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技術創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近年來,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無論是理論界還是企業界或者政府相關部門,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煤炭企業技術創新實踐 》

  [摘 要]煤炭企業技術創新實踐,重點要做好五項工作:一是實施工藝技術創新,為打造一流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實施“零故障” 裝置管理,為打造裝置精品築牢堅實基礎。三是實施低成本戰略,為打造精品產品提升競爭優勢。四是實施迴圈經濟、節能減排,為客戶提供精品、節能環保服務。五是加強品牌文化建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煤炭企業 技術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F42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016-01

  煤炭企業要堅持在逆勢中發展,必須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技術、調整服務方式,實現從“生產規模最大、產品系列最多、規格最全”向服務“多樣化、差異化、高階化、精品化”轉變,確保企業的發展速度、服務質量和效益高度統一,建成管理一流、技術一流、效益一流、服務一流的煤炭企業。

  一、實施工藝技術創新,為打造一流的現代服務提供技術支撐。生產發展,工藝先行。先進的技術、工藝是生產順行基礎,也是打造一流現代服務的關鍵。一是創新實施科學技術研發計劃,搶佔高階產品的制高點,明確煤炭服務業產品研發方向,實施產品系列化、差異化、高強化戰略,主動出擊、進行礦井技術系統研究開發工作。二是鞏固和完善已經開發出的先進技術,進一步創開展先進技術的設計和改進。三是加強使用者應用技術研究,實現與使用者在新產品應用方面的有效對接,推動產品質量持續優化提升,充分佔領使用者心智資源,在賣產品的同時“銷售”技術和服務。四是實施離線檢測向線上檢測的轉移,推廣應用先進成熟的質量線上檢測裝置和質量預警調整系統,實現裝置狀態的即時反饋,嚴格工藝紀律和過程控制。五是以建設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激勵政策保障措施,積極推廣TRIZ理論的應用,利用學習型組織理論建立起學習型實驗室,提供知識交流共享平臺。

  二、實施裝置管理“零故障”管理,為打造精品築牢物質基礎。作為以輸出技術、管理為核心的現代服務行業,良好的裝置狀況是實現工藝要求的基礎,更是完成生產任務的保證,生產裝置以及工裝精度直接決定產品質量,創新裝置管理是建設一流的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措施。一是深入推進裝置管理體系執行,以裝置故障源辨識評價及控制為核心,強化現場裝置事故、故障管理,強化故障源的日常化、程式化、標準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裝置故障率。二是適時收集裝置日常點檢資訊,深化裝置檔案管理,科學制定裝置檢修計劃。在裝置日常點檢基礎上,煤炭企業要對關鍵裝置進行統一管理,對責任單位提出明確要求,各責任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建立裝置檔案,對裝置維修記錄、故障記錄、故障源動態辨識、機旁備件、潤滑記錄等執行資料進行準確記錄、更新。三是深化裝置承包,積極開展裝置零故障競賽,廣泛推行全員裝置管理。按照“管用結合、用修結合、人機固定”的原則,組織裝置管理單位根據職責,實施裝置承包管理。四是堅持重點裝置重點對待的原則,高度關注變電站裝置和運輸自動控制系統的執行狀況,結合年修計劃的實施,切實落實特護責任、落實調整操作責任和離線工裝精度的恢復、保持工作,杜絕重大裝置事故的發生。大型線重點做好大型裝置的保障方案;中型線重點組織好電氣控制升級改造;小型線充分利用生產停頓時間做好裝置的保養和維護。

  通過實施裝置管理“零故障”管理,實現了裝置作業率顯著提高,並實現裝置管理與經營成本有機結合,裝置維護費用大幅度降低。

  3、實施低成本戰略,為打造精品產品提升競爭優勢。一是成立“對標挖潛降本增效管理實施方案”活動推進工作小組,並按分公司、核心專業化劃分為五個具體成本控制小組。二是對所有可控成本指標全面梳理分解,根據成本構成重要性因素,對系統控制指標實行分類管理和控制。同時結合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形成關鍵績效KPI指標,並對各項指標進行責任落實。三是落實精益生產。建立起“生產穩定順行,指標第一”的精益生產組織模式,並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優化、動態調整生產組織,實現高效滿負荷生產和關鍵經濟技術指標的持續提升。四是系統推進,嚴格控制,持續降低機物料和工藝件消耗等費用。以故障源管理為核心,創新裝置承包和外委外包機制,降低機物料消耗。五是建立系統的“按月成本計劃指標控制各項費用消耗;建立產品規格成本日通報、日分析制度;建立旬預警制度;形成成本管理月總結、分析、逐步提高”的成本動態管控模型。制定“短板規格”重點控制措施,形成全員、全流程、全時段降本挖潛局面。

