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會醫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社會醫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加強社會醫學教學是健康觀念與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結果,並且在醫學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論醫學的社會性

  【關鍵詞】 醫學

  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其載體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無限地接近人類生命過程的真理。醫學應滿足社會的醫學需求,在社會中實現其維護人類生命的作用,因此醫學又具有社會性。醫學的社會性體現在醫學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社會的發展,更體現在醫學社會工作中。

  1 醫學的發達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學體系”。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事實上也堅持了“客觀性的原則,堅持可檢驗性、可證實性、可重複性的原則”[1];醫學的研究物件本質上是人類的生命過程;並且醫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識與經驗來保護人們的健康,消除他們的疾苦。醫生賴以進行工作的基礎是醫學科學技術,但由於他的工作物件是人,因而醫學不是一種單純的科學技術,而是高科技與人文科學的高度結合體。

  1.1 醫學的發達與社會的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1我國在上古時代醫生就已經是專門的職業,如周禮天官就有正式文獻提到醫師的職責。然而,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比較落後,並非每個醫生都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學問且自己對醫事有所把握者,都可為人切脈開藥,直到如今仍有其餘跡。2秦漢以來,內外交通日漸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龍眼、荔枝核等,漸為內地醫家所採用。東南亞等地的藥材也不斷進入了中國,從而豐富了人們的藥材知識。《神農本草經》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它總結了漢以前人們的藥物知識,載藥365種,並記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氣五味等藥物學理論。還有一本傳世鉅著,那就是《黃帝內經》,她博大精深的科學闡述,不僅涉及醫學,而且包羅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生態學等各項人類所獲的科學成就。3隋唐時期,由於政治統一,經濟文化繁榮,內外交通發達,外來藥物日益增多,用藥經驗不斷豐富,對藥物學成就進一步總結已成為當時客觀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組織蘇敬等二十餘人集體編修本草,於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它比歐洲紐倫堡政府公元1542年頒行的《紐倫堡藥典》早883年。該書共54卷,包括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載藥850種,在國外影響較大。4到了金元時代,中國醫學出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成了《本草綱目》,該書收載藥物1892種,附方10000多個,對中國和世界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約在公元十一世紀,中醫即開始應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成為世界醫學免疫學的先驅。到了現代,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醫學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2003年抗非典的勝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1.2 醫學的發展對人類有積極的教育作用 1中國古代醫學發展較早,與傳統儒學聯絡緊密,歷代許多醫學偉人都是由儒入醫,積極用世的思想比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問題“仁”與“禮”同時也指導了醫學的從業思想。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確指出“大醫治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教含靈之苦,”清代袁枚評薛雪從醫一語中的“聖學莫好仁,先生能以術全其民,使無夭禮,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從《周禮醫師章》到《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一部中國醫學院史,“仁”的思想貫穿始終,可以說,中國醫學史是一部閃耀著耀眼光芒的人文主義的歷史。在市場經濟社會裡,不少人為攫取財富,踐踏人性,毀滅人倫,無所不用其極。即使在醫學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詐騙,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以中國醫史作為當今醫學界澄澈的參照,作為對當今唯利是圖的人的棒呵,積極意義是明顯的[2]。2中國古代的醫學偉人。常帶著實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從事醫療活動。因而他們在當時以致對後世都具有模範作用。從張機到後來的金元四大家,溫病學說大家,他們無不是科學地牢記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經驗,大膽提出自己見解,創立自己學說,推動中國醫學事業不斷髮展,從而不斷地促進人類的進步。

