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導遊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歡迎閱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廣州中山紀念堂導遊詞

  廣州的中山紀念堂是60多年前廣東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興建的。其實孫中山先生的名字並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孫”名“文”,號“逸仙”,他的雅號才是“中山”。孫中山生於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時候在香港學醫,之後在廣州和澳門治病救人。在這期間,他受到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先後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1911年,孫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領導辛亥革命把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給推翻了。

  孫中山在廣州曾經三次建立政權: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國會在廣州召開,成立一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任大元帥,誓師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總統府就在現在中山紀念堂這個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孫中山驅逐了陳炯明之後,在廣州又重建了大元帥府。

  1924年,為中國革命費盡心血的孫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為中國革命的前途奔波勞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終年59歲。孫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號。由於孫中山生前喜歡種樹,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這天定為“中國植樹節”。

  在孫中山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當時的廣東國民政府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撥款100萬兩白銀在廣州興建中山紀念堂,堂址就選在越秀山南麓的總統府舊址。這個總統府,在清朝原是撫標箭道,後來改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之後被軍閥龍濟光佔據了。1921年,孫中山在這裡當上非常大總統,這裡就成了總統府。在1922年,叛軍陳炯明的軍隊用大炮把總統府給夷平了。當時孫中山和家人都是跳牆逃走才避過大難的。後來,廣州人民和一些愛國華僑聽說要建中山紀念堂,都紛紛慷慨捐資。紀念堂的設計者是我國著名的設計師呂彥直。呂彥直是山東人,他在國內的建築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設計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歲就死了,未能親眼看到紀念堂落成。紀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歷時3年。解放後,政府多次撥鉅款對紀念堂進行裝修。現在,紀念堂的裝置都很先進,有中央空調、高階舞臺音響、燈控系統、消防監控中心,還有貴賓接待大廳,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紀念堂前面的廣場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廣場各有一根旗杆和一個雲鶴華表,它們是以紀念堂的南北中軸線為軸心分別對稱的。這個廣場內種著木棉、白蘭、桂花、合笑等共70多種花草樹木,它們開花的季節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這幾棵就是木棉樹,也叫英雄樹。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在廣場的北門,有一棵已有300年曆史的木棉樹,是廣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著孫中山紀念銅像。在1945年以前,紀念堂只建有這個底座而沒有銅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學把校內的孫中山銅像借給紀念堂安放在這裡。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積昌等人創作了孫中山的全身銅像放在這裡,原來的銅像才送還給中山大學。尹積昌所造的孫中山銅像一共有4個,其中3個在廣東。除了這一個之外,一個在黃埔軍校,一個在中山醫科大學,另一個在南京的中山陵。這個銅像的造型是有講究的——孫中山的左手用三隻手指叉腰,代表著“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右手用五隻手指拄著柺杖,代表著五權憲法。銅像寓意深刻,可見創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細密的。底座上面刻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上面寫有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和建黨程式的具體內容。

  紀念堂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八角開宮殿式建築,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它的堂頂是八角形的,鋪著寶藍色的琉璃瓦,分為高低4層。大堂正面懸掛著孫中山手寫的金字牌匾——“天下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階梯都是花崗石,既莊重又典雅。從整個建築來看,富有很濃的民族風格和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色,不愧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經典之作。

  紀念堂的建築結構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為紀念堂是全木結構,其實,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地面到堂頂高58米,南北各寬71米。觀眾席分樓上樓下兩層,有8座樓梯,11個進出口,共有5000個座位。那麼各位可能很驚訝,這麼大的大堂,怎麼會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頂蓋呢?原來這裡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圍的內牆裡,支撐著頂蓋的8個角。這頂蓋分3層,上層是一個乳黃色的弧形圓頂,中層開了玻璃天窗,下層是裝飾用的雲紋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們現在沒有開燈,但整個紀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線就是通過玻璃天窗射入堂內,使整個會堂不用亮燈也光線充足。由於柱子都藏在牆裡,觀眾無論坐在哪個位置,觀看舞臺的視線都不會受阻;而且堂內沒有迴音,即使你坐在最遠的角落,都能清晰地聽到舞臺的音響,這些都是紀念堂設計巧妙之處。

