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改總結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高中課改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通過這次十天的新課改培訓,收穫很大,我深刻地認識到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我對於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巨集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搞高考應試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係。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一是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並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四是要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要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門學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嚮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裡遨遊。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裡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要善於交流合作,借鑑別人長處,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對於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借鑑取捨。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採用“拿來主義”。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應是對語文新課標最恰當的評價。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係。不因為創新而丟掉傳統,割斷歷史,也不因為繼承而放不開手腳,固步自封。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這規律就包含著數千年來語文教育的豐富積澱。比如,閱讀教學的口誦心記、學思結合、溫故知新、躬親實踐,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等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弘揚。又如,近現代一些語文教育的大家,如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等,他們的語文教育理論是科學化、現代化、民族化的理論,是我國語文教育理論的高山,值得我們繼承。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離開了繼承的厚實土壤,創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於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們知道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即便有心勁兒也沒時間捕捉,沒功夫理會,於是教學失誤惡性迴圈,教學智慧轉瞬即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中不見成效。而本次培訓,給了我們教師這樣的機會,有完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們教師這樣一個平臺,集中學習,同位次的交流和溝通,學員之間的交流撞擊出思維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取。特別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反思顯得最有價值。而作業的原創原則,也使大家的表達和思維的深度從艱澀走向了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也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新課改培訓只是我們教師個人成長的一個加油站,但培訓給了我們相互學習和結識的平臺,相信這只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開始,在今後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敖漢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貢獻我們的力量。

  篇二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群活動,模組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10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稽核,稽核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稽核後形成文字,任課教師對文字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組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為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組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中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組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臺。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援,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體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裝置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體的平臺,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篇三

  打造高效課堂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20XX年啟動,我校緊緊抓住課程改革的契機,以課程為基礎,以課堂為載體,全面高度推進課程改革。

  一、改進管理機制,推進課程改革。177中學的高中生源是東城區一錄到底的學生,有相當多的學生厭學,這些學生的初中基礎知識非常薄弱,接受高中新課程非常困難,課程改革要取得切實進展單一靠抓教學肯定是不能提高成績的,也是與課改精神相悖的,課改重視的是學生全面的發展、自主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學校只有改進管理才能推進課程改革。為此,我們打通了教育、教學、教務、總務四大塊,使四者緊密結合。教育為教學保駕護航;教務、總務科學地為教學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平臺。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全校的所有教職員工的職責都有了相應的變化,每一個工作者都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推進者,各部門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服務,各部門相互協調為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強化校本研訓,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增強教師課改實施力。課程改革需要理念先進、專業水平高的教師群體作為實施者和推進者,校本教研是教師改變教育思想、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20XX年北京進入高中課程改革,我校便把校本教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老師們通過校本教研,轉變了陳舊的教育觀念,建立了課改新理念。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過各級培訓,使老師們在教學觀上樹立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思想理念。老師們在教學中自覺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活動,在實踐中重視學生獨立性、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人才質量觀上,注重素質教育,老師們樹立了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為一體的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觀念。三年來,我校以課堂實效為主題,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開展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訓。我們通過主題報告、經驗交流、專家指導、教研組研討、青年教師培訓、主題校級公開課、質量分析診斷會等等多種教研模式加以引領,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助推了教師課改實施能力;以“有效精彩,確保課堂質量”為主題的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以“課堂有效性的探索--來自課堂的實踐與思考”為主題的中年教師評優課活動……教師們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加強反思,老師們認識到高效課堂是學校發展的內涵,是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教師們深深領悟到自己要通過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輔導、有效批改、有效考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除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之外,我們還注重學習型組織建設,使之制度化,快速提升教師的課程改革能力。善於不斷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特徵,根據學校學習制度,每學期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完成至少五千字的有關課程改革的讀書筆記。每學期的讀書活動都有檢查、有評比、有獎勵。多年來,學校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教師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通過嚴格的管理,確保學習實效,確保業務提高。讀書學習已化為教職工自覺的行動,教師們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快速提升了教學水平。

  三、模組教學科學化,聚焦課堂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我校課堂教學主思路: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以學定教”,促進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開放性,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在高中的模組教學中,教師們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與認知水平,採用適合於我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穩中求進。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追求講多、講深,而是講淺、講精。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科學地選擇了“低起點,小步走,勤反饋,多指導,抓基礎,重落實”的教學方法。為轉變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們科學選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從生活中精選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摸得著、夠得到,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重視三維目標的達成,加強德育滲透,各學科教師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科學地運用鼓勵性、多元化的過程評價方法評價學生。我校以“聚焦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為研究課題推動模組教學。通過實踐、研討等校本教研活動,避免了情境創設的低效化、課堂提問的無效化、合作探究的形式化、課堂評價的泛濫化。我校要求教師在細緻、規範的教學基礎上尋求有效教學。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訓練是主線。老師們精心實施科學的、符合學生的教學策略,課堂上注重反饋與落實,老師儘量精講、少講,講課時間控制在25分鐘之內,其餘時間加強知識點的落實,切實提高課堂實效。

  四、規範三級課程體系,整合補充校本課程。我校堅持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協調發展的原則,強化課程管理,正確處理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關係,保持三者之間的連續性與均衡性,確保課程目標的一致性,確保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協調發展。我校以課程資源建設為突破口,豐富高中校本課程資源庫。挖掘教師潛力,調動教師參與課程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學校把能否開設選修課、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作為教師業務考核、晉級、獎勵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深度調研我校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我校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課程資源,我校高中的《心理健康》、《禮儀》、《職業生涯》等已成為固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深受學生歡迎。通過申報、批准、實施、評價這一完整的實施過程,初步形成了我校的課程體系。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規範性,克服隨意性,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按著要求撰寫校本課程綱要,規範教案、規範上課,有學生考勤記錄,有學生作業成績,有期末考核成績,學校專人組織進行校本課程的檢查考核。學生們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非富了學習內容,提升了素質。

