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政治第三單元試卷及答案
文化傳承與創新是必修3第二單元的知識點,俺麼你都掌握了嗎?為了方便同學們鞏固相關的知識點。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必修二政治第三單元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57分***
1.《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幾”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故而叫重陽。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每逢重陽佳節,很多單位組織敬老活動。這表明*** ***。
①透過傳統節日可以領略民族文化的韻味 ②傳統美德生生不息、歷久彌新③慶祝民族節日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①傳統習俗有助於培育文明風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2010年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訊息,中國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案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的價值在於*** ***。
①它是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②它能夠直接轉化為物質財富 ③它是文化延續和傳承的重要載體 ④它是具有開發利川價值的不可冉生資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城市文化的多元與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之一。這個主題一提…就深受各國歡迎,這是因為*** ***。
①尊重文化差異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③文化只有在傳播中才能創新④文化交流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中國茶藝與日本茶道異曲同工,雖然各有特點,但都強調‘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處、和諧共生。”中國茶藝與日本茶道異曲同工,說明*** ***。
A.各民族文化大同小異
B.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飲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是由各民族不同的歷史造成的
5.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會開幕式舉行。全球億萬觀眾通過電視、網路等觀看了這場融合了世界各國文化元素、感動且震撼了世界的開幕式。這體現了*** ***。
A.傳播媒介就是傳媒
B.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C.文化在創新中發展
D.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6. 2010年為國際文化和睦年。設立國際文化和睦年的基本目的是顯示多樣性文化帶來的有利影響,強調國家之間彼此相互認識和了解的重要性,最終促進國家之問的和諧。下列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維護文化多樣性,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要遵循各種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必然趨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2010年8月16日,首屆“巾華伉儷節”新聞釋出會暨全國首站──伊春愛之旅活動的啟動儀式往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現代婚姻文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的旅遊事業發展。舉辦“中華伉儷節”,這屬於對我國傳統文化中*** ***。
A.傳統習俗的繼承 B.傳統建築的繼承
C.傳統文藝的繼承 D.傳統思想的繼承
8.所謂“傳統文盲”是與“現代文盲”相對應的。打不開電腦,不會上網,不會講英語,被稱為“現代文盲”。目前,大學生中“現代文盲”越來越少。然而,不像傳統文化和文史知識,不能正確讀寫文章的“傳統文盲”卻越來越多。這種現象的出現十分令人擔憂。因為*** ***。
①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
②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③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就必須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剪紙距今已有1 500多年曆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通過深入挖掘、科學梳理,民族優秀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髮揚光大。這表明,文化建設*** ***
A.就是要保護好優秀文化遺產
B.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C.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D.離不開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借鑑
10. 2010年9月舉辦的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主題為“遊孔子故里、品孔府家宴、觀儒鄉風情、學聖人智慧”,進一步弘揚了以孔子及儒家思想學說為主流的民族優秀文化。下列對儒家文化認識正確的有*** ***。
①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②儒家文化是一種財富,我們應當全部繼承 ③儒家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啟示 ④對儒家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上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A.①②④ B.②⑧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當前,我們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也滲透著“和”的文化思想。這說明“和”的傳統思想*** ***。
①具有繼承性②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發展道路仍具有深刻影響 ③其消極作用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滅 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A.①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油畫《父親》***見下圖***是中國當代人像油畫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震顫人的心靈,令人難忘。在大巴山的鄉村,作者羅中立曾長久生活在“父親”身邊,聞著老人的煙味,聽著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豐厚的生活經驗成就了《父親》深刻的藝術性。這啟示我們*** ***。
A.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B.文化創新源自藝術家的藝術天分
C.有價值的文化創作離不開社會實踐
D.文化創新取決於藝術家的執著努力和勤奮
13. 2010年8月16日,第22屆山東省運動會吉祥物“伶伶”和“俐俐”揭曉。據瞭解,該吉祥物由山東工藝美院教授顧群業帶頭創作,南於本屆運動會在淄博舉行,是蒲松齡的故居,所以吉祥物特別設計了“瑞狐”,蘊含太平盛世之意。這表明*** ***。
①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②文化創新離不開社會實踐③文化創新需要賦予時代精神 ④文化創新的內容來自創作者的靈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現代中醫藥學在保持獨特配方和精選藥材的前提下,吸收了西方藥學的一些優點,採用先進工藝,製成了中成藥。中成藥的製成是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 ***。
A.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B.文化交流就是為了文化創新
C.交化交流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
D.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15.下邊漫畫說明*** ***。
A.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B.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C.弘揚中醫藥學不需要體現時代精神
D.中醫藥學要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
16. 2010年9月,以1975年前後那段貧窮而飽含理想的時光為主線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被稱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電影。這說明*** ***。
A.關注社會熱點,才能實現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B.立足社會實踐,才能創造有價值的文化產品
C.發展大眾傳媒,才能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D.堅持文化創新,才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17. 2010年6月8日,“澳夫利亞文化年”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澳大利亞文化年”於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國舉辦.2011年至2012年將在澳大利亞舉辦“中國文化年”。中澳互辦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創新的源泉是文化交流
B.文化創新的源泉是創作者的靈感
C.不同民族文化之問的交流、借鑑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D.不同民族文化之間需要交流、借鑑和融合
18.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歷經50多年不衰。曲作者之一的何佔豪說,這首曲子是浙江農民原創的,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運用了越劇和崑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兩方樂器演繹民族旋律的經典之作。可見*** ***。
①文化創新主要靠作者的聰明才智 ②文化創新必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③文化創新必須面向世界、博採眾長④文化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和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斷言:“不提高就死亡。”這對我們的啟示是*** ***。
A.文化工作肯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B.文化創新的檢驗標準在於能否創新
C.終身學習,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D.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二、非選擇題***共43分***
20. 2010年4月1 4日,青海省玉樹發生7.1級大地震。地震不僅造成當地居民房屋倒塌、人員傷亡,也使得當地藏文化遭到重創,如禪古寺等大量文物、古蹟損毀,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掩埋,如東倉《大藏經》等。目前,青海省文化部門正組織專家對受損文物古蹟情況和非物質文化專案進行調查和專業評估,並將儘快重建和維修,工作計劃已上報省政府,包括文化設施重建,文物搶救、保護、維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渡期的文物保護和設施建設等4方面內容。
從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傳承的角度分析青海省搶救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15分***
看漫畫《禁止對文化遺產的開發性破壞》,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禁止對文化遺產的開發性破壞
***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麼文化現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4分***
***2***結合漫畫分析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8分***
22.掃墓是清明祭掃的一種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掃墓時點燃香燭、焚燒祭品、鳴放鞭炮等,既耗費金錢,又汙染環境,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
2011年清明節,民政部呼籲推行鮮花祭掃、網路祭掃和社群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為此政府部門創造種種便利:倡導祭掃時“自駕改坐公交”,城市公交系統進行相應調整;推行“植樹替代香燭”,開闢和管養園林綠地;提倡網上祭掃,規範祭祀網站的主持、組織,使祭祀活動更莊重、得體等等。傳統的清明習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後,釋放出了更文明、可親的氣息。我們應該過一個文明、有意義的清明節。
***1***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談談如何看待清明祭掃形式的演變?***8分***
***2***運用所學知識為人們過一個文明、有意義的清明節提出合理化建議。***8分***
下一頁檢視>>>高中必修二政治第三單元試卷答案
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