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東莞市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工作回顧及“十二五”發展成就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三個走在前列”目標,主動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紮實做好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在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一年裡,我們克難奮進,推動全市發展實現了穩中有進。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6275億元,同比增長8%,與全省持平,快於全國平均水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8億元,增長10.2%。進出口增速在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農村集體資產增資減債創下歷史最優水平。東莞成為全國非省會地級市中第四個各項存款餘額破萬億的城市。

  在轉型升級持續攻堅的一年裡,我們聚焦創新,切實增強了科技動力和改革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加近三成,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成效明顯,“機器換人”如火如荼,工業技改投資大幅增長,首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東莞前沿技術研究院參與研製的光啟“雲端”號智慧城市空間資訊平臺系統完成全球商用首飛。改革創新和工作創新亮點紛呈,商事制度改革持續領先,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三互”大通關和專案直接落地等改革有效突破。東莞成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在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一年裡,我們爭先創優,進一步提升了東莞城市形象和國內外影響力。率先對接國家戰略,制定東莞製造2025戰略,為東莞製造贏得了新的美譽度。主動佈局新絲路拓展貿易版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大幅增長,產業影響力不斷提升。加博會、海博會、智博會、漫博會、蘇迪曼杯、國際科技合作周等一系列重大展會和賽事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現了東莞的經濟活力和城市魅力。東莞第三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膺國家森林城市,獲評民生週刊全國十大“洗肺”城市,在全國地級市民生髮展百強市中排名第七。在北師大發布的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中,東莞再次排在國內104個重點城市第一。

  過去一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制定東莞製造2025戰略,大力推動“機器換人”和智慧裝備製造業發展。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全面推進智慧製造、服務型製造、創新制造、優質製造、叢集製造、綠色製造“六大工程”。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民營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5%、10.2%和16.7%。大力實施“機器換人”,申報專案831個,總投資66.9億元,其中莞產裝置佔比34.7%。在“機器換人”的帶動下,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5.6%,工業投資增長26.6%,佔全社會投資比重提升至34.8%。大連機床、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等落戶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加快建設,全市擁有智慧裝備製造企業400多家,機器人產業叢集初具規模。

  ——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築巢育鳳”計劃。出臺創新驅動發展“1+N”扶持政策。創辦創新驅動講習所。用好高企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稅28.4億元。全市高企增至986家,獲省高企扶持資金4.2億元,均排全省地級市第一。新增新型研發機構3個、省級創新科研團隊4個。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61.6%和72.1%。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鼓勵企業利用舊廠房等建設孵化器,新增各類企業孵化器13家,總數達36家,在孵企業和專案1000多個,累計畢業企業300多家。預計研發經費支出增長14.8%,佔GDP比重2.3%,增幅居全省前列。東莞初具高科技城市雛形。

  ——推動“四新”經濟蓬勃發展。加快生產柔性化、資訊化改造,75.6%的規上工業企業具備按訂單自動排產和動態排程能力,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傢俱定製***服裝定製、數位印刷***等生產製造典型。加快打造全國智慧手機創新研發基地,全市手機年出貨量2.6億臺,增長15%。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3390億元,增長16.9%。快遞業務收入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獲批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4.7億元,增長10.9%。大力支援企業上市,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3家,總數達32家;新增全國股轉系統掛牌企業45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100家,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資本市場的“東莞板塊”初現。

  ——著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組團赴俄羅斯、南非、衣索比亞等國家開展經貿交流活動,拓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成功舉辦海博會,專業採購商人次、簽約金額分別增長69%和15.5%。石龍中俄貿易產業園在兩國元首見證下正式簽約。粵滿俄中歐班列啟動試執行。粵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專列提升到每週2-3班。石龍鐵路貨物吞吐量增長102%。東莞全港集裝箱吞吐量335萬標箱,增長15.7%,其中虎門港250萬標箱,比2011年的16萬標箱增長近15倍,從全省第9位躍至第3位。東莞全港總貨物吞吐量1.3億噸,在全省排名第4。與德國烏波塔爾市結為友好城市,與韓國金浦市、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市等簽署友好城市備忘錄。中馬友誼園開園。全市外貿出口增長6.9%,其中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25.2%。

  ——以“三互”大通關和專案直接落地等為抓手爭創更多制度紅利。在全國率先啟動“三互”大通關,通關時間、費用節省一半以上。專案直接落地試點增至40個,動工專案審批普遍縮短3-6個月。住所登記管理、企業叢集註冊改革全面鋪開,多證聯辦拓展到所有企業。“三證合一”、“一證一碼”改革正式啟動,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實施全程電子化工商登記,全市市場主體突破70萬戶,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設立首期20億元、總規模200億元的政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基金。組建市交通投資集團、科技金融集團。建立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紮實推進醫療、公交和不動產登記等改革。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開局良好,相關經驗得到上級肯定和推廣。