  2 不同的社會時代有不同的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和科學發展水平條件下,人類為保護健康與疾病作鬥爭時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標準形式和方法。歷史上曾有過多種醫學模式。1西周時已確定了一整套醫政組織和醫療考核制度:置醫師,掌醫之政令;又分醫學為疾醫、瘍醫、食醫、獸醫等,為醫學分科之始。當時政府機關已設官員掌管藏冰,變火,以救時疾。公元前五世紀,醫學家秦越人扁鵲診病已用望、問、聞、切的診斷法,尤長切脈診斷。2現在正面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人的屬性的認識,包括了人的生物屬性與社會屬性,對疾病的發生和變化,由生物層次探究到社會層次,醫學模式增加了心理與社會的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在舊的模式下,不會因不被認識而不發生作用,也不會因被認識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因其影響生物因素成為醫學模式的內容,但醫學的載體仍然是人體生命,醫學所研究的本質上依然是人體生命過程。因而新醫學模式並未使醫學超出自然科學的範疇,而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科學―實質上就是社會醫學[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僅重視生物因素,也同樣高度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與健康的影響,甚至在此認識上形成了社會醫學、心身醫學、臨床心理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它認為人類健康的維護取決於醫療技術、生態環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衛生保健政策、經濟發展等因素,也起著某種程度的決定性作用。這種醫學模式不僅從觀念上對健康與生命作出了這些理解,而且開始從醫學角度對之進行論證,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對於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對糖尿病治療的影響、醫患關係對老年患者康復的影響、嚴重自然災害對兒童精神健康的影響等等研究。這些研究不斷地從實踐上證明了這種醫學觀符合於人類健康維護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醫學領域實現了還原論與整體論、醫學技術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有機統一[5]。

  3 醫學的社會性對醫務人員的要求

  如今醫學社會工作者的足跡已遍佈世界許多國家的醫院和社群。醫學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關注患者的社會屬性,把握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擔醫護技術之外的社會工作,擴充套件有利於患者和家屬應對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會心理調適工作,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調動患者機體內在的自愈力,構建醫療技術之外的另一條途徑,促進患者儘快康復;目的是強化醫療服務的人文關懷與照顧;與醫護人員一起努力實現醫療的“全人”服務目標。目前應把化解醫患矛盾、降低醫療糾紛作為工作重點。通過醫學社會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提高醫院聲譽,增強醫院競爭力,最終促進社會的文明與進步。1醫學服務於社會,僅有醫學是不夠的。若說醫學的社會實現“是一門社會科學”可謂恰當,甚而可言為“一門大範圍的政治學”。在使用醫學過程中進行的衛生服務機構研究、衛生經濟學研究、技術及標準評估、決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醫生所能完成的任務,需要有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的加入。醫學必須與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等一起,共同實現社會賦予的使命。基於這一點,醫學應該超越狹窄的視野,在社會實踐中與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密切結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進醫學在社會實踐中也不能只專注於醫學,社會同樣也需要戰略的眼光,主動運用經濟的、社會的手段,促進以醫學為基石的公共衛生體系在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醫學的社會實踐既要落腳於醫學,又不能孤立地依賴醫學,既要充分地利用醫學,又不能將醫學的範疇擴大化。2醫學社會工作關注的重點是患者的社會屬性,彌補單純生物醫學的缺陷,強化人文關懷照顧,實現健康服務模式的完善,為此有很多與醫護人員密切合作,需要與醫院其他部門協調關係[6]。例如,患者對診斷治療中的情況提出問題和意見,我們可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給予正確的解釋,但有些問題必須由醫護人員向患者和家屬說明。尤其當前醫學社會工作要特別協助醫患雙方的溝通和理解,瞭解患者和家屬的希望、要求和意見,及時反饋給醫院的管理者和醫護人員,改進醫院的工作。3社會工作具有國際公認的涵義,即以利他主義的價值觀念主導幫助他人。雖然社會工作的具體專業領域有所不同,但社會工作要充分考慮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體性,人道主義是最基本的職業倫理原則[7]。維護生命,關愛健康是醫學社會工作的第一價值原則,醫學社會工作者必須尊重患者,關心患者,一切從患者的健康利益出發,熱情、理解和真誠是應具備的基本品質。醫學社會工作者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社會職業角色,要以科學的助人技巧為手段,達到助人活動的有效性。他們要用廣博的知識、技能和價值為社會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設性的社會服務。我國現在不能要求過高,但經過一定培訓還是必要的[8]。價值理論是社會工作的靈魂,價值觀和倫理觀方面的培訓必不可少;社會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是基礎。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學習討論也很重要;醫學健康知識的具備有利於醫學社會工作的專業需要[9]。

  醫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同時又具有社會性。我們所作的醫學社會工作還是初步的探索,還需要繼續努力,我們相信隨著社會轉型,醫學的發展,健康觀念的轉變,具有我國特色的醫學社會工作一定會發展、成熟起來。

  【參考文獻】

  1 蔡子微,胡懷明,侯維志.生物心理社會生態醫學模式初探.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4,5:23-242.