  五、以校為本,突出特色,開展研究性學習。我校認真開展並落實“研究性學習”課程。為開展好研究性學習,我們以校為本、突出特色。我校是一所普通校,多年來一直受到生源問題的困擾,學生少--高中每年級平均五六十人,每班二十多個學生;成績差--高一學生入學分數220分;受學校辦學規模的限制,教師人數少,跨年級兼課教師多,教師教學負擔重。面對現實,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現存條件而決定,教師的組織指導也因地點、學生、問題的不同而千變萬化,為了使研究性學習在我校能得到有效的開展,我們充分挖掘各種資源,採取“一師多題”“多組一題”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並把實施方案重點放在課程的開發啟動計劃、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師工作考核和學生學習評價等方面。多年來,我校推進研究性學習措施有力、效果良好。我校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了一批具備新課程理念和掌握研究性學習指導方法的教師隊伍,也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的教學組織、課程管理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管理制度。我們每學年召開教師培訓會和學生培訓會,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有計劃、有總結。開課教師認真研究開發方案,並按課表認真組織學生研究。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準確領會新課程理念,提高實施課程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外請專家、學者為師生作專題報告、輔導;聘請兼職教師開發課題;與其他學校聯合選題等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幾年來,我校開設了《品紅樓》、《調查保險公司養老保險金及分紅方法》,《中西方文化對比》、《化學實驗研究》、《古代文學賞析》、《生活中的化學》等等研究性學習課題深受學生喜愛。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合理運用導學目標,增強了學生參與意識;著力學法指導,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資訊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學質量監控精細化,實施全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一直是我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學校領導深入課堂,實行進班聽課制度。注重對常態課的研究和分析,認真落實薄弱學科和教師的跟蹤反饋制度。聽課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和指導性,聽課後進行及時評課,並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我校注重對期中、期末考試、一模、二模、月考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測、診斷和反饋,讓老師們從多角度、多方位掌握整體班級的教學狀況,及時瞭解和分析自己的不足,以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還十分重視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要求老師做到作業要全批全改,重點題詳批細改,個別生面批面改。學校定期進行抽查,對態度認真、批改細緻的老師進行表揚,並在全體會上予以展出。期中、期末組織教案檢查,並要求教研組長進行詳細的記錄,將優秀教案收集整理,出版“優秀教案集”。堅持每學期召開學生座談會,瞭解教師教學情況;組織全體學生開展評教活動,將生評、自評、互評、校評有機結合,評價結果及時向老師反饋。抽查班日誌,及時瞭解教師教學情況。全程質量監控,帶來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以20XX學年為例:初三學生全部合格畢業,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高三學生順利完成高考,5人考入本科,文理科上線率為88。7%,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七、各級考試層次化,關注每個學生。我校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根據我校學生實際,對於三個層級考試***模組考試、會考、高考***,我們突出了不同級別考試的特點,重視學生髮展指導。利用模組教學與模組考試迴歸課本,夯實基礎。為提升學生素質和發展打下基礎。我們關注每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在模組考試中掉隊,我們抓課堂、抓作業、抓考勤,重態度、重思想、重習慣。評價模式建立起了多元的評價體系,卷面成績不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學生的學習過程表現為依據。會考任務對於我們學校來說非常重要,我校分別召開學生會、教師會、家長會,形成合力推進會考。為迎接會考,我們將學生分出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加強輔導,特別是對於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實行導師制,手把手的教,一對一的盯。針對高三年級的特殊性,我們為每個學生中學階段的最後發展目標負責,抓好臨界點,減少尾部生,打好整體仗。學校多次開行政會、年級會進行研究,想辦法、找對策,力爭提高尾部生的成績。認真抓好高三畢業年級每個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每個學生的心理輸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質。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絡制度,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幫助家長了解學校中心工作,瞭解學校的有關要求,瞭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以及學生在校的綜合位勢,幫助家長更客觀地分析孩子並指導孩子制定成長目標,通過和諧家校關係的建立,形成教育合力,促進為學生的健康發展。

  八、實施多元性、過程性評價,促進師生髮展。在傳統的師生評價中,被評價者在評價中處於被動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保護,主觀能動性也得不到很好地發揮。我校適應新課改,努力構建對學生、教師的評價機制,經過幾年的努力,多元性、過程性的評價體系已逐步建立。課改之初,我校就編制了《學生成長記錄袋》,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對學生評價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模組學分認定中重視並體現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體現,以儘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在積極的狀態中得到發展。每學期期末我校通過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評價、班主任與任課教師評價實現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通過多元的、過程性評價,各評價者不僅能從不同的視角發現問題,反饋資訊,而且各評價者均能從中受益。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成了一種互動的過程。

  對於教師,我校將“教師業務檔案袋”變為“教師專業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內容逐步改變,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重視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重視教師個性的張揚和教學藝術的提高。

  總之,新的評價是在努力彌補傳統教學評價不足的基礎上確立的更具人文性、發展性的教學評價,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方式有機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的能促進學生和教師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

  

高中課改總結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
相關知識
高中課改總結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優選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優選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優秀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精選範文
高中課改總結精選範文
高中生活總結範文
高中個人總結範文精選
最新上半年高中工作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