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思考論文
流行音樂市場的不斷擴大,不可置否地給我國的民族音樂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然而,觀察近幾年流行音樂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在音樂審美、曲調風格、創作以及配樂等諸多方面都能看到許多民族音樂元素的影子,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的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音樂作為人們生活、娛樂必不可少的藝術載體,在創作、配樂、曲風上面不斷創新、發展,給人們帶來不同的音樂體驗。我國曆史文化悠久,不同民族在相互融合下也推動了民族音樂的發展與融合,而當代流行音樂創作根植於民族音樂,同時又推動了民族音樂發展,在保持自身音樂特色基礎上與時俱進、力求創新,實現音樂形式在藝術上與思想上的統一。
長期以來,隨著我國與不同國家交流上的日益密切,流行音樂的開放與相容性上也在大大增強。很多流行音樂在順應時代發展下曲風、曲調、歌詞等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但是,這種多樣性並不被所有人接受,流行歌曲一度陷入質疑、鄙棄的邊緣,經過不斷的努力與大膽推廣流行音樂開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併成為了人們生活、娛樂不可缺少的內容,更在中國音樂發展當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對中國流行音樂進行認真分析,對音樂風風格、音樂曲調、詞曲等進行風格迥異的創造,使流行音樂也開始呈現出民族音樂特色,本文將對我國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表現民族音樂對推動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上的重要借鑑意義。
一、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概述
中國流行音樂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20世紀30、40年代,流行音樂被稱為“靡靡之音”,而到如今,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什麼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藝術。可以說,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正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表現,呈現出一半藝術、一半商品的“雙重特性”。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音樂更是得到了蓬勃發展,在不斷吸收借鑑外來流行音樂元素的同時,將不同民族的音樂資源也融入其中,實現了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相容,充分發掘傳統音樂文化是當前音樂製作人面臨的一大挑戰。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是伴隨著民族融合與演進下形成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流行音樂當中融入民族樂器,將最具代表性的黃梅戲、京劇等唱腔、旋律融入其中,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流行音樂發展提供了更加新穎的空間,並形成了“中國風”的流行音樂風格。比如,《青花瓷》《荷塘月色》《心中的日月》等流行歌曲的主旋律或者是中間節奏都借鑑了民族音樂素材,將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曲調與流行音樂的輕快、活潑的風格融合到一起;中國傳統戲曲新增到流行音樂中,不僅讓聽眾認識到戲曲文化魅力,更轉變了過去流行音樂頹廢、低糜的曲調局面,“靡靡之音”、“膚淺”、“低俗”等描述流行音樂的詞語也逐漸遠離。
二、流行音樂對當前民族音樂傳承的“反作用力”
首先,民族空間音樂將流行音樂的創新空間拓展了,民族音樂當中有非常多的元素可以供流行音樂借鑑,為流行音樂創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其次,不僅可以在流行音樂中加入民族音樂元素,也可以在民族音樂元素當中融入流行音樂,進而使流行音樂的藝術性與感官性增強。通過各項實踐顯示,國內外流行音樂創作與製作過程中,歌曲中有民族音樂元素的通常能夠經得起時代變遷與考驗。與此同時,隨著大眾文化的發展,流行音樂也在不斷完善與創新,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流行音樂,民族音樂文化受到了極大衝擊,在流行音樂迅猛發展下,如何才能繼承並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成為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民族音樂元素在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應用
一民族調式創作手法
一個好的音樂作品不僅要打動聽眾,更要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被人們傳頌。為此,在一個音樂作品當中,音樂特徵本質能夠體現在創作時的音樂組成結構上,並且聲音作品、器樂等也能夠在音階結構上體現出音樂特徵。從當前的流行音樂歌曲創作上可以看出,五聲民族曲調在流行音樂中應用較大,且這種創作方式非常符合我國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特徵。比如,在周杰倫的大部分歌曲當中能夠體會到民族曲調的“宮調式”,例如,《青花瓷》《發如雪》等都是被人們廣為熟悉的曲目。在類似這些歌曲中,有個一共同的特點就是使用了無聲音階,將歌曲分為了五個骨音,實現了不同節點的起伏變化過程,進而實現了抒發內心情況的作用,其中,“I”與屬音“5”對歌曲的穩定性起到了較為關鍵性的作用,而在歌曲的末尾使用較多的則是尾宮音“I”使用的目的是將音質變得明亮。為此,“民族元素”不僅會體現在“宮調式”手法上,還能夠將民族化的韻味表達出來。
