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長的勵志故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起來看看關於成長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試想,如果沒有這18次顛沛失業的成長經歷,還會不會有後來享譽全美的莎莉·拉斐爾女士?
她名叫莎莉·拉斐爾,自小便立志要成為一名電臺主持人。可遺憾的是,當時的所有美國電臺,都只聘用男性。因此,當她成年之後想涉足這個領域時,只能遭到永無休止的拒絕。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終於被一家電臺破格錄取了。她大喜過望,如同抓到了救命草一般。她暗自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熱情和精力都奉獻於這個職業。可事與願違,已經習慣了男性播音員的聽眾們,無法接受她的忽然出現,很快,她便被電臺以“跟不上時代”為由漠然辭退。她的人生,又再度陷入了一片黑暗與空茫。
無路可尋的她,輾轉來到了波多黎各,她以為,她將會在這裡找到希望的種子。可命運又再一次給她出了一道難題——在美國長大的她,根本不會西班牙語。她不願放棄最後的光亮,潛心苦讀,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學習陌生至極的西班牙語。後來,在波多黎各,她終於得到了一個外出採訪的機會。這個在她看來是至關重要的採訪,實質上僅僅只是一家通訊社委託她前去多明尼加共和國採訪正在進行的,就連途中的差旅費,也是自掏腰包。
有人認為,她一定是想工作想瘋了!
鼓足勇氣之後,她主動找到了一家廣播公司的負責人,並向他談起了自己的節目構想。許久之後,此人終於對她的構想產生了興趣,微笑著告訴她:“公司一定會喜歡的!”
她開始了興奮異常的等待,她甚至已經想好了第一個節目該說些什麼。可不幸的是,這位廣播公司的負責人,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不知所終。她的美夢又再一次被冷酷的現實所擊碎。
無奈之下,她又找到了該公司的另外兩名負責人。經過艱難的商討,雖然該公司同意讓她試試,卻斷然反對她主持娛樂節目。始料未及,她只能做自己根本不擅長的政治主持。
她對政治真是一竅不通,但她實在不想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於是,她又和當年初到波多黎各一般,開始了昏天黑地的惡補時日。
1982年的炎炎盛夏,她主持的以美國獨立紀念日為內容的政治節目開播了。頓時,她輕鬆坦誠而又爽朗的風格如同一道別樣的涼風,席捲了所有聽眾。
有越來越多的挑剔者接受她,喜歡她,乃至在節目時間打進電話,真誠地與她探討當前的政治問題,甚至總統大選。要知道,這在美國電臺的歷史上,是絕無前例的。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破格留下了她。她幾乎一夜成名,她所主持的節目,也成了全美最受歡迎的政治節目。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她曾飽受了足足18次被炒魷魚的苦痛!
如今,她是美國一家自辦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在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每天都有800萬聽眾收錄她的節目。而她,也憑藉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語言技巧,兩度拿下被譽為“艾美金像獎”的全美主持人大獎。
試想,如果沒有這18次顛沛失業的成長經歷,還會不會有後來享譽全美的莎莉·拉斐爾女士?
:成長的印記
德國有一個咖啡連鎖店,不但咖啡賣得便宜,還賣各種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我是這個連鎖店忠誠的客戶。直到有一次,兒子跟我說,不許再買這個牌子的咖啡,我覺得很奇怪。說起來,兒子和這個家族的孩子還是同學。開家長會時,媽媽們見了面也都是客客氣氣的。兒子說,這個公司讓很小很小的非洲孩子在咖啡地幹活,只付人家很少很少的錢,所以他家的咖啡這麼便宜,是剝削出來的。我很有正義感地跟他說,以後我們家再不買這家的咖啡了。
這話說出去很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因為別的牌子的咖啡普遍貴出很多。而咖啡是常用食品,差不多每兩個星期就要買一次。一個人走過既便宜又好的咖啡店,過門不入,去買貴出一半、有時甚至是一倍的咖啡,是不是有點不正常呢?滿德國喝咖啡的人,難道非要我一個人去憂國憂民?我堅持幾個月以後,終於放棄了我的正義行為。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個關於這個咖啡連鎖的紀錄片,記者們又一次跟蹤到非洲,又一次拍攝到非洲小孩收穫咖啡豆的鏡頭。其中有一個8歲的漂亮男孩子,很明亮的大眼睛,一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公里,把滿滿一袋咖啡豆背到收購處。他這樣背了一天,得到3歐元。記者問他這是不是一天勞動的報酬,他露出潔白的牙齒,笑眯眯地說,這是我一家人今天的工錢。
看完電視我很激動地給兒子打電話,他很安靜地聽著。當聽到我說,我以後真的不買這個牌子的咖啡時,他很冷靜地說,你不用這麼做,你以為那些賣得貴的咖啡就不是非洲小孩背下山的?只要是非洲的咖啡,都是小孩子背出來的。那些賣得貴的牌子,既剝削了非洲孩子,又剝削了你,所以說,你還是買他家的咖啡吧。
我一時說不出話來,不是因為別的,只是為他這樣的冷靜。他又說,如果你真的要堅持正義,那只有一個辦法,我問是什麼辦法?他說,你們就不要再喝咖啡,改喝茶。他停頓了一下說,不過,如果是印度或斯里蘭卡的茶,一定也是童工的勞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我放下電話,心裡有點失望。他說的句句在理。他現在在聯邦經濟研究所作研究,秋天將攻讀博士。他已經成人了。可不知為什麼,我更懷念以前那個一腔熱血,天真勇敢地追求公平正義的小男孩,那時他經常說,這個世界不應該這樣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得到很多,失去的也很多。
:成長之痛
“每人都有閃光點,在某些方面,別人似乎比你強,但通過努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過人之處”
在遇見她之前,我相信人和人之間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一天,認識了我的上鋪以後,我的看法徹底變了。
我們是英語專業本科生,她的高考英語成績是148分,全省第一。要知道,滿分是150分啊!我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天才”!
