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教師的素養
作為音樂教師,不僅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來組織音樂教學,而且更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本身的特點,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有素養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改進教學模式、轉換角色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學。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習慣地把學生當作教學物件。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卻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意識,以至於學生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轉換角色,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是“主演”而應以“主持人”或“導演”的角色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結成“合作伙伴”,和學生一起活動,努力將自己融入到課堂中去。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等,把教學時間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上來,在活動中瞭解、影響、激勵、鼓舞學生,營造一種接納、支援和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也可以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狀態之中。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孩子們大膽展示自我。比如:一首新歌的範唱不一定都由教師來完成或聽錄音,一些孩子視譜能力和歌唱能力都較強,把範唱的任務交給她們試一試,肯定也會別有新趣。還有,音樂課堂上我們可能會碰到一些調皮好動的學生。如果教師能適時的為他創造機會讓他參與討論、發言、創作和同學、教師一起完成表演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
總之,音樂教師的責任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讓學生熱愛音樂、鼓勵學生時時有新的認識、創造一個能自由探索的音樂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目的,充分挖掘他們的音樂才能,努力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之拓寬教材,貼近生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科書只是教學的依據和基礎,但不是全部。音樂課本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教師可以依據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樂理知識,掌握演唱技巧,引導學生正確審美。我們沒有理由讓走出音樂教室的學生不知道“聶耳”、“冼星海”。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而音樂課堂又是學校的一塊藝術教育園地,它不可能與社會相脫離。那麼音樂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音樂教學也需積極改進。我們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判標準都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侷限性。面對豐富的音樂種類、多變的音樂風格,如果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思改變,不求創新,不僅不能順應形勢,擴大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學識,更不能做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眾所周知,學習階段的青少年都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周圍流行的往往也是他們渴望瞭解的。作為音樂教師不應迴避,越是迴避,學生的好奇心就越強,興趣越高,會變得盲目追星。其實,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些討論、交流。如:講節奏時順便告訴學生“什麼是搖滾樂”“什麼是爵士樂”,節奏練習時我們除了採用節奏模仿、打擊樂訓練等方法外也可試著將現在流行於歐美的“說唱”引進課堂,那種鮮明的節奏感、獨特而新鮮的風格韻味,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而那種近乎於“念歌詞”的演唱方法,更讓學生聯想到他們平時學的“按照節奏讀歌詞”的方法。
況且,如今的流行樂壇也不乏優秀的歌曲和經典樂曲,這時教師只要講清楚流行音樂的產生與發展,曉之以理,點出精華與糟粕,學生自然就知道怎麼做了。如果音樂課上教師能和學生聊聊“克萊德曼”聽聽“紅旗飄飄”,感受那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的完美結合,以及流行音樂特有的強勁節奏與震撼力。那麼,想必沒有學生不喜歡音樂課。
之重視藝術實踐,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
音樂是表演藝術,它富有充分的表現力,它不僅能激勵孩子們向上、又能陶冶孩子們的情操。音樂教師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大膽展示,培養他們的表現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我們可以在課前或課後留出五到十分鐘,設計一個“藝術實踐”欄目,由學生自由組合、自由表演,盡情展示自我。節目包括唱歌、配樂詩朗誦、音樂小品、舞蹈等等。在學期結束時還可以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藝術實踐”。精選平時課堂表現精彩的一批節目作為班級的彙報演出讓學生開開心心的玩個夠。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又有利於教師發現人才,也可以為全縣兩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收集一些好的素材。
當然,“藝術實踐”更可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例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用繪畫勾勒出音樂的意境、用舞臺表演的形式再現音樂等。歌唱教學中,讓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也可以讓學生依據個人對作品的不同理解用不同的風格表現音樂。創作教學中,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作品等等。總之,“藝術實踐”能讓音樂課多姿多彩、韻味十足。
當前社會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