  堂內舞臺寬19米,深15米。這塊便是著名的“總理遺囑”,是由汪精衛所寫。遺囑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興建這個中山紀念堂,加上越秀山頂的那個孫中山紀念碑,各項費用總造價超過300萬銀元。也許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銀元的價值瞭解不多,但是在當時,一個銀元就可以買到40斤大米,而我們現在買40斤大米大約需要60塊錢人民幣,換算一下,一個銀元等於60元人民幣,那300萬銀元就是1.8億元人民幣。可見,這在當時也是很高的造價。

  廣州越秀公園導遊詞

  越秀公園是廣州最早的公園,也是一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早在西漢南越國時,越秀山便是古人登臨的勝地。到了近代,孫中山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園,但未能如願。如今,新建的園道四通八在連線各個景點,讓中山先生如願以償。

  越秀公園是山的公園,東西綿延約3公里,海拔70餘米,歷史上又名粵秀山、南越山。明代永樂年間,山上曾建觀音閣,所以民間又常稱之為觀音山。

  越秀公園東連登峰路、南接應元路、北鄰環市路、西臨解放北路;可從正門、東門、南門和北門等7個門進園,全園總面積92.8萬平方米。地域包括越秀山及木殼崗、長腰崗、鮑魚頭崗、桂花崗等7個山崗及北秀、南秀、東秀3個人工湖;園內還有亭、臺、館、榭以及五層樓、中山紀念碑、五羊石像等多年名勝古蹟;併兼有大型體育運動場、游泳場、美術館等,兼有金印遊樂場、韓國園、成語寓言園等休閒場所。這座綠樹參天的城市中心公園,歷代均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如元代有“粵臺秋月”,明代有“粵秀松濤”,清代有“鎮海層樓”,和“粵秀連峰”,近代有“越秀遠眺”、“越秀層樓”、近代有“越秀新暉”之稱。

  越秀山是廣州的一張精美名片,第一次來廣州旅遊的人不能不來越秀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不到越秀山,就不算到過廣州。

  中山紀念碑

  遊客們,中山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於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紀念碑建於1929年,由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碑身全部用花崗石徹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內有梯級可迴旋至頂,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以憑欄俯瞰。更高處,每層有窗可向外遠眺。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象徵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

  碑體所在平臺,有鐵欄杆,周圍樹木鬱鬱蔥蔥。孫中山紀念碑與中山紀念堂同處於廣州城傳統城市中軸線上,聯成一體,氣勢雄偉,成為廣州近代城市的標誌。 五羊石雕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登的小崗,叫木殼崗,崗上巍然聳立著一座五羊石雕。

  關於五羊、五仙傳說,前面已有介紹。“五羊銜谷,萃於楚庭”,是古代廣州人民嚮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對古代的百越人民來說,還有什麼比“永無饑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給廣州人民的優良稻種,加上廣州地區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條件,使廣州人民獲得大豐收,廣州也就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

  根據古老的傳說,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像。這座五羊石雕,連基座高11米,共用130餘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羊頭部的一塊石料就重達2噸多。五隻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遠望,口銜穀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視人間。其餘四羊,環繞其身,親密依偎,或耍戲,或吃草,或吸乳。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情趣橫溢。40多年來,五羊石雕被譽為廣州城徽,為越秀山公園增色不少。五羊的傳說也廣為流傳,海內外遊客到此浮想聯翩,流連忘返,紛紛攝影留念。

  明代古城牆

  遊客們,我們從中山紀念碑後邊,折向西行,可見一段約200多米的古城牆,逶迤伸展,沒在叢林深處。它東起小北門今小北花園,西迄大北門今解放北路與盤福路交匯處,共長約1100多米,斷斷續續,橫跨越秀山,

  鎮海樓

  各位遊客,我們眼前的這座絳紅色的建築就是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而稱為其為“五層樓”。此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候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後又題名“鎮海樓”,有雄鎮海疆之意。1956年改為廣州博物館。

  關於鎮海樓的興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後。一天,他和鐵冠道人同遊南京鐘山,遊興正濃之時,鐵冠忽然指著東南方對朱元璋說,廣東海面籠罩著青蒼蒼的一股“王氣”,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須立刻在廣州建造一座樓鎮壓住“龍脈”,否則日後必成大明的禍患。朱元璋聽後,遊興頓失,急忙派人到廣東查詢,發現廣州的越秀山上有王者之氣。朱元璋立即下詔,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樓將王氣鎮住。聖旨下來,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於是,在越秀山上興建了這座“樓成塔狀,塔似樓形”的鎮海樓。該樓呈絳紅色,據說亦有辟邪鎮王之意。

