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初中化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第一節課,也是最難理解的一節課。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我們都知道,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粒子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教學中先出現分子,然後才陸續出現原子和離子。當教學中出現了原子、離子之後,就必須向學生提出: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和離子這兩種微粒。而每當這時,學生就很容易將這三種微粒進行比較。這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微觀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學生理解起來就產生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這時,我就要用許多相關的內容去給他們解釋。可很多時候學生聽後,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來:他們並沒有完全聽懂。因為對於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知識,所以想讓他們理解透徹,那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況且現在的農村教學,還沒有達到能把課件製作、網路教學帶到課堂去幫助學生們“想象”的程度。
其實,我認為,對於分子、原子、離子這三種微粒,只有當它們直接構成物質時,才能保持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根本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無關的大小比較,還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仍贊同以前的舊教材***三年制初中教材***的說法: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種說法最恰當不過了,因為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離子呢!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接受了。
“ 原子”的定義是: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我感覺這種說法欠妥。因為當我給學生講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對於水和NaCl的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形成共用電子對和電子的轉移的情況。結果,課後有的同學就問我:“老師,不是說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了嗎?那2H2+O2=2H2O這個反應中,怎麼從原子中分出了電子,而且還形成了共用電子對,在2Na+Cl2=2NaCl中,也從原子中‘跑’出了電子的轉移了呢?”我木然。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所以,我認為,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對於初級階段、啟蒙階段的初中學生而言,如何給“分子、原子”下一個更好的定義,能夠幫助他們去更容易理解、接受這些微觀粒子,是很必要的。
範文二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初中化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第一節課,也是最難理解的一節課。今天第一節課順利講解了分子與原子的概念及化學變化的實質,感覺效果較好,特記錄如下:
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有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侷限於多媒體而忽視清晰條理板書所帶來的效果。分子與原子很多老師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感覺效果不錯。課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課件,但是上課前,我準備還是不用課件講了,因為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學生上課時走神的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聽課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我用板書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講解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把以後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這裡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學生也聽得非常入神,能夠完全配合老師的講解內容,從多個側面讓學生去感覺、去體會、去認知、去學習“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係: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能夠很好的分析了物質化學變化的實質,這樣一總結,學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體效果很好!
範文三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最難的就是舉例子,既要舉能夠反映微觀世界的還要保證這個例子能使學生對於微觀世界的特徵長期有印象。
2、由於本課屬於微觀世界,所以對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難以懂得分子和原子真正的涵義,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是我在進行這堂課之前必須好好思量的。當然經過實際教學,仍有一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物質的巨集觀和微觀。
3、在教授本課時,我覺得還應加大實驗力度,讓同學們通過實驗大膽猜想。例如除了書上品紅的實驗外,還可以做紅墨水在水中運動的實驗、蔗糖溶解的實驗、將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的實驗。
4、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應該化難為易,讓學生們熱愛化學,懂得如何學習化學。
語文回家路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