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年的隨感散文文章
童年像一個美麗繽紛、五彩斑斕的夢,像一隻在天空翱翔、無拘無束的小鳥,像一棵結了許多快樂果實的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童年的暗香
童年的眼眸裡總是裝著夢想
擷一串風鈴
輕晃於朦朧月色之中
往事便翩然起舞……
——題記
獨自走在一條街上,慢慢的,好像沒有盡頭。
“我不要你管,我不回去。”稚嫩的童音,撞擊著鼓膜,循聲望去,不遠處一個孩子正在極力掙脫母親的手臂,看樣子是捨不得那旋轉的木馬吧。但正是他的一句話讓我的思緒飄向了那段不諳世事的歲月——童年。
記得那次,我與村子裡的孩子一同在田野裡放風箏,那天我的風箏飛得最高,得意極了。可就在這時,媽媽卻來叫我回家吃飯。我假裝沒聽見,心想:我不走,她就回去了。可意想不到的是媽媽過來三下五除二將我的風箏給收了起來,拉起我就走,一邊走一邊說:“什麼時候把耳朵丟了。”看著其他孩子神氣地向我做鬼臉,我急了,“我不吃,我要放風箏。”說著便蹲在了地上。“還不聽話了啊!”說著抱起我來就走。我也急得哭起來,“臭媽媽,壞媽媽,等我長大了,會像風箏一樣飛得那麼高,讓你抓也抓不著。”“那就等你長大了以後再說吧。”媽媽毫不理會。
從那天起,我小小的心裡便埋下了一顆“想飛”的種子,每當和媽媽發生“衝突”的時候我都會憤憤地想:等我長大了,就一定像風箏一樣飛到天上去,讓你抓也抓不著。
時光如夢,揉一揉惺忪的眼睛,卻發現自己已經輾轉了十幾個春秋,蛋糕上搖曳的蠟燭告訴自己早已是個成年人了。但此時又總在想,真的長大了嗎?為什麼童年的夢沒有實現呢?
兩週回一次家,卻喜歡上了母親的嘮叨,從東鄰西舍的閒雜家務事,到某家的婚喪嫁娶,我安靜地聽著,不再是打斷或是跑掉,直到她把話題轉移到我的工作上,我才一一回答。
其實我與母親的距離越來越遠,小時候一天會聽到她的好幾次嘮叨,而現在可能兩週甚至更久才能聽到一次,就像風箏一樣慢慢地飛遠了,向著天空,向著白雲。但飛得再高再遠,終究離不開線的牽連,走得出母親的視線,走不出思念。風箏終究需要線,而我也終究需要母親的思念。就像那句令人心痛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古訓一樣,我得抓緊了。
不得不說我是一個戀家的人,為家人不遠嫁,我願在這個小城市裡陪父母終老一生。
遠處飄來周杰倫的歌聲:“聽媽媽的話,不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歌曲的名字很美:《聽媽媽的話》。
可,對面的那個小孩,你知道嗎?
:窗外,童年
前天,我和婆婆在做飯,眼睛隨便瞥了一下窗外,我不由得為眼前的景象所震驚!窗外一大群孩子們在玩打沙包的遊戲,這是我小時候也經常玩的活動,相隔幾年,今天看見,倍感親切!因為這幾年來,我很少再見到這種熟悉的景象了!平常,只有三五個小朋友在玩,今天卻出奇地多!小的,大的,稍微大一點的朋友都有,還有幾個家長在圍觀,也有一兩個細心的家長幫他們的小寶貝繫鞋帶,身怕被摔著,由於剛立春不久,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有的家長身怕孩子被熱著了,有的還幫著脫外套……總之,他們能為小寶貝們想到的,盡全力滿足!
