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1日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化石***英文:Fossil***一詞來自拉丁語“fossilis”,意思是挖出來。不過化石的形成你知道嗎?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化石的形成: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型別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儲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化石的分類:

  1、實體化石

  指古生物遺體本身幾乎全部或部分儲存下來的化石。原來的生物在特別適宜的情況下,避開了空氣的氧化和細菌的腐蝕,其硬體和軟體可以比較完整的儲存而無顯著的變化。例如猛獁象***第四紀冰期西伯利亞凍土層中於1901年發現,25000年以前,不僅骨骼完整,連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儲存完整***。

  2、模鑄化石

  就是生物遺體在地層或圍巖中留下的印模或復鑄物。一類是印痕,即生物遺體陷落在底層所留下的印跡,遺體往往遭受破壞,但這種印跡卻反映該生物體的主要特徵。不具硬殼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也可儲存其軟體印痕,最常見的就是植物葉子的印痕。第二類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內模兩種,外模是遺體堅硬部分***如貝殼***的外表印在圍巖上的痕跡,它能夠反映原來生物外表形態及構造;內模指殼體的內面輪廓構造印在圍巖上的痕跡,能夠反映生物硬體的內部形態及構造特徵。例如貝殼埋於砂岩中,其內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當泥沙固結成巖而地下水把殼溶解之後,在圍巖與殼外表的接觸面上留下貝殼的外模,在圍巖與殼的內表面的接觸面上留下內模。第三類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貝殼內的泥沙充填物稱為核心,它的表面就是內模,核心的形狀大小和殼內空間的性狀大小相等,是反映殼內面構造的實體。如果殼內沒有泥沙填充,當貝殼溶解後久留下一個與殼同形等大的空間,此空間如再經充填,就形成與原殼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實體,即稱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狀和原殼表面一樣,是由外模反印出來的,他的內部則是實心的,並不反映殼的內部特點。第四類是鑄型,當貝殼埋在沉積物中,已經形成外模及核心後,殼質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種礦質填入,象工藝鑄成的一樣,使填入物儲存貝殼的原形及大小,這樣就形成了鑄型。它的表面與原來貝殼的外飾一樣,它們內部還包有一個核心,但殼本身的細微構造沒有儲存。

  總的來說,外模和內模所表現的紋飾凹凸情況與原物正好相反。外核與鑄型在外部形狀上和原物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內部構造被破壞消失,其物質成分與原物也不同。至於外核和鑄型的區別在於前者內部沒有核心,而後者內部還含有核心。

  3、遺蹟化石

  指保留在岩層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動的痕跡和遺物。遺蹟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跡,此外還有節肢動物的爬痕,掘穴,鑽孔以及生活在濱海地帶的舌形貝所構成的潛穴,均可形成遺蹟化石。遺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動物的排洩物或卵***蛋化石***;各種動物的糞團,糞粒均可形成糞化石。我國白堊紀地層中恐龍蛋世界聞名,過去在山東萊陽地區以及近年來在廣東南雄均發現成窩壘疊起來的恐龍蛋化石。

  4、化學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有的雖被破壞,未儲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的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層中,這種視之無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學分子結構足以證明過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稱為化學化石。隨著近代化學研究的進展,科學技術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機分子***指氨基酸等***,可從岩層中分離出來,進行鑑定研究,同時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古生物化學。

  5.特殊的化石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樹脂,其粘性強、濃度大,昆蟲或其他生物飛落其上就被沾粘。沾粘後,樹脂繼續外流,昆蟲身體就可能被樹脂完全包裹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空氣無法透入,整個生物未經什麼明顯變化儲存下來,就是琥珀。

  中藥店的龍骨—被人們用作中藥的龍骨,其實主要是新生代後期尚未完全石化的多種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石,絕大部分是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動物,諸如犀類***Rhinocerotidae***、三趾馬***Hipparion spp.***、鹿類***Cervidae***、牛類***Bovidae***和象類***Proboscidae***等的骨骼和牙齒,甚至偶然還摻雜少量人類的材料。至於視為上品的五花龍骨或五花龍齒,顏色不像一般呈單調的白、灰白或黃白,而是在黃白之間尚夾雜有紅棕或藍灰的花紋.比較好看,則是象類的門齒。

  典型的化石:

  昆蟲遠祖:撫仙湖蟲

  撫仙湖蟲是澄江動物群中特有的化石,屬於真節肢動物中比較原始的型別,成蟲體長10釐米,有31個體節,外骨骼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它的背、腹分節數目不一致,與泥盆紀直蝦類化石類似,而直蝦是現代昆蟲的祖先,這間接表明了撫仙湖蟲是昆蟲的遠祖。侯先光還發現,撫仙湖蟲消化道充滿泥沙,這表明它是食泥的動物。

