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審美定位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教育的目的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識,能認識和欣賞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審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養更為重要。
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
當前的農村中學根本不重視美術教育,也不配備專業的美術的教師,或者和教師專業不對口,教師只能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片面地理解“術”育,為畫而畫,忽略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基本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缺乏表現的願望,機械地畫,這就勢必造成美術教育上的偏差,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
1、與教的矛盾
首先,普通中學的美術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著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絡,形成小學與中學間的智慧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
2、與學的矛盾
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準確和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慧、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著“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迴圈漸進過程。
農村中學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說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慧、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學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
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為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物件、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物件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
3、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要圍繞發展的核心,確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審美教育的實施
1、重視美術教育,配備專業的美術教師並回歸專業。
2、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教育,以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美術教育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3、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和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新路。
4、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礎應用和審美為前提,敢於整合一些功能單一、不適合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摒棄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六年級上冊好看的美術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