  ——加快重大專案、重大平臺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每月召開重大專案督促協調會,推動重大專案建設實現投資397.5億元,增長15.7%,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446.5億元。實施內外資統籌招商,建立“專案源”大資料,設立駐深圳、北京產業合作聯絡處和駐美國經貿代表處,新引進57個總投資983.6億元的重大專案。編制完成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松山湖生態園統籌發展機制進一步理順,松山湖高新區在全國國家高新區排名由第50位升至第30位。水鄉新城規劃完成編制,華陽湖溼地公園建設受上級肯定和社會認可。銀瓶合作創新區總體規劃獲省批准。引進招商局集團合作開發長安新區。省市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地鐵2號線、莞惠城際軌道試驗段試執行,散裂中子源一期、江庫聯網水源配置一期、虎門高鐵站周邊交通整治、市民藝術中心等一批工程完工。新建投產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19項。成功入選“寬頻中國”示範城市。整合連片土地3萬畝,盤活存量用地2萬畝,完成“三舊”改造5300畝。啟動美麗港灣建設。建成美麗幸福村居50個、社群公園42個。

  ——紮實推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工作。投入17.1億元推動水鄉101家“兩高一低”企業加快退出。電機和注塑機節能改造量均居全省第一。五大高能耗行業能耗全部下降,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9%。拒批汙染專案740個,基本建成7個環保專業基地。啟動4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建設,推進11家汙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啟動麻湧環保熱電廠建設,完成橫瀝環保熱電廠一期改造。出臺生活垃圾處理生態補償機制,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全省考核排名第一。啟動臭氧汙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補貼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上升14.4個百分點。

  ——切實加大公共安全管理力度。深入開展“3+2+2”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突出違法犯罪,破獲一批大案要案。全市刑事案件下降8.7%,破案率上升3.3%。加強矛盾糾紛化解,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勞動仲裁結案率93.8%、調解率90.1%。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化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對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等進行地毯式檢查,整改各類隱患1.8萬處,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檢查企業3.6萬家、處罰環境違法行為3824宗。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1312宗。實現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數字城管系統試執行。打造城市管理亮點工程102個。拆除違建50萬平方米。有效防範H7N9、登革熱等疫情。

  ——全面發展文教體衛等社會事業。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立工作。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企業、進軍營活動300多場。入選成為全國5個數字文化館地級市試點之一。《啊!鼓嶺》等一批文藝精品推出並獲得好評。高考四項指標連續四年排全省第一。東莞被授予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榮譽稱號,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督導驗收。省市共同支援東莞理工學院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成功舉辦蘇迪曼杯賽事,成為2019年男籃世界盃承辦城市之一,東莞代表團在省運會上總分和金牌總數名列第三,在省殘運會上總分、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列第一。入選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絡試點城市,財政補貼醫院2840萬元,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減輕群眾負擔7600萬元。推行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實現醫療責任險公立醫院全覆蓋,試行微信預約掛號支付。打造“志願之城”,全市志願者佔常住人口10%。培訓應急救護5萬人次。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和低保標準,向困難群體發放各類補助金1.6億元。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城鎮社群全覆蓋。成立白玉蘭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發放就業補貼3.4億元,小額創業貸款規模全省第一。十件實事圓滿完成。

  ——加強區域協作與對口幫扶工作。出臺扶持欠發達鎮發展意見,在重大專案、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傾斜。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預算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網上交易平臺面向全國競價。村組兩級純收入增長9%,資產負債率降至17.2%。超額完成欠發達村組、有勞動能力低保家庭幫扶任務。全部實現對口幫扶韶關、揭陽三年扶貧開發“雙到”目標。新疆草湖產業園首期30萬錠棉紡專案即將投產,西藏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完成工程進度80%。積極參與四川甘孜州、廣西河池、重慶巫山幫扶工作。深化“深莞惠+汕尾、河源”合作。國防動員、統計審計、人口計生、工青婦幼、民族宗教、檔案方誌、科普法普、氣象、打私等工作有效推進。

  ——以“三嚴三實”要求推進政府建設。在政府系統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查擺整改“不嚴不實”問題,作風進一步轉變。出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意見,制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聽證目錄,完成《東莞市城市綜合管理條例》***草案***起草,出臺首部政府規章《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在中國政法大學釋出的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中,東莞總分位居全國第七、地級市第一。加快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完善進駐事項目錄,開通網廳村居辦事點,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98.1%、辦結率99.5%。整合部門鎮街服務熱線,實現12345政府熱線“一號通”,服務水平在全國首次城市公共服務熱線調查中排名第五、省內第二。

  2015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十二五”時期,我們積極應對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複雜形勢,以高水平崛起為總目標,以創新型經濟為主攻方向,以加快“三重”建設、打造“三大增長極”、推動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為主抓手,較好地完成了各專案標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一個跨越、兩個突破、三個轉變、四個提升”的新成就。

