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散文作品
劉墉是一位暢銷作家,他的散文深受海峽兩岸讀者的歡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點一盞心燈
小尼姑去見師父:“師父!我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已經多年,每天在這青山白雲之間,茹素禮佛,暮鼓晨鐘,經讀得愈多,心中的個念不但不減,反而增加,怎麼辦?”
“點一盞燈,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會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數十年過去……
有一所尼姑庵遠近馳名,大家都稱之為萬燈庵;因為其中點滿了燈,成千上萬的燈,使人走入其間,彷彿步入一片燈海,燦爛輝煌。
這所萬燈庵的主持,就是當年的小尼姑,雖然如今年事已高,並擁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樂,因為儘管她做一樁功德,都點一盞燈,卻無論把燈放在腳邊,懸在頂上,乃至以一片燈海將自己團團圍住,還是總會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說,燈愈亮,影子愈顯;燈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卻已經沒有師父可以問,因為師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將不久人世。
她圓寂了,據說就在死前終於通悟。
她沒有在萬燈之間找到一生尋求的東西,卻在黑暗的禪房裡悟道,她發覺身外的成就再高,燈再亮,卻只能造成身後的影子。唯有一個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無掛礙。
她點了一盞心燈!
篇2:讀書可以像看戲
今天上中文課的時候,我問你記不記得古時候有個人很會耍斧頭,常到國王面前表演,但是突然間,他不再表演的故事。
你歪著頭想了一下,說不記得了,只記得那人的斧頭很準,絕對不會砍偏。
於是我在你課本旁邊畫了個耍斧頭的人,簡簡單單地勾了一個人的側面輪廓,又在那人的鼻子上塗了幾筆。還沒畫完呢!你就叫,說你想起來了,是有個人常帶朋友一起表演,先在那朋友的鼻子上抹一點灰,再掄動斧頭,從朋友面前砍過去。朋友一點沒受傷,大家以為斧頭掄空了,但是細細看,才發現他鼻子上的灰已經不見。後來,那人突然不再表演,國王問為什麼,是不是不準了。他說他一點也沒退步,只是那一起表演的朋友死了。
你知道我為什麼不直接提示你,卻要畫個漫畫嗎?因為透過“圖象”是最好的記憶方法。我相信今後你再也不會忘記這個故事,因為漫畫會留在你的腦海,更加強你的記憶。
記得不久之前,有一天我要你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你只想起“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就背不下去的時候,我怎麼做嗎?
我兩手指著窗外的樹,再把手合起來。
你就說“綠樹村邊合。”,
我指著遠方,作出山的手勢。
你說“青山郭外斜。”
我又作成開門的樣子。
於是你想起來“開軒面場圃。”
我再比出“舉杯”的樣子。
你說“把酒話桑麻。”
我又伸出九根手指,而且比了兩次;指指眼睛,用雙手作成花朵的樣子。
你便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種以手勢增加想象的方法,也是“圖象化”。
你也可以不畫,用演的,使自己進入讀的內容,尤其文學作品,因為作家常常先有畫面,再寫出來。文中充滿“意象”。甚至一整段,你都能像劇本般,輕輕鬆鬆地演出。
舉個很古老的作品為例——《詩經》裡的“碩人篇”。
它描寫的美女叫莊姜,從今天的角度看,莊姜一定像模特兒,高高的個兒,穿著錦衣,外頭還罩個袍子。
那詩是這樣形容莊姜的: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成白話是:
“手像小草芽般柔嫩,
面板像油脂般滑膩,
脖子像木蟲般白晰,
牙齒像瓠瓜子般整齊,
寬寬像蟬似的額頭,彎彎眉毛如蛾子的觸鬚,
笑起來兩個酒窩多漂亮,
黑白分明大眼睛,左右顧盼真美麗!”
如果你覺得不好背,只要這麼想:
寫詩的男孩,先低著頭,不敢盯著女生,只敢看她的手。
然後,他的眼睛偷偷往上移動,看到手臂的面板。再往上,看到女生的脖子。
再往上,看到整齊的牙齒。
終於壯起膽,看女孩的額頭和眉眼。
這首詩寫得多精彩啊!精彩在他描寫的次序,由手往上,漸漸到重點,再用生動的一顰一笑、左右顧盼,在最後面壓軸。
只要你也變成那羞怯的男生,也這麼想象一遍,不是就能把整段詩背起來了嗎?
