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教學論文範文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應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家庭育人和社會環境育人的三維統一,努力增強教育的實效。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論文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實效是德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站在高處、看在遠處、著手小處、幹在實處。德育工作應該是學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如今學校道德教育弱化,應該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學校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關鍵詞:德育 小學生 教育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意識,避免德育教育的虛無、浮誇、等形式主義,提高小學生的文明程度,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化建設人才。當前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標的單一
面對升學競爭,不少學校重智育輕德育,教師管教不管導的現象相當普遍,一些學校團隊、班級思想教育活動花架子多,內容空洞,學生消極應付,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德育處於“戰略上重視,戰術上忽視,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尷尬狀態,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種教育現狀——“圈養”,用繁重的課業把孩子困在教室內的時候校園和教室就成了“飼養場”;在那裡,教師並不顧及學生的飢飽與口味,而是實時定量地“餵食”。根據課程表規定的時間,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依照教師的理解,向不同的學生教授同樣的知識。
以往的學校德育目標往往缺少明顯的層次和梯度,小學生時常進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標的單一導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說教和教育效果的蒼白無力。
二、德育主體的缺失和德育內容的刻板
與學業教育強調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歡把學生當作道德知識的接受器,學生沒有情感訴求,也沒有自主建構。德育內容應該回歸凡人生活,貼近凡人現實,即充分重視多元共存的社會中普通人的思想狀態,而以往的德育習慣於用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來進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來進行反面教育,即習慣於用“超人”和“壞人”來教育學生。這樣的德育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的生活。學校德育應該拉近學生與凡人的距離,“培養他們對多樣化的尊重和開放與寬容的心態,培養他們自主判斷與自主選擇的能力。”
三、德育評價的空泛和德育網路的鬆散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評價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仍缺少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機制,從而導致對德育工作的評估流於形式或乾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醜。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應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家庭育人和社會環境育人的三維統一,努力增強教育的實效。而有的學校與家長相互埋怨,相互推諉,與社群不相往來,不通力協作,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小學德育存在的以上問題,為了讓德育落到實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師素養,注重言傳身教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啟迪與幫助,並非僅僅限於課堂上,也不只是書本里的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言傳身教,即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終身的,也是難以估量的。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就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薰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其次,教師應和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敞開、彼此接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著人格碰撞與精神交流的新型師生關係,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二、抓好課堂教育,注重學科與德育的整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可採取“以美輔德”的方法。遵循德、智、體、美、勞“五育”相輔相承的客觀規律,寓美育於各科教學和活動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這樣就可以形成合力,發揮“以美輔德”的功能。
一是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音樂教學應根據學生模仿力強的特點,注意寓思想教育於唱、遊之中。在歌詞樂曲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術教學立足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把繪畫和手工製作結合起來,使教材從平面到立體、從立體到活動,由淺人深,形成系列;體育課教師可以通過健身操等人體運動,讓學生獲得自我滿足的運動美感,使學生在欣賞美的旋律和動作的同時,逐步形成創造運動美的能力。另外體育教學中多開展競賽,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行為規範等良好的習慣,這對學生的審美情操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使學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品質。如語文學科不僅使學生從一篇篇課文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而且在審美觀上初步形成一種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注重這種啟迪和培養,可進一步使學生知道什麼東西應該讚美、效仿,什麼東西應該憎恨、鄙視。因此課堂上教師應發揮課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學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品質。
三是開展各種活動,而活動的過程可成為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啟迪心靈的過程,為學生把“知”轉化為“行”提供實踐機會。因此必須重視活動的傳統性、時代性、趣味性、服務性和社會實踐性。讓學生在參與各種活動中,挖掘素材,表現自我。如低年級學生可開展“尋找校園內的美”,中高年級學生開展“美在哪裡”的討論,讓學生懂得只有內在美和形式美的統一,外表美和心靈美的結合,才是完整的美。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及相應的情感共鳴時,教師應積極引導他們進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種情感引入到對道德觀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們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外部情緒轉化為內部的道德體驗,做到在明理的基礎上激情,在激情中滲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級這個小集體的德育工作,營造揚善抑惡的德育氛圍
班級是學校德育工作組織實施的基本單位。因此,抓好班級這個小集體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遠大的影響力量。在一個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體中,每個學生不僅受到其他個別學生的影響,而且受到群體及其特性的影響。置身於其中的學生會感受到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例如在一個以勤學上進為主導風氣的班級裡,一個懶散的孩子會感到與環境格格不入;在一個充滿友愛互助氣氛的集體裡,一個任性自私的學生會感到孤立、受譴責、沒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標所確定的各項要求變成為班集體的共同意志,變成佔有主導地位的風氣和傳統,是通過集體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同時又是教育學生的隱性課堂,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淨化校園環境要從學校宣傳媒體、綠化美化工程、校園環境衛生建設抓起,使學生置身於一個優美、文明、整潔、有序的環境中。整潔、優美富於教育性的校園環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而且可以對學生思想品德乃至個性的形成起著積極的影響。同時校園環境建設和管理本身就蘊含著大量的德育潛能。
