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與閉關鎖國的關係
鴉片戰爭的失敗是由於閉關鎖國使清王朝逐漸落後於西方世界,因此鴉片戰爭閉關鎖國之間有密切的聯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鴉片戰爭與閉關鎖國
早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收復臺灣之前就實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禁止靠近海邊,以此方式來斷絕臺灣島與大陸的聯絡。雖然清王朝最終收回了臺灣,但這一舉措也使得沿海一帶民生凋敝,目光所及,荒無人煙。好在康熙皇帝愛好西洋自然科技,他開放了多個通商口岸用來與外經商,因此此時的清王朝還能接觸到許多西方的科技。
到了雍正皇帝即位的時候,沿海的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四個了,這就大大降低了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溝通。雍正皇帝雖然也對西洋科技情有獨鍾,但此時中西之間的交流已經遠不能和康熙朝相提並論。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帝在雍正帝的基礎上加大閉關鎖國的力度,嚴密監視和控制在華的西方商人。到了乾隆晚期的時候,整個大清帝國的對外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一個廣州十三行了,而且還只能在官府嚴密控制之下才能對外賣貿易。
中西方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終於在乾隆死後四十年的鴉片戰爭中,清王朝一敗塗地,這才使人們聯想起這場鴉片戰爭閉關鎖國之間關係巨大。可此時為時已晚,被西方列強開啟的國門永遠失去了保護“天朝上國”的作用。
兩次鴉片戰爭比較
在近代史上的一些中西方戰爭中,兩次鴉片戰爭比較廣為人們所知。通過這兩次鴉片戰爭比較,歷史學者發現兩次鴉片戰爭之間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是,兩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策劃者都有英國,英國是這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主要負責人。通過戰爭,受益最大的就是英國。兩次鴉片戰爭的性質也都是為開啟中國市場而發動的侵略性戰爭,並且在這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都被迫與侵略者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每份條約都毫無例外地傷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都使得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加深。
通過兩次鴉片戰爭比較,也可以發現其中的一些不同之處。首先是兩次戰爭發生的背景不同,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在虎門銷煙之後英國人惱羞成怒下發動的侵華戰爭。第二次是西方列強普遍完成工業革命之後,趁著我國國內發生太平天國運動而趁火打劫。並且第二次鴉片戰爭相比於第一次,侵略的國家除了原有的英國之外,法國也派出了侵華軍隊。美國和沙俄也趁機大發戰爭財,成為了英法聯軍的幫凶。第一次侵華並未造成我國文化上的損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侵略者焚燬了我國建築史上的最高傑作--圓明園,這是一筆無可估量的損失。並且第二次戰爭已經深入我國包括京畿在內的內陸地區,對我國的危害相比於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鴉片戰爭的評價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抗西方列強進行殖民統治侵略所做的鬥爭,對此次鴉片戰爭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客觀的總結。
鴉片戰爭的評價指出:此戰英國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價在中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好處,不但打開了中國市場,還使得寶島香港成為他們的殖民地達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從此次戰役可以看出英軍不但武器先進,而且戰術運用靈活,戰略部署得當。反觀清軍部隊缺乏訓練,指揮人員軍事素養極差。
鴉片戰爭的評價還表明:國家的實力對於一場戰爭的勝負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英國經濟實力領先全球,武器裝備更是最早步入現代化的國家。增援部隊與作戰部隊配合的天衣無縫。而清政府卻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在是否接受和談的問題上首鼠兩端。統治者故步自封,落後保守,對戰前格局完全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除此之外,清朝政府還脫離民眾,只想靠數量有限且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兵來保衛萬里海疆,最後處處設防,處處空虛薄弱。使得原本占人數優勢的清軍變得總是處於以寡敵眾的局面。最後,通過鴉片戰爭還可看出古老的農業文明是戰勝不了新興的工業體制,保守的封建帝國也是不能與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匹敵的。
與世隔絕,不接觸先進的文化就只能導致自身的落後,使自己成為井底之蛙,狂妄無知最終會導致任人欺凌的命運。鴉片戰爭使得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永遠成為了泡影。
猜你喜歡:
北伐戰爭泰安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