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李安綱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李安綱,1959年2月生於山西芮城縣學張鄉。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後,運城學院中文系教授,新時代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清華、人大、浙大、復旦等外聘、客座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教授

  《西遊記文化學刊》主編,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專家顧問委員;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老子國學弘傳工作委員會主任,中華老子國學會會長、中華西遊記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水滸傳》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禪文化中心主任,北京道教協會道教文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百度網國學顧問,張紀中版《西遊記》等電視劇顧問。

  論文《吳承恩絕對不是西遊記作者》、《孫悟空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老子說》、《孝道論》等數百篇;專著《老子玄蔘》、《圓照法師與金剛心法》、《西遊記奧義書》、《苦海與極樂》、《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古今八子批評西遊記》、《三教九經叢書》、《弟子規講解》、《文化載體論——李安綱揭祕西遊記》、《發現河圖》、《尋根認祖古中國》、《中國人》等百餘部。

  擔綱國家教育部專案《道德經道德體系研究》、山西省教育廳專案《呂祖全書》校注。

  山東教育衛視《名家論壇》錄播《老子心解》、《如果讀懂了西遊記》;報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新時代歷史使命》、《中國特色與八德成功》、《道教文化與呂祖精神》、《西遊記奧義與人生智慧》、《四大名著與人生管理》、《金剛心法與生命管理》、《書法與人生》等數千場。

  在運城文化界知道李安綱教授的人很多,但真正瞭解他的人卻不多,究其原因,教授被傳為是一個神祕的人物,經常出入各大高校的學術論壇,北大清華人大講壇上有他熟悉的身影,他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他深入研究河東文化,為河東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下面是李安綱教授的專訪,希望與夥伴們共享。

  在講壇上,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授,每每面對學生,他都慷慨激昂,指點迷津;在學術界,他是一位清貧的學者,數十年如一日苦心鑽研,不愧為國學大師;做學問時,他治學嚴謹,高論疊出;而和朋友在一起,他則談笑風生,幽默詼諧。他就是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運城學院中文系教授李安綱。

  李安綱教授出生在一個叫“小西溝”的山溝裡。他六歲便開始上學,因為家境貧寒,小小年紀便懂得了勤奮讀書的重要性,即便是在“批林批孔”的年代,他也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常常因為讀書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77年恢復高考之後,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他一口氣考入了山西大學外語系,隨後相繼攻讀了南京大學、陝西師大、中國社科院等院校的博士學位,95年他被破格晉升為運城學院教授,為《西遊記文化學刊》、《運城學院學報》主編。迄今為止,他有主要專著、主編書刊百餘部,在海內外演講報告兩千餘場,各種學術活動不計其數,所獲各種獎項多不勝數……山溝裡終於飛出了“金鳳凰”。

  李教授用“爬出荒溝”這四個字來總結他這麼多年來為求學問所走的路,這也是他的人生精髓。他在《我的人生路中》這樣解釋“爬出荒溝”這四個字的意義:“正因為我是從溝底下爬出來的,所以在前進的路上,我不會踩在任何人的肩膀上,因為我是靠我的四肢,關鍵的時候靠我的屁股爬上來的。”正是因為他是從溝底爬到了崖上,所以人生對他來講無所謂高和低。因為他是從最低層爬上來的,也就沒有什麼畏懼,沒有什麼需要顧慮的,大不了再回到溝底。所以他為自己取號為“條南野人”——中條山南邊的一個野人。

  被外界譽為河東文化界明星的李安綱教授,經常為自己生在河東而自豪,多年來一直紮在數千年沉澱的河東文化中,苦心鑽研,以講學的形式將河東文化傳播於四海之外。他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標的在於和諧社會,榜樣則是河東文化,河東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根。而河東文化之根本精髓在於以堯舜禹、關公、呂祖以及望族文化所構成的根祖家孝文化!

