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七個進步階梯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楊式太極拳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成。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循序漸進是太極拳修煉的重要原則。這裡的“序”字,就是程式。程式指的是先後排列順序,不能馬虎,不能錯亂,不能顛倒,不能想當然的根據原來的參照系去追求。

  綜合起來,可勉強劃分出為以下七個進步階梯。

  ***1***打基礎

  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學會動作要領,粗通神意氣的內涵,並能一點點融進行拳走架的過程中。

  ***2***內外相合

  內外相合是指自身與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貫通。內外並非指身體之內部與肌膚之表層在人體構造層面的劃分。內外相合是指由神意氣形所構成的功夫,在與外界大自然之氣的交流、融合、混化、貫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吐故納新、充盈壯大。

  汪永泉先生所傳的太極拳中,修煉內外相合最暢達的途徑就是三道氣圈。三道氣圈由身中發出,彌散在肩、腰、胯的外圍,其中以腰氣圈為主,上支配肩氣圈,下支配胯氣圈,由此形成一個內氣與外氣合和充盈的整體,從而形成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天人合一之境界。這個境界養生益壽的效果突出,補充體內精力的效益明顯。

  ***3***上下相隨

  一般來說,三道氣圈有了基礎後,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就要多體會上下相隨了。關於上下相隨,楊澄甫先生曾說過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上下相隨,不僅僅是“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在內功太極拳祕傳的方法中,還有特殊的練法,那就是三道氣圈平行散出之後,肩氣圈主引領兩臂的執行,胯氣圈主引領兩腿的起落與移動,腰氣圈是肩、胯氣圈的主導與媒介。此外,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過程心意和軀體散亂,從而使平行的三道氣圈能協調一致地執行,一定要在三道氣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條身中垂直線***想象的思維線***,這時,身形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全憑這條身中垂直線的引領與操縱,由此就可求達在內外相合的基礎上做到上下相隨。

  修煉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脈之說,頗類似在太極拳的身中垂直線上下相隨修煉的內容。而上下相隨,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

  衡量身中垂直線的修養水平標準有三:

  第一,垂直線軟而活,自然而靈動。

  第二,把身中垂直線與鍾錘融為一體,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轉。

  第三,讓身中垂直線粗而且膨脹力強,任何外界的干擾都不能使之混亂。

  以上三個標誌不是傳授出來招式方法,而是內功修為的自然體現。

  ***4***融進內功

  這個階段重要的內容就是拆開揉碎了,讓每個動作姿勢的執行與轉換,都融入內功之術。即每個分解動作,都依賴相應的內功心法的催發下自動執行。此階段一定要糾正,並逐漸杜絕形體的空架子現象。只有意識到太極拳,必須使術與招相融合才能達到知行合一,逐漸達到“招中有術,術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體會與感悟太極拳架陰陽相合的奧妙。

  如何做到融進內功呢?關鍵是把每個拳架,都拆開來默識揣摩,從而能從心所欲地把這個式子去僵硬而柔韌,去招法而內功勁法,去刻意煩瑣而簡潔明瞭。

  ***5***內在充實

  盤練太極拳架時,必須從“鬆散通空”進入到“鬆空圓滿”。鬆開就是鬆開身體的各大關節,使之形成流體、彈簧狀態。鬆與散能使手部內氣在自身氣勢的外緣,與大自然的外氣自然交融,實現“色即是空”的境界。

  如何實現與外界之氣的交融,使之與身體形成一團混元氣呢?關鍵的關鍵,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終忘卻雙手,達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來說,此階段訓練要重點體會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單鞭等動作。特別是單鞭中“一身背五弓”,關於“空四梢”的內在的訓練等要反覆進行。

  “鬆散”之後必須要伴“通空”,“通空”之後必然要進入“鬆空圓滿”——鬆沉、鬆凈、鬆柔、鬆化,內在裡像是充滿內氣的氣球,充實飽滿好象旋轉門、蹺蹺板,動作之間的轉化、自然輕鬆,不露痕跡 繼而周身內外成為混元整體,從而神意靈敏、元氣充沛、延年益壽之實效自然展現。

  ***6***過河扔船

  其實拳架只是幫助理解太極拳真諦的一個渡河之舟,目的是抵達太極功夫的彼岸。過了河,完整的拳架子是要扔掉的。動作招法越來越自然隨意,內功心法簡潔明瞭,不復雜煩瑣——脫離太極拳門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縛,進入改架子→創架子→無架子的階段了。這個階段,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到了這個境界就能自然實現了。

