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背影散文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鄉村裡有平整的稻田,老黃牛在田裡幹活。這黃牛雖然沒有荷蘭牧場的黑白花牛漂亮,但是它卻很勤勞,和家鄉里的人一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鄉村的背影一:晒穀場

  在老家的鄉村,每個村落都有一個晒穀場,農民們在晒穀場上打場,晾晒稻穀,晒穀場成為了鄉村的一個永久的記憶。

  那時農村還沒有實行承包責任制,晒穀場是生產隊集體所有的。晒穀場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旁邊有一排平房,那是生產隊的保管室以及糧食倉庫。

  夏收、秋收是鄉下人家最繁忙的季節,這也是晒穀場最為熱鬧的地方。人們在晒穀場晾晒豐收的稻穀,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老人們負責翻晒稻穀,還要驅趕雞鴨,避免它們偷吃。閒暇之餘,老人們就會在保管室門前的苦楝樹的樹蔭下聊一些家長裡短。

  夏天的雨伴隨著天邊飄來一團烏雲說來就來,人們急忙搶收稻穀,整個晒穀場亂成一團。一陣暴雨“劈里啪啦”朝人們劈頭蓋臉地砸來,把晒穀場上的稻穀淋個透溼。等把稻穀收拾停當,整個人也累得喘不過氣來了,豔陽又不知什麼時候從天空冒出來了,毒辣辣地照射大地,青蛙不失時機地呱呱叫起來了,那邊人們還在氣急敗壞地抱怨老天爺做事不公。

  秋收之後,晒穀場上堆滿了人們冬藏的稻草料——那是牛兒冬天的乾糧。晒穀場旁邊是生產隊當年育種子廢棄了的溫房,這也是孩子們最好的遊樂場所。秋夜,月光如水,我們在草堆上、溫房邊玩捉迷藏,把稻草弄得七零八落,招來的又是大人的一陣斥責。

  晒穀場上除了是農事場所,還被人們戲稱為“露天電影院”。那時候縣裡的電影院會定期派出放映隊下鄉放電影。

  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們承包了土地,原來生產隊的農具、耕牛分給了農家。令人遺憾的是,當年偌大的晒穀場被“瓜分”的支離破碎。被“瓜分”的晒穀場擔負的依然是村民們晾晒稻穀的重任,不過在晒穀場上經常會演繹著鄉親們互相幫助的一幕,成為鄉村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若干年以後,人們有的離開了鄉村,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到城裡發展去了。而晒穀場呢,則慢慢荒廢了,長滿了各種雜草,曾經平整的水泥地面也變得坑坑窪窪了,一派淒涼的景象。

  如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推進,加強了空心村的改造,村裡統一規劃在晒穀場建起了農民新村,一棟棟的農民新居拔地而起。人們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晒穀場了,再也找不回當初故鄉的影子了,晒穀場成為記憶的名稱了。

  鄉村的背影二:露天電影院

  老家村前有一個偌大的晒穀場,晒穀場足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旁邊有一排平房,那是生產隊的保管室以及糧食倉庫。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在晒穀場上看電影,那晒穀場人們稱之為露天電影院,在晒穀場看電影的那個場景至今還是念念不忘。

  那時候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縣裡的電影院會定期派出放映隊下鄉放電影。放映隊的時候,晒穀場上便提前支起了一張寬大的白色幕布。早早得到放映訊息的人們奔走相告:“放電影囉,今晚放電影囉……”那時的生產隊長也格外開恩,會提前吹哨子出工以方便大家早點收工回家看電影。

  太陽還老高,離放電影還有好幾個小時,大人們幹活還沒有收工,居家的老人們早早起火準備晚飯了。晒穀場上,被大人們逼著睡醒了午覺的孩子們搬來自家的小板凳,像佔領自己的領地一樣,把小板凳在晒穀場整整齊齊地擺放好。孩子們精神百倍地蹦跳開了,在晒穀場上追逐打鬧,熱鬧非凡。那個時候,人們就盼著太陽早點西下,這才體會到等待是一件多麼難熬的事兒。

  天色漸漸暗下來,鳥雀也早已歸巢,月亮的影兒依稀出來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提前吃畢晚飯,把碗筷傢什收拾停當,搖著蒲扇三五成群地來到了晒穀場。晒穀場上坐滿了黑壓壓的人群,有的甚至是鄰村幾裡地的群眾也打著手電筒摸黑趕來了。

  當夜幕驅走最後一抹殘霞的時候,放映機旁邊竹竿上的電燈亮起來了,照得晒穀場如同白晝一般。放映員打著飽嗝不知從哪個角落鑽出來,嫻熟地搗鼓起那臺古老的放映機。老家那時還沒有通電,放電影靠的是柴油發電機,放電影時,發電機就安裝在晒穀場旁邊的保管室裡。當發電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的時候,人頭開始攢動起來了,人們的目光齊聚放映機的方向,焦急地期待著。

  電影開映了,人們屏息凝視,放映員照例先要放映一段科教片,時長大約摸十來分鐘,大多是一些科學種田方面的科普知識。不一會兒,激動人心的正片兒姍姍來遲了,人們隨著字幕唸叨著片名,此時人群又是一陣小小地躁動。那時放映的都是如《地道戰》、《英雄兒女》、《地雷戰》一類的紅色題材的故事片,但人們似乎百看不厭。小孩子總喜歡擠到電影機的旁邊,看著放映員熟練地操作那會發出聲音和影象的玩意兒,覺得特神奇。那時時變幻莫測的光束,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常常引得人們的陣陣驚呼。