於是“背死書”變成“活讀書”,你因此更能深入欣賞那文學作品,使書中的人物和情節變成真的,跳進你的生活。
讀書要這樣,才記得牢,也才能成為一種享受哇!
篇3:當你們不得不分的時候
暮秋之愛
這世上誰都能講理,
就是夫妻不能講理。
因為夫妻之間,
有個比理更大的東西,
就是"情"
有個老學生,結婚沒多久,就跟他太太吵架,一吵架,兩口子就找我評理。妙的是,八年下來,我已經不記得為他們調解了多少次,每次只要我把兩個人分別拉到一邊,勸幾句,兩個人就好了。有一天,那男生甚至說:"老師!您知道嗎?我跟我太太能維持到今天,全靠您。"只是最近,這句捧我的話,突然變了調:
"老師!要不是為了您,我早跟她離婚了。"
我當時一怔,問他:
"你離不離婚,幹我什麼事呢?"
"當然與您有關,每次我想到您過去為我們花了多少時間、費了多少脣舌,就把氣吞下來了。"學生說。
我笑笑,問他:"那麼有一天,你如果氣壞了,氣得腦溢血,也是我這老師的錯嘍!
最近,他們兩口子鬧得更僵了,我勸了幾次,無效,特別給男生寫了封信,覺得還有幾分道理,也說 出一些怨偶的問題,把它刊出來,供大家參考--
親愛XX:
今天我很傷感,因為發覺你們可能非分開不可了。
但是我這個傷感,又能變得很平靜,因為"哀莫大於心死",我知道勸了八年,到今天,我是真正的"無能為力"了。
其實在你們兩口子的身上,我更看到了這種心死,是你們的心死,使我知道"時間到了"!
回顧過去的八年,你常來我這兒說她的不是,她也跟我數落你的不對。每次你們來,都有著激動,都講自己的"有理",和對方的"無理"。
我每次也都靜靜聽,然後為你們分析,兩個人的"有理"和"無理",你們似乎都能聽得進去,各讓一步,彼此道歉,甚至接著去看電影。
你以為我"調停"成功,真是因為"說得有理"嗎?
錯了!我必須告訴你,這世上誰都能講理,就是夫妻不能講理。因為夫妻之間,有個比理更大的東西,就是"情"。
憑什麼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甚至家庭背景、知識水平完全不同的人,能夠沒幾天,成為世界上最親密的終身伴侶。
這終身伴侶、夫妻關係、男女"接觸",實在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有了它,組了家庭,有了孩子,置了產業,彼此扶持,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展開。
但是無論人類變得多麼文明、多麼進步,卻始終無法改變那最基本的"結合要素",也就是--愛。
男女的結合,絕對是因為愛,而很少是因為理。也就因此,當夫妻之間能夠講理的時候,實在因為有愛;當他們之間的愛產生變化,理也就很難說了。
相反的,當夫妻真正冷靜下來,一五一十、一百一千地算計財產、評論是非的時候,那愛也就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
所以有人說:"朋友容易維持,夫妻難於相處。"又講:"相愛容易,相處難。"這當中的道理都是因為朋友之間能講理,夫妻之間講理卻難上加難。
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我為什麼不再為你們調解,不再為你們說理。
因為我發現--你們之間已經沒了愛。
想起八年前,你們熱戀。那時候,你大概因為工作太累,有嚴重的口臭。
有一天,我坐你的車,她坐在前座。每次你說話,我雖在後座,都可以感覺你的口臭。可是,一路上,我卻看見她不斷偎在你的肩頭。
我當時想,天哪!她怎麼好像嗅不到你的口臭。但是跟著,我想通了--因為她深深地愛上了你。
隔一陣,你們果然結婚了。參加你們的婚禮,你笑嘻嘻地四處敬酒,口臭沒了,臉色紅潤了,連面板都變細了。我還聽說,她一次為你買了五套西裝。
你記得嗎?我那陣子常問你:"誰給你買的皮帶?""誰為你挑的襯衫?"