        九眼精靈:微網蟲

  微網蟲屬於葉足動物門,因身上多邊形的鱗狀骨片而得名,體長可達8釐米,具有9對礦化骨片和10對足,這些骨片起到連線腿和關節的作用,目前只有在澄江才發現有這種生物完整的化石。

  有專家認為,這些骨片是一種繁殖後代用的儲卵器,不過參照現代節肢動物繁殖器官多集中在一個部位的特點,儲卵器不可能這樣分散。也有專家認為,這些骨片是具有感光作用的多眼,所以有了“九眼精靈”的美稱。不過動物的眼睛一般集中在頭部,和微網蟲類似的生物在地球上還沒有找到。

  微網蟲曾登在《自然》雜誌封面上,成為化石明星。《紐約時報》曾經這樣評論微網蟲:“一些寒武紀生物很容易就扮演科幻小說裡的角色,最奇怪的傢伙就是一種身上長著10對足和覆蓋有鱗片狀骨骼的蠕形動物。”

  神奇的腔腸動物:櫛水母

  櫛水母是一種食肉的腔腸動物,目前對澄江發現的櫛水母化石僅限於描述,對其進化意義還未研究清楚。

  它的身體上有類似樓梯一樣的褶子,身體輻射對稱,這在海洋生物中非常特殊。因為輻射對稱的動物在海洋中保持平衡很難,捕食就更加不容易。櫛水母身體頂端長了一個石質的平衡球,依靠它來掌握平衡。現代櫛水母叫“海胡桃”,是最古老的無脊柱動物。

  寒武紀海洋巨無霸:奇蝦

  奇蝦是一類已經滅絕的大型無脊椎動物,化石表明這種動物口器有十幾排牙齒,直徑有25釐米,糞便化石長10釐米,粗5釐米。由此推測,奇蝦體長可能超過2米。奇蝦最初在加拿大發現,當時只發現一隻前爪的化石,被誤認為是蝦的尾巴。科學家還想像了一個蝦頭,由於它不是蝦,所以命名為奇蝦。1994年,我國科學家在帽天山發現完整的奇蝦化石,糾正了從前的錯誤,所謂的“尾巴”其實是它的爪子。

  科學家在奇蝦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它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奇蝦的發現表明,當時海洋確實存在完整的食物鏈。新的研究發現,奇蝦的捕食肢能彎曲,腿在海底行走,不過它的附肢沒有分化,節之間缺少關節。

  人類遠祖:雲南蟲

  雲南蟲,身體呈蠕形,一般長3至4釐米,大者可以長到6釐米,1991年侯先光研究員發現並命名。它的頭部在化石上不易儲存,開始曾被認為是特殊的蠕蟲。1995年,陳均遠等研究者發現它有7對腮弓,可以呼吸,並把食物留在口腔裡,這是脊索動物的重要特點,提出了“雲南蟲是脊索動物”的觀點。

  雲南蟲原始的脊索是脊椎的前身,相當柔軟,容易受到外力的傷害,似於如今脊髓中的軟性物質,身體神經單元集中的脊索上,肢體的感覺可以通過脊索傳到全身,脊索的出現提高了動物控制身體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雲南蟲的發現證明了在澄江動物群中蘊涵著脊椎動物的起源,這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突破。

  中國學者曾在《自然》雜誌發表數篇文章,集中展現對雲南蟲的研究成果。1995年《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名為《從雲南蟲到你之路》的文章,文中說:“如果雲南蟲夭折,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將永遠得不到發展,地球將像遙遠的月球一樣永遠寂寞冷清。”

  夢幻生物:怪誕蟲

  怪誕蟲屬於葉足動物門,頭很大,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最早發現於加拿大,它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

  由於最初的化石儲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佈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只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

  我國科學家在澄江發現的怪誕蟲化石訂正了這種錯誤的解釋。後來,侯先光先生對採自澄江的最好的塊標本修理後揭示,原先復原的怪誕蟲頭尾也顛倒了。在討論動物演化時,怪誕蟲被作為“寒武紀大爆發產生了比現代多得多的門***門一級生物***,後來大部分滅絕”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

 

化石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世界最年輕的山脈是哪一條呢?
相關知識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恐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活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石頭怎麼形成岩石是怎樣形成的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黑洞演化過程
簡述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血液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