  “一個跨越”:即城市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市生產總值相繼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來源於東莞的財政收入突破1000億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突破2000億元,進出口總額邁上1萬億元人民幣新臺階,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進入1萬億元俱樂部。全市引進培育一大批關係城市未來發展的重大專案,50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100億元、50億元企業分別增至12和34個。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兩個突破”:即區域統籌發展取得有效突破。水鄉經濟區、大學創新城、銀瓶合作創新區“三大增長極”建設全面推進,市鎮中心區功能不斷完善,以經濟區理念加強區域整合、促進協調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中心四組團”的城鎮群格局基本奠定。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有效突破。330多項莞版改革陸續鋪開,東莞以主動改革、自我革命的勇氣,在多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十大改革品牌領跑全省全國,激發出更加彭勃的內生動力和改革紅利。

  “三個轉變”:即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逐步轉變。全市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型研發機構、省創新科研團隊、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快增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倍,發明專利授權量躍居全省第三,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分別提高7.4和10.9個百分點,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開放格局從外向依賴向內外並重逐步轉變。全市外向依存度下降25.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超過外銷,外資和民營“比翼齊飛”、出口和內銷“兩分天下”、引進來和走出去“雙輪並驅”的格局初步形成。經濟形態從傳統制造向創新型經濟逐步轉變。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智慧手機、機器人等新產業形成規模,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生機蓬勃,以創新產業為標誌、以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的創新型經濟加快發展。

  “四個提升”:即城市品質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進一步完善,建成東莞地鐵2號線、莞惠城軌試驗段、東莞新火車站、虎門高鐵站,新建改造高速路、國省道、鎮村聯網路超過400公里,以籃球中心、“四院一中心”等為代表的綜合配套不斷豐富,4G網路、WIFI和供水供電、郵政快遞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提升。全市新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16個,建成綠道955.9公里、休閒綠地1287處,內河湧與跨界河汙染整治成效明顯,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監測城市中排名上游。社會治理提升。“黃賭毒”現象得到鐵腕整治,“兩搶一盜”等案件穩步下降,勞資糾紛、醫療糾紛、群眾信訪等得到妥善處置,全市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民生水平提升。市財政共投入1160.3億元用於民生建設,十件實事成為每年民生工程突出亮點,城鄉居民收入、基本養老金、城鄉救助及福利水平逐年提高,城鄉一體、全民享有的社保體系日益完善,教育、醫療、文化、就業、住房等幸福保障網不斷加固,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處於全省全國前列,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得到了更多實惠。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奮鬥下,東莞“十二五”時期發生了一系列明顯變化。我們的天更藍了,大氣汙染物濃度逐年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增加,藍天白雲成為常態。我們的水更清了,東江、運河和石馬河口水質不斷好轉,水鄉重現花紅水綠的生態環境,不少河湧變身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我們的城更靚了,公共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美化綠化水平大幅提升,走在東莞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綠、處處是美景。我們的路更通了,高快速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東莞即將邁入地鐵時代。我們的城市更安全了,治安案件進一步下降,安全事故進一步減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城市吸引力更強了,越來越多優質企業來莞投資,越來越多高素質人才紮根東莞,每年來莞觀光旅遊的遊客超過2700萬人次。我們的經濟質量更好了,全市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東莞正朝著高水平崛起的道路上闊步邁進。

  各位代表,“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躍升的平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各駐莞單位、駐莞部隊、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援東莞建設與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在協調發展、生態環境、社會建設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發展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一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外部市場環境持續複雜嚴峻,引進的重大專案全部建成投產、強力支撐經濟發展仍需時日,新的增長點有待培育,一些年度部分指標未能完成計劃目標。二是發展模式尚未根本轉變。經濟發展仍是較多依靠傳統路徑,“四新”經濟還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完成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三是鎮村基層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一些鎮街由於招商乏力、用地趨緊等原因導致發展緩慢,部分鎮街債務結構有待優化。農村集體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壓力加大。四是生態建設任重道遠。跨界河流汙染整治任務繁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仍然存在,引導企業發展迴圈經濟、促進市民低碳綠色消費還需加大力度。五是公共服務供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經濟發展同步提升了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和標準,必須在財力可支撐、可持續的同時,想方設法擴大公共服務供給,逐步提升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六是政府系統的作風建設和履職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一些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有所退化,存在多幹事不如少犯錯的思想,部分領導幹部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還有不足,企業和群眾對行政審批效率、視窗服務質量仍有意見,法治建設、廉政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我們將積極面對並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十三五”主要目標及2016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東莞發展既處於可以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看到,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全球經濟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等積極因素,又有貿易保護抬頭、地緣政治複雜、製造業部分轉移等不利影響,但我們更要看到,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貫徹,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網際網路+”等戰略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全面兩孩等政策紅利逐步釋放,將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孕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中央著眼戰略全域性,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將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債務風險、實體經濟成本上升等問題,對於提升社會供給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必將為東莞這一國際製造業基地注入新的蓬勃生機。我們要緊緊把握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機遇,珍惜近年來狠抓重大專案建設等打下的紮實基礎,鞏固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成效,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態勢,再接再厲,奮發有為,努力開創全市發展的嶄新局面。