你的答案全是"她"。
我發現你的品味進步了,你整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了。為什麼?因為愛。
或許你要怨我,既然已經覺得你們會離婚,又何必重提往事。
我是存心要提的。因為當我發現你們彼此不再有感覺、不再有愛的時候,你們也就開始怨、開始恨,開始"否定往事"。
一個人否定往事,有什麼好處呢?那往事是你的黃金時代,當你把自己的青春歲月、黃金時代,全說成"瞎了眼"、"白過了"的時候,對於你的人生,有什麼正面的意義呢?
成熟的人承認錯誤;成熟的人,不否定過去,即使譬如"昨日死,今日生",那昨日依然曾經存在。
所以,在這個看來已沒有情的時候,你還是應該冷靜下來,想想過去的恩。
談到"冷靜",我很欣賞西方國家在離婚之前先分居一段時間的做法。因為我發覺正如流行歌曲說的,"思念總在分手後",當兩個人不再天天聚首,生活上平淡了,環境上冷清了,也就能靜下來重新想想過去的種種。
所以你注意的話,會發現許多離了婚的人,剛分開的時候會覺得對方一無是處,日子久了,卻可能漸漸改變觀點,檢討自己的不對。
還記得嗎?你在學校讀過的古詩--
"上山來麻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這不是正講新不如故嗎?
還有,前些時過世的美國棒球之神狄馬喬,他在跟瑪麗蓮·夢露離婚之後,仍然處處護衛著她。在夢露被關進精神病院時,是向他求救,並由他到醫院拍桌子大吼:"把老婆還給我!"
夢露死後,是誰每天派人送一朵新鮮的玫瑰花到墓前?
是狄馬喬啊!
想想這些人,他們離了婚,也可能在離婚之前反了目,但是情沒有了,仍然有恩。為什麼有恩?
因為他們沒有否定過去相愛、在一起的日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你搬出去的原因。搬出去,使你能冷靜;搬出去,更能給你空間,有空間思想,也有空間修補你心靈的創傷。
對的!心靈的創傷。
離婚的人,無論錯在何方,誰都沒錯,或誰都錯了,受傷的總是雙方。
如果你受了傷,還天天面對面,那傷口就總是被揭開,難以癒合。所以夭天冷戰,住在一起,卻形同陌路的夫妻,遠不如分開,對彼此的傷害少。
正因此,當你說你堅持不簽字,不搬走的時候,我說那不夠聰明。
你可能想:"你要我死,我也要把你拖下去死。"問題是,你真拖得下去嗎?當有一天,你拖累了,自己又不想死的時候,自己卻也已經老了。
你以為可以佔著那個巢,冷戰到底,不給她好日子過,豈知自己也因此沒了好日子,甚至失去了機會。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活在寬恕之中,還是活在仇恨之間?你們既然沒有孩子,發現實在處不來,而且沒了情、沒了感覺,何不大大方方地給彼此一個空間,也給彼此一些機會?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夫妻離異,也應該不出惡聲。如我前面說的,夫妻之間常不能說理,因為有個"愛情"總擋在中間。當有一天,居然能一桌一椅地分財產,才真正是沒了愛情、可以講理的時候。
你說你們之間已經完全沒了愛,現在可以說理了,就不要再作意氣之爭,去論誰是誰非了吧!
論出來是非,又有什麼用?有討得回的公理,難道也有討得回的愛情嗎?
如果要論理,就靜下來,談談分居的事吧!談談怎樣把兩個人分開的傷害減到最小,也想想怎樣把夫妻的愛,轉移為朋友的情。當你們能平靜、泰然、以朋友相待的時候,不單你們見面容易,四周的朋友也會覺得輕鬆。最起碼,有一天,你們在我這兒相遇,我不會不知所措啊!
寫到最後,我要說個去年在美國《世界日報》上看到的報導--
在英國,有一對離婚二十年的夫妻,居然每年一起旅遊十幾回,總共旅遊的次數已經達到一百五十次。他們是在離婚後半年,開始在電話中談到可以一起出去逛逛,而開始旅遊的。於是兩個人一同計劃、一同用夫妻的名義訂房間。
看了那則報導,我常想,這對夫妻是真不相愛,還是不能相處?是不能相處,還是不能朝朝夕夕柴米油鹽地在一起生活?
希望分開之後的你們,有一天能夠重相聚,就算不能再一起生活,也能一起像那對美國夫妻般,成為一同出遊的朋友。
當然,我也祝福你們各自找到另一片天空,然後四個人來我家,有說有笑。
那將是多有風度!多麼熱鬧!
以上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勵志心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