二配樂中民族樂器的使用
在很多的當代流行音樂當中,配樂上也能夠體現出民族特色化的樂器,這種樂器的使用更能將民族文化體現出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曾格格夫婦,同樣是流行音樂歌手,他們的特色在於擅長使用笛子、蕭等民族樂器,能夠使歌曲演奏與演唱融合到一起,為人們帶來耳目一新之感。還有一種較為經典的形式就是講唯美音樂形式與流行音樂元素結合起來。民族音樂當中擅長使用古箏二胡等民族樂器,在流行音樂當中,也能夠聽到這些樂器的演奏,像《滄海一聲笑》《甜蜜蜜》等曲調中就有明顯的體現,被觀眾所喜愛;歌曲《天路》中,聲部位置用笛子演奏;歌曲《塵埃》中運用古箏與管絃樂器演奏;在《不死之身》中能夠明顯感受到蕭、笛子、古箏等完美結合,民族特徵鮮明。以上很多、流行音樂作品都對民族樂器有著廣泛使用,在配合流行音樂風格、唱腔,為流行音樂的“民族化風格”創作提供了平臺。
三地方民歌戲曲的借鑑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自80年代的“西北風”流行音樂作品以後,地方音樂民歌素材有了更多的借鑑,創作出了非常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的民歌性非常強,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多,比如,民族曲調的《朝思暮想》等;高原曲調的民歌代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還有代表著青藏地域特色的《青藏高原》;新疆維吾爾特色的《情人》等。這些音樂作品當中曲風風格迥異,表現樣式更為新穎,比如,《花田錯》就巧妙的使用了京劇唱腔,並融合西方的R&B曲風,真正實現了無國界的音樂創作,再比如,信樂團的《北京一夜》更是“京劇唱腔”的代表作,也是將西方的搖滾曲風融入進去,真正展現了京劇這一“國粹”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在充分借鑑流行音樂與地方音樂基礎上,流行音樂座屏將更加具有民俗性,更體現出了多元化音樂的魅力。 四詩詞體裁的運用
當今,流行音樂創造過程中,會經常講我國的古典詩詞運用其中,對於展現我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作用,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就被當今的很多音樂製作人所借鑑,例如,王菲的《但願人長久》一曲中,就是將歌詞通過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表現了出來,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人詩詞意境充分的體現了出來,詮釋了整首詞表現的“離愁”之感。再比如,周杰倫的《青花瓷》、《菊花臺》等歌曲都是古代詩詞運用的典範。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到流行音樂當中,這種獨特的方式是對民族古老音樂的傳播與繼承。
通過以上論述能夠體現出,流行音樂能夠備受人們喜愛,是因為其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特徵,滿足人們內心需求,與人們的情感產生共鳴。此外,民族音樂語言通俗簡單,是對文化、環境、經濟、社會的直觀反應,與群眾音樂審美相互貼合。為此,中國流行音樂成為我國文化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很多民族元素的歌曲都能夠得到廣泛的傳唱度,並同時感染者廣大聽眾的內心,這也是民族文化得以永垂不朽的原因,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有著積極作用。
四、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民族化發展趨勢的思考
每一種文化的產生都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與自然環境下,具有非常強的民族性與地域特色,流行音樂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當代,中國流行音樂逐漸呈現出民族化特色,這同時也是流行音樂得以延續與發展的重要手段。首先,傳統音樂能夠對流行音樂進行繼承與發展,兩者間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依賴時代而發展,並在時代發展繼承與創新。藝術性的民族音樂必須體現出時代特色才能得到緊密發展,繼承並不是代表著守舊,而是要在繼承基礎上創新與突破,真正做到“推陳出新”。時代性與民族性是相互融合的,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能夠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產生,區域性與時代性因素是造成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間“衝突”的導火索。這種“衝突”不僅沒有將兩種音樂形式分割開來,而是實現了兩種音樂形式的獨特性,這是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互並存、相互融合發展的推動力。在流行音樂的不斷創作與融合過程中,能夠借鑑到民族音樂的豐富表現形式,使之真正實現開放性與相容性發展。
五、結語
隨著當代流行音樂表現形式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融合式創作曲風、曲調,相容國內外不同的音樂元素,使我國的流行音樂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民族音樂元素的使用,使流行音樂發展又上升到了文化傳承領域,對於展現我國不同民族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地域特色上有著重要作用,並且在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以後,流行音樂曲風、曲調、詞句也變得更加新穎、特色,兩者相互借鑑、融合,充分體現了流行音樂對時代發展的推動作用。
試論如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