未來教育進行科學預測,為革新傳統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可以這樣說,當前教育所培養的人才都將在21世紀發揮作用。所以,確立美術教育目標,不但要著眼當前,而且要面向未來,是培養的人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說,未來需要是確立美術教育目的應體現的目標。

  上述4個方面是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而確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時代通過美術教育目的對人才素質觀、人才價值觀的某種反映。

  我國義務教育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體現為兩個層次結構,即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與美術教育的具體目的。

  ***三***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

  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包括智慧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

  1、智育目的

  一般地說,美術教育屬於美育的範疇,但他卻與智育相互聯絡,相互滲透,尤其在義務教育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因此如何增長學生的知識、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也就成了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

  所謂智育,即知識和智力的教育。在美術教育中是包含了許多知識教育的,如美術基本理論知識、美術史的有關知識、美術鑑賞知識及一些審美方面的知識等。另外,無論是寫生、創作或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其中都蘊含著許多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2、德育目的

  美術教育不是德育,但它卻包含有德語的內容與任務。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簡稱,包括人的思想品質、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

  3、美育目的

  美術教育與美育的關係,較之與智育、德育更為密切,而且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⑤。美術教育包含有美育的目的,甚至這種目的是深層次的,但不等於說美術教育等同於美育。美育即審美教育的簡稱,又稱為美感或美學教育。作為美術教育一般目的之一的美育目的,是貫穿於美術教育全過程的。它一方面融入美術教育的內容、方法之中,另一方面又融入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中。美育和美術教育的關係,從教育總體上看可視作內容與形式、目的與手段的辯證關係;若從美術一科看,則可理解為“教育活動形式的一定方面,或者特殊部分”⑥。

  概括地說,美育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2***培養審美感受力;

  ***3***培養審美鑑賞力;

  ***4***培養審美創造力。

  上述4個方面就是美育目的的基本內容。這四個方面的相互聯絡與相互作用,表現為以審美為核心,以審美感受力、審美鑑賞力、審美創造力為手段的培養關係。

  ***四***美術教育的具體目的

  美術教育的具體目的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初中生的美術“雙基”水平、美術心理素質、美術鑑賞能力得到提高。

  1、要使學生的美術“雙基”水平得到提高

  所謂美術“雙基”,即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簡稱。美術基礎知識,包括一定的美術基本理論與美術史的知識;美術基本技能,包括使用有關的物質彩料、製作工具及創作的技能技巧等。

  初中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美術文化素質的有序教育,只有始終抓住美術“雙基”不放,才能使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提

  高與發展美術“雙基”的水平。否則,學生的審美——美術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美術創造力的培養與發展將成為空中樓閣。

  2、要使學生的美術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美術心理素質就是人對造型藝術的感知、體驗與創意的素養。它包括藝術的觀察、想象、形象思維以及情趣、意志等個性發展方面的水平與能力。它既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審美——美術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與內化方面,又是由內向外地影響美術“雙基”的學習,影響創造力、美術鑑賞力發展的基礎同時還是影響學生自覺地形成自學美術的習慣與能力的“內驅力”。所以,在初中美術教育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提高、發展學生的美術心理素質。

  3、要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力

  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力是美術教育的第三個具體目的,也是義務初中美術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與要求之一。通過美術鑑賞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史論水平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及加強學生的政治道德修養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美術教師只有明確了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與具體目的,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深入地理解義務教育初中美術教育的性質,認清教育的方向;才能認識到自己所肩負著的歷史使命;才能自覺地用美術教育目的來規範與指導具體教學工作,並圍繞教學目的來備課、上課及進行課外美術活動、教改、教研等。

  【參考書目及註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P406,人民出版社;

  ②王大根《學校美術教育目的論》,P,20,教育科學出版社;

  ③王大根《學校美術教育目的論》,P,20~44,教育科學出版社;

  ④張德高《美——一種特殊形態的生產力其構成因素》,載《裝飾》,1990年第1期;

  ⑤《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美術教學大綱》***試用***;

  ⑥轉引自姚今邁《繼往開來,促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介紹》,載《中國美術教育》,1993年第1期。

美術教育為主題的畢業論文
教師對幼兒如何寫評語
相關知識
美術教育的相關畢業論文
淺談美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研究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農村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關於學前教育相關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