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徵,明確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明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實施原則,能有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性開展。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摘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它年齡階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轉性。因為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還比較輕微,教師若及早發現,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對處於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具體的說,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得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得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衛生保健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還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2、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展對於幼兒來說,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是影響兒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帶班的老師恐怕會有這樣得經驗,利用一些休息時間,老師們會在班上閒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麼聰明、可愛,怎麼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說話,都會說出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後,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內向,不愛交談,這些都是因為教師一次不經意的談話,而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採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採取的態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於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願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3、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說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2***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首先尊重幼兒是幼兒精神健康成長的前提。我曾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剛進門,朋友就熱烈地招待我,這時我發現朋友家的一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圖書,我的朋友示意"問阿姨好!"可孩子沒有反映,仍盯著手中的圖書,朋友將音量提高"樂樂,問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頭,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卻感到不滿意:"樂樂,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下次你再不懂禮貌,我以後就再也不買書給你看!"孩子開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書,先前專注的神情換作沮喪。顯而易見,再這個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禮貌,無可厚非,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兒對規範的遵守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當興趣不在於成人所期望的行為是,他們是很難達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其結果不但會給他們的情感造成傷害,而且會干擾了幼兒精神生命的正常發展。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給幼兒一定程度的時間上的自由,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願、自己的行為、理由表達出來。對於幼兒無法說清楚的事情,要細心觀察,分析產生行為的原因,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後再進行引導、教育。

  4、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係對幼兒進行的情感教育,會讓幼兒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突如其來時保護健康的情緒,而發展幼兒的人際關係看似簡單,實之不然,在幼兒園裡,幼兒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友好的相處,可以為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則會使幼兒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障礙,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在幼兒面前,教師與教師之間不要做過多的交談而將幼兒放在一邊,置幼兒於不顧,而應將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熱情放在幼兒身上。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髮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1、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餵雞餵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複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並防患於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父母要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呵護過多,禁區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大,獨立性差,稍遇一點挫折就束手無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傳統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放手讓孩子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鍛鍊獨立性。剛開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但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掃越髒,拿碗會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有鍛鍊的機會,不能以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而"一手包辦",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我自己來"成為孩子的座右銘,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意志力。

  3、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於創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父母這種不信任的態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後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於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願,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並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2]。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活潑開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麼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說話應和顏悅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說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經質,凡事戰戰兢兢。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遊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笑對人生","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的方向。

  結束語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很需要幼兒園、教師、家庭三方面通力協作,更需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融入幼兒每天的生活當中,持之以恆,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篇2

  摘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會關注,作為人生基礎教育的幼兒教育,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以前只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逐漸向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需求發展。然而在心理教育過程中,真正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因此,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是目前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並去探索的一個課題。下面就讓我來淺談一下關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從現代社會看幼兒心理健康的指標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物質需求的滿足到現在更加註重人的內在心理需求的轉變,這也無形中對幼兒健康心理形成了細緻化的指標。因此,注重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而現在人的健康指標不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行為適應方面的健康。因此作為幼教工作者,已不僅僅是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安排和護理、身體的保健與保育,以及生長指標的達標,而是保教工作既關注幼兒的情緒和需要,使他們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合理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而究竟什麼才是幼兒心裡健康的指標呢? 幼兒心理健康表現我們大概可以從幾個方面得知。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這一系列的幼兒心理健康指標都反映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基本描述。在幼兒生命成長過程中,作為幼教工作者每一個心理教育環節都能影響幼兒終身。因為,幼兒階段,是語言、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其性格情緒、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行為習慣諸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許多心理品質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是培養他們健康心理行為的大好時機。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幼兒心理健康。將心理健康融合於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融合於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通過體驗與感受,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們長成大人之後,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質,立足於社會,成為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正確面對挫折的強者。

  二、幼兒心理成長現狀分析

  健康的幼兒心理是每個家長所期盼的,但現實的情況卻令人不容樂觀。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網路環境的影響。

  我們在找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因子中,發現幼兒的心理問題的影響因子較高的兩個因素體現在:學習問題及心神障礙兩個因子上。[陽泉市3—5歲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報告;與1978年常模資料比較,當前幼兒的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兩個因子上高於1978年常模組,可以看到以30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幼兒具有更大的困擾,他們或許不像我們成人想象的幸福。雖然我們調查的重點在於瞭解幼兒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探究幼兒存在的行為問題的產生原因,我們仍然假設幼兒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及幼兒園教育中或多或少違背幼兒心理規律,導致幼兒心理負擔加重有關。] ②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見,幼兒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無論是從學習環境還是家庭環境中,都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幼兒的心理髮展。我們需要正是幼兒心理問題的同時,也應自身角度出發,找出問題的關鍵因素,從而做出改變,對幼兒心理髮展起到正確引導作用。也可以看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不那麼好。這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因為有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幼兒就有可能是未來有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少年和青年!

