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這句話所傳達的思想境界為眾人所偏愛,即是淡泊。

  淡泊,是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的表現。如今,它已成了一種高尚操節的象徵符號,它所代表的清明廉潔引得古今文人雅士追逐,圖落個美名流芳百世。殊不知淡泊雖為賢德,卻不可刻意追逐,若著意求賢便成偽果,自嘆虛生。

  淡泊不是口號,不是時尚,而是一種超脫的心態。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可見淡泊與寧靜、澹定之心是分不開的。東晉五柳先生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覓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得以流傳千古;漢代陳繼儒“竹窗下,惟有蟬吟鵲噪,方知靜裡乾坤”的吟詠也創設了他的精神家園。兩位隱士不約而同地以安寧的田園生活為淡泊量定了尺碼。

  陶翁感嘆:“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陳眉公唏噓:“澹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上試來。”這“濃豔場”無非指的是紛紜紅塵。難道這塵世真是一個夢魘?

  若真是如此,諸葛亮為何捨棄清雅茅舍,而隨劉備出山?周敦頤為何能在社會中如一枝白荷,潔身自好、獨立不移?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可見奇人異士未必都在山澤草野之間。

  陳眉公語云:“放下仙佛之心,方名為得道。”陶翁在世人眼裡,是名隱士,是位世外高人,是個神仙,但他卻不知淡泊的真諦在這塵網中。

  篇二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多少年來,這句話成為無數人修身養性立世持家一貫堅守的經典訓誡。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蒼生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凡塵的眼力,那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人生的高峰!在物慾橫流、人性淪喪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那份內在的淡泊。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拋棄權欲、物慾,守候清貧坦然面對身邊的繁華喧囂紙醉金迷。我們有著自身的人生價值體現,教的學生家長滿意社會滿意,走在外面一身樸素卻能散發迷人的光澤,這應該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能夠真正看透看開,能夠真正做到與世無爭,淡薄名利又談何容易!為了自己的事業,忽視了健康,淡漠了親情、友情,甚至可以喪失人性。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們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分,為了證明自己的水平,為了得到一點點獎金,為了做一名所謂的優秀教師,為了一個虛擬的職稱,總之,為了一切個人利益,許多老師不得不採取各種非常手段。抹殺一批又一批的學子的天性,扼住祖國命運的喉嚨。

  淡泊,是一種純粹的感覺。一份遠離名利、是非、慾望的清澈心智。名和利,都是過眼煙雲,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生為名利所累,實在是本末倒置。

  淡泊,是一份明悟的感覺。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更是一份淡泊。但是必須要清楚,淡泊人生,並不是消極逃避的處世態度,也不是看破紅塵的思想懈怠,更不是消極避世的一味沉淪頹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算得上是個淡泊者,“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憑這淡泊,顏回成了千古安貧樂道的典範。

  工作之餘說說閒話,調節一下氣氛,放鬆一下心情,也屬正常,全都憋著,沒準會憋出病來,看得見的深度那才叫深度,要城府太深了,無法看見,就該叫深淵了,那才是最恐怖的……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保持一份學習的心,愉快地享受工作與生活,如此,不快樂也挺難的!所以,選擇淡泊吧。不要把什麼名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這些虛名看得太重。拋開一切名韁利鎖的束縛,讓人性迴歸到本真狀態,從而獲得心靈的充實、豐富、純淨……

  捫心自問,或許,我們只能在這個社會做著自己。該追求的去追求,該放棄的得放棄!當你看淡了一些的時候,或許,你已經淡泊名利了。隨遇而安,不用去刻意。今天你想這樣,明天可能又換樣了,總之,去做自己想做的!做完了也不要後悔,沒用。好好的做一個人就好!不遷怒,少憤怒。大道理講不完的。

  呵呵,自己去感悟或許會好些。

  篇三

  淡泊是寒冬時節傲然開放的梅花,堅守著自己潔雅的操守,放棄了大紅大紫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奮然抽芽的小草,堅守著自己平淡的品格,遠離了高大雄偉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時節獨握鋤頭的陶潛,堅守著自己質樸的心靈,拋棄了汙濁官場的屈膝。

  淡泊可以使一個人的素質得到提升,靈魂得到淨化。一顆遠離擾擾凡塵的心。可以感悟出世間的美好。諸葛亮寄居於南,品讀詩書,感受自然,終成一代名仕;雷鋒寄心於平淡,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終成時代楷模;沈浩託心於小崗村,一心為民,排憂解難,終成時代先鋒。假如諸葛亮一心追求權貴,一心想擁有高官厚祿,他又怎麼會領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假如雷鋒想成為“一品高官”,放棄行善,他又怎麼會成為人人效仿的模範?假如沈浩渴望金錢利益,總是追逐著最高的官職,他又怎麼會贏得一方鄉親的愛戴和尊敬?只有將自己的心靈迴歸平靜,才可能會成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營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一個人的寧靜,可以使一群人致遠。吳孟超沉心於肝臟研究之中,以醫德治癒了一位位病人,社會上也逐漸有了一種“醫德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禮投身於慈善事業之中,以愛心幫助了一位位學子,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效仿白方禮老人的善舉。只有不斷立足於平凡大眾的生活中,吳孟超才會贏得人們的讚譽,人們也才會以其為自己行事的榜樣。只有不斷奉獻自己愛心,追求一種平淡的生活,白方禮才會成為後人心中的人傑,社會上才會不斷湧現出更多的白方禮。

