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語文促學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思維訓練和語文教學應緊密聯絡在一起,教師要善於挖掘課文中潛藏的各種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價值 》

  摘 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 教育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是以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為基礎,加以教師的引導和教育,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養。另外,文學教育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文學作品中的精髓,並大力弘揚世界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加強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升。本文僅就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意義及價值做一淺要分析。

  關鍵詞:語文 文學教育 價值

  在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文學教育的意義及價值始終難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僅是被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輔助內容而展開。文學教育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以內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選取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1]。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的文學教育,不但可以引發學生對於文學的興趣和愛好,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探究文學作品精髓,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在世界文化 發展歷程中,世界各國都留下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不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促進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文學教育的開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紮實的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毛澤東主席曾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由此可見,優秀文化作品的意義絕不僅是表現在文化理論方面,對於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及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文學教育具有深層次開發學生精神世界的意義

  目前,在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文學教育的意義及價值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教師在進行文學教育時,只是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項內容來進行,而相對忽略了文學教育在學生精神世界開發中的潛在意義。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學生作為可塑性極強的客體,其在對於文學作品的領悟中,那個主要依據為教師的講解,並且與自己的實際感官能力相結合,逐步形成了初級層次的精神世界觀念,並且將其運用於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例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會選擇《浮士德》中的部分章節作為文學教育的基礎內容,並且通過對於作品精神層面的深入剖析,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層次、多角度的開發。《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在德國和歐洲現實的社會背景下,描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追求理想的艱辛歷程[3]。在《浮士德》中,歌德強調人生在世需要竭力克服墮落、努力向上,併為更多人謀得幸福,可是歌德還是強調,人不可能成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這一生就越需要經歷謙卑的磨練。歌德認為,我們這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願,是完美無缺不具有任何傷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憐憫與愛,悔罪與這一生奮鬥的過程,上帝會紀念,並接納進永恆、給我們恩寵[4]。上帝接納人此生的每個階段,也樂意看見認真面對生命的人,在這一生的各種經歷中更接近善。每一場奮鬥都伴隨著自我的軟弱,而每一個經歷都更看清自己也更認識上帝。通過教師在文學 教育課堂的系統講解與引導分析,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會逐漸形成對人生、生活、命運的深層次感悟,並且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過程中,對學生人文精神進行培養時,教師要將眼光有書本知識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產生濃厚的閱讀和學習興趣,並且在內心中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形成與 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積累過程,不是說學生讀過幾部文學作品,或者在課堂中接受了一些文學賞析教育就可以實現的。中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文學教育連貫性、系統性、 科學性實施的重要性。在課堂內容、教學活動、課外活動、課外作業等方面的佈置中,教師要力爭通過為學生提供愉悅的氛圍和寬鬆的環境,使學生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另外,就國內優秀的古典、 現代文學作品而言,每部作品中都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 藝術特色,教師要通過對於文學作品中精華部分的攝取和講解,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四、結束語

  在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對於推動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中學語文文學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革,並重點突出語文學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廣大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文學教育時,要注重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在學生人文精神、認知程度、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強化。

  參考 文獻

  [1] 中國教育部 制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

  [2]趙雲鋒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意義及其價值[J].青年文學家,2010,5。

  [3]劉昕 試論語文文學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J].教學交流·理論版,2010,7。

  [4]劉鵬遠 孫銘 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的缺失與找尋[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09,9。

  篇二

  《 中學語文教學中議論文寫作淺析 》

  【摘要】 在學習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是升學的需要,更是學生走上社會後,能運用理性思維去分析、觀察社會紛繁複雜的表象下更深層的含義,以及從中提煉出論點,形成自己的個性思維的法寶。

  【關鍵詞】 議論文 提煉 論證 語言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4b-0114-01

  1 議論文的基本常識要掌握

  寫作之前,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什麼叫議論文,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這三要素之間該如何銜接,再就是要懂得議論文結構一般由引論、本論和結論三個部分組成,這幾部分之間又是什麼關係,最後就是議論文的論證方式有哪些,我們在寫作中通常用的是哪幾種等等。

  2 議論文寫作應從全域性把握

  2.1 提煉論點要“精選”

  作為教師,對一些材料作文,我認為首先要整體把握所給的材料,然後撥開迷霧,提煉出材料中的本質意義,即論點,比如下邊這段材料:

  有個年輕人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輛有毛病的腳踏車,這個年輕人除了將車修好外,還把車子擦拭的光亮如新,其他學徒看到了,都笑話他多此一舉,後來車主將腳踏車取走的第二天,年輕人就被挖到了那位車主的公司去上班。

  要寫好材料作文,關鍵是要找準最佳角度,比如從擦車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可以以“幹一行愛一行”A、“要做就做最好”B,來突出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如果站在其他學徒的角度可以用“成功需要多做一點”C,“多做事不吃虧”D來命題;而如果站在全域性角度來看,這段材料可以提煉出“得到機會很簡單,勤勞一點足矣”E,進一步說明機遇與良好習慣的關係,由此不難看出,從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提煉文章的論點,以E項最佳,C、D兩項次之,A、B兩項有點偏頗,只看到了用心做事這一點。

  通過這樣的例子來引導學生要靜下心來,力爭從不同的角度多提煉觀點,然後從中找出最好、最鮮活的主題論點,這是寫好議論文的第一步。

  2.2 應用論據要“細挑”

  我認為對於論據的選擇應該遵循“細挑”的原則。

  比如對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的分析中,教師可以先就文章的標題《敬業與樂業》入手,引導學生先就“敬業”這個論點展開小組討論,並以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證明“要敬業”這個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思路簡單寫出來。然後讓同學們大聲朗讀這篇演講文,並勾畫出作者的論點及證明論點的論據是什麼?引導學生就文中的論據與自己所寫的論據做比較,看哪個更有說服力,為什麼?

  通過同學們的認真對比,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就第三段作者為了對“敬”這個詞進行論證時,所採用的論據進行講解:首先運用了朱熹的名言,然後作者緊跟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釋,即“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都不旁騖,便是敬”。為了進一步闡述“敬”這個論點,作者沿著自己設計好的思路繼續深入,順理成章地用凡人類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拉出“大總統”與“拉黃包車的車伕“這兩個職業懸殊的個體作為論據進行論證,著力把側重點放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這些論據的運用,把“敬”這個詞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清晰而又明快,說服力極強。

  由此可以看出,為了突出議論文的論點,所用的論據必須要“細挑”,在這篇《敬業與樂業》的文章中,這些經過精挑細選論據的運用,使得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極強的說服力。

  2.3 論證方式要“多樣”

  說到論證方式,運用最多的有以下四種:

  a.例證法:即用典型的事例做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如此,在《勤能補拙》這篇文章中,作者為了證明這個論點,運用了梅蘭芳年輕時學戲被老師否定的例子,以及愛迪生上小學時被老師稱為“智慧低下的人”為例展開舉例論證,進而成功地突出了“由於勤奮而彌補了笨拙,最後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個論點。

  b.喻證法:顧名思義就是採取比喻論證的方式進行,在這種論證方式的運用中,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能把兩個毫不相干或者相似度不大的事物拿來運用,比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他把文化遺產形象的比喻成一所大宅子,而把一個青年人對待大宅子的不同態度來比喻“拿來主義”這個論點,既形象又生動,還能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論證方法在突出論點的作用上,能更加直觀的表明作者的觀點,可以說“憎愛分明”。例如,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先正面用“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來加以正面論證,然後又把“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的反面例子拿來和正面事例進行對比,這樣對比後的結果是: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更加突出。

  d.引證:引證就是“旁徵博引”,所以這點需要同學們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警言格句以及好的古典詩詞名句,通過日積月累,這些知識就會融匯到自己的作文中,作為引證的例子來加強議論文的論點,往往在增強說服力的基礎上,更加出彩。

  3 結論

  總之,議論文作為中學階段的重要文體,真正寫起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寫好的,所以在平時語文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針對課本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指導外,還應加強議論文實際操練,即從議論文的三要素上下工夫,對論點、論據、論證方法進行逐一訓練,話題可以是當前的熱門事件,也可以是學生們關注的娛樂資訊,這樣一來,議論文就不再是難啃的“硬骨頭”,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 楊利.議論文寫作教學探微.[J].20070510.

  [2] 陳智雲.議論文寫作教學及誤區.[J].20070109.

  [3] 怎樣寫作議論文[J].20070114.

有關推薦:

淺談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裝置論文
中學音樂教育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中國夢與素質教育論文
淺談幼兒園生活化教育論文
淺談鐵路職工素質教育論文
淺議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資訊科技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大學生幸福觀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中小企業人才戰略論文
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