  去年12月召開的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東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市要以創新驅動發展、對外開放合作、重點改革突破“三個走在前列”為戰略重點,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機制體制和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努力建設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作出更大貢獻,邁上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建議》為全市未來五年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工作方向。市政府據此編制了《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並提交本次人代會審議。

  我們堅信,只要認真貫徹執行上級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將“十三五”規劃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東莞未來五年必將呈現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發展圖景。“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到2018年全市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2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11萬元,建設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取得顯著成效,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基本形成,天藍、地綠、水淨的環境成為常態,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協調性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把握“十個更加註重”的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六次、七次全會各項部署,努力實現“三個走在前列”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8.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3%左右;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8%和37.3%;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2.4%;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0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圍繞以上目標要求,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在兼顧需求側的基礎上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十三五”開好局增添新動力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創造有效需求。東莞作為一個有強大製造能力的城市,應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要在增強三駕馬車動力的同時,集中力量推進東莞本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市場需求,讓全國商家都來莞採購,讓東莞的產品行銷全世界。

  著力打響莞貨質量品牌。鞏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建立成果,加快提高傳統優勢產業質量水平,打響虎門服裝、大朗毛織、長安五金模具、大嶺山傢俱、茶山食品等區域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擴大優質消費供給。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增強東莞企業話語權和東莞產品競爭力。實施技改事後獎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增資擴產、裝置更新和智慧化改造,力爭全年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整合科技、人才等專項資金,優化撥付流程,提升資金使用乘數效應,助力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層次。

  創新機制有效引導和培育市場。聚焦世界產業前沿和重點領域,前瞻佈局可穿戴裝置、可見光通訊技術、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扶持有實力的莞企和研發機構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加強新產品的應用展示和市場推廣,加快引進生產鏈上下游企業,逐步形成叢集效應。推動軍工技術向民用技術轉化,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建立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示範區。

  擴大優質服務的有效供給。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現代醫療等產業。鼓勵設立跨境電商體驗店。設立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深入挖掘工業遊、莞香遊、古村遊、休閒遊、生態遊等旅遊資源,建立國家級旅遊景區,抓好茶山南社等4A級景區建設。推動重大旅遊專案的洽談、建設。積極發展都市農業。

  推動企業優化結構、做大做強。大力推進市場取向改革,淘汰落後產能,出臺政策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對外併購和重組整合。大力培育大型骨幹企業,認定大型骨幹企業30家以上。建立成長型中小企業儲備庫。新增個轉企500家、小升規550家以上。大力推動重大產業專案上馬,落實責任、逐月督導、強力推進,確保橋頭新技電子等32個新專案開工建設,石碣盈聚電子等17個專案竣工投產。大力招引優質專案,完善招商激勵機制,加強與周邊城市產業合作,主動接受輻射。加強用地保障,爭取整合1000畝以上連片土地10塊。

  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鞏固歷年減負成果,落實國家和省減負政策,加強扶企措施宣講,確保政策落到實處、發揮作用。用好地方金融穩定專項資金。積極推進已建房屋補辦產權,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盤活企業沉澱資產。鼓勵優質企業發債融資。推動貸款更多向製造業傾斜。做好經濟執行監測與統計。

  二、把握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機遇,著力建立國家創新型城市

  發揮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試驗區政策溢位效應。圍繞東莞創新中軸線,統籌松山湖***生態園***核心園區,散裂中子源、大學創新城以及寮步、大嶺山、大朗、橫瀝、東坑、企石、石排、茶山、石龍等9個鎮,規劃建設東莞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完善自創區配套政策、規劃體系,積極向上爭取在東莞自創區優先推廣複製自貿區政策,承接自貿區溢位效應和制度紅利,形成政策疊加效應。辦好全省專業鎮建設現場會,推廣橫瀝協同創新模式,打造組團式區域創新體系。

  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繼續推進“育苗造林”行動,力爭年內高企總數達1100家以上、高企培育入庫企業700家以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用地指標,優先滿足高企及高企培育入庫企業用地需求。鼓勵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爭取國家和省級科技專案,新設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30個。試點科技創新券,推動企業設立研發準備金,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全年R&D投入增長10%。

  加快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賦予新型研發機構對科技成果更大的自主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探索科技用房產權分割轉讓。搭建新型研發機構與行業協會、企業的溝通合作平臺,組織技術成果展示對接活動,讓新型研發機構更接地氣,成為服務轉型的助推器。五年投入35億元、以超常規舉措支援東莞理工學院建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面向全球重金招攬人才,加快建設成為以智慧製造學科群為龍頭的區域創新發展高地,力爭2020年進入全國理工類院校百強。引進國內外一流大學來莞設研究生院。探索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互動交流機制。

