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五臟六腑養生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黃帝內經臟腑養生法》的特點是通過按摩、艾灸等 傳統中醫療法,呵護自己的五臟六腑。根據季節變化、年齡變化、生活情況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預防對策,讓讀者根據具體情況有目的地保養身體。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五臟六腑養生法

  肝: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

  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鬱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鬱結等症。

  心: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

  《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面板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夏季的氣候在不同階段各有特點。盛夏主火,火氣傷人,心臟首當其衝,即所謂“火氣通於心”。火氣傷人,心神最易受擾,因此,人們易出現心煩、失眠,甚至出現汗多、狂躁等情況,所以盛夏要注意養心安神,尤其是進入了雷雨季節。清代《本草崇原》載:“阿膠乃滋補心肺之藥也”;楊士瀛則說“阿膠育神,人蔘益氣也”。因此,阿膠,是補心育神佳品。

  脾: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曆六月左右為主導。

  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狀,也多由脾氣被溼熱所困所致。

  肺: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

  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腎: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

  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鬱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脾胃養生之道

  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餘的心、肝、肺、腎四髒,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在五行中屬土,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醫有一個瞭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脣的色澤。因為脾開竅於口,口脣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脣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祕、胃炎、胃腸潰瘍等症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症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噓x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相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音樂者,動盪血脈、流通精神。”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能夠促進疾病康復。

  在我們身體裡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每天按摩足三裡,等於吃只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裡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五穀健康養生法

  五穀飲食的優勢

  優勢1: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但水稻、麥子加工成精米後維生素B1就有大量損失。

  優勢2: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減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強抗病能力。

  優勢3:中和人體酸鹼度。雜糧食物偏鹼性,可中和人體酸性環境,緩解疲勞,增加體能。

  黑豆補腎

  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質的含量是牛肉、雞肉、豬肉的兩倍多,牛奶的12倍,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質量好。中醫養生黑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動物蛋白相似,其賴氨酸豐富並接近人體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稱之為植物中的肉,當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體格強健與多食用豆類不無關係。黑豆對年輕女性來說,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E族和B族維生素含量最高,維生素E的含量比肉類高5~7倍眾所周知,維生素E是一種相當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質。

  高粱養肝

  高粱和大豆都屬於雜糧,但卻是五穀裡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養肝益胃,補氣健脾,止瀉的作用,滋補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有慢性腹瀉的人,可以持續吃一段時間,會有食療效果。對於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棗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棗10個,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細末,加入適量白糖,混合均勻。每次6~12g。溫開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棗益脾胃、止瀉,炒用以增強收斂澀腸作用。主要用於小兒腸胃虛弱,消化不良,少食腹瀉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養脾

  小米是五穀之首,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臟養好,首先要把脾胃養好,所以小米是身體虛弱人進補的上品,可以補中益氣、延年益壽。滋補吃法:熬一鍋小米粥,取上層的米油吃,這是小米粥的精華所在。小米粥有“代蔘湯”之美稱。另外小米粥還有對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與杏仁同食。特別說明的是,新米的補益效果優於陳米。

  大米潤肺

  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祕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面板乾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中醫養生效果更好。

  小麥安神

  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高脂蛋白血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痔瘡、老年性便祕、結腸癌都有防治作用

黃帝內經養生法
黃帝內經順時養生法
相關知識
黃帝內經五臟六腑養生法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對照表
黃帝內經中的四季養生法是什麼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_十二時辰養生訣
黃帝內經五臟養生
黃帝內經夏季如何養生
五臟六腑養生食譜
黃帝內經秋季如何養生
黃帝內經十二時令養生排毒法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宜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