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全覆蓋調研心得體會範文
“十個全覆蓋”工程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改善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提升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十個全覆蓋調研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
5月初的烏蘭察布氣候宜人、微風拂面。我盟黨政考察團一行在盟委書記張院忠,盟委副書記、盟長付萬惠的率領下,走進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和商都縣,就“十個全覆蓋”工程進行考察調研。讓幹部們走出去,看看兄弟盟市的變化,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真正看到發展的差距,思想轉變了,思路拓寬了,推動“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後勁才能更足了。
考察團首先考察了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長順鎮德勝村“十個全覆蓋”工程。車還沒到目的地,便遠遠看到一排排黃紅相間的小平房整齊劃一,十分醒目。走進村子,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柏油路、擁有上下水的住房、商品琳琅滿目的便民超市以及村民衛生室,都讓考察團成員嘖嘖稱讚。考察團成員與當地村民深入交流,詳細瞭解工程建設的標準、進度等情況。
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薛永自豪地說:“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以來,我們村完成總投資568.4萬元,新建住房30戶,維修7戶,拆除危舊土房152間,新建戲臺、廣場、便民超市各一處。”聽完他的話,一名考察團成員笑著問:“我用城裡的房子和你這兒的房子交換,換嗎?”“不換。”薛永笑著說。
通過看、聽、問,考察團成員感受到了“十個全覆蓋”工程給農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把一個村打造出新品位、新風格,賦予它豐富的文化內涵,這點值得我們學習。”考察團成員紛紛表示。參觀德勝村幸福大院時,一名考察團成員走進一戶家中笑著問住戶:“大娘,你現在生活得幸福嗎?”大娘高興地回答:“做夢都想住進這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怎麼能不幸福呢?”一句樸實的回答讓考察團的成員們真正認識到,“十個全覆蓋”工程不是簡單的蓋房子、修路,更要為農村牧區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數字也許最枯燥,但數字卻永遠最具說服力。
請您耐心瀏覽如下一組資料:烏蘭察布“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共投入資金22億元,惠及30多萬農牧民。完成危房改造3.9萬戶、街巷硬化1255公里、安全飲水工程433處,興建衛生室285所、文化活動室417個、便民連鎖超市283個,完成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7.5萬戶、村村通電4300多戶、校舍改造23所,農村牧區居民養老保障實現了全覆蓋,近5萬名8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高齡津貼按時足額發放。透過這數字的背後,現已住上大瓦房、喝上乾淨水、用上放心電、生活質量加速提檔的廣大農牧民朋友,肯定會真心實意為“十個全覆蓋”工程點“贊”。
每到一處,考察團成員們都認真聽介紹,實地參觀瞭解“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的措施和辦法。
從化德縣到商都縣,從村容村貌的改變,到衛生環境的整體提升,都讓考察團成員們感慨萬千。在商都縣七臺鎮駱駝盤村,考察團成員問村支書賈利國:“在工程推進過程中,最關鍵的是什麼?”他堅定地回答:“一定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過去我們也走過彎路,經過總結經驗,我們引導農民實現由‘要我幹’到‘我要幹’、由被動參與實施到主動參與轉變。”
烏蘭察布市市委書記王學豐說:“一定要讓各級領導幹部對‘十個全覆蓋’工作認識程度高,對老百姓的事、困難群眾的事認真,替人民謀福利,為人民解憂愁。並且要組織專門培訓,特別是嘎查村的幹部,一定要使他們正確理解和掌握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各項政策,保證工程落實到位、做好細節、不走彎路。”
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這是“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的初衷,也是最終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真正走進基層、瞭解基層,摸清底數、算好總賬。一路考察,考察團成員感觸最深的就是,每到一處,每進一戶,不論是縣長還是鎮長,都對每個村民家中改造情況、投入資金瞭如指掌。
烏蘭察布市七臺鎮黨委書記張日高說:“從工程開始實施前,我們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就進到村裡,進到農戶家中瞭解情況、調查研究,工程實施的每一步都是我們幹部親自參與的,為的就是底數清、情況明,這樣才能保證‘十個全覆蓋’工程真真正正落實好,讓群眾滿意。”
通過考察學習,使每一個考察團成員都認識到了不足和差距,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實施好“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決心。我們一定要持之以恆地把“十個全覆蓋”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用腳踏實地的躬身實幹,真正讓廣大農牧民群眾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並以“響噹噹”的扶貧實績,為自治區70週年大慶獻上錫林郭勒的一份厚禮
2
鄉村的傍晚,因為剛下過一場雨,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七臺鎮田士溝村空氣清新,涼風習習。吃過晚飯的村民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除了家長裡短的家務事,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十個全覆蓋”工程。