  淡泊可以幫助一個國家的繁榮強大。“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真正的賢人是不會計較得失的,因為他們一心投身於事業之中;而小人是百害無一利的。因為他們只會追名逐利。錢學森放棄美國的高薪,毅然回國,投身於科技研製之中,終使中國國力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沒有像錢學森這樣於淡泊中明志的賢臣,又怎麼會換得祖國的迅速崛起?正因為祖國中少了一些汲汲於名利,只為做高官的小人,祖國才會不斷髮展,不斷繁榮。

  梅花凌寒獨自開,讓人們記住了它的淡泊;小草一生默默無聞奉獻,讓人們記住了它的寧靜;陶潛性本愛丘山,讓人們記住了他的高遠,他們雖然沒有很高的官職,也不是“一品大員”,但他們是一位位光彩照人,彪炳史冊的“一品百姓”!

  將心歸於平靜之中,這樣才會做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才會成為“一品百姓”。

  篇四

  人這一生追求的東西太多,名與利是許多人彈精竭慮的欲求。應該說,追求名利原本也不是一件很壞的事情,只要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途徑,用光明的手段去一步一個腳印地獲取,這也是很值得褒揚的!

  我只是覺得,對待名利,應該淡泊一點。畢竟,在生活中,比名利更緊要的,還有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親情與愛情。過甚的追求名利,甚至不擇手段,損害到別人的利益、危及到他人的權益乃至生命,那麼這種名與利,儘管它輝煌豐盈,被人眾星捧月,讓萬人敬仰,但又有什麼意義呢?名利雙收誠然讓人豔羨,讓人尊崇,但倘若用這份名與利去做交易,去換取更多、更重的名利,那麼,這種名利就不止讓人豔羨了,更多的是讓人唾棄,讓世人不屑!

  譬如,一個作家,他寫作的目的首先應該是為藝術,為人類靈魂的淨化與人性的復歸而做自己的努力。他心中想的只能是怎樣把文字駕馭好,把故事情節建構好,把思想內涵醞釀好,心無雜念,心平心靜地去創作。倘若一開始寫作就把它作為一種手段,一種獲取名與利的平臺,把碼字當做揚名與賺取利潤的階梯。有這些可以分神的利慾雜念,他的心能夠靜下來去嚴肅的思考關於人生與藝術的問題嗎?勉強成文,恐怕也只是一些浮躁、淺薄的東西,生命力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一些娛樂圈的藝人、或者工薪族,為了出名,為了獲利,不是用自己辛勤的勞動、聰慧的思維去換取,而是憑藉自己的姿貌,出賣自己的靈魂與肉體,或嫁與名導,或傍上老總,什麼自尊與顏面,只要能換來名利與享受,也就不會在乎失掉它了。他們或許不能感覺到,失去的比得來的要厚重與昂貴得多。或許他們也已經感覺只是裝糊塗罷了!

  對待名利,還是看淡一點的好。名與利,生不能帶來、死也帶不走。不要把它看得重於泰山。名,它能載你亦能覆你;利,同樣能夠讓你上天堂,也可以使你下地獄。往往只在一念之間。曾看到過一些名藝員、名作家、政治家抵達一定的高峰,便激流勇退,放棄了名利,退隱平民,安靜的生活一生;也可以見到一些億萬富翁,樂善好施,視錢財如糞土,舍已利而助他人,毫不吝嗇。

  對於功名利祿,不必過於執著,只要自己生活得隨心,工作得如意,即便不知名、不富裕,同樣能夠過得幸福,過得開心。對功名利祿看得太重的人,往往為了它而活得沉重,活得自尋煩惱,乃至搭上身家性命。譬如那些明星爭先恐後的自戕,便是自食名利的苦果。所謂世界、亞洲巨星,竟然星途受挫,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做出自戕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我想,倘若他們沒有那麼高的知名度,抑或能夠灑脫、平淡地對待自己的名聲,淡泊名利,那麼,也就不會有讓人悲哀的結局了。

  名與利,誰也拒絕不了它的誘惑,只是,被它俘獲的時候,能夠淡泊一些,看輕一點,那麼你依然是這場戰爭的勝者!

家庭小事隨筆
家庭***隨筆
相關知識
淡泊名利隨筆
淡泊名利的同義詞是什麼及造句
關於淡泊名利的名言
形容淡泊名利的名言
關於淡泊名利名言
關於淡泊名利的名言大全
淡泊名利心態的名言
形容淡泊名利的名言名句
淡泊名利的勵志詩句_淡泊名利的古詩名句
高考語文議論文淡泊名利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