  4、實施迴圈經濟、節能減排,打造精品、節能環保產品。迴圈經濟、節能減排是建設一流的現代服務業的需要,也是改善企業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的內在要求。一是認真貫徹執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迴圈經濟法律法規,國家和山東省、泰安市對企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發展迴圈經濟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公司相關管理制度。二是強化目標管理,分解落實責任。針對集團公司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籤訂的各項指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責任主體。形成專業科室主抓,車間班組受控,層層分解到位的指標掌控體系,堅持日檢查日通報制度的落實。三是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和完善保障體系。設定專職管理人員並認真組織實施,完善相關計量設施,建立能源資料傳輸資訊系統、節能減排統計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建立節能減排和迴圈經濟考核激勵機制。四是推廣應用新技術。加大節能減排迴圈經濟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裝置、新材料的應用力度,按照國家和山東省的要求,淘汰高能耗落後工藝、技術和裝置。五是加強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把節能、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的回收和迴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科技投入和攻關的重點。六是簽訂節能減排迴圈經濟目標責任書。要通過多措並舉實現迴圈經濟、節能減排管理責任書目標。

  5、加強品牌文化建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為適應一流的現代服務業建設要求,必須高品位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帶動企業由經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轉型。以建設煤炭行業一流的現代服務業為目標,要制定《煤炭企業行業品牌文化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礦管的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一是匯入理念,把握內涵。建設一流的現代服務業的根基,來源於礦管人“讓同行信服,讓世界矚目”的集團目標,來源於集團生產系統“建設本質安全型企集團”的共同願景,來源於“時時求進、事事競優”的工作理念,來源於“給自己最嚴的要求,給客戶最優的產品”產品質量要求具體體現。二是加強品牌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建設。將建設一流的現代服務業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並通過懸掛標語、印發冊子、黑板報、宣傳欄、電子屏、廣告牌、燈箱等多種形式,加大戰略和品牌文化宣傳力度,創造戰略感知,豐富品牌寓意,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三是積極開展使用者調查、新產品推介和使用者服務活動,加深社會或客戶對現代服務業的認知程度,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客戶滿意度。不斷追求客戶“要煤礦技術和管理,來煤炭企業”的意識和效應。

  篇二

  《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之道 》

  【摘要】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有:經費投入不足、技術創新基礎薄弱、缺乏創新專業人才、融資渠道不暢通等等。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不僅要創造有利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還要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保障體系。中小企業若要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技術創新道路。

  【關鍵詞】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 戰略研究

  中小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關鍵在於技術創新。因此,中小企業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戰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競爭優勢,並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創新的內涵及其方式

  技術創新的內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概念。熊彼特認為: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其目的在於獲取潛在的超額利潤。這個“新組合”包括:一、引入新產品;二、引入新技術;三、開闢新的市場;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應來源;五、實現工業的新組織。創新就是生產函式或供應函式的變化,創新包括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是指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競爭狀況及自身的條件,組織人員進行技術研究開發、研製新產品或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以滿足或創造市場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技術創新的方式。技術創新可以分為自主創新、合作創新和模仿創新。自主創新是指一個企業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先於其他企業首次將某一科研成果用於創造經濟價值的活動;合作創新是指企業間或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之間的聯合創新行為,它是以成果共享、風險同擔、資源最佳配置為原則的創新行為;模仿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引進購買或破譯率先者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祕密,生產出在效能、質量、價格等方面富有競爭力的產品與率先創新的企業展開競爭,以確立自己的競爭地位,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行為。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費投入不足,重短期輕長期。一些中小企業投資者認為,對於技術創新只能給予短期投資,長期投資成本太高,而且經濟效益不明顯。2009年中國科技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支出為3000億元,僅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而在發達國家,其所佔的比例通常為2.5%左右。同時在中小企業中,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經費之比高達97∶10,引進國外技術和購買國外技術經費之比高達121∶10。業內人士指出,中小企業把大量資金投放到技術引進方面,而把少量的費用投入到自主創新方面。

