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

  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相關介紹:

  桂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齊國攻擊魏國以援救趙國***即圍魏救趙***的戰役。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三十六計之拋磚引玉
百花盛開的同義詞及造句
相關知識
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
三十六計之美人計的故事_三十六計之美人計解析
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三十六計之英文翻譯
三十六計之笑裡藏刀
三十六計之拋磚引玉
三十六計之樹上開花的故事_樹上開花的故事
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
三十六計之慾擒故縱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