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俄國近代化的歷史程序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論文關鍵詞:近代化;農奴制改革;工業革命
  論文摘要:近代化是由工業化引起的,以經濟近代化為核心的涉及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形態、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等一系列的歷史性變化,使整個社會擺脫中世紀的封建形態而資本主義化的過程。縱觀各國的近代化,都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過程,具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特徵。俄國的近代化是在落後國家通過廣泛的社會改革,吸取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文化的基礎上最終完成的。


    就人類歷史意義上的近代化程序而言,它是由工業化引起的,以經濟近代化為核心的涉及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形態、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等一系列的歷史性變化,使整個社會擺脫中世紀的封建形態而資本主義化的過程。縱觀各國的近代化,都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過程,具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特徵。本文擬對俄國近代化的歷史程序進行綜合考察,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評價。
  一
    就俄國近代化的程序而言,它是落後國家通過廣泛的社會改革,吸取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文化的基礎上最終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彼得一世無疑是俄國近代化的先驅。為便於考察,我們從17世紀的俄國開始。
    公元17世紀,當西歐開始向近代社會大步邁進的時候,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處於傳統的中世紀狀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都比西歐落後。由於農奴制的嚴重束縛,俄國工商業的發展十分緩慢,沙皇的權力和國家實力由於國家制度的腐敗混亂而嚴重消弱。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和市民騷動給封建制以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由於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落後的俄國正日益被卷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雖有有限的發展,但與當時先進的西歐相比,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無法與之競爭,軍事力量也無優勢,面對這種情況,地主商人紛紛要求富國強兵,為獲得更多的土地和更大的市場創造條件,在這種背景下,深切瞭解俄國國際地位和人民需要的彼得一世登上了歷史舞臺,為使俄國趕上西歐,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走上近代化之路,彼得一世依靠在當時代表進步傾向的中小地主和新興商人階級,吸收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推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改革。軍事上,變募兵制為徵兵制,建立了俄國曆史上第一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改進軍事裝備,舉辦軍事學校,積極興辦軍火工場,使俄國躋身於歐洲軍事強國之列;經濟上,採取重商主義政策,大力興辦手工工場,發展出口商品生產,鼓勵對外貿易,重視吸取國外先進技術,首開俄國工業之先河;政治上,嚴厲打擊大貴族勢力,廢除數十個中世紀式的政府部門,設參政院、行政院等10多個新的中央機構,廢除世襲制,打破門第資歷限制,量才使用,按功晉升。同時,以省作為地方行政區劃,直接任命省長,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監督;在文化教育方面注重學習西方,設立科學院,創辦學校,簡化俄文字母,翻譯外國書籍,採用儒略曆法,提倡生活習慣的西歐化。彼得一世的改革遭到了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他以強制的甚至殘暴的手段加以推行,以便改造野蠻落後的俄羅斯。正如列寧所說:“在反對野蠻勢力時,不拒絕使用野蠻的鬥爭手段。”通過改革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促進了俄國科技文化的發展,推動了俄國社會文明的進步,使昔日貧弱不振的俄國昂首邁開了進人歐洲列強的步伐,有利於資本主義因素和資產階級的成長。馬克思指出:“彼得大帝確實是現代俄國政策的創立者。”帕爾默·科爾頓也說:“在整個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人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個人影響,當俄國本身的形象日益高大時,這一影響又間接地變得更為深遠”,“他通過各種方法急切地把一種新的文化強加於俄羅斯,從而為他的帝國確立了未來的性質。
    儘管如此,俄國近代化程序仍很遙遠,因為彼得一世的改革畢竟是在俄國封建農奴制和掠奪農民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改變社會關係,因而不可能實現勞動力自由化以充分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需要,更不可能改變封建專制制度的國家性質。
  二
    18世紀中後期,歐洲封建國家的社會經濟、階級關係和社會思想正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歐洲先進國家完成了從封建生產方式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封建制度在人民革命和啟蒙運動廣泛傳播的基礎上危機四伏,在這種背景下,各主要封建國家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接受伏爾泰開明專制的建議,對腐敗的封建制度進行某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俄國也不例外,早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即提倡發展工商業。1762年葉卡特琳娜殺夫篡位後,更以開明專制相標榜,宣告信奉最文明的原則,以爭取輿論的支援。並與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通訊,還邀請《百科全書》編輯狄德羅到聖彼得堡作客。被伏爾泰歌頌過的葉特琳娜二世承繼和發展了彼得大帝的事業,為改變在其篡位前大貴族爭權奪勢的混亂政治局面,實現政治上的穩定,好一方面以加強農奴制來安撫貴族的情緒,對身邊的貴族官員大量賞賜農奴;另一方面於1763年發組中央政權,消弱元老院和教會勢力,消除他們偕奪君主權力的隱患。並親自掌握軍事外交大權。