  五層樓高28米,闊31米,共5層。第一二層用紅砂岩條石砌成,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牆綠瓦,造型十分古樸奇特。樓前對峙一對高達2米的紅砂岩石獅子,是明代雕刻。

  各位遊客繼續往前看,鎮海樓東側是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室,西面建有碑廊,有歷代碑刻24塊。是研究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料。在碑廊旁邊,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其中4門是佛山所造。

  在五層樓內

  請大家往上看,這裡高懸著一個“鎮海樓”金色巨匾,兩邊有一副木刻的楹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鬥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楹聯為清光緒兩廣總督彭玉麟幕僚李棣華所作。聯中"故侯"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所建,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明歷史滄桑。

  五層樓現在是廣州博物館,陳列著廣州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共4000餘年的歷史文物,一樓容千載,兩眼通古今。五層樓1996年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樓“之名被評為廣州旅遊十大美景之一。

  海員亭與光復紀念坊

  在鎮海樓東側,從馬路拾級而上,有一座花崗岩四柱三間式牌坊,額上鐫刻“海員亭”3個紅色楷書大字。過牌坊沿級續上,有一四丈見方的平吧,臺中矗立著一座高6米多,環豎八根石米批蕩圓柱,綠琉璃瓦、重簷八角的尖頂亭。繪有藍底黑描白字的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會徽。海員亭銘記著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的歷史功績。海員亭於1932年落成,1983年被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復紀念坊是紀念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和同年11月成立軍政府而建的,附近還有一座“光復紀念石坊”,坊上刻有跋文,記述並讚揚香港同胞捐款支援廣東軍政府的愛國熱忱。

  越秀山以名勝古蹟、民間傳說、歷史風雲和雄偉的紀念建築物,使之成為歷史博物館和教科書,而那漫山遍野的讓人賞心悅目標的富於嶺南特色的繁花秀竹,更使越秀山成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初春的紅棉,暮春的杜鵑,四月的白玉蘭,五月的金鳳和山丹,秋天的含笑和菊花,隆冬的臘梅及以蘇鐵為代表的一批名貴植物。歡迎您常來越秀公園,每一次,越秀公園都會令您耳目一新。

  廣州白雲山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們正沿著林蔭大道,來到白雲山腰,眼前看到的是散落在湖光山色和峰巒疊翠間的能仁寺、黃婆洞水庫等景點。關於黃婆洞水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小時候家裡貧窮,便到海南學習紡織技術。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黃道婆由少女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太婆,特別思念家鄉,就踏上回鄉之路。路上經過廣州白雲山,看到人們生活貧困落後,就留下來向大家傳授紡織技術。後來,為了紀念黃道婆,人們就將黃道婆住過的地方稱為黃婆洞。

  沿著蜿蜒盤旋的山道向上,我們來到了景色迷人的白雲山頂。這裡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鳴春谷、摩星嶺、九龍泉等。鳴春谷在山頂中央,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然鳥籠。它座落在白雲山風景區的天南第一峰與九龍泉之間的滴水巖谷地上,佔地約五萬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鳥籠景區、鳴禽掛廊區、珍稀鳥區三部分。這裡的鳥兒特別多,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豐富。它們鳴聲清脆,那婉轉的歌聲在山谷間迴盪,讓人聽了心曠神怡,連滿身的疲倦和煩惱都煙消雲散了。在鳴春谷大門處一側還可看到極富情趣的“馴鳥表演”,有小鳥騎車、小鳥升旗、小鳥尋寶等等,特別有趣。摩星嶺是白雲山的最高峰,海拔382米,登高遠眺,可以看到廣州市的全景。

  白雲山為南粵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它聚攏著三十多個山峰,山體相當寬闊,總面積20.98平方公里。每當霏雨綿綿,雲霧繚繞於黛山蔥綠間,半壁皆素,故名白雲山。

  遊覽完了白雲山的美景,我們的行程就此結束。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今後我們將以更以優質的服務為大家提供旅遊幫助。謝謝大家!


關於廣州的導遊詞
洛陽天池的導遊詞
相關知識
廣州的導遊詞精選
廣西的導遊詞精選
荊州古城的導遊詞精選
關於貴州織金洞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關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香港的導遊詞精選
兵馬俑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精選
山水都市重慶的導遊詞精選
青島的導遊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