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博物館
邯鄲市龍形石***邯鄲石龍***的博物館。1988年起出土十條石龍,後來建立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一、簡介
1、邯鄲市龍形石***邯鄲石龍***的博物館。1988年起出土十條石龍,後來建立博物館。
2、龍化石博物館。貴州省安順市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是"新中國龍"化石的博物館。
3、廣東東莞市石龍鎮的博物館,樓高6層,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是石龍歷史文化展與明清傢俱展的結合。為了繼承和保護石龍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石龍古鎮的歷史,改革開放成就和民間收藏文化,石龍從2007年開始籌建。
二、邯鄲石龍的博物館
邯鄲市龍形石***邯鄲石龍***的博物館。
1988年起出土十條石龍,後來建立博物館。石龍是地質奇觀。《探祕中國巨龍陣》專題片熱播引起人們的關心。
中央電視臺科學頻道拍攝過紀錄片。專家考察認為:不是人工製作的,也不是動物化石,而是古代河流沙子凝結的產物。中間為大龍,左邊為五條小龍,右邊有四條,布成了有規則的"石龍陣"。曾有地質專家專門用遙感器量過,大龍有394米長,小龍最小也有180多米長。這些石龍都是由棕黃色的沙質岩石製成的,和附近的石頭,在質地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據當地人介紹,這個龍裡面是空的,剛挖出來的時候裡面還有流水。在附近三四百公里也沒有這樣的石料,往北30米都是青石,往南也一樣。當時專家們都很驚訝,這些石頭外面是黃色,裡面是灰色,很像骨髓。
怎麼形成的?國內著名龍文化研究學者王大有教授考察過,他認為:這個石龍陣不是人工建造的;不是化石,因為骨頭不會那麼薄;他認為,石龍是海底泥砂沉積形成的,石龍實際上是古海沙在自然脫水、固化、收縮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巨型脊柱形狀。河北省地理科學研究所的李慶辰教授等專家們經過詳細考察和論證,最後推測古石龍成因是天然形成的古河道鈣化石。
三、安順龍化石博物館
貴州省安順市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是"新中國龍"化石的博物館, 經專家精心剝離,龍首上竟驚奇地出現對稱的一對"龍角",與神話中的中國龍非常酷似,引起古生物學家的關注和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看。
"新中國龍"是生活在2.2億年前三疊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類動物。[1]古生物學家說,"新中國龍"生活在兩億多年前的三迭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均可生活,儘管它們能自由地在陸地上爬行,並在陸地上產卵繁殖,但大部分時間仍生活在水中。這種龍用強壯的漿狀四肢和粗壯的長尾在水中游動,靠捕食魚類和小型水生爬行動物為主。中國龍是中華民族遠古神話中一種神奇的動物,為民族始祖黃帝氏族崇拜的圖騰,後世的中國人因此被稱為"龍的傳人"。過去,古生物學家一直認為,長角的中國龍是華人祖先虛構的形象,只存於神話傳說之中。
四、東莞石龍鎮博物館
簡介
廣東東莞市石龍鎮的博物館,位於石龍人民廣場內,樓高6層,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是石龍歷史文化展與明清傢俱展的結合。為了繼承和保護石龍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石龍古鎮的歷史,改革開放成就和民間收藏文化,石龍從2007年開始籌建。一年多來,從社會調查到編寫陳列提綱。從徵集文物到裝修施工,一直得到市、鎮領導及眾多專家的大力支援,並得到社會熱心人士的捐贈。
館內介紹
博物館的一樓作為臨時展廳。博物館二樓是石龍歷史文化展廳,包括序廳、一河三埠明清名鎮展廳、崇文重教展區、出師平叛東征石龍展區、民國時期科學之光展區、祖國華章新譜展廳和改革開放碩果累累展區等。三、四樓則作為明清傢俱博物館展廳,分為廳堂、書房、傢俱、知識、屏櫃、桌椅、精品等型別展示廳;五、六樓則是機動展廳和工作人員的辦公室。
博物館目前擁有藏品近四千件,設十個展區,有古代名家牌匾、楹聯300餘副***套***,包括劉墉、王文治、翁方綱、成親王、樑同書、伊秉綬、金農、鄭板橋、米芾、汪士慎、陳希祖、李宗瀚、李文田、何紹基等名家作品。另外還有傢俱、瓷器、字畫等,以明清傢俱為主。其中明末清初的"黑漆壽山石九如圖五扇屏風",經國家專家鑑定,"是極為罕見的傳統裝飾工藝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取得成績
東莞市石龍鎮博物館開館5年來接待了來自內地和港澳臺、新加坡、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觀眾,其中不少是傢俱製造商和經銷商。其中很多是名人,如當代著名史學家、文物鑑定家史樹青,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故宮博物院瓷器鑑定專家楊靜榮以及小博物館副館長莫鵬、廣東省文物鑑定專家趙自強等都曾前來參觀研討。呂濟民用"藏品薈萃"四字概括了博物館的展品,認為館內藏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為社會和社會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發展歷程
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形成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職能仍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博物館的新職能、新形態、新方法、新的收藏物件也不斷地出現。因此,國際公認的博物館定義也在不斷修改之中。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了給博物館下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定義,進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長時間,曾經作過多次討論和修改。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時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館是指為公眾開放的美術、工藝、科學、歷史以及考古學藏品的機構,也包括動物園和植物園。195年、1962年、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又多次對博物館定義進行了討論修改,直到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十一屆大會通過的章程,才明確規定: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蒐集、儲存、研究、傳播和展覽。很多人認為,這是目前較為適當的一個定義,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國際間的一般性定義,各國仍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對待博物館。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廣州自駕游去哪裡
2.歌頌湘江母親河的文章
3.華清池導遊詞【原創】
4.聖淘沙旅遊攻略
5.東莞地圖
6.東莞免費景區旅遊景點
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