  構建科技創新融資新模式。市財政投入10億元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超過40億元,培育引導新興產業發展。與深交所、上交所等合作,強化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資產證券化等指導培訓,推動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各類風投、創投集聚,定期舉辦創新成果與創業資本對接會。建設統一平臺,整合銀企對接、徵信查詢等功能,為企業信用融資提供支撐。加快組建市屬金融控股集團。支援設立地方保險機構。

  三、大力實施“機器人智造”計劃,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

  著力建設中國機器人產業先行市。鼓勵重點行業開展“機器換人”應用示範,為企業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省政府和市政府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融資租賃專項資金,與國開行開展“零首付、零門檻”技改信貸計劃,解決中小企業“機器換人”資金難題。加強機器人創新體系建設,重點突破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技術。調查摸清食品、服裝、傢俱、電子等行業實際需求,集中突破“機器換人”行業共性問題,努力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產業化成果,提升莞產裝置採購率、使用率。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有針對性地開展點對點招商,引進若干家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機器人龍頭企業,加快形成覆蓋本體、關鍵零部件、系統整合商、服務提供商的機器人產業叢集,力爭機器人產業產值增長30%。

  大力推動“東莞製造+網際網路”融合發展。鼓勵企業開展生產流程智慧化改造,推廣數字化工廠等生產模式,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推廣運用工業雲服務平臺,對租賃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的補助。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設“阿里巴巴—東莞產業帶”。大力鼓勵電子商務發展,加強專業人才的招引和培育,支援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認定一批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建設東莞跨境電商中心園區,推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物流企業電商化改造,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自營電子商務平臺。抓好大資料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各類資訊資源,進一步優化對企業的監測和服務。

  大力推動“東莞製造+四新”融合發展。研究制定扶持“四新”經濟發展政策。鼓勵服裝、傢俱等傳統企業通過手機APP等,與消費者精準互動,建立柔性化、定製化生產模式,打響“東莞定製”品牌。辦好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落實扶持會展業發展各項措施,推動展會邁向品牌化、國際化,促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大力推動“東莞製造+雙創”融合發展。出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建設政策。鼓勵在“三不變”的前提下,通過“三舊”改造建設科技園、眾創空間和示範基地。設立孵化器扶持專項資金。實施莞港澳臺科技創新創業聯合培優行動計劃。辦好各類創客嘉年華活動和創新創業大賽。鼓勵企業員工內部創業,支援青年學生初始創業。將創業小額貸款最高提至20萬元。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啟動資金扶持。

  四、建設“一帶一路”海陸聯動橋頭堡,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

  加快廣東鐵路國際物流基地和水鐵聯運大通道建設。推動粵新歐、粵滿俄、中韓快線等國際鐵路班線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中俄物流產業園和石龍口岸功能區,打造廣東陸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加快建設虎門港9、10號泊位,開闢東南亞等國際航線,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航運和物流節點。實施虎門港與石龍鐵路貨運站海鐵聯運,構建連線“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大力鼓勵企業走出去,支援華堅衣索比亞工業園、巴中貿促會總部專案建設。繼續辦好海博會、加博會,不斷擴大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

  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增強一般貿易核心競爭力,深度開發多元化國內外市場,保持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引導外資企業更加註重創新發展,爭取新培育100家外資高新技術企業、250個外資企業研發機構、3家外資上市企業。申報建設虎門港綜合保稅區,建設清溪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進水運口岸“三互”大通關係統應用。加快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

  大力扶持內源型經濟發展。完善市屬企業產權管理、薪酬考核、預算評價等制度。推動市屬資產優化配置,採取股權出讓、職工持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開展市屬企業公司制改造,支援和引導條件成熟的企業組建或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完善先進製造業專案資料庫,定期舉辦對接活動,引導民間資本與先進製造業專案對接。推進“686”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工程,鼓勵優質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

  五、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為契機,促進城市協調綠色發展

  以地鐵建設重構城市空間格局。推動地鐵2號線、莞惠、穗莞深城軌早日開通運營。開工建設地鐵1號線,加快佛莞城軌建設,抓緊中虎龍城軌前期論證,開展莞深快軌建設規劃。謀劃軌道交通沿線開發利用,推進周邊TOD開發。科學預測市民出行方式轉變和交通流量的變化,加快常規公交、有軌電車與地鐵無縫銜接,完善公交線網覆蓋,逐步形成以地鐵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試點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優化綠道配套設施,完善城市慢行系統。主動對接國家、省鐵路建設規劃,爭取贛深客專在莞設點。加強與深圳、廣州等周邊城市軌道交通對接。

  以水鄉、銀瓶合作創新區建設為突破促進協調發展。加快水鄉新城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水鄉文化創意產業樣板區,試點推動創意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快銀瓶合作創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連機床等重大專案投產,開工建設5個重大專案,爭取新引資50億元。與招商局共同加快開發長安新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示範區。提高財政困難的欠發達鎮街稅收增收分成比例。將市對鎮街的財力性轉移支付提高到20億元。加大對經濟發展滯後鎮街基建投資的分擔補助。加大市內對口幫扶力度,力爭60%的欠發達村兩級經營性純收入達300萬元或增長20%以上,60%的幫扶低保勞動力穩定就業。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動“深莞惠+汕尾、河源”經濟圈建設,加快區域一體化程序。