在村民中間,還有一些青年學生,他們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的龐勝宇、喬睿宇、沈琪、王超、張超和賈佩霞。在這個暑期,他們負責在商都縣對滑家村、馮家村和田士溝村開展“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工程調研宣傳。當日傍晚,他們來到田士溝村收集第一手素材,並且把準備好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問卷》發給乘涼的村民,作問卷調查。
“我們非常珍惜這為期兩週的調研宣傳機會,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來村裡。本來是我們給大爺大媽們宣傳‘十個全覆蓋’民生工程呢,但是通過攀談,我們發現大爺大媽對‘十個全覆蓋’理解的比我們生動多了,我們就豎著耳朵聽,用筆記錄他們所說的鄉村變化。”龐勝宇說。
通過幾天的調研,龐勝宇對田士溝村“十個全覆蓋”民生工程的相關情況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他介紹說,田士溝村距離商都縣城1.5公里,全村有常住人口96戶,村裡共有耕地3750畝,2014年,人均純收入5600元。該村為“十個全覆蓋”工程重點村,經過村民多次討論,該村制訂了政府補貼、群眾自籌、村委會幫建和群眾自建相結合的工程實施方案。2014年,建設主房33間,維修附房23間,建設院牆2821米,街巷硬化4.3公里,改造衛生室5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70平方米、便民超市1個,增加低保戶2名。2015年,新建院牆280延長米,新建公廁2個,購置垃圾箱4個……
“過去,村前村後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街巷,一下大雨,遇到個窄巷子,人得扛著自行車,人騎車變成了車騎人,現在大變樣啦!平坦的水泥路,下雨也泥不了鞋。”田士溝村黨支部書記楊立國指著平整的水泥路面說。
“是啊,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日子已經過去啦!我這快土埋脖子的老漢也住上了新房,晚上做夢都要笑出來哩!”65歲的崔萬寶老人笑著說,“今後再也不用犯愁開春和泥抹房啦!”去年,政府給補貼了1萬多元,崔萬寶自己掏了2500元,就住上了敞亮的磚瓦房。
“超市就在家門口,一出門就有衛生所,合作醫療能報銷,政府還給咱這些60歲以上的老人發著錢,你說咱們現在還有啥愁的?”今年已經78歲的胡英大爺跟崔萬寶說笑著。
“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就思謀著,再養些羊或奶牛,讓日子更紅火一些。”村民張進支說。
“上學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學校裡,如果不是參加這次實踐活動,哪能感受到村子裡發生的這些巨大變化呢?”大學生沈琪說,“當我們看到鄉村美麗的風景,看到人們火熱的勞動場面,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年輕就是用來拼搏和奮鬥的,在時代的感召之下,我們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村子裡面大多數是一些老人,跟這些爺爺奶奶們交談有著不一樣的樂趣。老人們閱歷豐富,說的一些俗語都很有道理,他們用淳樸的鄉村語言,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大學生喬睿宇說。
這個調研“小分隊”是2015年全區大中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是“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調研宣傳團的一部分。
“今年的全區大中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感受鉅變 奮發成才’為主題,組建‘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調研宣傳團,組織我區1萬名青年學生,組成102支社會實踐服務團走進100個旗縣1000個嘎查村,深切感受和大力宣傳‘十個全覆蓋’民生工程在統籌城鄉發展、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帶來的可喜變化,是為了進一步深化青年學生對區情的認識和把握,增強建設幸福內蒙古和美麗內蒙古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治區團委學校部負責人齊斯琴說。
據瞭解,青年學子們在暑期活動結束時,將把實地調研“十個全覆蓋”工程進展的情況,形成“十個全覆蓋”工程專題調研報告。
3
我的家鄉在吉木薩爾,這裡有孩子們的天堂——北庭園廣場,有老人、青少年們娛樂的場所——天地園。可誰也想不到,現在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在數十年前卻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垃圾場。以前,這裡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水平不高,住的都是低矮、簡陋的茅屋,土平房,街道坑坑窪窪,塵土飛揚,交通工具很少,只有三輪車、拖拉機、自行車,人們的素質也很差,隨地吐痰的、亂扔垃圾的、說髒話的……影響了社會風氣。
而現在,一棟棟高樓大廈巍峨聳起,一輛輛汽車飛速賓士,人們的生活也富裕了。每到節假日,學生們約上幾個好夥伴去公園轉轉,看看美麗的風景,放鬆放鬆身心,充分享受閒暇的快樂時光,老人們不約而同的在清晨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爸爸媽媽們則走在潔淨的街道上,東瞅瞅,西望望,不一會兒,就轉到了玲琅滿目的大超市,然後,便開始了大量的購物……
每到下午,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去鍛鍊身體,可以看到一家人去天地園遊玩、談心。走在綠色如茵的綠化帶中,各種花散發出淡淡的、令人銷魂的清香,使人心情一下子舒暢了許多,一天的煩惱也隨之飄走了。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吉木薩爾的夜景了,你看,公園裡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都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一排排的路燈,給孤獨的黑夜帶來了光明,也給司機們帶來了安全。最為壯觀的就是夜市了,這裡每到傍晚,就人山人海的,有賣砂鍋的、涼皮的、烤羊肉串的、椒麻雞的……大大小小的攤子,各具風味,引來了八方來客,連那些剛剛鍛鍊完身體的人們也不由自主的被香味吸引了過來,不顧自己的身材,開始狼吞虎嚥起來。直到凌晨兩點多,這裡才漸漸寂靜起來……
我們之所以能過上這樣衣食無憂的好日子,都是因為有黨的英明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吉木薩爾這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縣城,真是一年一個新面貌,一年一個新氣象啊!因此,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我相信,只有這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家鄉才會更加繁榮、更加輝煌,人們才會變得更加富裕!
