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化審美品味之我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內容提要】
審美情趣日趨多元化,影視文化日益成為審美文化主流;審美文化的市場化、商業化,使受制於收視率、票房率的影視文化出現型別化、單一化等傾向,抑制著影視文化的質量提升和多樣化的繁榮。影視業必須重新建構自己的美學特徵,特別是從文學藝術中吸取精華,才能提高藝術品味,獲得藝術生命。

社會的發展使當下的審美情趣日趨多元化,使影視文化日益成為審美文化主流;但審美文化的市場化、商業化發展,又使受制於收視率、票房率的影視文化出現型別化、單一化等傾向,這些傾向抑制著影視文化的質量提升和多樣化繁榮。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影視業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審美價值體系,特別是從文學藝術中吸取精華,才能提高藝術品味,獲得藝術生命。

影視文化之所以成為當代審美文化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影視視覺文化的廣泛傳播的可能,但這也與現代人的生存方式有關。城市化、都市化的擴充套件使現代人之間越來越隔膜、越來越陌生。這就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話和溝通越來越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而這種交往、對話和溝通的最簡便的方式便是通過直接的形象欣賞。當代審美文化也就適應人們的這一生存方式而向視覺文化轉化。現在人們到處可以看到形象,感受到形象,甚至觸控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將這種形象稱之為“意象形態”,作為意識形態的對舉形態而出現,這深刻地概括了當代審美認知從“反映”到“反應”,從理性愉悅到感性娛悅的轉變。以“意象形態”為其表徵的審美文化當仁不讓地在社會審美文化舞臺上成為主角,那些業已成為當前人們生活方式、生存正規化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電視、電影、卡拉 0K、MTV、廣告藝術、時裝表演等,正是意象形態的基本承載主體。在高度緊張忙碌的現代都市生活中,快節奏、高速率改變了人們的時間概念,多數人已無暇去淺吟低唱、品嚐玩味,去細細咀嚼、推敲和尋索那些潛藏在語詞和概念背後的意蘊,無暇進行精細的心靈內省和思想反芻。“形象”能夠消除以往人們對待外部事物的距離感和隔膜感,例如電視幾乎能將整個世界的“形象”搬進人們的客廳和臥室。精采紛呈的電檢視像使觀眾的審美需求得到很大的滿足,極大地豐富了家庭生活。

審美情趣日益多元化和視覺文化成為審美文化主流的發展趨勢,不斷向影視業提出新的要求,也不斷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人們審美情趣的多元化發展要求影視業提供儘可能豐富的審美文化品種,滿足不同的審美文化需求。

當前世界影視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已經完全進入商業化運作軌道。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影視文化一方面受全球影視業商業化的影響,一方面受國內改革,特別是業內改革的影響,也越來越商業化了。商業化一方面為影視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內在的不竭動力,為影視生產的多樣化提供了動力資源,促進了影視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但另一方面,一切以利潤為中心的影視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抑制影視文化多樣化健康發展的不良傾向,即在影視審美情趣多元化的總體趨勢下,也呈現出一些影視作品型別化、單一化等不良傾向,嚴重影響著影視審美藝術的發展,影響著影視藝術的質量提升,影響著影視文化的社會功能的健康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商業化的影響下,影視產品越來越呈現出新的型別化

觀眾審美情趣的多樣性決定了影視製作的多樣化。這既是大眾審美文化豐富性的要求,也是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審美形態的要求。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在於鮮明生動的個性化。電影電視藝術作為一種審美形態,只有具備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徵,才能獲得真正的美學價值。歌德指出,“顯出特徵的藝術才是唯一真實的藝術。只要它是從內在的、專注的、注重個性的、獨立的感情出發,來對周圍事物起作用,對不相干的東西毫不關心,甚至意識不到,那麼,不管它是出於粗獷的野蠻人之手也好,還是出於有修養的敏感的人之手也好,都是完整的,有生命的” ① 。然而,影視作為大眾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其審美情趣多元化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收視率、票房率等影視市場機制的影響。影視的產業化發展勢頭要求把收視率、票房率作為影視生產的重要導向。影視的市場實踐證明,只有滿足數量最大的一類觀眾群的需求,才能獲得最大的收視率和經濟效益。而型別化的電影作品可以有效地避免創新所致的商業風險,避開文化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因素。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部主任米契爾·丹曾指出,一個節目的成功與否僅僅根據其在收視率方面的競爭情況,而3/4以上的新節目註定要失敗。這表明,審美品味的創新意味著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電影電視節目都傾向於模仿過去的成功作品,以保證收視率和經濟效益。在收視率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氛圍中,電視審美品味不迎合最大數量的觀眾的需求是不現實的。正如,美國電視製片人F.齊夫指出,“我們全都很瞭解美國公眾的口味,他們需要的是消閒的娛樂品……我們不搞高雅的東西,我們的產品要面向最大多數的觀眾。他們是電視機的最大買主。他們買了電視機,啤酒商就會來找電視臺了。啤酒商需要吸引的是卡車和計程車司機,普通人,他們對那些少數人喜歡的歌劇、芭蕾和交響樂不感興趣” ② 。為此,好萊塢生產的電影幾乎完全按照若干成功作品模式進行型別化製作,並擴充套件成一種全球性的影視生產模式。