  推動基礎設施再升級。啟用“無線東莞”WiFi,建成2萬個無線接入點,實現全市主要公共區域免費WiFi全覆蓋,打造全國第一批“無線地級市”。與光啟合作建設智慧城市空間資訊平臺,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智慧交通、應急管控等管理能力。推進虎門二橋、梨川大橋、莞番高速東莞段、莞深高速黃江出***等公路橋樑建設及改造工程。加快220千伏雙崗變電站等17項電網、水利工程建設。以黃沙河流域為試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探索推進地下管線綜合管廊建設,打造管線高速。

  完成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建設任務。開展千家工業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扶持一批重點用能單位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爭取成為國家綠色供應鏈試點工作示範城市。推進新一輪治汙行動,建立水汙染防治專案庫,加快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啟動現有汙水廠提標改造。狠抓茅洲河、石馬河等重點流域及內河湧汙染整治,治理松木山水庫和同沙水庫。大力推進臭氧、PM2.5等協同治理。推動大型工業燃煤鍋爐和區域性集中供熱改造。在石碣、麻湧試點開展土壤汙染修復,規劃建設建築餘泥渣土消納場。推進橋頭大東洲、清溪羅馬等垃圾填埋場整治,抓好麻湧、橫瀝環保熱電廠建設改造,力爭兩年內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進而實現零填埋。新建美麗幸福村居50個,探索推進連片特色示範區試點專案建設。進一步完善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配套。

  六、進一步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讓東莞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構建社會治理立體網格化體系。探索在社會治安、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全領域推行網格化管理,劃分若干網格,明確治理責任,利用網際網路等科技手段強化治理,力求取得疊加治理效應。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重拳打擊“黃賭毒”、“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加強公路檢查站、治安卡點和“智慧天網”建設應用,強化流動人口及出租屋管理。開展以案說防教育,倡導人文關懷,預防和減少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智慧安監”資訊化平臺,健全鎮街***園區***專職安全員隊伍,加強危化品整治和特種裝置監管。強化氣象預測、預報、預警、預案和值班工作。加大打假工作力度,強化農產品日常檢測監督。加強勞資矛盾分析和化解,加大惡意欠薪打擊力度。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實現村***社群***公共法律服務站、消防站全覆蓋。啟動數字城管系統二期建設。落實新增違法建設追責機制,力爭實現違建“零增長”。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異地高考政策。通過積分制新招收3.3萬名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出臺實施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政策,市財政補貼7.1億元支援民辦教育。加快慕課教育平臺建設,新增微課1萬節、推送2萬節,選定100所學校開展慕課教學試點。推動30%教師利用慕課學習。積極建立省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

  推進健康東莞建設。出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配套檔案。建立全市統一的網上預約掛號平臺。開展免費的孕婦唐氏綜合徵、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放開醫師多點執業。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全民健康促進行動,鞏固籃球、羽毛球等體育基礎,發揮綠道、公園眾多的優勢,組織開展長跑、徒步、自行車等戶外賽事,打造珠三角戶外運動和體育旅遊基地。辦好松山湖國際馬拉松、歐亞全明星乒乓球對抗賽等重要賽事。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整合發展,建立健全公益廣告發布長效機制。開展千場家庭教育大講堂進社群活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建立全國版權示範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全面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推進社保、住房公積金擴面徵繳。制訂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單。貫徹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落實新生育保險政策,生育醫療費用按實際核付,生育津貼與單位月平均工資掛鉤。將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30萬元。提高低保家庭食品、燃氣及水電補助標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柔性引進海外專家工作機制,啟動技能人才五年行動計劃。建設新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抓好殘疾人保障服務。繼續做好對口幫扶韶關、揭陽,以及對口支援新疆兵團第三師、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四川甘孜州、廣西河池、重慶巫山等工作。

  七、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著力建設全省全國領先的法治城市。用好地方立法權,加強對水鄉生態建設、飲用水源水質保護等的立法調研和草案起草工作。完善政府規範性檔案制定計劃和流程。制定行政執法細則、裁量標準和操作流程,確保規範文明執法。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推動公眾參與決策常態化。打造陽光政務,加大對鎮街公開財政預決算資訊的指導力度,全面公開部門預決算資訊和“三公”經費支出資訊。

  打造更廉潔、更高效的政務環境。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壓減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啟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推動商事制度改革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進一步推進前端便利化登記,全面加強後續監管。深化專案直接落地改革,簡化審批推廣至所有專案。優化網上辦事大廳功能,推動更多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全面落實權責清單制度,形成市鎮兩級權責清單。創新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探索公益三類、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的脫事轉企改革,開展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

  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以嚴格的問責倒逼機關作風持續轉變,繼續開展第三方評估,擴大暗訪和作風評議範圍,曝光政府系統的落實不力、庸懶散拖、吃拿卡要等問題,進一步強化警示教育效果。以強有力的督導倒逼工作加快落實,推動政府系統提振奮力攻堅、改革突破的精氣神,一件一件工作抓落實,一個一個難題求突破,一步一個腳印謀實效,高質高效地完成全年各專案標任務。

  各位代表!新的航程已經開啟,新的任務光榮艱鉅。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東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實幹,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奮力奪取“十三五”新勝利,在東莞高水平崛起的道路上繼續闊步前進!