4
8月2日,旗委書記麻永飛深入龍口鎮樑峁山區調研“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時強調,對農村修路、上水、危舊房改造、養老院建設等專案,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劃安排,努力發揮資金和專案的最大效益。旗委、宣傳部長韓濤及龍口鎮主要負責人陪同。
麻永飛先後深入龍口鎮大口、沙坪樑、臺子樑、麻地樑等村社走訪查看了各地危舊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設、環境治理、抗旱減災、村委換屆等工作進展情況。
來到大口村三道墕社與沙嘴樑社溝壑交接的通村道路建設現場,挖掘機、推土機正在緊張作業,挖土、填方熱火朝天。麻永飛看到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他很欣慰地囑咐大家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加快施工進度,如果能趕在入冬之前硬化,可以提前交工驗收。他說,對於群眾積極性高、基礎好、工期早的工程專案,近期將通過會議研究予以個別調整,提前安排落實。“過了沙嘴樑,以西就與府谷境地相連了。”龍口鎮黨委書記魯曉瑞指著前方介紹道。麻永飛一邊瞭著山勢、看著地圖,一邊說:“路就要修得內通外連,千萬不能修成斷頭路。”
從施工現場走出來,麻永飛一行步入路南邊的一個自然村——三道墕社。今年64歲的村民崔滿櫃,弟兄6人他是老大,過去因為家境貧困自己又要照顧老的又要幫助小的,一直沒有娶妻成婚。崔滿櫃說:“前兩年在外打工不著家。今年蓋起這房子,我也不打算再出去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回家陪伴老媽媽種點地。”看到他家西邊是瀕臨坍塌的50多年的土坯房,東邊是新蓋的磚瓦房,麻永飛叮囑他:“改造危舊房,就是要改善居住條件。你這舊房子太危險了,遇上大雨就有可能垮塌,現在新房蓋好了,就和老媽媽早點搬進去住吧。”
順著的村間小路,麻永飛隨機走向村民楊在柱家中。院裡院外乾乾淨淨、齊齊楚楚。房簷下一個個空口的大水甕,是用來收集雨水的。揭開旱井,麻永飛急切地詢問了儲水的情況。在楊家,麻永飛和75歲的王玉花老人及來串門的鄰居老太太聊起了家常。“身體怎麼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誰幫助領?平時最多的花費有那些?鄉村幹部常常上門來嗎?”談到現實的生活問題,如干旱缺水路難行,麻永飛與大家一起交流,對於樑峁山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供水通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還需成立專項課題組,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人口分佈與專案擺佈的科學方案。
離開三道墕社,驅車繼續前行。樑峁地區的山路,崎嶇狹窄,僅僅容得下單輛小車通行,有些路段則更為驚險,俯瞰左右兩面都是幾十丈的絕壁溝壑。蜿蜒曲折,車子顛簸繞行近個多小時,來到沙坪樑村委會。6點多了,“藝人們”三五成群還在文化室裡興致地吹拉彈唱,地地道道的漫瀚調,神韻繞樑,讓這個深處大山裡的小村子更顯有文化氣息。麻永飛身臨其境,用心聆聽:“要積極鼓勵村民參與進來,進而豐富和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麻永飛藉此還與村民們瞭解了村衛生室以及村委會駐地其它房室的利用等情況。
在臺子樑村,麻永飛認真詢問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已退休的老支書指著新掛在牆上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說道:“我們村嚴格按照選舉制度,由村民自己選出自己的當家人。”麻永飛強調,要深入基層,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加強指導;要做到紀律嚴明,程式合法,選好帶頭人;要營造良好氛圍,按照各階段選舉工作任務紮實有序推進,從嚴查處不良選舉和違法違規行為。在聊天中,麻永飛希望老支書繼續發揮餘熱,為當地老百姓辦實事。
麻地樑村是麻永飛當天調研的最後一站。傍晚時分,他來到了正在新建的幸福互助院工地,認真查看了解了工程進展、環境治理、道路硬化、配套基礎設施等情況,並要求鄉村幹部要繼續抓緊時間推進工程建設、街巷硬化和環境整治等工作,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的基礎設施問題。
幼兒小班家長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