在這種世界模式的影響下,中國影視圈也呈現出嚴重的型別化傾向。“戲說熱”、“紀實熱”、“宮廷戲熱”、“武打熱”等型別化現象層出不窮。近幾年來,中國影視業發展迅猛,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審美品味的作品,如《牽手》、《圍城》等,但是從總的方面看,審美品味高、藝術創新大的精品電視劇太少,而型別化、雷同化的電視劇居多,審美情調單一化現象嚴重。例如,我國影視圈曾一度興起宮廷戲熱,一開啟電視機,粉墨登場的將相帝王、皇后公主、皇嬪皇妃,盡收眼底。其中一些作品審美品味低下,藝術價值不大。與此同時,青少年題材、工業題材、部隊題材等反映邊緣領域的電視作品則明顯偏少。這表明,我國影視審美型別化問題也日益嚴重,亟待改善。

(二)在商業利益的誘導下,部分影視作品過分追求感官刺激,迎合庸俗低階趣味,致使影視文化中暴力和色情氾濫

暴力對社會的危害早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然而,它卻常被影視界用作提高收視率的重要法寶。據統計,美國每10集電視劇中平均有8集包含暴力內容;每1小時的電視節目中平均出現7次暴力情境;每週電視節目中平均會出現600次暴力情境。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影視暴力內容也非常突出。這些暴力內容雖然不會立刻對社會發生消極作用,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的安定。據犯罪心理學家調查表明,大部分惡性凶殺案的製造者都熱衷於觀看暴力影視節目。在影視暴力現象日益嚴重的美國,現實社會的暴力事件也氾濫成災。據美國司法部部長的一份宣告指出,由於影視暴力的影響,強姦、搶劫、凶殺等暴力犯罪在美國青少年中呈增長趨勢。為此,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於1998年3月批准使用V型晶片技術,便於父母鎖住有暴力和色情傾向的電視節目。2000年起,美國所有電視機使用者都要求使用V晶片。

色情氾濫也是當今西方影視界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自從美國政府對影視色情的控制放鬆後,好萊塢電影的色情化傾向已經非常嚴重。與其說好萊塢電影在向全球傳播美的理念,還不如說成是性的理念。正如科羅拉多丹佛大學的內爾森教授指出,“我們用我們以為的美汙染了全世界” ③ 。目前,美國是全球色情影視作品的傳播中心。自1991年以來,色情影視作品的年產量增長了5倍。色情影視節目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文化出口產品之一。造成影視色情氾濫的原因非常簡單,僅僅源於審美品味低下和拜金主義。法國作家維尼在《一個詩人的日記》裡指出:“靈感的狂熱遠遠勝過在一個女人懷中的那種令人銷魂的肉慾迷狂。精神上的享受是更長久的……道德上的陶醉高於肉體上的迷戀。” ④ 影視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格並不在於肉慾的迷戀,而在於從內心深處喚起人們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和對高尚情操的無限嚮往。希金森早在1867年就對人類審美文化的獨立品格和理想境界作了深刻地揭示:“文化的意義在於真善美和造就完人,直到他把肉體的需求看到無足輕重,而把科學和藝術作為唯一值得追求的、有內在價值的目標。這種精神置純藝術於功利主義的藝術之上,併為求得更為高尚的精神生活而安貧樂道。” ⑤

在我國,影視文化中的暴力和色情問題,也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暴力和色情畫面容易使人意志消沉、精神頹廢、性情孤僻,對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有識之士早已對此一再呼籲,要求減少影視作品中的暴力和色情內容,但是問題一直難以很好解決。一些影視作品為了提高收視率和票房率,肆意渲染恐怖、暴力和色情等感官刺激性強的畫面內容。

