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提高全民族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是教育的目標,同時也是教育的條件。一個人具備了良好心理素質,就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巨大潛能,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各自各方面的素質水平。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基本上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如果每一位教師能認真地把課堂教學利用起來,在進行教育教學並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或薰陶,就會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
一、教師應先培養其健康心理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永遠要走在教學的前面,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盡最大努力去喚醒和啟用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引導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塑造人格的教師,必須用一種自身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暫時不順心甚至挫折,應以樂觀的態度積極地處理,而不是消極沉淪和狹隘發洩。當代教育家魏書生說道: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
埋怨別人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
埋怨學生難教,常常是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
的確,我們個別同志不是抱怨生不逢時,就是嗔怪懷才不遇。生活上的小挫折、工作中暫時不順心就怨天尤人。正如泰戈爾所說:“我們把這個世界看錯了,反說是它欺騙我們。”有位老教師曾講過這樣幾句話:“當你騎著自行車不服氣前面坐轎車的人時,請回頭看一看,你後面還有許多肩挑背扛負重艱難行走的人。”這些有哲理的話揭示了一個人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現實。
人是有七情六慾的,在消極情緒出現時英及時進行自我調控,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飽滿、高昂的工作熱情,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原則來調控自己。一代偉人鄧小平經歷三次較大的人生挫折而不倒下,最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不正說明了他博大胸襟和積極地人生態度嗎?誠然,人生中沒有趟不過的河,只有不願跳的溝。作為教師除了具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健全的體魄外,更應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教師有其健康的心理,才可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健康的細膩去影響塑造學生,才能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具有了健康的心理所表現出來的愉快、樂觀的情緒狀態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學生形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心境。這種心境會演化為一種教與學的背景,使學生感到與教師的交往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從而使師生交往的廣度和密度都能得到加倍。
二、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把學生當做自主的人,尊重其人格。由於長期以來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三綱五常”等傳統觀念仍然殘存在一些人的頭腦中。這種觀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應就是對師道尊嚴的維護,有的人維護自己的尊嚴比維護學生的尊嚴看得重要得多。許多體罰、變相體罰現象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達到什麼教育目的,而只是教師維護自己面子的產物。在教學中不能用過激的語言傷害學生,哪怕是對個別難管教的學生也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使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我們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天賦為每一個正常的頭腦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創造者。”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系統,每個事物都有它存在的背景和價值。從哲學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他們各有其特點和價值,硬要用一把尺子去測量所有的人,這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所以,對待學困生、後進生、貧困生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對待學困生——學習較差的學生,應利用課堂教學和課餘世界進行耐心輔導,調整教學目標和要求,降低教學難度,使他們力所能及地學到一定的知識即可。由於這層學生基礎差,學習吃力,文化成績不好,他們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師應安慰他們,幫他們調整心態,正確看待這一切,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應培養和發現他們其它方面的特長,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以積極自己存在的價值,以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對待後進生——思想品質較差的學生,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這層學生往往逆反心理較強,思想比較複雜,不良習慣較多,並容易反彈。對這層學生決不能放任自流,或將他們推向社會。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和課餘時間多與他們談心交朋友,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其實這層學生義氣很重,一旦你折服了他,他會死心塌地的聽你的話,甚至幫老師管理班級事務。這層學生一般做事能力強,很有號召力,會成為老師的小助手。
對待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應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排除他們學習上的後顧之憂。這層學生由於家庭貧寒,吃、穿、用都不如其他同學,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易受歧視。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關心他們的學習,利用課餘時間關心他們的生活,如採用(獎、助、免、捐等方法幫助他們)。應做其他學生工作,讓大家共同幫助他們,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這層學生懂事早,能吃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身上很有潛力可挖,但一定要消除他們由於社會的不平均,人的不平等而帶來的個人心理不平衡。教師自由隊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分層教育,才可能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各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應充分利用各學科知識作為載體,以課堂教學作為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文科教學中,可利用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優秀民族文化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高尚情操教育。再如《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原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態度,都是較好心理健康教育名言。李白豪放飄逸的性格,曠達的胸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都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較好題材。
理科教學中通過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培養其求真的品質。陳景潤教書不稱職,但他找準自己座標,成為著名數學家。從他身上可讓學生明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以及嚴謹治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音、體、美等課堂教學也可培養學生特長,發揮其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的能量得到釋放,從中尋求到學習的樂趣。即使是文化課成績差的學生,也能看到希望之星,使即將泯滅的心得復活。所以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一方面給學生以文化知識的傳播,同時更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理衛生教育以及高尚情操教育。如果學生沒有形成健康心理、高尚情操、平穩心態,最終不但不能成才,甚至會不成人。如遠大學生馬加爵殺人案件,北大學生用硫酸燒熊的事件,就是典型的由於心理不健康導致的。這樣不健全的人越是高智商、高學歷,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一個健全的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更應負擔起這一重任。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發揮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淺談教育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策略
