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茲拉龐德是誰
埃茲拉龐德是美國曆史著名的詩人,是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著名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埃茲拉龐德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埃茲拉龐德的簡介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美國著名詩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埃茲拉·龐德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髮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鑑做出了卓越貢獻。1915年,埃茲拉·龐德發表他根據東方學者芬諾洛薩***Fenollosa***的遺稿而譯成的中國古詩英譯本《中國》***Cathay***及兩個日本戲劇集。埃茲拉·龐德與艾略特同為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
埃茲拉龐德的生平簡介
埃茲拉·龐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學,在那裡攻讀美國曆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後,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 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後於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後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後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埃茲拉龐德的歷史貢獻
1948年諾貝爾獎得主,大詩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長詩《荒原》的副題就是:“獻給埃茲拉·龐德,最卓越的匠人”,該詩曾得利於龐德的親自修改。作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公認的鼻祖之一,龐德在藝術創作及批評理論方面都有較大影響。主要作品是一部雄心勃勃、包攬人類文明的長詩,以詩章形式於1917~1959年分批發表,共包括109首詩章及8首未完成的草稿。1969年又出版了未完成草稿的一些片斷。這些詩章晦澀難懂,題材廣泛,技巧多變而獨特,是學院派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第1~7章討論詩的構成與意義,第8~11章講述一位威尼斯及藝術庇護人的故事,第12~13章比較西方現代社會秩序與中國孔子道德理想,第14~16章描寫從現代地獄的倫敦轉入古代天堂威尼斯的途徑,第41章頌揚墨索里尼,第62~71章研究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還有他在美軍俘虜營裡寫下的《比薩詩章》,述說他身為戰犯穿越“靈魂的黑夜”的心路歷程,等等。其思想主要特徵是:反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及西方正統文化統治***其中包括英國文學教條、猶太人及文藝檢查制度***,強調借鑑東方智慧與古代文明財富***如中國與埃及古詩、日本戲劇、儒家哲學、古羅馬藝術、傑弗遜的重農主義民主理想等***,造成一個充滿人性、崇尚藝術、多種文化交融並存、而又受到個別英明救世主庇護與領導的美好世界。在詩歌理論上,龐德曾提出有關意象詩及“漩渦主義”的觀念,打破傳統詩歌嚴密結構,促成英美現代詩歌形式歷史性的突破與發展,並且在開闊視野、搜勝獵奇、吸收東方及古代文化方面有較大進步。龐德也是宣揚中國文明、翻譯介紹中國古詩的西方詩人之一。
埃茲拉龐德的歷史影響
龐德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他在長詩《詩章》中闡述孔子學說,在1915年出版的《中國》中收集並翻譯了十幾首中國古詩。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作是由日譯本轉譯的。龐德還曾譯過《大學》、《中庸》、《論語》等。在翻譯過程中龐德得到了華盛頓一些專家學者的幫助,克服了各種困難。儘管人們可以對譯文進行各種指摘,但龐德畢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嘗試。除了翻譯中國作品外,龐德也譯過包括日本、希臘、義大利文學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此而言,龐德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翻譯家。
博爾赫斯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