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三農問題一直困擾著鄉鎮經濟的發展,其中鄉鎮財政改革關係著農民負擔、城鄉差距、農業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等諸多問題,於是很有必要研究鄉鎮財政改革。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吧!

   篇【1】

  溫向全國人大代表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報告是一份文風樸實,老百姓願意聽,也能聽得懂,能管用的好報告。報告資料詳實,振奮人心。報告涉及到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等各個方面,說過去,講現在,談未來。報告既涉及到過去五年中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又毫無避諱工作中的不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學習報告無疑是我國人民當前和今後相當一個時期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但我同時認為,學習政府工作報告精神,不僅是一種責任、一種政治任務,也應該成為一種個人需求和自覺行動。政治任務雖然是一種學習推動力,但相形之下,個人需求卻比政治任務更具個人積極主動性。如果完全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來被迫完成,其學習成效就難免大打折扣。要使報告的學習真正成為一種個人需求,關鍵在於從心裡認識到政府工作報告與我們個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幸福未來的密切相關性。因此,作為一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有充滿熱情而積極的自覺學習,才能學得更系統更完整更深刻,才能把報告化為自己的思想血肉,才能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那麼,怎麼學習報告,才能不枯燥乏味,又事半功倍呢?我們知道,全國千千萬萬的基層政府的日常工作是報告的資料來源和基礎,而這些工作經過提煉與昇華後,成為了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又變成指導我們日常工作的指南。報告中涉及的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與我在天府鎮農業中心的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相關性。因此,將其比照起來分析,對今後的工作,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下表是我作的一個粗略統計與對比。

  全國加大財政投入,中央財政“三農”累計支出4.47萬億元,年均增長23.5%。加強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46.5萬公里,改造農村危房1033萬戶,解決了3億多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和無電區445萬人的用電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全面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頒證工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各種自然災害嚴重衝擊、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這五年來,全國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集中力量辦成了一些關係農業農村長遠發展、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但是報告也坦誠的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努力方向。從上表可以看到,這五年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但是目前存在農業生產綜合成本上升、農產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城鄉發展加快融合的態勢。

  今後我們必須認真執行報告的要求,必須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支援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層次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始終注重保護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調動農民積極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農村、農民、農業問題將繼續擺在重要位置,是黨的中心工作之一。在今後的工作中,讓我們認真學習領悟報告,讓報告成為指導我們日常工作的行動指南,讓我們再接再厲,開拓進取,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為建設“美麗鄉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篇【2】

  歷經多年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雖然已經逐漸趨於規範,但是仍有不少缺陷,如何進行下一步改革,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大難題,科學發展觀為鄉鎮財政改革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一、鄉鎮財政體制存在的問題

  1983年前後,中央政府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撤社建鄉”,鄉鎮政府正式成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為了保證鄉鎮政府的正常執行,鄉鎮財政應運而生,並不斷髮展。毫無疑問,鄉鎮財政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完善鄉村公益事業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國家的五級政府中,鄉鎮政府是最靠近農民的一級政府,鄉鎮財政是最靠近農民的一級財政。這些都決定了鄉鎮財政為農民服務具有天然的優勢。黨和中央的惠農支農政策大都要求鄉鎮政府來執行和配合,惠農支農資金也要由鄉鎮財政經管。可以說,沒有鄉鎮財政我們的農村就不會有如此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也不會提高得如此之快。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由於制度、認識和理論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鄉鎮財政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據調查,近些年鄉鎮財政體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預算內收入呈現任務型收入機制的特徵。任務型收入機制是指鄉鎮轄區域內國稅、地稅任務完成情況同鄉鎮幹部政績考核直接掛鉤,國稅、地稅不能完成的鄉鎮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中,國稅、地稅完成情況一般是“一票否決”的指標。也就是說,沒有完成國稅、地稅的鄉鎮幹部不能得到升職的機會。於是預算內收入呈現出任務型收入機制的特徵,使得鄉鎮稅收呈現出剛性增長的趨勢,即稅收總量只能增、不能減。第二,鄉鎮財政預算內支出呈現出吃飯型支出機制的特徵。吃飯型支出機制是指鄉鎮幹部工資支出與辦公經費支出常年佔據預算內支出的大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講的“吃飯財政”。第三,轉移支付制度仍不規範。針對鄉鎮財政的轉移支付大都由專項轉移支付構成。專項轉移支付大都要求鄉鎮財政提供配套資金,而一些經濟較為落後的鄉鎮沒有足夠的配套資金,申請不到足夠的專項轉移支付,從而加大了同發達地區鄉鎮財政的財力差距。第四,農業稅免徵後鄉鎮財政提供的農村公共產品大幅度減少。農業稅免徵後,鄉鎮財政資金管理逐漸走上正軌,鄉鎮體制外亂收費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但是長期以來,欠發達地區農村公共產品的融資主要依靠體制外收費,於是農業稅免徵後,農村公共產品出現短缺。