簡析通過加強遠端教育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基本上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如果每一位教師能認真地把課堂教學利用起來,在進行教育教學並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或薰陶,就會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
一、教師應先培養其健康心理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永遠要走在教學的前面,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盡最大努力去喚醒和啟用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引導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塑造人格的教師,必須用一種自身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暫時不順心甚至挫折,應以樂觀的態度積極地處理,而不是消極沉淪和狹隘發洩。當代教育家魏書生說道:
埋怨別人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
埋怨學生難教,常常是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
的確,我們個別同志不是抱怨生不逢時,就是嗔怪懷才不遇。生活上的小挫折、工作中暫時不順心就怨天尤人。正如泰戈爾所說:“我們把這個世界看錯了,反說是它欺騙我們。”有位老教師曾講過這樣幾句話:“當你騎著自行車不服氣前面坐轎車的人時,請回頭看一看,你後面還有許多肩挑背扛負重艱難行走的人。”這些有哲理的話揭示了一個人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現實。
教師具有了健康的心理所表現出來的愉快、樂觀的情緒狀態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學生形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心境。這種心境會演化為一種教與學的背景,使學生感到與教師的交往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從而使師生交往的廣度和密度都能得到加倍。
二、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把學生當做自主的人,尊重其人格。由於長期以來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三綱五常”等傳統觀念仍然殘存在一些人的頭腦中。這種觀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應就是對師道尊嚴的維護,有的人維護自己的尊嚴比維護學生的尊嚴看得重要得多。許多體罰、變相體罰現象的存在,並不是為了達到什麼教育目的,而只是教師維護自己面子的產物。在教學中不能用過激的語言傷害學生,哪怕是對個別難管教的學生也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使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我們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天賦為每一個正常的頭腦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創造者。”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系統,每個事物都有它存在的背景和價值。從哲學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他們各有其特點和價值,硬要用一把尺子去測量所有的人,這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所以,對待學困生、後進生、貧困生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對待學困生——學習較差的學生,應利用課堂教學和課餘世界進行耐心輔導,調整教學目標和要求,降低教學難度,使他們力所能及地學到一定的知識即可。由於這層學生基礎差,學習吃力,文化成績不好,他們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師應安慰他們,幫他們調整心態,正確看待這一切,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應培養和發現他們其它方面的特長,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以積極自己存在的價值,以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對待後進生——思想品質較差的學生,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這層學生往往逆反心理較強,思想比較複雜,不良習慣較多,並容易反彈。對這層學生決不能放任自流,或將他們推向社會。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和課餘時間多與他們談心交朋友,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其實這層學生義氣很重,一旦你折服了他,他會死心塌地的聽你的話,甚至幫老師管理班級事務。這層學生一般做事能力強,很有號召力,會成為老師的小助手。
對待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應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排除他們學習上的後顧之憂。這層學生由於家庭貧寒,吃、穿、用都不如其他同學,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易受歧視。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關心他們的學習,利用課餘時間關心他們的生活,如採用(獎、助、免、捐等方法幫助他們)。應做其他學生工作,讓大家共同幫助他們,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這層學生懂事早,能吃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身上很有潛力可挖,但一定要消除他們由於社會的不平均,人的不平等而帶來的個人心理不平衡。教師自由隊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分層教育,才可能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各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應充分利用各學科知識作為載體,以課堂教學作為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文科教學中,可利用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優秀民族文化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高尚情操教育。再如《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事原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態度,都是較好心理健康教育名言。李白豪放飄逸的性格,曠達的胸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都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較好題材。
理科教學中通過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培養其求真的品質。陳景潤教書不稱職,但他找準自己座標,成為著名數學家。從他身上可讓學生明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以及嚴謹治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音、體、美等課堂教學也可培養學生特長,發揮其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的能量得到釋放,從中尋求到學習的樂趣。即使是文化課成績差的學生,也能看到希望之星,使即將泯滅的心得復活。所以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一方面給學生以文化知識的傳播,同時更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理衛生教育以及高尚情操教育。如果學生沒有形成健康心理、高尚情操、平穩心態,最終不但不能成才,甚至會不成人。如遠大學生馬加爵殺人案件,北大學生用硫酸燒熊的事件,就是典型的由於心理不健康導致的。這樣不健全的人越是高智商、高學歷,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一個健全的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更應負擔起這一重任。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發揮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簡析通過加強遠端教育提高農村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