  技術創新基礎薄弱,資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資金運作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重要條件,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保障。由於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薄弱,因而導致其在技術創新方面投資能力有限。大多數中小企業基本都以管理創新和渠道創新為主,真正意義的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很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優勢在於生產設計環節,而許多中小企業在產品研發、工藝設計方面的創新實力明顯偏低。

  缺乏創新專業人才,技術創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國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業的高科技人才所佔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業在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方面得不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此外,企業高層領導對技術創新的支援至關重要。如果企業高層領導推行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就會使整個企業組織缺乏創新活力。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推動技術創新的專業人才,從而導致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缺乏技術支援。

  融資渠道不暢通,技術創新資金缺乏。融資渠道不暢通是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中小企業知名度不高、企業實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資渠道不暢通,使其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許多困難。有些中小企業得不到大型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只好通過民間融資形式解決其資金問題,這種融資方式缺乏法律保護,融資風險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還會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於資金缺乏,中小企業也就無法在企業內部推行技術創新。

  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保障體系

  建立制度保障體系,幫助中小企業形成技術創新動力機制。首先,要構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主導,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制度保障體系,促進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生產力;其次,要進一步加大新產品研發的力度,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比例,做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創新三者並重,不斷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水平和層次;最後,要善於發揮高科技人才的帶頭作用,對於那些為企業技術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給予股票期權、員工持股等長期性的獎勵,鼓勵他們在企業內部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有利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

  建立服務保障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機制。一方面,要不斷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與中小企業共同參與的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所面臨的難題;另一方面,參照國外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業之間建立技術創新行業協會,形成資源同享、共同研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中小企業集體的力量,切實推動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建立人才保障體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機制。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中小企業推行技術創新的技術保障。中小企業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機制,鼓勵那些水平高、技術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業團隊中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訓機制,加大對高層領導、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最後,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對於在技術創新中做出貢獻的員工給予適當的獎勵。

  建立技術保障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援。要推進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培訓制度,對中小企業的核心技術人才加強專業培訓,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技術創新的新路子,進而帶領全體員工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引導作用,發揮大型知名企業的傳幫引帶作用,積極組織中小企業推進技術創新,以提高其創業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長率。

  建立資源保障體系,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所需資源。首先,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所需資源,可以在一定區域內建立中小企業科技產業園,為高科技人才進行技術創新提供環境保障;其次,要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裝置,從而保障技術創新順利推進;最後,要建立科學的企業成長評價制度,對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嘗試給予充分肯定,並對其技術創新給予政策傾斜。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選擇

  堅持以“引進、消化和吸收”為基礎,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實踐證明,引進技術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一方面為企業節約了一定的成本和費用,幫助企業取得了市場競爭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增強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力量,為其設計創新、工藝創新以及產品創新提供了技術指導。中小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必須對市場發展趨勢做出準確判斷和戰略選擇,採取“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戰略,通過技術引進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實現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戰略目標,從而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發揮產學研三方力量,實現技術創新利益共享。企業、大學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間的合作創新對推動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在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共同發展的目標引領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驅動下,相互遵循“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實現優勢互補,並獲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從而實現利益共享。

  重視虛擬生產戰略,開拓技術創新新路子。目前,虛擬生產戰略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技術創新模式。這種模式的具體做法是:企業基本上沒有或擁有很少生產裝置和生產線,將其大部分職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個職能部門――“總部”,總部實際上只是一個協調者,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和資訊處理技術對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和監督。中小企業可以借鑑“虛擬生產戰略”的組織形式,在組織上保留製造中的核心環節,在具體的生產環節上採用外包等方式進行分流,逐步推進技術創新。

  發揮中小企業叢集優勢,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要順利推進技術創新,一方面,中小企業要實現產業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即以地域就近為原則,在區域內形成設施配套、機構健全、管理到位的區域創新網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彌補單個企業創新資源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本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原則,可以利用地域優勢,集中進行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能夠使其從單個企業技術創新轉向叢集企業技術創新,實現共同推進技術創新的目標。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只有對市場發展趨勢做出準確判斷和戰略選擇,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以及技術創新,才能不斷縮小與大型知名企業之間的差距,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篇三

