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勁路五要素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3日

  陳氏太極拳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適當的練習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太極拳的教學也是非常多的,生活中可以經常觀摩學習,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關於:。歡迎閱讀!

  陳氏太極拳勁路的五要素

  一、陳沖太極拳勁路五要素

  怎樣能做到整體螺旋纏絲以造勢出勁路呢?無真中正,即無真平衡,當身上沒有掛力,必然無安舒之感,就會產生向上的撐與輕。

  沒有向下的鬆沉與向上的撐輕,便無法產生真正的空胸實腹,以及分配到兩腿兩足兩腰胯的真正的虛實變化。故無真中正即無真虛實。

  無真虛實,必然不能使肢體運動與呼吸同步,既影響呼吸的順暢,也無法實現虛實的最佳轉換,無虛實的最佳轉換,也就無呼吸的內動外行。故無真虛實即無真呼吸。

  無真呼吸,即無法實現內動與外形的完美結合,即不能周身一家,不能周身一家,便處處散亂,便無法形成專注的意念。故無真呼吸即無真意念。

  無真意念,便無法恰到好處指揮身體,即不能以心令氣,以氣運身,也就無真正的整體螺旋纏絲。故無真意念即無真纏絲。 無真纏絲,便無真開合,必然不能真造勢,也就無真勁路可言。

  故,陳氏太極拳,乃至所有太極拳,其勁路修煉,必然要求同時滿足以上五個要素,即真中正、真虛實、真呼吸、真意念,真纏絲。

  總之,太極拳,以中正為依託,以虛實轉換為樞機,以呼吸為引領,以意念為指揮,以纏絲為開合,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織中,恰到好處地藉助自身重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實現用意不用力,以形造勢,以勢生勁。

  這其中,虛實轉換尤其重要,否則,變轉不靈,便是雙重,“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否則,必然“率皆為人所制”。

  二、勁路的目的在於造勢

  譬如一根有彈性的橡膠管,將之按某一方向擰轉,使之盤旋曲折成一根彈簧,然後鬆開手,它便自動展開,恢復形變,即重新變直,變長,變勻稱,變鼓脹。我們將盤旋曲折的過程叫順纏,將重新展開的過程叫逆纏,從這個意義上看,順纏是真纏,內合而柔蓄,逆纏是解旋,外開而剛發。太極拳的勁路,說到底,就是這樣一個盤旋與解旋的互變過程。

  換句話說,太極拳就是這樣一個以形生勢,以勢運勁的造勢藝術。 所以,太極拳又稱十三勢,其套路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起勢,運勢,用勢,收勢的過程。與人較技,也全在以勢合勢,以節擊節,借人之力,順人之勢。

  故拳論有“得機得勢”四字真言。 什麼是勢,《孫子兵法》回答很明確:“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與此不謀而合,拳論雲:“棚勁義如何,如水負行舟。”棚勁是太極拳的母勁,其如水負行舟,與轉圓石於千仞之山,同為造勢,一目瞭然。 陳氏太極拳始終強調,勁路的目的是造勢,即以形生勢,以勢運勁。

  三、勁路要求整體螺旋纏絲

  老子云,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按照這個思路,可以想見,人在母腹,初為胚胎,與母同息,無思無慮。逐漸發育,生手生腳,展開成人。

  這其實是一個DNA雙螺旋結構解旋,而翻譯出蛋白質,並逐步構建出機體的過程。再按照“順則凡,逆則仙”的思路,佛道之人往往都是以天地為母腹,合手盤足,打坐修真。即生長髮育為解旋,打坐修真為盤旋。

  仔細研究人體解剖學,肌肉、韌帶、骨骼等的組織結構以及連線方式,具有整體上的螺旋盤曲的特點。當我們端碗吃飯,就是向內盤旋,即順纏。當我們揮手說再見,正是向外解旋,即逆纏。這些動作做出來,總是毫不費力,不思而得,極其自然。依據這樣的生理構造,太極拳才能用意不用力,以鬆為法,並必然地要運用螺旋纏絲來完成動作。

  但是,作為造勢藝術的太極拳,來源於生活,並必然要求高於生活。因為生活中人們總是隻用區域性肢體的纏絲,甚至不用纏絲,從而在遇到較大阻力時,必然地使用區域性肌肉的僵拙之力。

  而太極拳卻要求整體螺旋纏絲,即從足到手,從根到梢,必須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否則,就不能造成出最強之勢,形成最大之勁,產生最佳身心狀態,以利技擊與養生。