開學第一星期,英語老師拿出去年的四級試卷對我們進行摸底測試,我考了58分。作為高中畢業生,我對這個成績還算滿意,可她考了72分,惹得英語老師大加讚賞。
接下來她展現出的英語天分讓人歎為觀止。她能準確區分每個單詞的美式和英式讀音;能毫不費力地閱讀大部頭英文原著,無須查字典;一篇英語文章,她看兩遍就能背誦;最讓人吃驚的是,她睡覺時說的夢話都是英語,聽得我們同寢室的女孩目瞪口呆……
很快,她成為老師和全班同學關注的焦點,大家把她奉為僅次於老師的英語權威。除此之外,她別的才華也十分出眾,中文寫作課上,老師講評最多的就是她的文章,讓我們這些曾經的“才子才女”們相形見絀。
不僅如此,“天才”還是個嬌小可愛的漂亮姑娘,忽閃著一雙純真的大眼睛。她的才氣和美麗迅速吸引了無數傾慕者,贏得了“校花”的美譽。課間休息,總有其他系的男生擠在教室門口交頭接耳,競相一睹芳容:“快看,她就是‘148分美女’!”
美女性格柔順,善良真誠。她是我的上鋪,也是我在大學認識的第一個同學,我們成了好朋友。但從此,我也成為光彩奪目的“天才”旁邊一個灰暗的影子。
每次考試,她總是第一,我永遠是第二,但這第一與第二之間可不是差幾分,而基本上差一個檔次。她的出現使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如此之大。過去,我也常常被讚美為“才女”。然而漸漸地,在“天才”光芒照射下,我幾乎徹底否定了自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日俱增的自卑感。越感到她的出眾和優秀,就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愚笨。
可是,“天才”不知道我的痛苦,我是她最信賴的朋友。如果她不願赴男孩曖昧的約會,就求我同去,當她的擋箭牌。可她不知道,做一個地道的“陪襯”是什麼滋味,有多麼尷尬。
當然,我沒有“變瘋”。現在想來,之所以最終走出“天才”的陰影,和爸爸媽媽對我的支援有莫大關係。
在最彷徨無助的大一,我幾乎每週都打電話回家傾訴,告訴爸爸媽媽我的學習生活和與“天才”的交往。在電話中,媽媽堅定地告訴我:“‘天才’很優秀,但你也是優秀的,不要懷疑自己。作為媽媽,我最瞭解你,我們從來都相信你。”有時候聽到這些話,我幾乎落淚,父母的話給了我莫大的慰藉。
爸爸媽媽鼓勵我在別的方面積極發展和提高。大二時,我們開設了日語課,這對我們都是全新的課程。通過努力,我的日語成績超過了她。我對哲學、文學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漸漸地,這幾門課我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後來,我還加入了學生會和其他社團,併成功地策劃組織了大量活動。“148分美女”雖然成績優秀,但這些,都是她所沒有的。
通過不斷磨合和調適,我漸漸克服了自卑心態。因為我發現,雖然我在英語語言方面也許不能超越她,但是我卻能在別的方面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我現在終於明白,其實,壓力錶面上是別人給的,實際上來自於自己。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在某些方面,別人似乎比你強,但通過努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過人之處。
頗具戲劇性的是,在臨畢業前,她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說:“知道嗎?其實我一直都在暗暗羨慕你,因為你比我優秀。”
激勵女孩成長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