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取義的勵志日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30日

  在這片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為中國發展奉獻自己一生的捨生取義的精神,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永不泯滅的光芒!有哪些關於捨生取義的日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也曾培養了無數的脊樑式的人物。他們中有不求名利,埋頭苦幹,創造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推動歷史前進的廣大勞動人民和創造發明家,如畢昇,李時珍;有不怕流血犧牲,起來反抗反動統治的革命者和堅持抵禦外侮的英雄,如陳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為解除或減輕人民苦難而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關漢卿等;更有主張仁義道德,捨生取義,以和為貴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亞聖"孟子就曾寫過這樣一篇古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其要講述的就是重義輕利,捨生取義。

  “捨生起義”作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則,從古到今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前仆後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艱苦奮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就大業.

  有一年齊國連連旱災,導致糧食欠收,全國上下鬧大饑荒,許多無糧可食的人紛紛餓死,於是有個叫乾傲的人在路上施捨粥,路上的行人紛紛接過粥來狼吞虎嚥,連聲謝謝都顧不上說,而這時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著臉走了過來,乾傲吆喝著讓他喝粥,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會落到這個地步的啊。最終那人因為長久沒有進食而餓死了。這就是捨生取義的一個典型範例,人雖很飢餓但卻仍將“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可以寧死不食。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像任長霞,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惜犧牲生命,她置身死於度外,積極打擊社會黑暗勢力,消滅犯罪團伙,匡扶社會正義,體恤人民民情,她為中國的正義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惜的是,她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死,驚動了開封,驚動了中國,驚動了天地,成為了人民心中永遠的痛。還有就是像聞一多,張志新等等,他們都是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典範。

  對,生活就是奉獻,生活就是奮鬥,生活就是重義輕利,生活就是捨生取義。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保持善良的本性,所以我們要由為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要有置生命於度外,為正義事業獻身的精神,要有捨生取義的精神。

  篇二

  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歷史上出現了多少捨生取義,堅良死節的忠臣?他們為著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東漢末年一位名叫吉平的名醫,忠於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洩漏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直至撞階而死。

  南宋末年,在蒙古軍隊的打擊下,面臨著亡國的威脅,文天祥毅然肩負者抗元的重任,號召四方的豪傑,下定決心抗元到底。但由於勢單力薄,被元軍俘獲。他面對敵人的高官厚祿的勸降,仍不為所動,只求亦死而不求苟生。  顯然,文天祥也是一位典型的愛國主義英雄。他死後,留下了許多愛國詩文,其中《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的瑰寶。而文天祥也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項羽為有愧於山東父老自刎於烏江之畔。嵇康為義決然與山巨源絕交。蘇軾被扣於匈奴後,寧死不屈。  屈原看楚國大好河山被吞噬,失望跳入江中。

  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這就是“捨生取義”!為了義,“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為了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現在,在和平的年代裡,“義”並不代表捨棄生命,而是正義的替身,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新時代一顆璀璨的明珠。

  讓正義在我們身邊永垂不朽!

  篇三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這是影響中國人幾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這裡所講的捨生取義,就是為了正義的事業不惜犧牲生命。

  在中國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許多關於捨生取義的故事。如《三國演義》中的吉平,他忠於漢室,不滿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欲與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諸曹。送藥下毒的計劃沒有成功,曹操逼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滿階,痛罵曹賊,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在近代,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中國科學界元勳,“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帶著“相當於五個山地師”的智慧,回到中國。如果她留在美國,他必然有豐厚的物質條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今日的錢學森,可能只是千萬留洋學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員。

  再來看外國的例子。

  美國獨立戰爭時有一位叫做黑爾內森,在英軍的酷刑之下寧死不屈,最終被殘忍地絞死。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這一生唯一一件遺憾的事就是隻有一條生命獻給祖國。”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今中外因捨身取義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失去的東西是彌足珍貴的,但他們獲得的東西,卻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

  我們生活在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時代裡,我們不會像古人那樣去“盡忠”,也不會像烈士在腥風血雨中獻身。那麼,“捨生取義”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環境中,我們雖不致犧牲生命,但“捨生取義”並非離我們。


  

關於對手的勵志日誌
捨生取義的勵志日誌
相關知識
捨生取義的勵志日誌
捨生取義的勵志日誌
人生感悟的勵志日誌精選
人生意義的勵志名言名句
感悟人生的勵志日誌
學生感悟人生的勵志日誌
關於生活心態的勵志日誌
有關捨生取義的造句
以生命之花為主題的勵志日誌
生命因追求而美麗的勵志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