   1767年夏,葉卡特琳娜召開了規模巨集大的諧詢會議,稱“立法委員會”,吸收貴族商人和自由農民代表參加,併為此發表了充滿啟蒙運動自由詞句的詔書,大談三權分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示要取消農奴制等,但僅限於空談,沒有實際的行動綱領。葉卡特琳娜二世改革的成就集中表現在重視工商業方面,為此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鼓勵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取消工業專利法,允許貴族經營工商業,提高商人的地位,這些為俄國走向近代化之路趣了推動作用。同時,好與彼得大帝一樣,對教育在近代化中的地位比給以足夠的重視,創辦了各階層子弟都可以人學的初等和中等普通學校,到18世紀末,這類學校發展到331所,這為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發展社會經濟,推動社會文明的演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當然,葉卡特琳娜的改革畢竟是有限的,“她的國內政策的最後效果,除去做了若干雞毛蒜皮的改革外,就是偏袒半歐化的貴族制度,在人民中擴大農奴制”4;432。作為沙皇專制政體政策的一種特殊形式的“開明專制”,具有明顯的貴族專制性質,在葉卡特琳娜統治期間,正值東歐“再版農奴制”盛行,俄國農奴制也空前加強,貴族對農奴的權力日益擴大。她不僅頒佈法令對付農奴,殘酷鎮壓農民騷動,而且大興文字獄,摧殘進步思想,迫害拉吉舍夫、諾維柯夫等啟蒙思想家。可見,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開明專制”,又有利於俄國“再版農奴制”和貴族專制政治的加強以及歐洲封建秩序的維護,具有反動的一面。
  三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到10世紀末,俄國的農奴制盛極而衰,處於瓦解的狀態。從19世紀上半期開始,俄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機器生產逐漸代替了手工勞動,蒸汽機的使用日益廣泛,僱傭勞動進一步增加。農業中,打穀機等新式機器開始採用,專供出賣的糧食生產遍佈各個地主莊園。這一切表明,俄國開始了近代化的程序。但與西歐相比,俄國仍然十分落後,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農奴制的存在,農奴制嚴重限制著商品貨幣關係的順利發展和資本主義土地面積的擴大,農奴固定在土地上使工業中的勞動力供應無法滿足,對農奴的超經濟剝削使國內市場因購買力低下而難以擴大。因此,廢除農奴制提到了沙皇政府的議事日程。同時,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矛盾的加劇,俄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農民反抗農奴制的暴動頻繁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沙皇政府企圖通過對外戰爭轉移人民的視線,於1853年發動了對土耳其的克里木戰爭。戰爭最終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的失敗,使“沙皇政府在全世介面前給俄國丟了醜,同時也在俄國面前自己丟了醜,前所未有的覺醒時期開始了”。俄國的一些平民知識分子相繼走上了反對農奴制和封建專制制度的鬥爭舞臺。由十二月黨人喚起的新一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赫爾岑和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自由民主資產階級的受過教育的代表”從資產階級的立場出發,宣傳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主張廢除農奴制度,推翻沙皇專制制度。這些被列寧稱為“那個時代的偉大的活動家”的平民知識分子在俄國近代化的程序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面對人民對農奴制的激烈反對,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深深感到,“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於是深明大義的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3月31日正式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特別文告和法令。根據法令使俄國歐洲部分的1025萬農奴成為法律上的自由人並擁有一塊耕種份地,1863年和1866年政府又根據上述法令原則先後解放了100萬采邑農民和950萬國有農民。在農奴制廢除的同時,政府在行政、司法、《軍事、教育等上層建築領域也實行了一些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如建立地方自治機構、實行陪審官制,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頒佈初等國民學校條例、中學法規、實行大學教授自治等。這些改革,是廢除農奴制開始的資產階級改革的組成部分。
    1861年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是由農奴主實行的資產階級改革,這是俄國在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前進的第一步”p;103。這次改革是俄國曆史上封建生產方式過渡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折點,它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需勞動力、市場和資金,為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加速了俄國近代化的歷史程序。到19世紀80年代,俄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資本主義經濟在俄國社會經濟中逐漸佔據主要地位。政治上也由過去的沙皇專制政權逐步變成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農奴制的俄國被資本主義的俄國代替了”。

論清朝服飾發展和演變與政治的關係
商代貞人與資訊傳播探析
相關知識
論析俄國近代化的歷史程序
淺談我國科學民主化的歷史程序及其影響論文
城市化的歷史程序簡介
茶文化的歷史程序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美國城市化的歷史***2***
俄羅斯文化的歷史介紹
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小故事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