  ***7***自然無為

  傳說楊式太極拳內功傳承體系中,功夫進階的圖畫——“全圖共十三層臺階,最高處到第十三層才能達到出神入化之境。”這個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自然無為,全體透空,空中起妙有的境界。這和道家粉碎虛空和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見,自然無為的境界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述的境界。如果表述的話,我們可以這樣來形容 此時,太極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勢、每一種內勁走法都已經沒有了,太極拳的獨特思維——“無根之根,無力之力,無中之中,無向之向”,已成為自覺意識,一身舒適、無我無為、無形無相、萬法自通、圓融無礙的境界。

  楊氏太極拳的技術要領

  一楊式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的區別

  楊式太極拳除在套路的風格上與陳式太極拳有較大的區別外,在其他要領方面也有一些區別。陳式太極拳大架的手形要求為凹形,中指領勁;陳式太極拳小架的手形要求為瓦稜形,食指領勁;楊式太極拳的手形要求為凹形,中指領勁。再步法方面,陳式太極拳要求落地生根;而楊式太極拳要求前腳為四正,後腳為四隅。當後腳向前上步時,前腳必須先變成四隅腳,邁步為“川”字步。襠的要領方面也有較大的區別,陳式太極拳大架要求翻襠和圓襠;陳式太極拳小架要求翻襠和合襠;楊式太極拳要求吊襠和圓襠。

  二楊式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的共同點

  楊式太極拳的形成是在陳式太極拳套路為基礎,是以陰陽、五行、八卦理論為指導的科學演化。楊式太極拳在理論、要領方面與陳式太極拳是一致的,是共同的。 《楊祿禪太極拳譜》中說:“當洪蒙之時,天地未分,無邊無際,混圓而已,恍恍惚惚。其中含有三直、四順、六合、四大節、八小節。隨在恍惚之中,絕未見其氣,有撇有停,毫無主宰,而蹈於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人身也如天地之混圓,人身無處不混圓。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也有三直,即頭身腿。天地有四順,是寒溫暑涼;人身也有四順,即身手腳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即身手腳膝胯膀。天地有四大節,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節,即兩膀兩胯。天地有八小節,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小節,即兩手兩肘兩膝兩腳。天地未見有撇是數,未見有停是氣;人身亦不撇亦是數,亦不停亦是氣。不過有四時嫌滯,天地有主宰是理,而不流水是節;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節制。不過未免有少混,所吾人本太極。以造拳必須是從三直、四順、六合、四大節、八小節、不撇不停不流水作起是練拳。洪蒙之時所以名無極,雖說與天地有關,並非外爍,強為索拉也。然非修煉者不知,若將此數練過,其中之混圓一變即成背絲扣,斯拳之聯成矣。再有背絲扣一變即成太極”。此理論與陳式太極拳理論相同。 陳式太極拳有十五個套路,即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單八勢長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楊式太極拳也有十五個套路,即太極拳大架、太極拳中架、太極拳小架、太極拳提腿架、太極拳快架、太極四路炮捶、太極四隅捶、太極十三路炮捶、太極撩挎八卦掌、太極散手、太極一時短打。其中中架有四個套路,提腿架有兩個套路。楊式太極拳的三個十三勢與陳式太極拳的三個十三勢相同。陳式太極拳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勢;楊式太極拳也有八卦五行即掤、扌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勢。陳式太極拳將拳架分為十三節意寓太極十三勢;楊式太極拳將拳式劃為八十五式意寓八五十三勢。陳式太極拳有層次十三勢練法,即太極丹田練法、太極襠練法、太極頂勁練法、太極圓練法、太極上下練法、太極進退練法、太極開合練法、太極出入練法、太極領落練法、太極迎敵練法、太極纏絲練法、太極背絲扣練法、河圖洛書合成纏絲勁練法。楊式太極拳也有層次十三勢練法,即太極丹田練法、太極襠練法、太極頂勁練法、太極圓練法、太極上下練法、太極進退練法、太極開合練法、太極出入練法、太極領落練法、太極迎敵練法、太極纏絲練法、太極背絲扣練法、河圖洛書合成纏絲勁練法。楊式太極拳的十個要領與陳式太極拳的十個要領相同。陳式太極拳講求圓、三直、四順、六合、四大節、八小節、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楊式太極拳也講求圓、三直、四順、六合、四大節、八小節、不撇、不停、不流水、眼神。

 

吳式太極拳的五大精髓
孫氏太極拳的大道至簡極還虛
相關知識
楊式太極拳的七個進步階梯
楊式太極拳的七個階段
楊式太極拳的七個階段
武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階段
武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階段
楊式太極拳的拳意
楊式太極拳的意在先
楊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和境界
傳統楊式太極拳的步法
陳式太極拳的五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