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智永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智永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是隋間僧人,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智永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智永的簡介

  智永,本姓王,名法極,法名智永,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繼承師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廟;當時求書者很多,住處門限踏損,裹以鐵皮,號為“鐵門限”;虞世南得其傳授,影響初唐學書。

  智永的生平簡介

  智永對乃祖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決心使乃祖的書法萬古流芳。智永練習書法極為刻苦。他在永欣寺時,就曾蓋一座小樓專供練字,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在這座冷冷清清的小樓裡,他如痴如醉地練字,毛筆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壞了的毛筆扔進大甕,天長日久,就積了好幾甕。智永後來把這些毛筆集中埋在一個地方,自撰銘詞以葬之,時稱“退筆冢”。

  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書法果然大有進步。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求其真跡者很多,智永窮於應付,以至於“縑素□紙,堆案盈几,先後積壓,塵為之生”。登門求教的也極多,以至他戶外之屨常滿,連門限也踩壞了,智永又只好用鐵皮來加固門檻,時人稱之為“鐵門檻”。這“退筆冢”與“鐵門檻”便成為書壇佳話,與漢張芝***張顛***洗筆洗碩的“池水盡墨”交相輝映,同為千古美談。

  智永的小故事

  智永禪師晚年時,有天正在指導一位小沙彌練字,幾位年輕書生慕名來寺謁求大師的墨寶,並請教寫字祕訣。智永笑答,贈字不難,但祕訣實無,不過老衲可奉送諸位四字:“勤學苦練”,如能持之以恆,保你一生受用不盡。書生聞言,大失所望。智永禪師便耐心開導他們:俗話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即以老衲先祖羲之公和獻之公為例,羲之公以東漢張芝“臨池寫書,池水盡黑”的事蹟激勵自己,一生苦練不輟。洗硯曾染黑過廬山的歸宗寺、臨江的新城山、建康的鐘山、浙江的積穀山和山陰等地的五六處池水。獻之公學書曾用盡18大缸清水,老衲學書也是靠勤學苦練,才有今日的成就。

  眾書生聽後,並未盡信。智永禪師便命小沙彌開啟後院門,帶領他們去寺中的塔林,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 樹下有一座高高的墳冢。書生們大惑不解,禪師指冢說:“我習書一生,練字磨禿的筆頭盡在於此。”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筆冢”3字,下有“僧智永立”幾個小字,背後還有智永寫的一篇墓誌銘。偌大一座墳冢,貯滿禿筆頭,書生們看罷,驚愕不已。小沙彌告訴書生,師父寫字的禿筆,初時裝滿5大筐。為練好字,在寺內閣上住了多年,還臨寫了800多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

  書生們聽後恍然大悟,智永所言不謬,“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學術要達到高峰,沒有捷徑可走,亦無祕訣可言,只有勤學苦練,才是惟一的途徑。

  智永的的歷史影響

  《真書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書作,歷來對它評價頗高。

  智永書《真書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隨歸化之僧、遣唐之使流傳到東鄰日本,對日本書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傳世的智永《真書千字文》共有兩本。一為唐代傳入日本的墨跡本,一為保存於陝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時宣和內府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傳下來的《真草千字文》墨跡只斷爛了開首兩行,其他都尚稱完好;至於缺的部分,也已根據關中本補全。所謂“關中本”,是宋朝大觀三年時薛嗣昌根據長安崔氏所藏真跡,於大觀己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稱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據說“頗極精工,無復遺恨”,可說是善本,但感覺和墨跡相比稍差一些。

  《真草千字文》法度謹嚴,一筆不茍,其草書則各字分立,運筆精熟,飄逸之中猶存古意,其書溫潤秀勁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評曰:“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又如蘇軾所評:“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書代表了隋代南書的溫雅之風,繼承並總結了“二王”正草兩體的結體、草法,從體法上確立了它的範本作用。

  智永的歷史評價

  對於智永的書法,歷代書法家與書法著作多有評價。樂安薛氏雲:“智永 妙傳家法,為隋唐間學書者宗匠”;都穆《寓意編》雲:“智永真草千文真跡,氣韻飛動,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解縉雲“智永瑤臺雪鶴,高標出群”:韋續《九品書人論》雲“智永正草,品上之下”;宋人編的《宣和書譜》說智永“筆力縱橫,真草兼備,綽有祖風”。***唐***張懷瓘《書斷》雲:“智永師遠祖逸少***逸少,王羲之字***,曆紀專精,攝齊升堂,真、草惟命。夷途良轡,大海安波,微尚有道***有道,書法家***之風,半得右軍***右軍,指王羲之***之肉。兼能諸體,於草最優。氣調下於歐***歐陽詢***、虞***虞世南***,精熟過於羊***羊欣***、薄***薄紹之***。”張懷瓘將古今善書法者分成三品:神品、妙品、能品。智永的行書入能品,隸書、章草、草書皆入妙品。可見智永書法成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也有學者認為,智永書法全守王氏家法,缺乏創新精神。如李嗣真的《書後品》就認為“智永精熟過人,惜無奇態”。對此,蘇軾《東坡題跋》另有一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陶淵明***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蘇軾又說:“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雲下歐、虞,殆非至論。若復疑其臨仿者,又在此論下矣。”

  蘇軾此說也確有一些道理。智永之志,確實不是獨樹一幟,而是要使乃祖書法流傳於後世。智永居永欣寺期間曾臨寫王羲之《千字文》***王羲之生前並無千字文,此為蕭樑殷鐵石於宮中所藏王羲之墨跡中拓了千字互不重複之字,再經周興嗣編次成韻文***800帖,分贈浙東諸寺,目的就是要借佛門之力,流佈乃祖書法。

 

書法故事手抄報
坦腹東床的典故
相關知識
歷史上智永是誰
歷史上王戎是誰
歷史上愷撒是誰
歷史上龐培是誰
歷史上楊炯是誰
歷史上貂蟬是誰
歷史上陸機是誰
歷史上列寧是誰
歷史上岳飛是誰
歷史上共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