  一卷膠片播放完了,放映機旁的電燈亮起來了,趁放映員換膠片的間隙,人們在交頭接耳,津津有味地回味起剛才電影中那精彩的一幕,為戰爭場面的慘烈而唏噓不已,為命運坎坷的主人公而潸然淚下。有調皮的後生藉著放映機的光束在螢幕上比劃著各種手勢動作,常常惹得滿場的人們開懷大笑。

  當時一部故事片《小花》很是感人。故事發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個都叫“小花”的女孩參加了革命,最終與自己的血緣至親相認,並決心踏著烈士的血跡,並肩去迎接新的勝利。《小花》的出現,看慣了傳統故事片的觀眾耳目一新,人們記住了演員唐國強、陳沖,還有劉曉慶。從電影裡,人們還學會了主題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而且是競相傳唱,風靡一時。

  電影放完了,放映員在收拾放映器材,人群漸漸散去,點點的手電熒光流向各個村口,拋灑在一路上的依稀是一陣歡聲笑語。露天電影院——鄉村晒穀場又迴歸了沉寂,此時依舊是月光如水,遠處還是蛙聲蟲吟此起彼伏……

  就是這個露天的電影院,那一部部影片打發了人們度過了那個難忘的歲月,豐富了人們枯燥的精神世界。

  鄉村的背影三:水 車

  水車靜靜地佇立在村東頭的小河邊。水車早已不再旋轉, 碩大的車盤變成了黑褐色,斑駁不堪,那一道道凹凸不平的木紋像是歲月之手留下的印記。

  從我記事起,水車就已經存在,那時有一首歌叫《北國之春》,“棣棠叢叢,朝霧濛濛,水車小屋靜,傳來陣陣兒歌聲……”每每聽到這首歌,心裡總是浮想聯翩。每天,水車吱悠吱悠轉個不停,清清的河水在水車的旋轉中,嘩嘩地流向小溪,流進稻田,流進莊稼人的心田裡……

  春天來了,細雨如煙,小河兩岸的櫸樹爆出了嫩芽,開出了淡黃色的小花,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兒。岸邊的沙灘上棲息的是正在梳理羽毛的鴨子,它們的腳蹼踩著鬆軟的沙灘,不時扇動雙翅,發出“嘎嘎”的歡叫。岸邊的老黃牛在低頭吃草,尾巴有節奏的一甩一甩的,有時還呆立不動好像沉浸在這美好的春光裡。田野裡一壟壟的油菜花盛開了,金黃金黃的一片,招來了飛舞的蜂蝶,到處瀰漫著泥土的芬芳,洋溢著春的氣息。河水靜靜地流著,清可見底,河底的卵石一目瞭然,成群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

  水車是用雜木材料做成的,直徑有五六米許,車盤上拴著幾十個盛水的竹筒,遠遠望去像是系在偌大的磨盤上的鈴鐺。水車開始轉動了,車盤沉入河水,拴在車盤的竹筒裝滿了水,水車盤的圓輪旋轉起來,負重的軸心自然而然地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響。盛滿水的那些竹筒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裝滿水的竹筒轉到最高點的時候,竹筒口正好對著水車上的水槽傾倒下來,清清的水滴拋灑出來,如煙如霧。此時,水流便瀑布般地向地面的水渠傾瀉而下,湧向遠方,伴隨著發出的是轟隆隆的巨響,令人歎為觀止!

  早晨的小河往往是女人們的天下。水車旁邊的青石板上擠滿了人,洗衣的村姑挎著洗衣的木桶踏著輕盈的步子,她們揮舞手中浣衣的棒槌在啪啪脆響。三個女人一齣戲,女人們聚在一起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誰家的閨女找了個城裡的後生,誰家倆口子昨晚吵架了……家長裡短、奇聞逸事,聊個沒完沒了,整條小河都是嘻嘻哈哈、熱熱鬧鬧的,只有水車在靜靜地聽著。

  秋夜,月光如水,我們跟著林生大爹坐在水車旁的小河邊,看著他旱菸鬥裡的火星一閃一閃的,聽他嘮嘮叨叨地重複講述著一些陳年往事,依稀記得講的是關於祖輩們依著桃江創家立業的故事。我的祖祖輩輩生活都在桃江邊,後來一場洪水無情地衝毀了江邊的圍屋,古老的圍屋只剩下斷壁殘垣了。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水車依舊,秋夜的河面上不時泛著魚鱗般的微光,不知是誰扔下一塊小石頭,靜靜的河面漾起了陣陣的漣漪……

  水車是江南水鄉一個古樸的縮影,一幅壯美的畫卷,一首質樸的歌謠。水車在不知疲倦地旋轉,從遙遠的年代延續下來,歷經了歲月的輪迴,世事的滄桑。古老的水車已經融入了我的鄉村,融入在我的血脈,還有我的記憶。水車記錄著客家人一部厚重的歷史,因為水車的背後就是一個鄉村的背影。

  如今,水車依舊,但早已不復轉動,只化作我的鄉村情愫裡的一聲嘆息罷了。
 

最新關於鄉村的散文
描寫鄉村的散文
相關知識
鄉村的背影散文閱讀
鄉村的瓦現代文閱讀答案
描寫鄉村的優美散文_描寫美麗鄉村的散文
鄉村的動物散文
關於鄉村的經典散文感受鄉村的淳樸
描述鄉村的現代散文作品
精選關於鄉村的感人散文
最新關於鄉村的現代散文詩歌
描述家鄉的抒情散文閱讀
關於青島的經典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