  《 技術創新型企業 》

  摘 要 技術創新型 企業 是 工業 企業未來 發展 的高階形態,系統 研究 了的內涵、創新體系和創新機制,並提出了建設的改革任務。

  關鍵詞 技術創新 企業改革

  1 的形態

  工業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兩種形態,即生產型企業和生產經營型企業。工業企業未來發展的高階形態是什麼?學者們進行了不同的概括,如 計算 機化企業、 網路 式企業、虛擬企業、數字化企業、靈捷製造企業、以資訊為基礎的企業、 學習 型企業、二元性企業、智慧企業和知識創造型企業等,這些概括只是揭示了工業企業未來發展的某一方面的特徵,從 實踐活動的視角看,都未能深刻地揭示企業未來發展的本質。

  可以預料,未來工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環境主要發生兩方面的變化。一方面,以 電子 、資訊、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使 科學 技術成為真正的資本與首要的財富;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市場變化步伐加快,競爭的程度也日趨強烈。新產品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面對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湧現的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態勢,未來工業企業若不牢牢抓住技術創新這個本原,就無法實現“以需定產,產需結合”,更無法實現“上質量、上品種、上水平、提高 經濟 效益”,一句話,無法生存和發展。所以,由生產經營型向技術創新型轉變必然是工業企業未來發展的選擇。

  事實上,綜觀20世紀工業企業發展的歷程,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趨勢,即企業愈來愈自覺地把從事技術創新活動視為自己的核心職能。特別是近30年來,世界上那些謀求長期持續發展、追求卓越的公司無不投巨資和人力從事技術創新。國際企業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不創新即死亡。如今,企業不斷地技術創新,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使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反過來,市場的變化又進一步激發企業技術創新。這種創新迴圈流動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創新浪潮,在這種創新浪潮中已經湧現了一批。它們以美國的英特爾、日本的日立、德國的西門子、 中國 的海爾等為代表,這些在技術創新浪潮中經久不衰、持續技術創新,公司也因而不斷成長。

  2 的內涵

  是指具有健全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持續技術創新,並取得顯著技術創新效果的有活力的 現代 企業。

  持續技術創新是的本質。就是指實現持續技術創新的企業。在這裡,持續技術創新,不僅僅是指企業不斷地進行一項又一項的技術創新,更主要的是指企業適時地從原有的技術軌道進入新的正確的技術軌道的活動過程;不僅僅具有時間上的持續性,更主要的是具有技術上的漸進躍遷性和企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性。實質上,持續技術創新包括兩個階段,即技術家族創新的常規階段和戰略技術創新的非常規階段。

  作為工業企業發展的高階形態,它保留了生產型企業和生產經營型企業的優點,同時又有了新的內涵。把企業競爭從單純的生產競爭和營銷競爭擴充套件到技術創新的競爭,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職能,在企業內部實現技術創新的制度化,集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三位一體,形成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三者互動的健全的體制和機制,通過持續技術創新,獲得持續性的收益。

  3 的創新體系

  典型的說,的創新體系主要由生產學習系統、搜尋系統、探索系統和 文化創新系統構成。

  生產學習系統是指企業對既存生產製造系統進行不斷改進的活動主體、關係網路和相關制度的綜合體系。它主要由生產現場人員,通過在幹中學、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等途徑,持續改良既存的生產製造系統。企業生產學習系統是整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基礎,它不僅使生產技術更趨完善,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還是搜尋系統的“助手”、“耳目”。

  搜尋系統,是指在企業既有的技術模式基礎上,沿著既定的技術軌道,進行有關技術家族創新的活動主體、關係網路和相關制度的綜合體系。它的主體主要是企業的研究開發部門,它的功能是不斷地向生產學習系統提供新產品、新工藝。企業搜尋系統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主體,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它不但向生產學習系統提供新產品、新工藝,同時,還在不斷積累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搜尋系統是企業當前利潤的源泉。

  探索系統,是指企業進行戰略技術創新的活動主體、關係網路和相關制度的綜合體系。探索系統的功能是為企業及時捕捉下一次技術創新浪潮,研究開發和孵化全新技術及其相關生產經營系統,培育企業未來的利潤源泉。

  文化創新系統是指企業的不斷塑造和更新企業創新文化的主體、關係網路和相關制度的綜合體系。創新文化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是企業成功的真正祕訣和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斷塑造和更新的過程。不斷塑造和更新企業的創新文化即是文化創新系統的功能,文化創新系統的主體主要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企業最高 管理層。