(三)在商業利益的誘導下,部分影視作品越來越脫離現實而導致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1987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電視藝術節中國電影學術討論會上,法國電影學者貝熱隆指出,中國電影給予西方最深刻的印象是現實性和時代感。然而近年來,受西方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影響,中國影視界也一度風行玩文學、玩人生的遊戲哲學,從而導致影視創作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

影視藝術世界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影視作品往往採用象徵性的手法表現社會生活的價值結構和本質聯絡。影視節目如果過分傾向於通過誇張離奇的審美方式去描寫脫離現實社會的幻像,不僅會使作品失去反映現實、指導人生的社會教育功能,也會誤導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使他們扭曲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產生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日本、韓國、香港等地的電影電視節目傾向於用明星、偶像包裝虛假的劇情。內容一般以高度理想化的浪漫愛情故事或輕鬆喜悅的情境喜劇為主,情感表現往往採用極端誇張的煽情手法,從而讓部分觀眾沉溺於虛無縹緲的“美麗的謊言”中,消磨了學習工作的意志。這些影視作品純粹從娛樂消遣出發,情節脫離現實生活,內容誇張離奇,格調低階庸俗,不僅不能鼓舞觀眾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反而培養出一批追求享樂、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小市民。

因此,影視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方式,在藝術形式上無論如何前衛、先鋒,但必須始終承擔起影視藝術的社會教育功能,大力弘揚影視藝術的人文精神,用正確的思想影響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唯其如此,才能使影視藝術真正成為寓教於樂,真善美統一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相反,如果影視藝術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合理核心,必然墮落為一種膚淺的感情消費或感官刺激。

影視文化面臨危機,必須從文學中吸取精華,才有可能走出窘境,重獲生命。文學的繁榮,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敘事藝術,具有共同的規律。因此,影視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學的支援。近年來,影視發展的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脫離文學的滋養所致。實踐證明,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使影視取得加倍的成功。無論是《亂世佳人》、《王子復仇記》、《廊橋遺夢》,或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都是以優秀的文學作品為基礎的。這些作品從人物形象到審美意味,再到理性層面,都達到藝術所應有的審美標準,都反映了藝術的人文性、審美性特徵。因此,很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可。相反,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純粹從迎合觀眾的需求出發,忽略文學性的重要意義。結果使作品空洞乏味,格調低下,缺乏藝術底蘊,從而導致影視生產出現大規模的滑坡。文學之所以對影視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在於文學作品的內涵和外延的豐富性。從影視劇作的角度來看,文學作品為電影和電視提供了優秀的劇本。由於文學與影視的情節建構技巧與敘事藝術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優秀的文學作品本身就具備影視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有些文學作品甚至等同於影視劇本。另一方面,文學是以語言為載體的,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或抽象性。這種思想性或抽象性為影視作品鏡頭語言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併成為影視藝術豐厚的藝術底蘊的關鍵。

文學,作為人學,注重立足思想層面和美學層面對人的生存狀態進行觀照。這種觀照能有效地克服影視藝術商品化造成的各種弊端。以畫面為基本載體的影視藝術,如果沒有影視文學的支撐,很容易陷入單純追求畫面感覺刺激的誤區。以文學作品為基礎改編的影視作品往往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文學藝術豐厚的人文底蘊給影視藝術以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只有以文學藝術為基礎,才能獲得豐富和繁榮。由於文學在形象塑造、風格建構、藝術品味、審美多樣化等方面,已經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影視業如果從文學藝術中吸取養料,那麼無異於如虎添翼,錦上添花。

註釋

①鮑桑葵:《美學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401頁。

②《世界電影》1996年第5期。

③轉引自《性感好萊塢》,《書城》1998年第2期。④於斯曼:《美學》,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93頁。

⑤切特羅姆:《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頁

卓別林喜劇電影對中國早期電影觀念的影響
賈樟柯的世界與中國的大轉變
相關知識
影視文化審美品味之我見
淺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資訊事業之我見
影視文化與中國衛視臺標設計的淺議
現當代文學分界問題之我見
警惕視覺文化對美育的負面影響閱讀答案
美麗鄉村文化牆作品的高清圖片
谷崎潤一郎與郁達夫小說中的現當代文學審美情趣對比
影視文學論文
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後感心得體會
弘揚傳統文化做美德少年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