  這誠如拳論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因此,陳沖太極拳,尤其重視整體螺旋纏絲。

  四、淺言陳沖太極拳八法勁

  有必要強調的是,手之陰陽剛柔者,實為造勢,即整體螺旋纏絲之結果,即一棚一纏,一開一合也。

  合抱為纏,順纏也,外開為棚,逆纏也。呼領為棚,順纏也,呼放為纏,逆纏也。相錯九十度,合為一週,相輔相成,非“鬆”不得。順纏為真纏,團聚而柔蓄,其小無內,鬆而自至也,逆纏為假纏,解旋而剛發,其大無外,自然而然也。

  明此之理,可有效避免纏絲太過,自己擒拿自己。 故從體而言,棚與纏,實為一對陰陽,互根互生,各有側重而呈此消彼長之勢。從用而言,棚與捋,亦為一對陰陽,以開為源,上展為棚,以合為基,迴帶為捋。

  但就本質而言,都是棚纏之互根與消長使然。再以意蓄髮,雙合以開而生擠,雙開以合而生按。此四正手也。實已寓四隅手,即方位、角度、力點之隨意念而靈活運用也。

  簡言之,棚合手即生採,捋開掌即生挒,擠折臂即生肘,按斷肩即生靠。此中又有無窮變化。但終究不能離開整體螺旋纏絲而得之。

  總而言之,恩師每授人拳法,總毫無保留,必從中正、虛實、呼吸、意念、纏絲,此勁路五要素入手,而纏法中又必重視單手順纏絲,單手逆纏絲,雙手順纏絲,雙手逆纏絲,左順右逆纏絲,右順左逆纏絲,以及進步纏絲的練法。

  此實為太極拳體用之根本修煉法,又大道至簡,極其成體系,非一般拳法所可比擬,真正功德無量,善莫大焉。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

  練拳是一種意氣運動。在行拳時充分體現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達到意到、氣到、力到,每一動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只有心先想到,動作才能位。心想開展,兩臂及周身才能展開,心想合,周身全體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時不要想氣在哪,在氣則滯,滯則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動作之中,氣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間,連綿不斷

  快慢相間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的特點。 初學時動作要滿,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頓現象。由於動作舒緩,便於去掉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動作柔順自然,也可以檢查動作的準確性。熟練後逐漸加快,但要沉著,快而不亂,最後又復慢,這是慢、快、慢三層功夫。

  在行拳過程中,要做到轉關時慢,轉向時快***逐漸加速***;蓄勁時要慢,發勁時要快***做到柔行氣、剛落點***。這種快慢相間的變化,要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做到“勻清”。

  ***三***螺旋纏繞,舒筋活絡

  陳鑫在《陳氏太極圖說》中指出:“太極拳,纏絲法也”。短短四個字講清了陳式太極拳的根本,就是纏絲勁。他又說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何等重要。太極拳的纏絲方法有單手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大小纏、順逆纏等多種纏法,初學者很難弄懂。

  纏絲勁訓練方面,多做單運手***左右***、定步運手,加強對順逆纏絲的理解和運用。在纏絲勁訓練中,要注意貫指尖,使氣血暢通,達到經絡終端,對養生、健身、技擊都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練柔成剛,剛柔相濟

  陳式太極拳應練成剛柔相濟的拳,這是練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化掉人們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它柔順,這是化柔時期,這個時期長短因人而定。對明拳理刻苦練功的人,相對短一些,也有的練一輩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勁,把陳式太極拳練成硬拳、剛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後發,鬆活彈抖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要求做到蓄而後發。蓄勁是發勁必要的準備,將彈簧卷緊,是發勁的基礎。蓄勁就像把弓張開一樣,將勁蓄足增加發勁的彈性力量。蓄勁時要周身合嚴,鬆腰圓襠,氣沉丹田,腳趾抓地,穩固如山,把勁卷緊。如當頭炮,纏一圈後不放勁再纏一圈,然後痛快淋漓地把勁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發的頭。
 
  ***六***心意平和,鬆靜自然

  心平氣和則得。打拳時心要平靜如一泓清水,不起波瀾,視動猶靜。做到輕輕執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才能調養氣血,疏通經絡。這是追求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成功之路。雖有時發勁,也是發之前沒有勁,發之後沒有勁,只是勁發出一瞬間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歸於平靜。練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雜念,平心靜氣,靜以待動,這樣練拳不是手足運動而是意識支配下的全身運動。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陳氏太極拳勁路五要素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勁路五要素
陳氏太極拳勁路五要素
陳氏太極拳的入門要求
陳氏太極拳大架小架的勁路區別
陳氏太極拳的襠勁
陳氏太極拳小架內勁
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絲勁精論
陳氏太極拳五層功夫論
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