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研修心得感想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適應了新形勢的需要,同時也對現有的思想品德課提出了挑戰。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初中階段, 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面對新課改形勢下出現的問題,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者,我有以下體會:
1、充分樹立政治教學新理念,多多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靈,它使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調適心理的過程。這種心理,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著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裡,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②理論聯絡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③、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物件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閱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
3、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①. 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
②.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
③ .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著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
4、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相信,新課程實施以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將充滿活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會發生可喜的變化。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和探索,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我們一定能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篇2
此次課標的修訂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中小學教育改革步伐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建設,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發揮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因而,對課標部分的修訂也是適應了當前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1、課標的具體修訂內容
1“成長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訂:增加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體會青春期的美好之處。
2“我與他人和集體”部分的重要修訂:要求學生學會與父母有效溝通,開誠佈公的交流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相互學習、共同成長;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領會學校生活的幸福”。
3“我與國家和社會”部分的重要修訂:從原來的四個部分改為三個部分,即“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認識國情愛我中華”,“法律與社會秩序”;積極關注輕燒鎂成長的新環境——現代媒介;補充了“瞭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這一內容要求。
2、課標學習體會及教學策略
1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
2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首先,創設師生合作的良好氛圍。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其次,積極開展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新課標強調思想品德課程的綜合性質,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努力改變過於遵循學科邏輯的分科教學思路,改變孤立的傳授和記誦知識點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
3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倡導將學習過程變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參與、主動設計並完成階段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善於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引導和鼓勵學生選擇採用吸納、模仿、討論等豐富多樣、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
4教師要學會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選取學生需要的本地學習資源,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恰當地補充新的教學資源,通過網路搜尋、新聞篩選、同伴共享等多種途徑收集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
篇3
9月18日有幸聆聽了趙聰專家給我做的專題講座——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趙老師用心地給我們解讀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可以說是收益甚多。
趙老師為我們著力從以下幾方面為我們解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尋求教師發展、創造的空間:
1、課程改革為教師和學生髮展提供了比較大的空間。
課程標準、教材編寫、使用要求的變化,教學評價的變化,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提供了保證。過去教材是教學的惟一依據,而且也成為評價學生的依據,束縛了教師的創造熱情和主動探索、實踐的行為。課程改革不僅讓教師有了發展的可能,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還為政治課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實施的途徑。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實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課標、新教材,既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又對教學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2、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以優秀的傳統、先進的文化、正確的理念、積極的行動以及社會發展的光明趨勢等來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正面教育既表現在教育內容上,還表現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要尊重和信任學生,並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於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問題、缺陷、錯誤,教師要認真對待,要信任尊重學生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學生能夠通過主體性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有的教師不相信學生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正面教育的原則是以正確的先進的學習內容,以尊重學生的積極態度,積極干預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它與放任學生的自然主義,或聽任行為後果來對學生進行正強化或負強化的教育觀是不同的。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想辦法,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活動的情境,儘量讓學生通過體驗、探究、思索、討論等方式學習,理解不同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避免出現消極後果,積極引導,不是任意、隨意學生自由活動,學生活動需要引導。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研究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師要做教學的引導者、幫助者,而不做灌輸者。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包括——豐富的社會生活,迴避社會生活是不行的,也是不對的,當然有爭論是正常的;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關鍵是教師能否準確地把握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學生最近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哪些話題需要在課堂中討論,哪些不需要討論;學生生活實際中非常需要解決而學生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這些為教師教學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間。
4、正確處理自主學習和主導、主體的關係。
初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在教師和學生的雙方統一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的,不是學生的孤立行為,自主學習不是不需要教師的學習,不是學生的完全自學。
教師要研究自主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小組討論的形式、規模、小組組成的方式、話題、討論過程中的學生表現、爭論結果的使用、學生之間的配合合作。更要注意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及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地位。把握“度”,不要說教,不要以為通過課堂教學行為過程,就代替了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淡化倡導合作交流、勤於動手、樂於探究的教學方法。積極構建思想品德學科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老師的解讀下,讓我重新認識到:
一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埋怨學生,應該重新認識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擺正主體和主導意識。我們要逐步明白不是學生配合老師,而是教師必須配合學生。
二是,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都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是否注意了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有機統一。
三是,讓我知道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老師沒有權利選擇學生,尤其在初中階段,教師、父母就是要幫助他們成型,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總之,素質教育觀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是一種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義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真知,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這就是我們廣大思品課教師的新理念;而一馬當先、與時俱進、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則應是我們廣大思品課教師的新作為。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本學科教師教育教學指明瞭方向,在實踐中我們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把教學開展的更加生動活潑!
學前教育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