為什麼他們會聚集到我們家樓前面的空地上呢?婆婆告訴我由於前面幾棟樓周圍的空地並不多,多半是草坪,不多的兩塊空地上全停放著小轎車,唯獨我們這後面幾排樓上的住戶搬進來遲,才住了四五年,買上車的人還不多,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塊暫時閒置的地方供小傢伙玩!但是,過不了幾年,前面的這塊空地也會被佔用殆盡,再也不會有他們歡樂的笑聲了!這個我理解,因為已經有前面的住戶他們把自己的小轎車停在這裡好長時間了,他們樓前的空地上沒處停車,等以後我們買了車有沒有地方,還真成問題,更何況這些小東西玩打沙包的場地呢!誰又能顧及到他們的感受?此刻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小朋友,是因為再過一天他們就要去上學了!小時候都是這個樣子,臨上學的前一天,不美美地玩一頓,總覺得會留下許多遺憾!現在的孩子,值得憐憫!特別是一些大城市裡的孩子,堪為尤甚!舉一個我貼身的例子,有一年暑假,我在大一去北京的姨媽家,本想著可以和上五年級的小表妹好好玩兒會,可沒想到,小表妹卻一直沒精打采,整天耷拉著自己的小腦袋,憂心忡忡,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姨媽替她報了奧數班、英語輔導班,週末還得練舞蹈,只有週六的下午休息半天!整個暑假就這樣被佔用了!姨媽卻還特意讓我和小表妹住在一塊,千叮嚀萬囑咐,讓我提前輔導輔導小表妹下學期的功課……看著眼前可憐的小表妹,我真想把她拽回到我度過的那個童年,遠離輔導,遠離憂愁……
可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那個地方,現在也不夠安寧,也已經被城市緊張的氣息所侵擾,許多農村裡的家長也為自己的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在城市裡稍微有點親戚的家長,不怕任何花銷,有的甚至租了房子,準備打持久戰,給孩子當陪讀……
我給小表妹講了我的童年,她出神地望著窗外,只能自己想象打沙包、跳皮筋、捉泥鰍、堆雪人……的情景!
現在的孩子,關在水泥築成的牢籠裡,閒暇時分,除過向窗子外面眺望聯想屬於自己的天空,眺望自己心中的童年之外,他們還能做什麼呢?看著窗子外面打沙包的小傢伙,我真替他們高興,也許他們是最後一批還能夠享受一點自由童年的幸運兒,那麼下下一批呢?他們能去哪裡享受本該屬於自己的童年?正如《讀者》上的一則言論所說:“上幼兒園後,把天真弄丟了;上小學後,把童年弄丟了;上初中後,把快樂弄丟了;上高中後,把思想弄丟了;上大學後,把追求弄丟了;畢業後,把專業弄丟了;按揭後,把下半生弄丟了。”我們老是在搭錯車的圈子裡往復,明知道錯了,卻還是一代一代地堅持,並且有過之無不及。在“幼兒園補小學的課,小學補中學,中學補大學裡的內容,大學補幼兒園”的怪圈裡生活!
我們期待搭對車,並且使窗外的童年不再是孩子眼中的憧憬!
:童年的年味
看日曆,已是年底了,各家主婦按習俗,已開始忙著家裡掃“塵”了。也許是寒潮來襲,凍雨中的小城年味廖廖。
跟愛人聊起過年,年味越來越稀,好象也是跟平常一般的日子,便不由得想起童年,那時曾有過對這個日子的無限雀躍和欣喜。
童年的年,開始得很早。農曆十一月底的時候,媽媽便去鄰村的供銷社扯布。要給我們置辦新年的衣服。村裡的裁縫一到年底就忙得很,得早早地去排隊。裁縫家在上學必經的路上,她把做好的衣服一溜兒地掛起來。於是,每天上下學,我都要用眼光去找一找我的衣服,看做完了沒有。
日子從這時便開始期盼,盼呀盼的,終於做完了複習題,考完了期末考,領回了寒假作業,分到了成績單。漂亮的衣服也拿回來了,合身的很。媽媽說,不能提前穿,大年初一才是穿新衣的日子。我把新衣小心翼翼的掛在衣櫃裡,時不時地摸摸,看看。打算著一定要把“壓歲錢”放在裡面的那個兜裡,這樣就不會丟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孩提的時光,總過得很慢。我時時期盼,來個神話裡的人物,用手一指,“噓”的一聲,就到“三十暝尾”了,省得我如此度日如年了。
十二月初一那天起,媽媽就讓我們說話要討喜,年末歲尾的,不要犯人家忌諱,招人厭。她也開始洗洗晒晒,被褥、衣物掛滿了院子,還把傢俱擦了個遍。“尾牙”過後,爸爸也開始不出遠門了,呆在家裡,幫媽媽採買年貨。二十七、二十八,爺爺找出“文房四寶”,把買來的紅紙裁成各種尺寸的長短聯,要開始寫聯了。他有一本書,密密麻麻都是對偶的好詩好句。我和弟弟早早地選好了自己喜歡的那副,此刻就等著爺爺戴上眼鏡,工工整整地揮毫寫到裁好的紅紙上。爺爺會一邊寫,一邊給我們講故事,他會講一些莆田過年的習俗。比如春聯白額的來歷,比如初四過大年的典故等等,在傳統節日給我們做傳統文化的啟蒙。這時,媽媽也在廚房忙著,她用剩稀飯做成一碗漿糊。下午,紙上的墨幹了,爸爸指揮我和弟弟在對聯背面刷上漿糊,他自己搬條凳子,踮高貼到所有的門窗上,就連巷子後面的柴火間、豬欄也都貼上。看著到處都滿滿寫上“出入平安”、“五穀豐登”之類的新春賀詞,紅紅火火的別提多喜慶了!
