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口吃的主要原因
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的最大心願。但是有些孩子在語言發育方面遇到了麻煩。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口吃,這是一種常見的語言障礙,說話的時候會出現結巴、磕巴的現象。那麼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幼兒口吃的發生?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口吃的原因
1、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有人發現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遺傳史,主要外因是學習語言的環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語快、含混,兒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後,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有的兒童因為受到家長、老師或周圍一些人的嚴厲懲罰或訓斥,使精神突然受到嚴重打擊,由於這種恐懼的情緒或驚嚇引起了口吃,同時精神緊張、焦慮等也會導致口吃現象。
3、軀體因素:先天的發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強行糾正左撇子也會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兒童學語期間改變方言,或兼學兩種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維過速性口吃:因思路寬闊迅速,致使口齒追隨不及,造成口吃。臨床亦較常見。
7、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哌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複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口吃的表現形式
口吃的表現形式很多樣,醫學上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首字難髮型、語詞重複型、語句中斷型。而96%的口吃表現為首字難發。多數患兒初期僅有言語症狀,部分嚴重患者可有脣、下頜、頸部肌肉痙攣、舌肌震顫、跺腳、眨眼、轉頭等因生理緊張而產生的各種伴隨動作。此時,父母的態度、社交受挫、精神壓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斷加重及伴隨動作增多。
1、首字難髮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複,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2、語詞重複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複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3、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4、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脣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如果出現口吃的情況,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的治療,否則會導致頑固性口吃,那樣就不好治療了。
口吃的危害
患者有口吃,不僅自己痛苦,而且連下一代也可能會因此而被人恥笑和挖苦,還可能會把口吃遺傳和感染給下一代,釀成代代遺傳。
在學校裡,口吃的孩子往往有疑難問,有話難答,難與其他同學合群,無法保持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勢必影響學業成績。
說話結結巴巴、搖頭吐舌,往往易引人取笑,久而久之,口吃患者就會因怕說話而變得沉默寡言、鬱鬱寡歡,性格也會趨於保守、內向、孤僻等等。
口吃患者因講話吞吞吐吐,言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有些連打招呼都困難,買東西不能討價還價,電話不敢接,戀愛不會“談”……
口吃患者往往講話詞不達意,含糊不清,在升學、高考、提幹、徵兵面試中過不了關,即使勉強地過了關,以後仍然有比正常人多許多的難關逾越不了,使原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
世俗的眼光往往瞧不起口吃患者,不僅口吃患者本人受人輕視,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往往連其家人也會不受人敬重。
如何矯正口吃
1、糾正字音法矯正口吃
口吃的人有個通病,即常對某些字的發音有困難。如遇到b、p、m或zh、ch、sh時就口吃。所以,口吃患者要注意自己在哪些字上口吃,把這些字單獨記下來,進行專門訓練。
2、朗讀法矯正口吃
朗讀能保持語言的連貫性,可以不斷地提高大腦皮層和發音器官的協調能力,有助於口吃的矯正。
3、寫字法矯正口吃
說與寫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有位科學家要求口吃患者把他們所寫的一切都用印刷字規規矩矩地寫出來。這比潦潦草草地寫要花費二、三倍的時間。據說,有的口吃患者堅持這樣寫字10個星期,講話的節奏逐漸均勻,最後就不再口吃了,這是因為一絲不苟地寫字會養成從容不迫的思維活動。
治口吃的偏方
材料:鳳婷茶200克、陳皮150克、桂皮20克、花椒10克、鐵觀音花茶5克。
做法:鳳婷茶、陳皮、桂皮、花椒切碎或碾碎,均勻摻合在一起,每次取用這種混合的配料5-6克放入杯中加入開水浸泡或放入鍋中加水煮沸,等待開水溫暖時把水飲盡。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次。
猜你喜歡
幼兒健康食譜搭配