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之一張果老
張果老***681-907年***,唐朝人,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傳說他掌握了長生的祕訣,自稱已經有幾百歲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張果老的人物簡介
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隱於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張果老是隋唐之交時人,是當時有名的道士。仙逝後“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
著名煉丹家張果,就是民間所傳“八仙”中的張果老,玄宗時人,大約生活在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生平不詳。他著有《神仙得道靈藥經》、《丹砂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記述丹砂的產地、形狀、性質都非常詳細,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黃三兩”製成紫砂,其內容與陳少微《九還金丹妙訣》相類似。這裡汞、硫兩物的重量比為100∶19。而根據丹砂***硫化汞,HgS***的組成計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陳張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為硫磺容易燃燒而遭到損失的緣故,這是很有道理的,說明當時製造丹砂確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張果內外丹兼修,但以內丹修煉為主。他分內丹為三品,以九轉大還丹為上品。並且總結出九轉大還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此說與司馬承禎的坐忘相通。此外他提出性命雙修,被認為是宋元內丹學的先驅。
張果老的歷史傳說
通玄先生
據張果老自稱,他是帝堯時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歲。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驢,每倒騎之,日行萬里,休息時,便把這驢像紙一樣摺疊起來,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噴之,便又成了真驢。
唐太宗、高宗聞其名召之,皆不去。後來,武則天又派人去請他,不得已,他跟著使臣上了路。當走到一名叫“妒女廟”的地方時,又假裝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會兒,屍體也腐爛了。使臣只好如實向武則天報告。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聽人報告說張果老沒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條山請他。裴晤見張果老齒落髮白,很不起眼,有點看不起他。張果老見狀,便又來了個氣絕身死,嚇得裴晤趕緊焚香相求,張果老這才甦醒過來,但仍不肯進宮。唐玄宗聞奏後,認為裴晤辦事不中用,又命中書舍人徐嶠帶璽書相請。
張果老進宮,唐玄宗問他:“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齒髮衰朽如此?”張果老回答:“我是齒落髮落髮稀時得的道,只好這副樣子。今陛下見問,不如把齒髮盡去了更好。”說罷,把自己的頭髮拔了個精光,又將牙齒敲掉。唐玄宗忙說:“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會兒,張果老又走了出來,面貌大變,“青鬢皓齒,愈於壯年”,唐玄宗十分驚奇。
唐玄宗十分佩服張果老,就授他“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唐玄宗還有個好道的女兒,叫玉真公主,唐玄宗就想把她嫁給張果老。不料,張果老卻堅持不受,還唱道:“娶婦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為可喜,我以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後掏出紙驢,吹氣成形,倒騎驢揹走了。
此後,張果老雲遊四方,敲打著漁鼓筒扳,在民間傳唱道情,勸化世人。於是,人們便將張果老說成唱道情的祖師爺了。所謂道情,源於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出世恩想。明清流傳甚廣。題材也更廣泛,在各地同民間歌謠結合而發展成多種曲藝如陝北道情、義烏道情、湖北漁鼓、山東漁鼓、四川竹琴等。
偷吃蔘湯
蔡裡山坡上有一古廟,很久之前,廟中有一老僧帶著三個和尚。最小的和尚叫張果老,除侍候老僧外,還幹劈柴、擔水等雜活。一天晚上,張果老挑滿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無。老僧責罵其偷懶。張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滿缸水。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盡,老僧氣怒,將其痛打一頓。張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詫異,決心弄個水落石出。晚上,又挑滿缸水,藏於暗處窺視。半夜時分,忽從廟外跑進兩個白胖光腚小孩,來至缸前,頭伸進缸中喝水。張果老上前捉拿,轉瞬卻不見了。果老便把所見情景如實告知老僧。老僧命張果老仍把缸水挑滿,不要聲張。晚上,老僧拿根鋼針,紉上長長的絨線,和果老藏於水缸不遠的暗處。不久,果然兩個光腚小孩又來缸邊喝水。老僧乘他們頭伸進缸中之時,跑上前去,把鋼針扎進小孩腚上,只聽“哇”的一聲尖叫,小孩又不見了。老僧和果老順著絨線查詢,至廟外牆角處,紅線入地。老僧令果老拿來鐵鍬挖掘,結果挖出兩個形似人體的東西來。老僧知是人蔘,令果老燒火煮熟,並告知不準品嚐。
張果老把挖出之物放於鍋中,生火煮了一會兒,香氣撲鼻,果老饞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撈出品嚐,味道鮮美。果老仍饞涎不止,索性取出吃個精光。果老畏老僧責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廟門,見樹上拴一頭毛驢,回頭把鍋中所剩湯水取出給驢喝了,然後騎上驢背,朝東逃去。為怕老僧前來追趕,便倒騎毛驢往後觀望。後人說,張果老食仙參已成仙人,毛驢喝了湯水也成為神驢,從此果老騎著毛驢遨遊四海去了。
敕封仙人
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隱於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昔人傳其乘一白驢,日行千萬裡,修則疊之,置巾箱中,其厚如紙。乘則以水噴之,如故。初邢州西北三十里許有山,翁常遊玩,見內有溜射之水出,又見有云夢山下左右居民苦水,翁一指,顧井泉益湧,一方永賴,因名井曰“指聖”。一夕曾至趙州過橋,問土人曰:橋可渡否?眾人大笑曰:此橋車馬犀象走如無物,奚難一驢?翁至橋,橋即動搖,再步即解散矣!至今帽跡蹄痕猶在。開元二十三年,神益顯著,玄宗聞之,遣通士舍人裴晤馳馹迎之,肩輿入宮,果試仙術,殊不能窮,日加禮遇。時有道士葉法善者,亦多知之,玄宗曰:果何人也?法善對曰:混沌未分,即有果之神也。玄宗曰:果信神已隨南行,果化雲而去。遂降旨封其山為仙翁山,建一觀為棲霞觀,立廟祭祀,至今香火不絕。又為本住持道人置焚田三頃,北至聖井,地一十五畝,井東地一十畝,打驢嶺地五十畝,東南至小孤山,西南至百花山,西北至龍門峽,東北至山,四至為界附焉。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