  二、科學發展觀為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關於發展的實質、目標與要求的經典論述。鄧小平曾指出:發展就是硬道理。但是由於當時發展經濟學理論中gdp發展觀佔據著主流地位,所以基層幹部職工普遍存在著“gdp增長即發展”、“稅收增長即發展”的觀念。誠然,這種觀念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鎮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鄉鎮財政也出現了上述“任務型收入機制”、“吃飯型支出機制”等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彌補了發展經濟學理論的不足,糾正了傳統的gdp發展觀的錯誤,並吸取了可持續發展觀等各種發展觀中的合理因素。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則更加明確提出: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溫家寶在《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所以科學發展觀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以人為本;第二,全面性;第三,協調性;第四,可持續性。科學發展觀是引導經濟發展的重要綱領,作為經濟發展全域性中的一個小問題———鄉鎮財政體制改革當然也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科學發展觀從四個方面為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人為本”方面的要求。科學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根本,人民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鄉鎮財政的職能是提供農村公共產品,其服務物件是農民,所以農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應該是鄉鎮財政首先要考慮的因素。農民現在急需的公共產品是農產品市場價格資訊網路、鄉村道路的建設與維護、大量的水利澆灌設施等。但是免徵農業稅後,一些主要依靠農業稅的鄉鎮財政大都資金匱乏,無力提供這些公共產品,造成上述公共產品供給上的大量減少。並且在稅收任務作為鄉鎮幹部政績考核的首要指標後,鄉鎮財政收入呈現出“任務型收入機制”特徵,使得鄉鎮財政逐漸演化成稅務部門的補稅機構,於是鄉鎮財政的服務物件發生了一定的偏差,稅務機關和上級政府逐漸成為了鄉鎮財政的首要服務物件,而農民則在鄉鎮財政服務物件的名單中退居次席。“以人為本”要求鄉鎮財政改變這種服務物件偏差的狀況

  二“全面性”方面的要求。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的全面性,就是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共同發展。但是,現行鄉鎮財政體制中,上級政府把稅收完成情況同鄉鎮幹部政績考核直接掛鉤,使得鄉鎮幹部過度關心稅收增長。“吃飯型支出機制”則佔用了大量財政資金,體制外收費的取消和轉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也大大阻塞了公益事業的籌資渠道。並且創辦公益事業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收效時限也較長,耗費鄉鎮幹部的精力也較多,所以鄉鎮幹部對創辦公益事業的積極性較低。於是,鄉鎮財政支出中公益事業支出所佔比重較小,從而形成了經濟“一條腿長”,社會“一條腿短”的問題。“全面性”要求鄉鎮財政打破“任務型收入機制”,解決“吃飯財政”問題,加大公益事業支出,實現社會的均衡發展。

  三“協調性”方面的要求。協調,即和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環節相協調〔1〕。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要求縮小不同地區的財力差距,這就需要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強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財政投入。但是,近些年針對鄉鎮的轉移支付中,專項轉移支付佔據絕大部分,如前所述,專項轉移支付一般要求鄉鎮財政撥付一定的配套資金,能夠撥付的配套資金越多,鄉鎮財政可以申請到的專項轉移支付也就越多。而那些財力較小,甚至無力撥付配套資金的鄉鎮獲得的轉移支付資金當然較少。於是,現行轉移支付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區間鄉鎮財力差距,不利於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協調性”要求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扭轉專項轉移支付過多的局面,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四“可持續性”方面的要求。可持續性,即連續性、長遠性、穩定性,而不是間斷的或大起大落的。由於在大多數鄉鎮,特別是欠發達鄉鎮中,企業大都為數不多,並且產品單一,市場價格變化會造成企業利潤大幅漲落,從而造成稅收增減。但是,現行鄉鎮財政“任務型收入機制”使得稅收增長呈現剛性,於是為保持稅收剛性,鄉鎮財政不惜把上級財政下撥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補足稅款。在稅收任務仍不能完成的情況下,鄉鎮財政被迫通過加大鄉鎮負債的方式籌集資金,用於補稅。於是鄉鎮財政“寅吃卯糧”,加大了鄉鎮財政赤字,使得發展的可持續性受到威脅。“可持續性”要求鄉鎮幹部從鄉鎮經濟的長遠發展著眼,不能過度追求稅收增長,同時要減少財政負債。

攀登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農村計生工作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三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會計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鄧小平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有關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新課程理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優秀教師新課程理論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