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一篇好的政治時事評論,能反映作者認識問題、把握時事的能力,高中學生怎樣才能寫好評論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據報道,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日前取消成人門診藥房,患者可持處方到院外指定藥店取藥,以後還將取消所有門診藥房。

  時事評論觀點:

  門診不設藥房,人們分散到社會上的藥店去取藥,無疑可以改善就醫體驗。以往,人們去大醫院看病,難逃“三長一短定律”,問診的時間很短,但掛號、等候、取藥時間很長。取消門診藥房後,可以縮短看病時間,符合2009年新醫改明確提出的醫藥分開改革方向,也是推進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題中之義。

  在今年兩會上,有關取消藥品加成的問題引起了熱議。有一位來自醫療一線的代表,建議將出廠價格直接印在藥品包裝上,或者在政府網站公示。這樣的討論,讓改革的軌跡愈加清晰。目前,我國已有1560多家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今年所有城市公立醫院都要取消藥品加成。這意味著醫院將再也指望不上藥品加成收入,藥房成為成本中心,不再是利潤中心。迫於運營壓力,只保留必要的急診和住院藥房,剝離門診藥房,將是大勢所趨。但剝離並不意味著就實現了醫藥分開,如果不能扭轉以藥補醫的畸形態勢,從經濟上解除醫院對藥品加成收入的依賴,就很難從根本上切斷醫藥之間的利益鏈條,剎住以藥補醫、開藥收回扣之風。

  取消門診藥房只是邁了一步,指望這一舉措讓藥價馬上下降、回扣不再存在,還為時過早。從我國現實來看,真正實現醫藥分開,起碼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患者對處方使用有選擇權,不需在醫院指定藥房買藥;二是醫院有可替代的收入渠道;三是醫生靠診斷服務獲得合理收入,服務規範,沒有收取回扣的渠道;四是藥品定價合理,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見,醫藥分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一攬子推進各種配套改革,否則很難走出“剪不斷、理還亂”的格局,甚至可能會反覆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從根本上講,還是要推動醫藥行業迴歸自身發展規律。首先,要讓醫療服務迴歸合理水平。只有先調整好醫務人員的診察、手術、護理等服務價格,充分體現其勞務技術價值,使之成為醫院收入的大頭,才能給以藥補醫機制斷奶。其次,是加強對用藥過程的規範和監管。從行業准入到藥品調配,整個醫療服務流程都要符合臨床路徑規範,不能隨意多開藥、用貴藥。醫保支付要發揮好稽核作用,同時,對藥品定價實行同質等效策略,並在市場中不斷採集低價,確保價廉質優,沒有送回扣的空間。最後,要讓患者來檢驗醫藥分開的效果,包括看病費用是否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有沒有減少,等等。

  事實上,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頒佈醫藥分業的法令,也嘗試關閉醫院門診藥房,但是經過幾十年改革,醫藥分開的效果仍不太明顯。究其原因,還是忽略了改革的協同性,配套措施沒跟上,以致效果大打折扣。

  曾指出,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幹。國辦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取消門診藥房的大潮即將來到,我們期待各地能以堅定的態度、務實的舉措穩步推進這一改革,從而讓群眾早日享受到優質合理的醫藥服務。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聽取關於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對於醞釀已久的民法典編纂而言,這是令人期待的第一步。民法總則的出臺,將更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並將成為公民民事權利的手冊、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依據。

  時事評論觀點:

  民法總則,可謂中國民法典的靈魂。如果說民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那麼民法總則便是這套百科全書的前言和大綱,體現著民法的精義與原則,折射著我們時代的民法精神與立法哲學。也正因此,民法總則草案從起草之初,便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人們對民法總則草案的關注,背後是對中國民法典長久以來的期待。正如學者所言,民法是“萬法之母”,關乎人類社會的市場規則、財產保障、糾紛解決以及權利捍衛。市井百姓、尋常灑掃,無不對應著民法規則。民法的精義與規則,既是人類社會千百年生活的結晶,也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時代精神。而平等、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影響也早已超出了民法的範疇,被其他法律沿用。正因如此,民法總則作為中國民法典的引領,其制定關乎整個民事立法體系的精神氣質,茲事體大。