以上原文出自邢臺市張果老山上的唐代開元二十三年的古碑刻記載,邢臺縣志有記。
唐玄宗數次召見他,求長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見到張果老老態龍鍾。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張果老說:「衰朽之歲,也沒有什麼道術可依慿,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出來嗎 ? 」於是便在殿前拔去鬢髮,擊落牙齒,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一會而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一新,青鬢皓齒。於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偈,求教返老還童的祕訣,但都被他拒絕了。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甦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從史傳所記來看,張果不過是一位有些心虛的老朽江湖術士,要不何以數次裝死以避徵召呢?充其量不過會些幻術而已。所以有關他的仙話,全都是道教憑藉民間傳聞,誇大其詞,為了宣傳需要而編造的。《太平廣記》還記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獵,捕獲一頭大鹿,此鹿與尋常的鹿相比,稍有差異。廚師剛要開刀宰鹿,張果老看見了,就連忙阻止,說「這是仙鹿,已經有一千多歲了,當初漢武帝狩獵時,我曾跟隨其後,漢武帝雖然捕獲了此鹿,但後來把它放生了。」玄宗說:「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時遷境異,你這麼知道他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 ? 」張果老說:「武帝放生時,用銅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標誌。」於是玄宗命人查檢。果然有一個二吋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玄宗又問:「漢武帝狩獵是哪年 ? 已經有多少年了 ? 」張果老說:「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對,果然無誤。
張果老回山後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
倒騎毛驢
張果老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是,便是他的坐騎和他的騎法,他騎的是一匹紙驢,而且是面朝後,倒騎在驢背上。此驢非同普通的驢,它能“日行數萬裡”,休息時,還可以將驢摺疊起來,放***袋裡,若需要時,“則以冰噀之,還成驢矣。”,此驢更可以飄洋過海,真是無所不能。古時有詩讚張果老:
舉世多少人,
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
萬事回頭看。
張果老的人物相關資訊
張果老是哪裡人,並不為人熟知,這主要是因為最早記載張果老的《舊唐書》《新唐書》兩部史志中均未有明確的籍貫,前者說其“不知何許人”,後者說“晦鄉里”,而唯一確切記載的是“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這就在其籍貫問題上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猜測和推斷的極大空間。誰不想沾仙人的光呢?張果老久隱的中條山位於山西永濟市東南,東太行,西華嶽,說他是永濟人或長治人都可以理解。而其他仙蹟地,也同樣如此。河北省邢臺市有個五峰山,也叫五老山,據說其山有石碑記載,“廣宗道人張果,在此修行成為八仙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張果老為仙翁,改五峰山為仙翁山,並建一座棲霞觀,將一山洞改為仙翁洞,成了明代以來邢臺八景之一;張果老仙蹟地的另一處甘肅兩當縣,也說是張果老是兩當人,且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和更有說服力的佐證——《全唐詩》第二十四卷,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詩曰:修成金骨煉歸真,洞瑣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條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經塵***,詩附小傳不僅有“張果兩當人”之說。兩當縣東15公里處,進入神祕的山巒,此處不僅有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而且有幽深莫測的原始森林,在山的半懸空似的劍峰危崖上躺臥著一個數百米深的洞穴,此洞就是張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據說此洞來之不易,是北宋時兩當邑書吏崔明遠率民眾,為感神惠鄉里,福澤百姓,特赴京請命,才使宋王朝皇封“登真洞”的。張果老也被封為“衝妙真人”。這不難看出兩當人對張果老有虔誠的崇拜。
其實,從可考的史學角度研究,張果老的籍貫是確切而清晰的,即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
邢臺市張果老山上的唐代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全文在下文“敕封仙人記”欄中***,張果老本名張果,老乃後人對其尊稱,如孔丘之孔子、墨翟之墨子者,子乃對其尊稱一樣。廣宗縣張果寨村至今儲存有張果老墓、張果老井等歷史遺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據當地地方誌記載,該村本名張固寨,自從出了仙人張果老後便又名張果寨,該村還流傳著眾多關於張果老成仙前後的傳說,如張果老韭菜畦等,但因洪水氾濫等原因,至今張果老韭菜畦已不存在,故居也已毀壞,不過張果老墓和張果老井依然是張果老故居的鐵證,再加上唐開元年間的記載***須知,唐開元年間張果老還健在,所以可信度可以說毋庸置疑***。當然關於張果老的籍貫還有山西交城說和甘肅兩當說,但其記載無非是明朝地方誌甚至是詩歌,地方誌尚可信,詩歌應當存疑,不過,關於地方誌的記載,除了山西交城地方誌外,《順德府志》和《廣宗縣誌》也有記載說其為廣宗人,但畢竟相去唐開元年間較遠,張果老山上的唐開元二十三年古碑記載當是最有力的史料證明,廣宗縣張果寨村的古蹟則是張果老籍貫的文物證據。
如今,除了當地流傳的張果老韭菜畦傳說外,河北還廣為流傳著《小放牛》等傳說:“趙州石橋魯班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過,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節選***,2010年《飛翔石家莊》歌曲在石家莊甚至河北大地上飛揚,其開頭和結尾便採用了河北的這首廣為流傳的傳說。
八仙之一鍾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