  三、從家庭因素出發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有遺傳、家庭、社會等,而作為主導因素的家庭因素,仍舊是需要我們去探究的。而作為人類教育的起頭幼兒教育,則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家園”***家庭和幼兒園***共育體系來幫助幼兒建立健全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父母爭吵、分居、離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幼兒的心靈遭受創傷,精神發生偏移,甚至危害終生。在眾多的家庭變故中,離婚是造成子女心理異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離異意味著親情的崩潰,被迫與父親或母親的分離,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創。很多幼兒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生改變。有的變得孤僻、憂鬱、退縮;有的變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變得粗暴、煩躁,甚至出現嚴重的攻擊性行為。幼兒長期受消極情緒情感的影響,將會產生心理疾病,因此,積極的引導和干預將必不可少。] ③

  針對有上述的家庭問題,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不健全家庭的幼兒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因此在幼兒的心理教育上更要耐心細緻,不能粗暴對待,更不能諷刺挖苦。作為幼教工作者要善於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優點,喚醒和鼓舞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幼兒最大的學習潛能。讓其全身心地投入,使心靈得到舒展,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其良好適應能力的發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童童是一位4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家裡物質條件優越,但父母由於婚外情,已經離異。父母雙方為彌補自己的過失,都對孩子過分的溺愛,生怕孩子心理再次受傷;這也使在性格上形成了“為我獨尊”的心理,也對人產生了不信任感。童童在與同齡的孩子相處時,我行我素,愛搶別人的玩具,也有以暴力使人屈服於他的傾向。針對類似這種情況的幼兒心理髮展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凡事都要用正常的語氣來表達,不要用暴力來決解問題,要懂得用溫柔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在孩子發生暴力行為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教育,並批評,並施予一定的懲罰,例如限制他的遊戲權利等;等幼兒好好跟教師說話時並想要去需找正確解決辦法時告訴幼兒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向同齡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而不是暴力。當幼兒學會了這個新的正確的方式與同齡幼兒溝通時,要及時獎勵他,並鼓勵她這種行為,這樣就淡化了他“唯我獨尊”的習慣,並能養成正確的幼兒交際行為習慣。

  四、幼兒心理健康程度對其人生的影響

  幼兒從出生到六歲是人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英國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認為:“人生幸福有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全的身體。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奢望了;身體和心智如果有一個方面不健全,那麼即使得到了種種別的東西也是枉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健康與否不單單建立在身體機能上,而更重要的是心理機能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成人發生犯罪或者有心理問題的人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幼兒時期的經歷。有的人是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裡成長,有的人甚至經歷過母親自殺出走的經歷,所以長大後在對待自己的感情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心理上會有所缺陷。當孩子的心理狀況發生異常時,如果在幼兒時期沒有做到有效干預其心理髮展,不能及時給予正確的教育,那麼就影響到了幼兒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會在其將來的生活中將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心理髮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可以說,幼兒心理健康關係到幼兒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這也正是人類生命發展所追求的最終目的。] ④

  總而言之,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影響,但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做的正是在家庭與幼兒之間建立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樑,使幼兒受到家庭的負面影響時及時施予心理的指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探索發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作為人類心理髮展基礎階段的幼兒教育,更加堅定了做好幼兒心理教育的態度,積極落實“家園”共育的理念,讓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邁向的新的里程。

  篇3

  【摘要】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於什麼是健康,人們的認識並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裡,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範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並重

  【概述】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迴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並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於協調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採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係,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複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症狀的有無。瞭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並採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麼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後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係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恆,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樑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視訊記憶體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於對幼兒身心關係的認識模糊,在於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範,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儘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絡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隻能借鑑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錶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紮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於品行障礙,對於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採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採用宣洩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洩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洩 後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採用宣洩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採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範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於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絡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採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衝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於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於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髮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於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並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鑑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採用後,對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裡,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誌,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麼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論文文獻
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論文參考文獻
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論文
有關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