  名詞註解:

  三個走在前列: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東莞要努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上走在前列的目標。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對“三個走在前列”內涵作了進一步深化和延伸,提出“十三五”時期東莞要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對外開放合作、重點改革突破走在前列的目標。

  “三互”大通關:指東莞貫徹國家部署,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在陸運、水運口岸建立單一視窗、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一體化通關協作機制,實現通關效率大幅提升的改革。

  專案直接落地:指東莞開展的以企業依法承諾制、備案制和事後監管制為主要內容,實行“先建後驗、寬進嚴管”模式的投資專案審批改革。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5年9月,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同意珠三角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東莞松山湖、廣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愷、中山火炬、江門、肇慶等8個國家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全國第二個以城市群為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創新驅動發展“1+N”扶持政策:即東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政策體系,其中“1”指《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前列的意見》***東委發〔2015〕5號***,“N”指配套的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相關資助辦法。

  “四新”經濟:四新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指通過利用新一代資訊及生產技術、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等進行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所培育出的新型經濟形態。

  “三證合一”、“一證一碼”改革:指國家部署的企業登記制度改革舉措,將企業登記時分別由工商、質監、稅務部門核發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改為由工商部門一次性核發載有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的營業執照。

  “專案源”大資料:即收集目標引進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國內外五百強等相關企業投資重點、資金動向等資訊,建成目標企業投資資料庫,並進行綜合研判、開展目標招商。

  “3+2+2”專項行動:即2015年省市共同推進的治安打擊行動,其中“3”為全省統一的打擊涉毒、涉黑惡、涉盜搶行動,“2”為我市自選的打擊涉賭、涉食藥假行動,並自我加壓每個鎮街集中整治2個違法犯罪突出的區域或行業。

  一中心四組團:即一箇中心區,西北組團、西南組團、東北組團、東南組團,是市委《關於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東委發〔2014〕19號***提出的東莞城市發展格局。

  十大改革品牌:即東莞近年來力推的商事制度改革、“多證聯辦”改革、新型研發機構管理體制改革、“三互”大通關改革、跨境電商發展、專案投資審批體制改革、新型城鎮化改革、基層社會治理改革、農村綜合改革、民生事業改革等改革。

  十個更加註重:在2015年12月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個更加註重”的要求,即“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巨集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指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東莞創新中軸線:即位於東莞中部、沿松山湖新城路和生態園大道一線,貫穿東莞所形成的26公里創新走廊,涵蓋松山湖高新區、散裂中子源專案等創新區域。

  科技創新券:一種財政資金扶持科技的方式,政府向企業發放相應憑證票據,企業憑券向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購買服務,由提供服務的單位向政府申領兌現資金。

  工業雲服務平臺:指通過網際網路和雲端計算技術,整合包括計算機輔助工程、產品資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標準化資訊產品及服務,按需向工業領域企業提供多層次的雲應用產品租賃服務的平臺系統。

  三不變:即土地性質不變、主體結構不變、產權不變。

  優進優出戰略:2015年4月提出。“優進”指有選擇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裝置和重要零部件,“優出”指在出口高檔高附加值產品外,推動產品、技術、服務“全產業鏈出口”。

  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指建立一個大資料共享的政府資訊平臺,投資企業或進出境商品電子資料只需提交一次,就能達到所有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要求。

  “686”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工程:即保持市一級上市民營企業後備資源庫有60家以上的儲備,每年推動其中8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程式,6家企業進入發行申報程式或境內外上市。

  TOD:即公共交通導向開發,指在站點周邊步行5-10分鐘半徑內,建設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高密度城區的土地開發模式。

  海綿城市:形容對雨水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漏、自然淨化功能,對自然災害具有良好彈性的城市水系統。

  智慧天網:即城市電子監控系統,指為滿足城市治安防控和管理需要,利用視訊監控技術與傳輸網路,對固定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和資訊記錄的視訊監控系統工程。

  2016年市政府十件實事

  一、提升社會安全指數。強化全市命案防範和打擊工作,確保現行命案發案數同比下降5%,破案率達到94%;深化平安出租屋建設,開展流動人口資訊採集大會戰,實現警綜系統和自助申報系統採集人數均比2015年增加20%;加大出租屋管理執法力度,改變過去對違反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規定違法行為不處罰或處罰少的狀況,實現查處案件數比2015年提高20%;開展“以案說防社群行”活動,全年共開展不少於2500場次“以案說防社群行”活動,聯動群眾共同推動社群治安管理,從源頭改善社會治安環境。