  4 技術創新型 企業 的創新機制

  的創新機制主要包括創新 發展 機制、 社會 執行機制、創新運作機制和創新 組織 管理機制。其中,社會執行機制是基礎;創新發展機制是根本,是靈魂;創新運作機制和創新組織管理機制是具體 內容 。

  4.1 社會執行機制

  社會執行機制是指企業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穩定模式。它的功能主要是使企業作為一個社會中的自組織系統,與社會形成良性的互動。的社會執行機制具有正反饋性,即由於它的作用,向社會不斷推出優質新產品和服務,在社會上形成較高的技術創新 信譽和聲譽,使企業更 經濟 、更多地從社會中獲得新的技術創新需求,以及 科技 資訊、科技人才、資金等社會創新資源,進而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這種正反饋社會執行機制是得以成長的社會基礎。建設這樣的社會執行機制,既要依靠社會又要依靠企業自身。一方面,政府要通過 政治 、經濟、科技體制的建設,為形成這種機制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建設自己的“技術創新生態系統”,最終形成這種機制。

  4.2 創新發展機制

  創新發展機制是指企業依靠技術創新求發展的機制。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企業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形成由技術創新到獲得利潤,由利潤支援再技術創新,再創新再獲得利潤的良性迴圈,企業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的創新發展機制具有兩個基本特點:①持續技術創新是企業利潤的源泉。創新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得利潤,而企業獲得的利潤主要依靠持續創新。在重視生產和銷售的同時,更重視能獲得超額利潤的技術創新活動;②技術創新投資大。為了持續創新都投入鉅額資金,有學者指出,成功企業的 研究 開發費用與銷售額的比率從成熟產業的1%~2%到高技術產業的15%~20%。

  4.3 創新運營機制

  創新運營機制是指具體技術創新專案運營的穩定性模式,它具有下列特點:①強烈的市場導向。技術創新面向市場需求。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適應和滿足顯在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刺激和重創潛在的市場需求;②注重技術積累,形成技術進步的不斷迴圈。技術創新產生的不僅是新產品、新工藝等有形的產出,還有技術、知識和 經驗等無形的產出。注重這些無形產出的管理,把它作為推動企業持續技術創新的內在基礎;③積極開拓潛在市場。較一般企業更關心未來,它們利用強大的技術經濟實力,能較早地識別一個潛在市場的存在,並傾心培育。

  4.4 組織管理機制

  企業的創新運營機制是通過企業的創新組織管理機制具體保障的。企業的組織與管理機制是指企業各職能部門間的相互作用及其 規律 ,它具有下列特點:①實行持續發展戰略。實行技術家族創新和戰略技術創新協調發展戰略,實行企業R&D、生產、銷售一體化整合管理,有效地協調三部門的活動;②研究和發展制度化。企業確立了研究和發展的價值,制定了企業研究和發展的有關規範,擁有一支穩定的、有實力的研究和發展的隊伍,建立了功能齊全的研究所等;③生產和銷售部門在技術創新中發揮突出作用。

  5 建設的改革任務

  中國 工業 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取得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或許最大的成績就是我國企業整體上已由“生產型”轉向了“生產經營型”。下一步我國企業改革的任務就是順應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知識化、資訊化的潮流,建設,使我國企業整體上由“生產經營型”轉向“技術創新型”。

  應充分認識建設的緊迫要求。我國已經加入WTO,我們要與之競爭的企業往往是實力雄厚的,如果我國企業不走持續技術創新之路,不建,我們就永遠只能掙“勞務費”,與“超額利潤”無緣,企業求富求強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建是勢在必行的。

  在建設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已經開始起步。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我國試驗了多種新組織形式,如創辦科技先導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高新技術開發區、 科學 園等等。這些都為發展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當前的任務是,要進一步明確認識,深化改革,切實推進的建設。

  參考 文獻

  1 吳永忠.技術創新的資訊過程論[M].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

  2 夏保華,陳昌曙.走持續創新之路,建[J].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19978

有關推薦:

企業應如何技術創新
能快速賺錢的方法
相關知識
淺談企業技術創新論文
企業制度創新論文
淺談企業公關危機論文
淺談企業信用核心論文
淺談養殖技術博士論文
淺談企業廉政建設論文
淺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淺談電力技術分析論文
建築企業技術管理論文
淺談企業品牌管理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