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子又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呢?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早早地開始準備粽子。本文是端午節吃粽子的起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的好處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有深遠的節日意義,而且由於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製作的綜合性食物,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古方中醫帶您深入瞭解粽子的營養價值,讓您吃出健康、吃出營養、吃出漂亮。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其性味甘溫,有健脾暖胃、補中益氣的功效。《本草綱目》中稱糯米能“暖脾胃,止虛寒洩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芒種過後,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端午吃糯米粽子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

  糯米含有高質量的澱粉質和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等營養成分。但是糯米含的蛋白質較少,並且十分缺乏賴氨酸、色氨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鈣含量較高但不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將糯米包上餡料製成粽子,搭配食用,則可以避免營養不全面。粽子餡有紅棗、花生、豆沙、蛋黃、五花肉等各種口味,均讓人食慾大開,營養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紅棗餡能提供大量維生素C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P、鈣、鐵等,補充糯米缺乏的維生素,幫助糯米中的鈣等物質的吸收利用。

  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醒脾和胃、潤肺化痰。花生餡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補充糯米中蛋白質等的缺乏,但含油量高,多吃有礙腸道傳送。

  豆沙:綠豆性乾涼,入心、胃經,有清熱涼血、利尿解毒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健脾益胃、補血生乳。豆沙餡含有蛋白質、澱粉質,礦物質、磷、鋅、鎂、鈣和鉀質。

  鹹蛋黃:鹹蛋黃可清肺火、降陰火,健腦益智。鹹蛋黃做餡味道可口,並提供豐富蛋白質、磷脂、維生素和鈣、鉀、鐵等,但其膽固醇和鹽分含量相當高,不宜多吃。

  五花肉: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糯米搭配口味香濃。但會令體內血脂肪和膽固醇過高,阻礙血管,容易引致中風和心臟病,不宜多吃。

  作為外包裝,粽葉具備無汙染和“一次性”的特點,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包裝。常用來包粽子的葉子有蘆葦葉、荷葉、假黃梨葉及竹葉等,這些天然的葉子含有豐富的葉綠素、氨基酸、維生素A、C、多酚類物質和鉀等多種營養。用它們包裹食品,一起經過高溫蒸煮後,不僅為食物增添一種大自然清香,其中的營養物質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

  粽子天然健康、營養全面,但是因其熱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貪吃,以免影響腸胃及正常飲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即使是腸胃健康的人,也不能在一大早或晚上睡前兩小時吃粽子,否則會使糯米停留在胃裡時間太長而不消化,應儘量選在中午和下午吃,並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每次一至兩個即可。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腹脹、腹瀉等症狀。這樣搭配飲食不僅營養均衡,還能過個輕輕鬆鬆、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猜你喜歡:

端午節吃粽子含有什麼意思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來歷
相關知識
端午節粽子又叫什麼
端午節這一天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粽子飄香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粽子促銷活動策劃書
端午節粽子作文一年級
端午節粽子怎麼做
端午節粽子節黑板報素材
如何做好吃的端午節粽子
端午節粽子的做法和材料
端午節粽子促銷活動方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