  二、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增加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學位供給,2016年向隨遷子女提供約33600個學位***含優惠政策群體***,其中,公辦學校提供學位約28000個,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5600個;繼續發放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學生財政補助,對就讀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的在校生給予財政補助,小學生每年每人補助127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補助2155元;投入2億元,對民辦學校給予財政幫扶,用於學前教育專項資金、民辦中小學扶持專項資金、民辦學校教師培訓經費,對民辦學校教師發放從教津貼,對校車運營給予補助;投入約8000萬元,建成松山湖中心小學分校。

  三、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實施食品安全快檢快篩和監督抽檢,全年完成快速檢測3300批;完成生產環節抽檢1800批,流通環節抽檢2000批,餐飲服務環節抽檢1000批,並定期釋出食品抽檢質量資訊;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實現80%的鎮街在各社群***村***建立食品藥品監管協管員隊伍;組織開展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大課堂暨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覆蓋全市527家學校;建立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微信公眾號,及時傳遞食品藥品安全資訊。

  四、繼續提高特殊群體保障水平。繼續開展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新開辦不少於60個居家養老服務點,實現有需求的村***社群***100%覆蓋;新增符合條件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2000名,使全市享受該項服務的老年人增加到17500名;繼續提高全市低保家庭食品、燃氣及水電補助標準,每人每月補助標準由60元提高到80元;繼續實施“銀齡安康”行動,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繼續落實惠漁政策,對申請更新改造漁船且符合更新改造貸款貼息條件,以及符合政策性保險條件且購買了政策性漁業保險的漁船和漁民實行財政補貼,100%落實惠漁政策。

  五、改善交通出行條件。方便市民出行,開通地鐵2號線載客試運營,建成地鐵2號線旗峰公園站周邊公共自行車系統;提升跨鎮公交服務能力,新開通東莞巴士運營的跨鎮公交線路26條,新增東莞巴士運營的跨鎮公交運力600輛;整治道路安全隱患,完成水鄉大道沙望路口改造,完善港口大道簡沙洲口、環城路劉沙立交跨線橋等7個點的交通安全設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實施對尖崗嶺橋和莞樟立交等一批市區橋樑加固維修,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六、加大資訊惠民建設力度。建成不少於20000個無線接入點,覆蓋市內公共服務區域,為市民免費提供WiFi服務;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系列化、課程化、精品化的微課資源10000節;向義務教育階段中低收費民辦學校或者薄弱學校推送不少於20000節的慕課優質教學資源;向中低收費民辦學校或者薄弱學校送課到校不少於3000節;引進、開發和應用5000課時義務教育教師研訓慕課資源,實現30%教師利用慕課資源學習;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投入約6000萬元,建成“數字城管”平臺一期專案,促進市區城市管理現代化;完善出入境自助辦證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辦證渠道。

  七、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優化整合免費婚前健康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專案,提高補助標準,每對夫婦補助905元;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免費為符合條件的孕婦及其所生新生兒提供胎兒唐氏綜合徵產前篩查和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服務,其中唐氏綜合徵產前篩查***孕婦***1.5萬人,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1.5萬人,共免費篩查3萬人;提高我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由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及住院補充醫療保險部分待遇標準,發揮基金最大效用,更好地保障參保人醫療需求;組織應急救護培訓,對全市社群居民、學生、普通企事業單位生產一線人員完成培訓5萬人次。

  八、加強汙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整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使PM2.5年均濃度達40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年評價值控制在176微克/立方米以下;加強大氣監測能力建設,新建不少於3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並聯網實時釋出資料,建成東莞市大氣複合汙染超級監測站一期工程;提高汙水處理效能,建成鳳崗竹塘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謝崗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橋頭汙水處理廠二期及配套管網工程和松山湖北部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快推進截汙次支管網建設進度,完成不少於26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建設。

  九、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有針對性地實施系列創業補貼政策以及幫扶和鼓勵就業政策,大力實施“大眾創業工程”,多渠道促進創業工作;推動和幫扶9000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幫扶東莞生源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現100%就業;組織開展勞動力技能晉升補貼培訓2.5萬人次,加快提升我市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

  十、提升文體生活質量。建成數字文化館一期工程,滿足群眾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完善歷史文化教育設施,投入約5800萬元,完成海戰博物館室內空間及《鴉片戰爭》展覽設計製作;實施家庭教育惠民工程,完成家庭教育講座活動1000場、家教活動100場,電臺活動50期;完善群眾體育設施,全市升級改造99個籃球場,新建或改建20個小型足球場,免費對市民開放;推動和開展馬拉松長跑、萬人自行車騎行活動等全民健身運動,帶動全市30萬人次參與健身活動。

下一頁更多關於

開國楊勇的個人資料
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是哪一個
相關知識
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臺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勝區政府工作報告
東麗區政府工作報告
東鳳鎮政府工作報告
東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咸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連雲港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