  知道李教授的人都說他很神,渾身都是道味兒!大家願意親近他,就是因為他那股道味兒!對道的體悟、品味、涵養,散發出清新、動人、雋永的味道!李教授並非神聖,學問能夠做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因為他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精思與努力,正如著名的學者景克寧教授評價他那樣:“勤奮、聰明、智慧、善良”。從少年時代到如今,他在探究學問的道路上始終秉承著勤奮進取的精神,這種對學問鑽堅仰高的執著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李安綱教授述論《東方人生智慧珍品系列》之《小窗幽記138》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關誰能透過?獨美人名將,老病之狀尤為可憐。

  人生的目的非常清楚,就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死。在通往這個目的地時,還會有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說衰老與疾病。這都是正常的現象,就好比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或者草木的芽花實枯一樣。但草木沒有人為的意識,所以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便沒有什麼痛苦與煩惱。

  人類就不同了。他有著自己的獨立於自然規律之外的意識系統,所以就會很敏感,同時也會很脆弱,煩惱憂愁也最多。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說,是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什麼為什麼不為什麼的。而人們卻要貪婪生命,自然會厭惡老、病、死。如果遇到了老、病、死,那就會很痛苦。所以說,如果我們明白不了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誰也衝不透生老病死這四大關口。

  好在人們的意識不僅可以帶來煩惱,同時也可以帶來對於煩惱的解脫。解脫煩惱的方法就是智慧,得到這種方法的人就是智者。智者就能夠衝得透這生老病死四大關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個佛祖釋迦牟尼。

  他年少時生活在皇宮中,神仙一般地活著,沒有絲毫的憂愁和煩惱,他還以為人生就永遠是這麼美好。等到他出到城外,見到了送葬的隊伍,使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見到一個年紀衰老的將軍,得不到人們的愛憐,使他認識了老的悲哀;見到一個面黃肌瘦的病人在溝壑之中蹣跚,大家都躲著他走,使他體驗到了病的痛苦;他又見到了農人在犁田,已經疲憊的牛還要受到鞭打,翻起的蟲卻被鳥雀爭食,從而感覺到了生的艱難和無常。他內心十分悲傷,便立志出家修道,以便為眾生尋求一條徹底解脫恐怖、悲哀、痛苦和無常的大道。終於,他苦修六年,在那菩提樹下透過了生老病死四關,證成了正覺佛果,並且還普度眾生。

  生老病死四關,說到底都是生理上的現象,本來沒有什麼。但人類由於意識的敏感和脆弱,使得心理上的痛苦大大超過了生理上的痛苦,所以受不了。如果我們能夠在心理上看破參透,雖然身處苦海但卻心遊極樂了,苦也不是苦了。筆者的恩師圓照大師曾經寫過一首偈句來談生老病死四關:

  生是中陰一念措,老年唸佛開專車。

  病中若能修三昧,死不死地不管他!

  說得非常樸實而見道,不要執著於生。到老年時參透了人生,便專心念佛而雜念不生,很快就能達到正果;病中不灰心,反而修大道,置生死於度外,自然就超越了生老病死四關了。筆者又隨即續了一首偈句來闡發自己的觀點:

  生來碌碌念頭差,老去才知有慧車。

  病後塵緣成夢幻,死時何處說空華!

  看不透生死的那些人往往很痛苦,原因是執著於生而厭惡於死了。如果能把貪婪心放下,一切順其自然,又有誰會在受苦呢? 自然的規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我們的智慧教導我們去適應社會和自然。認識了它就是修道,適應了它就是得道。

  再看那顏貌如花似玉的美人,真正代表了生命的美滿和光彩。可一旦垂垂遲暮,門前冷落車馬稀,是多麼的悲哀!名將威風,喑嗚叱吒,何等的氣概!然而一旦生病,衰弱無力,提不起馬,張不開弓,紈絝小人尚可欺負。“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哪裡還有一點點大將的風度呢!

  從衰老的美人和病殘的名將身上,更體現了生命本身的不圓滿。生老病死四關是自然規律,所以需要我們去領悟。

國學大師李誠
陳寅恪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國學大師李安綱
國學大師李誠
國學大師李宗吾生平簡介
國學大師胡樸安論太極拳
國學大師姜亮夫資料
國學大師季羨林資料
國學大師季羨林語錄
國學大師南懷瑾語錄
國學大師南懷瑾簡介
國學大師梁啟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