  民法總則之於民法的意義,就在於它所確立的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等內容,將覆蓋到民法典分則的方方面面,也將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民事立法確立的各種規則,以貌似“高大上”的法言法語,調整著公民平日方方面面的行為與關係,如溫柔母親雨天撐起的保護傘。大到經濟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居民繳納物業費、處理離婚或者繼承……從搖籃到墳墓,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中找到依據。可以說,現代社會中,民法既飽含哲學思想和社會思潮,又是公民生活和商業活動體現出的慣性和規則。民法總則的制定,把我們和民法典的距離大大拉近了一步。

  民法總則的制定,還意味著民事權利的保護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生活的健康發展,提升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防範公權力恣意侵犯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等,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群眾來說,意味著有了公民權利保障書;對於企業家來說,意味著知道自己的哪些經營活動受到法律保護。如果說30多年前制定頒佈的民法通則,從立法上確立了“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等現代民法原則,開啟了傳統中國的民法精神嬗變之路,那麼如今正在起草制定的民法總則,將更加清晰地釐定權力與市場、政府與社會、公益與私益的關係。民法總則的制定和通過,將為公民民事權利提供更為系統化的立法指南,大幅度提升民事權利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地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加強民事立法建設的決心和信心,也為民事立法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期待,民法總則能夠弘揚法治精神,彰顯時代擔當,為整個民法典樹立統領性的基本邏輯,構築民法典的價值理念和基本原則,為法治中國立下新的標杆。民法總則的起草制定,開啟了民法典編纂的大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將從立法時代走向更加深層次的法律適用和法律解釋的時代。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3月7日,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幹部作風轉變,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遼寧老工業基地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新一輪振興發展也要靠實體經濟。這不僅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指明瞭方向,也廓清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

  時事評論觀點:

  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根基,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國家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實業體系,目前還保持著相當的競爭力。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回到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實體經濟功不可沒。然而也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正經歷艱難爬坡,在面臨結構性失衡的同時,還要面對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壓力。但無論暫時的壓力多大,有一點必須堅定不移,那就是:我們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提升發展質量這一關,必須邁過去。

  當前,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解決自身結構失衡的問題,比如化解過剩產能、處置殭屍企業、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解決和虛擬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讓體外迴圈的大量資金重新回到實體經濟。破解這個困擾,不僅需要調動更多的改革資源,而且要從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事實上,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經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部分行業供求關係已出現積極變化。山西太鋼集團經過5輪上百項試驗,2016年徹底摘掉了中國圓珠筆尖的“洋帽子”,並藉助中高階產品替代進口的競爭優勢扭虧為盈。

  振興實體經濟,還要向融合發展要更寬的出路。有專家指出,化解落後產能,培育新動能,是並肩而行的兩條河流,當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轉移到新領域中,實體經濟就能更高效地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上層樓。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其結構性失衡不僅表現為原本有很強基礎的工業製造業競爭力下滑,同時虛擬經濟也發展不足。從其根源上講,是市場機制活力不足。因此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市場機制改革是統領性的。這種情況下,產業轉型升級就不僅是單純的“騰籠換鳥”,還要啟用市場機制,促進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全面融合,比如通過“網際網路+傳統產業”的方式,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步伐。在虛實結合的過程中,必須以實為主;允許以虛擬經濟為槓桿,但要更關注新經濟中的實體經濟。振興實體經濟也不是回到過去的格局,而是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

  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在虛實之間的結構性調整,更是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轉型總是伴隨著陣痛,新經濟的發展也需越過千山阻隔,但一旦轉型成功,供給質量提高,不僅會煥發實體經濟的活力,也會讓虛擬經濟的發展獲得更大空間。面對這樣的騏驥一躍,廣大幹部應當拿出更大的擔當,以更大的作為去追求更好的結果。當重視質量、創造質量成為社會風尚,實體經濟就能以更小的代價、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破繭重生。

  許多時候,沉潛是為了更好的飛越。身體壯碩的企鵝,是怎麼從水中登上冰山的呢?一檔紀錄片解開了謎底,原來企鵝在上岸前先是拼力往海底遊,獲取海水的壓力和浮力,藉著這股子勁一躍而起,完成登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是一個深度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沉潛修煉的過程。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正確的改革和發展路線,就能讓中國邁入“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發展階段。

<>的人還: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集錦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大全
相關知識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彙編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評論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熱點評論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新聞素材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新聞資料
高中思想政治時事熱點素材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高三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彩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