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與心理輔導的論文
心理輔導是高校教育者瞭解大學生心理髮展特點、預防與矯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而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瞭解自己、認識環境,使其能克服成長中的障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基於心理輔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校心理輔導含義及內容
一學校心理輔導內涵
學校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係中,教育者運用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給大學生以合乎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大學生正確瞭解自己、認識環境,根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於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活目標,使其能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在學習、工作及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調整自己行為,增強社會適應,做出明智的抉擇,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學校心理輔導內容
1.學習輔導
大學生在學校的重要任務仍然是學習,學習動機、學習成就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重要影響,學習輔導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動機、學習情緒與學習習慣進行訓練與輔導。
2.人格輔導
這裡的人格是指與個人對己、對人、對事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它著重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的自我調節、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進行輔導,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
3.生活輔導
它主要是通過休閒輔導、消費輔導和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這對於大學生將來獲得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具有潛在的影響,同時對他們發展個性、增長才幹、提高學習效率也具有有力的遷移作用。
4.生涯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髮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生涯輔導是為大學生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的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大學生在瞭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人生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準備,為今後順利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成因
一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健康的心理品質,但少數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時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和精神分裂。心理困擾主要是指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上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心理困擾直接導致了諸如抑鬱症、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網路成癮等心理障礙,長期處於心理障礙狀態的大學生極易出現精神分裂。
二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第一,社會方面。社會方式的巨大變化、多元文化的衝擊使大學生陷入迷茫和焦慮;新媒體的不斷髮展加速了資訊的流通速度和複雜度,大學生容易因此受不良資訊的影響而沉迷虛擬網路;大學連年擴招、大學生就業困難等問題也容易引發焦慮。
第二,學校方面。一方面,作為大學生與教師、同伴之間的紐帶,課堂活動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髮展;另一方面,課外活動又將大學生的心理髮展推到另一個高度,制約著大學生的發展。
第三,家庭方面。家庭的成長環境、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將對人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家庭結構健全、家庭和睦下的大學生在自我認識、人際交往上表現良好;反之,如果大學生成長於緊張的家庭關係中,則其可能存在自暴自棄、難以與人相處的問題。
第四,自身方面。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個人身體素質、個性、心理素質與情緒。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都是源於大學生自身未能正確認識自己,以致於長期受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其個性嚴重缺失。
三、基於心理輔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者應該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心理問題的預防與矯正擺在同等位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形成以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只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在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重要性,及時診斷常規心理問題,才能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大學生心理髮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是高校教師,主體是大學生,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想方設法讓大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增強其主動性與積極性,才能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第一,互相尊重。高校教育者應該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尊嚴,不侮辱、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大學生,使其健康學習、健康發展;大學生也應該尊師重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發展與教師合作的能力。
第二,以愛與責任為宗旨。高校教師應該恪守愛與責任的宗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健全自身職業道德;大學生也應該承擔起社會給予的責任與義務,認識自身心理髮展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矯正自身心理問題。
三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相結合
大學生與集體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集體教育中完成,同時,教育者又需要根據每個大學生的個性特徵進行個體輔導。所以,我們可以將心理輔導分為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他們的輔導方法主要有行為改變術、認知療法和來訪者中心療法。行為改變術主要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原則,改變大學生行為,包括良好行為的增進,以及不適當行為的矯治或根除的方法;認知療法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大學生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則是通過為大學生創造無條件支援與鼓勵的氣氛使大學生能夠深化自我認識、發展自我潛能並且迴歸自我,以矯正自身的心理問題。
四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調適能力
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發展都只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外因,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學生本人的自我調適能力。一方面,大學生應該控制好自身情緒,以穩定的情緒情感為人處世,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定期培訓,使其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學會心理調控方法。
【參考文獻】
[1]潘石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2:12-13.
[2]韓繼瑩,錢寶山.淺析“90後”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J].科技創新導報.20141:56-57.
[3]劉鵬飛.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23:110-111.
[4]周婷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芻議[D].華北電力大學.20123:65-66.
[5]張瑞星.大學生心理輔導方法探索[D].鄭州大學.20113:45-47.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挫折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