篇2
初中數學德育教育教學淺析
摘 要:新課標的提出為我國的素質教育做出了傑出貢獻,新課標指出在數學教育過程中我們在讓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結合學科特點恰當的進行德育教育。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的一些心得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與認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教育
一、基於數學史的發展歷程的愛國德育教育
同其他學科分支一樣,數學也是基於一定社會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最早是由於先民出於農業生產的需要,為了治理洪水、灌溉良田、推算曆法、計算收益田所發明的一門實用性學科。並在長期實踐與總結中積累經驗最終形成了我們目前所學的學科――數學。作為數學最早發源地之一的中國我們應感到自豪和驕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申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數學這一學科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從《周髀算經》到《九章算術》,從“圓周率”到“勾股定理”,都可以作為向同學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提升民族自豪感、發揚刻苦鑽研的精神的良好素材。比如在講到“勾股定理”時,我們可以通過“勾三,股四,弦五”來告訴同學們,我國有關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理論的發現要早於西方國家好幾百年。那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大量閱讀我國數學史,並將能夠體現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例講授給同學們,從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一切對於事物的認識來源於實踐,而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與改造的過程是由實踐到認識,從認識中總結經驗然後進行再實踐,然後再認識的一個螺旋上升過程。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觀念,應培養學生實踐的意識與辯證思考問題的思維。
1、實踐意識的培養
如前文所述,數學是基於一定社會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門將實踐過程中所觀察到的事物抽象出來的學科。比如據史書記載,最早有關勾股定理的應用與發現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因此勾股定理的最早提出並不是單憑意識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通過我們的實踐觀察、積累經驗後所總結出來的。對於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充分說明實踐是一切意識形成的源泉,並舉出一些類似於“勾股定理”的事例進行論證,讓學生有一個實踐出真知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善於實踐、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的思維方式。
2、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恩格斯認為數學的思維是辯證的思維,其中包含了很多對立統一的關係。比如小數與整數、有理數與無理數都是對立的表現形式,但又相互統一於數的概念。當講到數的基本認識時,以最簡單的數字1為例,當給它加0.1時便由整數變成了小數,當給它減20個0.1時便由正數變成了負數,當給它加10個0.1時又由奇數變成偶數,這明顯是一個由於量的變化引起了質的轉變的典型事例。同樣,數學老師可以在教科過程中給學生講解數學所存在的矛盾關係,引導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數學的形成也起源於物質實踐,我們應知道數學的理論是不以人的意識而轉移的客觀規律。通過數軸的講解讓學生們認識到事物發展的客觀性與對立統一關係,通過相對運動關係告訴同學們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通過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告訴學生質的變化的前提是要有量的積累。同時要注重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意識培養,數學的形成過程就像一部歷史書記載著人類發展的實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灌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方式,通過感性的認識瞭解數學中所蘊含的辯證關係,並通過實踐與意識的觀念去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的同時瞭解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世界觀。
四、充分發揮學科特點
數學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結合體,所囊括的知識點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比如正數和負數就是對立統一的,對立表現在如果一個數是正數那麼就不能同時也是負數,因此它是對立的;但同時假如沒有了正數這一概念那麼負數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它是統一的。同樣數學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唯物主義觀點,比如運動與靜止、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等等。因此要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為學生奠定良好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打下基礎。
比如在講解“追擊問題”時,要讓學生首先有一個運動與靜止的意識,然後才能正確的理解這一問題;又比如“點連成線”體現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同時作為老師也要起到榜樣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樣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轉變。清晰的調理、辯證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了解到了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性,剛正不阿、光明磊落的為人,也成為了學生做人的標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其影響更為久遠。
五、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
作為一門理論嚴謹的學科,數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我們都知道“一個小數點”的悲劇。因此,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嚴謹的學術作風。應將社會實踐與數學學習相結合,一是要了解數學的應用領域與應用前景,二是要把嚴謹的科研態度傳輸給大家。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數學與加工製造類、管理類相關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比如加工過程的尺寸計算,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收益問題都需要經過精密計算才能得出最終結論。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應將已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去,以實現由認識到再實踐的轉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思維縝密,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將數學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去。
在數學教學過程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講求策略,不能機械的灌輸,要提高學生自我領悟能力,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注意反覆滲透。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夠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滲透德育教育,一定能夠為我國培養出技術過硬,品德高尚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曹才翰 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3] 付 茁《數學課程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教育評論》.2012.2[J]
初一地理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