終於要辭年了。這是過年的前一天,很多人家都要專門請師傅來宰羊,在羊的四蹄繫上紅繩,擺成整隻的造型作為供品。媽媽說,這家人家有跟神請願過的,所以供品就要隆重一些。我們家用的是公雞,媽媽去市場精挑細選回來的,拔毛的時候,要特地在雞尾巴上留一撮毛羽,取“有尾”的吉利。爸爸也買回來一大籃食物,下午要開始做一些油炸的食品。有炸豆腐、炸排骨、炸帶魚,濃郁的香味嫋嫋隨油溫漸漸散開,飄滿了整座屋子。我們這時哪兒也不去,都聚在廚房給爸爸當小幫手,時不時聽他指揮,給灶膛添一把稻禾。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看食物在油裡翻滾,“噼噼啪啪”,變成金黃色,看爸爸用篩籬撈出,放到盆裡過濾油,看得眼饞嘴饞。爸爸留了要祭神的份,剩下的分夾出一些,用小碟調了一些醬油,我們就著灶臺就吃起來,一邊吃,一邊被燙得直吹氣,直到肚子圓滾滾的,嘴角沾滿油,才心滿意足,覺得世上再沒有比這更美味的了。
這天晚上,要祭天地。媽媽還準備了好多的零食,加上自家做的紅團,擺放在朱漆木盤裡,上面要都貼上奶奶剪的紅色紙花,紅豔豔地碼滿了整張“八仙桌”。媽媽忙進忙出,我趁她不注意,飛快地抓些放口袋裡。媽媽笑我,明天就都是你們吃的了,都忍不了一個晚上。可是,明天就不好吃了。我實話實說,旁邊的爺爺奶奶,笑成一片。
晚上,睡得迷迷糊糊,就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的響個不停。聽媽媽說,神在這時候,會從遙遠的天上下來,把人間美好的願望蒐集一下,向天庭報告。我問媽媽,她的願望是什麼?媽媽說,是家人平安健康,爸爸做生意發財,你和弟弟
讀書考狀元。我問媽媽,如果願望是好多好多的壓歲錢,可不可以?媽媽說,不可以的。小孩子不能有太多錢的。我有點失落。我每年的壓歲錢都不多,真心希望今年能多點。
期待以久的年夜飯,終於在夜幕降臨時端上桌了。爸爸煮好盤菜,媽媽擺好碗筷,爺爺放過鞭炮,全家人便合坐一 桌“圍爐”,喜氣洋洋地吃開了。爺爺這時總會說些祝福的話,然後眉開眼笑地掏出壓歲錢。接著是奶奶、爸爸、媽媽。錢放到兜裡,我們就開始坐不住了。一聽到外面響起的“土炮聲”和小夥伴們的召喚聲,我們更是抓耳撓腮。爺爺最善解人意,說吃飽了吧?那就出去玩吧。我們捂住錢,飛一般地跑出去了,留下媽媽的那句“記得早點回家”,飄進除夕夜晚清冷的空氣裡。
這時的遊戲,是百玩不厭的放“土炮”。“土炮”小小的一粒,往地上一扔,“嘭”的一聲,就響開了。也有的,舉個手電筒,去撿人家門口沒有燒爆開的炮串,用火重新點上炮引,遠遠的扔開,也是一樣的效果。小夥伴們追著鬧著,有些膽子小的,被炮聲嚇的一驚一乍的,很好玩。鄰居家的小店還有賣“煙花”,細細的一根,點開了,會在手上開出璀燦的火樹銀花。二三十公分的長度,只一會兒就燒完了。我們往往幾個人接成一條龍,沿著村道跑,用最快的速度跑,好讓煙花能伴我們走過更長的路。
那時我們不看春晚,沒有電子裝置,就是一群夥伴們,玩著簡單的遊戲,在鄉村的天地裡追逐著、嘻鬧著,無憂無慮。小小的滿足,都能歡天喜地。年就在這種氣氛裡,悄然過去。直到元宵,直到開學,直到又生出新一輪的對年的期盼。
描述銀杏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