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的意思是什麼
求同存異的意思:
求:尋求;存:保留;異:不同的。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
即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求同存異”是周恩來處理複雜關係、解決複雜矛盾一以貫之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模式,是周恩來辯證思維方式的實踐範例。
英文解釋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put aside minor differences so as to seek common ground;seek common ground among us, while keeping our differences;seek common ground on major questions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on minor points;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大同小異
【反義詞】求全責備、固執己見、強求一律
成語出處
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報》:“共同點是基本的,分歧是區域性的,可以求同存異。”
背景
亞非會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亞非國家發起和召開的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國家、沒有當時主要世界大國參加的會議。會議的參加國除日本外,都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也可以說是第一次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會議。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出現了民族獨立解放的高潮,長期處於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控制下的廣大亞非國家,先後通過革命、戰爭、起義和抗爭等不同的方式,衝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壟斷和控制的世界體系,走上了建立新興的民族國家的道路。獨立後,這些具有共同的命運、面臨共同任務的國家,為了解決共同的問題,需要相互交流經驗,相互探討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道路,彼此產生一種共識,這就是要加強亞非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之間的團結和互助。萬隆會議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召開的。
故事
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求同存異是周恩來的創新,萬隆會議的精神最終導致了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求同存異不是目的,而是為大家的共同目標服務的,求同存異之後要做什麼是最重要的。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指出,亞非地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殖民主義在這個地區的統治並沒有結束,經濟上還很落後,因此這一地區的國家不僅要求政治上的獨立,同時還要求經濟上的獨立,改變經濟落後面貌,爭取完全獨立。為此就要保障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亞非國家之間就應該求同存異,不要因意識形態和國家制度的不同而造成分裂是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國際的會議。
關於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