  2 樑浩材.社會醫學的歷史使命.醫學與社會,1998,112:1-3.

  3 袁震.論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臨床應用,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5-6.

  範文二: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摘要】人文素質是醫學人才素質的核心,然而我國現行的醫學教育,更多的注重專才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從而造成醫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轉變醫學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努力構建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醫學生 人文素質 重要性 方法與途徑

  中國醫科院院長劉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醫學的使命就是對人從生到死的全過程的關愛和尊重。反思我國現行的醫學教育,更多的注重專才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從而造成醫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這不僅偏離了醫學的本質要求和醫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也與時代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因此,要轉變醫學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努力構建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 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現狀

  1.1我國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欠缺。

  1.2教育教學方式落後。

  1.3人文類教育課程設定不夠合理。

  2 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2.1人文素質是醫學人才必備的素質

  醫學人文精神是人類熱愛生命、“以人為本”的精神,是醫學的靈魂。醫學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奧祕的同時,必然包含著對生命的認識,對患者的情感,對人類命運的責任等至關重要的人文使命。醫學與人文的不解之緣,勢必形成對醫學人才的特殊要求,並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本身的發展,醫學人才的人文素質在醫學人才成長過程中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內容。高等醫學教育培養醫學人才,人文素質教育在當今應該擺在首要的位置。

  2.2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質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內在的必然要求。未來社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基本素質主要是由自然科學技術素質和人文社會科學素質構成,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因此,醫學教育只有在重視醫學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也注重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才能培養出關注現實、關愛生命、關懷平民的醫學人才。

  ?

  2.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醫學的人文屬性必定使醫學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學的框架,朝著整體化、綜合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醫學涉及到了社會、心理、倫理、哲學、環境、經濟以及法律等人文社會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社會對醫學發展要求的變化和醫學內涵的不斷拓展,必然提高對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引起醫學教育目標的調整。 3 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3.1更新教學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領悟教育的真諦。今天的醫學生就是明天救死扶傷的醫生,面對病人,醫務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更需要有一顆慈善的愛心,只有與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瞭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曉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療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滲透、情理交融、身心統一,用自己的博學與專長去治癒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也是醫生素質的最好體現。

  因此,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一樣都是醫學生從事醫學事業的必修內容,要把醫學生的人文教育與科學專業知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使施教者明白醫學教育不僅僅是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同時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醫學教育的精神支援、動力源泉。

  3.2構建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醫學院校應根據社會與醫學發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內在規律,優化和重組醫學課程結構,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課程體系。不僅要開設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必修的傳統醫學生人文課程,而且要根據實際需求有選擇的開設人文科學課程。

  人文社會醫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積極嘗試多種形式。如指導性自學、實踐性學習等。必須講求實效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人文社會醫學課程的學習成績評價方法方面,應逐步推廣以撰寫論文、討論、社會調查等方式進行考核,側重培養醫學生綜合、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3.3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

  在加強人文教育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直接通過課堂內容學習,還要讓學生間接的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養。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

  學校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和引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充分發揮醫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者,要有計劃地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學術活動不僅能夠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有利於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創新潛能的積澱。?

  良好人文環境的營造還包括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於社會服務中,在現實生活中體現人文關懷。“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培養醫學生專業技能的機會,而且是培養醫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環節”。因此,學校應把握好這個環節,協同社會和家庭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建立起回報社會的理念和奉獻情懷。

有關中國政治制度論文
有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社會醫學論文
有關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
有關於會計學論文範文
有關社會現象論文
關於社會大學論文
關於行為社會科學論文
有關高等數學論文範文
有關高一數學論文
有關教育教學論文範文
有關電腦科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